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346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docx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一起看看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

欢迎查阅!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1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漂亮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忱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情深意重.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当是比较简洁的。

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生疏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熟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怯、摔跤、偏西、天际”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神奇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喜爱 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

感受蒙古的神奇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喜爱 和依恋之情。

教学预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状况。

2、有关漂亮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漂亮宽广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宽广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漂亮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熟识,知道草原是宽广漂亮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憧憬,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漂亮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猜想: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老师与个别学生沟通)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爱 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沟通)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简洁读错的字和订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好像”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终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状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爽,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潇洒: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宽广平坦,在开车是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担忧有什么危害。

迂回:

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

读书时,肯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沟通一下,作者是怎样支配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沟通结果,老师准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进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板书:

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终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

三、精读细品,品尝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

划出你认为描写漂亮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沟通。

依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漂亮,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冲突吗?

B“翠”是什么颜色?

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

区分在哪里?

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说明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

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赞叹?

是什么使人舒适?

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秀丽”是什么意思?

假如要你来吟诵一首秀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沟通,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喜爱 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

我们下节课连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漂亮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

老师出示: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际。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剧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宽广草原漂亮风景,激发学习喜欢】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格外的热忱,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沟通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

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忱迎接:

﹙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很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潇洒。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奔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忱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奔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忱。

3清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忱。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奔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沟通,赐予学生学习空间,培育自学沟通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忱,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

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忱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全都】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漂亮的草原之景!

多热忱的草原人民呀!

下面我们连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兴奋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沟通。

3、全班汇报,老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忱欢腾的场面。

引导想象:

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来宾。

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

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_摔跤等。

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 的场面。

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尝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假如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

请课后仔细完成。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2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赏识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赏识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潇洒”之美

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格外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潇洒”:

(1)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逍遥自在……)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格外潇洒”?

(3)感受潇洒:

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憧憬的呀!

(4)表现潇洒:

你能否读出这种潇洒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沉醉;行车的潇洒,令人憧憬;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索:

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忱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依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忱

(2)你能否仔细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沟通小结:

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忱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忱?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叙述:

看,热忱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忱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忱?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忱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老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兴奋、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逍遥自在,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

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 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

夕阳西下,再神奇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剧烈的蒙古舞蹈照旧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恋恋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神奇,是那样和谐,人们总期望神奇的瞬间能永久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漂亮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3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熟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漂亮、渲染、勾勒、低吟、秀丽、回味、潇洒、迂回、奔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怯、摔跤、天际、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漂亮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 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喜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出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神奇。

难点:

品尝漂亮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熟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喜欢。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情愿主动去探究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漂亮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漂亮,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究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利用XX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学问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

通过所学学问,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依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谈谈对草原的映像)

今日,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走进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大声的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请将你不熟识的字词注上拼音;

○2把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多度几遍,直到读通顺,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我们在学习课文时留意结合课文。

2、自学检查:

○1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点名读生字。

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得不精确的字音。

对学生多次出错的地方作强化训练。

○2用“XX笔画软件”对“襟”、“貌”、“羞”、“涩”这几个字的笔画笔顺作示范,强调书写)(笔画软件演练,学生在草稿本上仿照)

○3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点名读词语,相机指导学生读错的部分。

针对本地学生对平翘舌音以及“h”和“f”分不清的状况对“漂亮”、“回味”、“潇洒”、“奔驰”、“拘束”、“羞怯”、“翠色欲流”这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4小组间竞赛读新词

3、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1)用自己喜爱 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

然后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的映像。

(宽敞、碧绿、草原人民好客等)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3)沟通、展示: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依据作者的行踪所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二)最近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魅力。

师:

上次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具体的去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

1、请你们结成小组,一起去草原旅游。

留意不要走马观花,要专心,用情感细细的去品尝。

然后选择一种你认为好的方式来回报你们的学习。

(比如:

朗诵、画画、吟诗、唱歌、跳舞等)

2、小组学习。

3、学习结果汇报,沟通。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结合多学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理解“茫茫”的意思。

并且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原因。

○2体会“羊群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的妙处。

(大屏幕提示:

体会句子的妙处的方法有:

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句子表现的意境美)

○3小丘的美:

请学生朗读有关描写小丘的部分;

反复朗读,读出小丘的神奇之处。

重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翠色欲流”意境美。

用“渲染”法依据课文描写画画你心中的草原。

(请学生快速作画,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4“这种境界?

?

?

?

?

?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想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你有没有想到关于草原的一首小诗或者即兴将你的感受用几句诗一样的漂亮的语言表现出来呢?

○5草原风光组图赏识,多媒体展示依据课文描写展示组图,学生依据课文描写和图片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小结过渡:

是呀,多美的草原呀。

那里会居住着什么样的人们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

陈巴尔虎旗是作者和好友们访问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和我们土家族苗族聚居区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分呢?

你们想知道吗?

(生答)

1、我来当草原旅游小导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要带着大家去草原游玩,你需要给大家介绍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呢?

依据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你们预习课文时预备的资料,为你的导游工作做预备。

2、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沟通。

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

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助回答。

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

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三)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

师小结过渡:

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忱、好客。

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梦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

1、依据提示自学。

2、汇报,朗读。

师小结:

是呀,多美的草原,多热忱的蒙古人民,多么与众不同的待客方式。

关于西部你们还知道哪些学问呢?

(依据预习时在图书室查找的资料,向老师、家长了解的资料介绍祖国漂亮宽广的西部)

(四)让我们再来一起探究课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吧!

师:

课文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生:

对草原的喜爱 ,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

师:

是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情感的呢?

请你们先自己思索,然后再小组内沟通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1:

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简洁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 之情。

生2:

细致的描写,课文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假如不喜爱 怎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写得这么细致呢?

生3:

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忱、大方,蒙汉情深。

师:

是呀,归纳得很好。

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五)结束

请大家跟着《漂亮草原我的家》和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起去赏识草原的漂亮和与众不同吧!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用漂亮的文字我们介绍了草原的漂亮,草原人民与众不同民俗风情,给我们展示了一顿西部文化的大餐。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破了山村孩子眼界狭窄的瓶颈,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高,的确有收货。

同时激起了学生了解探究西部文化的喜欢,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在本课的学习中略显吃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留意多关注后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