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339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

五年级上册朗读教案

《窃读记》

1、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

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2、教师要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

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读diǎn;“暂时”中的“暂”读zàn。

3、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

《走遍天下书为侣》

1、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教师要以作者的假设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

在层层递进的假设中,一步步表明观点。

还可以让学生在本文中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用于指导课外阅读。

2、要注重有感情的朗读。

文中虽没有人物对话,在作者的假设中却有着人物间充满情感色彩的问答甚至辩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之情,要指导学生读好。

第一自然段假设的提问,所罗列的事物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作者的两次回答要读得肯定、坚决,给人以勿庸置疑的感觉。

“这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作者设想的“你”的语言,要读出感叹与惊奇,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

3、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除通篇都用的假设外,作者还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

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

《古诗词三首》

1、引导学生朗读诗词的时候,要体现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盲点,适当点拨,使学生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比如,对《泊船瓜洲》中提到的三个地名,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却不明白作者心里真正的想法。

教师可以这样点拨:

“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在学生心愤而求通、口悱而不能言时,教师适当地介绍背景,帮助学生体会文字里面蕴涵的意思。

比如,《秋思》中,“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

也要在学生不留意之时,引导其思考“秋风”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再比如,《长相思》中的“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不仅要让学生联系前文,明白“故园”是什么地方,还要点拨学生想象:

为什么他想到了“故园”?

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

从而使学生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的韵味。

2、要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3、要切实提高古诗词背诵积累的质量。

《梅花魂》

1、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尤其要注意读好外祖父的话。

外祖父的话语不多,一次是生气地训斥女儿;一次是跟不谙世事的外孙女赞梅花。

读的时候要注意,训斥中表达的是对梅花图的疼惜,赞誉时坦露的是自己的心迹,只有用心感悟,才会读好这些句子。

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

“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

《鲸》

1、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想:

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

教师可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概括性叙述语言,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然后,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

如,“捕”“哺”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p;“乳”的声母是r,不要读成l;“潜”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倾”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即”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新型玻璃》

1.正确读“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另外,“粘”、“调”“处”是多音字,“粘在一起”的“粘”字应读“zhān”,“调节室内光线”的“调”字应读“tiáo”,“处理”的“处”应读“ch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较多,可结合课文的朗读指导正音。

对于词义的理解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加深理解,如,“急促”“嫌疑”“安然无恙”;有些词可以结合实物进行理解,如,“藕断丝连”,可以将一段藕轻轻掰开,让学生观察藕虽断了,丝仍旧连着。

《钓鱼的启示》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读“我”的心情变化,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

(1)“得意”。

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可引导积累词语:

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

如,“爸爸!

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

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

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

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落花生》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讨论:

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把花生的好处重读。

(2)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

讨论:

“父亲说:

……”你觉得哪些是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可以重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1、正确读“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缓,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

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

3、课文中叹号大都集中在对话之中。

指导、训练朗读带感叹号的句子:

(1)“在混乱中……向那片废墟走去。

(2)“阿曼达!

我的儿子!

(3)“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

(4)“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正确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练习分角色朗读:

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

无论是妈妈的话,还是爸爸的话,都要读出“爱”的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

1.能正确读“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品读、引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

3、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时应体现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

《狼牙山五壮士》

1、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以颂扬的语气为主,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舒缓。

具体来说,第1自然段以叙述性语气为主,第2、4、5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要突出描述五壮士的动作与神态的关键词语,如,“沉着地”、“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浑身的力气”、“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猛地”等。

第3自然段要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

第6至9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读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在指导朗读中,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体会感情等多种方法,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树立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取得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

2、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sōu)”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可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区别开;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

《七律·长征》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要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指导。

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开国大典》

1、本课的生字较多,“擎”应读“qíng”,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án”。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会情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要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

还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

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