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思维不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0592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贫富思维不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贫富思维不同.docx

《贫富思维不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富思维不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贫富思维不同.docx

贫富思维不同

资源少+视野低=易满足,穷欢乐

资源少+视野高=身体累,精神累

资源多+视野低=有可能败家子

资源多+视野高=富贵代代相传

本质是信息不对称。

思路、智商这种实在是其次的东西。

吊诡的是,越想这些越非发财之人。

信誓旦旦的回答者,有几个因为这种肤浅的剖析而认定自己不发财,只要思路和智商问题?

笑话了厉害了。

又不是心灵鸡汤,告诉大家只要肯学愿做,哪天思路一现,就大发了。

所谓第一桶金,多少是掌握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

比如,不要和我说Gates的家庭背景无足轻重,其实一定使他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或者至少培养了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此,不如积累人脉、强闻博记,若运气不赖,也许能赚一笔。

回到本题,这也就是富人越富的原因,不可否认,他的信息资源一定比穷人掌握的多!

我愿意从学术角度再补充几句:

思路这个东西,本质还是基于信息的。

比较直接的例子就是张维迎教授的《信息经济学》,虽然主题和本题不太切合,但是本书确实强调了“信息”的重要性;再拔高一点,托马斯-谢林教授的几本大作(如《承诺的策略》、《冲突的战略》)都强调了信息不对称在博弈中的重要性——谁占得先机,谁受益——光靠聪明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认为聪明是基于信息获取/处理的,那ok!

最后要说明两点:

1.我虽然大作看了不少,但是可惜我依然没有发财;

2.我身边没有大富大贵的人,到是有以投机心态炒股而(因信息不足)割肉退市的亲戚;也有本身靠人脉获知大企业需求而小发一笔的上司。

1、现在中国大部分社会还是家天下

2、穷人就算胆子大跑到别的地方去创业,看准了时机,但是没有支撑力,也就是所谓后台,别人不放心把项目交给他。

3、穷人获得的信息更少,在富人已经知道网络并且有可能随便通过注册域名来赚钱的时候,穷人还在为家里装上第一个大彩电而兴奋

4、富人融资更快,和政府的关系,贷款的保证和地区银行的关系让他们融资更快,并且经常出现坏账但没关系可以再借再补

5、富人有他们的交流圈,对行业驶向更加敏感;而大部分穷人都是跟在后面捡捡小碎屑

6、大家也知道现在其实最赚钱的是做政府的项目,国家批钱什么的,利滚利,投资大,收益大,像穷人就没法做

7、家天下意味着,很多在平等的机会上,做决策的人会把机会交给那些在本地有势力的人,而不是除了脑子不能镇住别人的穷人

8、以上大部分说的就是你们不太了解的城镇里面的富豪(那种企业并没有上市但是身价却几千万几亿的……)在政府那里拿项目,官商是在一块的。

9、不管哪个城市,如果富人家里在小时候就有意识的带孩子出场,认识更多有权势的人,等到那些富二代长大了做事情是不是方便点呢,也许穷人申请的营业执照被扣在那边半年没人理而他们两三天就办理好了。

10、虽然中国大体没变,但中下层已经在洗牌了。

额,每个区域的中下层。

11、富人顺着国家政策找几个熟人项目就能赚大钱,穷人只是养家糊口都从早忙到晚。

12、穷人也不是越来越穷,只是他们财富的增长速度远没有富人的快。

13、市场是不自由的,某些行业背后的力量远不是一个富人那么简单。

穷人想的一般都是好好工作过一个好日子,工作工作都是为别人做。

已有的回答都没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视角出发。

从历史看,无论古代现代,绝对的穷人财富都接近0,现今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因为穷人更穷,而是富人资产核爆式的增长。

古代的富人财富只是一般穷人的几十倍,最多万倍十万倍这个量级上。

富人和穷人的财富上亿倍、几百亿倍(比尔盖茨净资产660亿美元)的迅速拉大是这一两百年甚至这一二十年的事。

富人财富在近现代以后得到非线性的、跃迁式的增长,从人类历史看这是不正常的,究竟是为什么?

下面是陈志武先生的回答:

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本原因

“赢者通吃”作为人类社会的现象,似乎势不可挡,与其相伴的是收入差距恶化。

如果我们以处于财富顶峰的富豪作为参照系,也能大致看到这其中的变化。

十八、十九世纪时,中国富豪的财富以万两银子作为基本计算单位;英国商人把百万英镑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文数字;而1800年前后整个美国社会的货币供应大约是280万美元,如果一个美国人的个人财富在那时如果能达百万美元,他毫无疑问能进入当时的首富榜。

如今,中国首富的计算单位不再是“万元户”级,而是数百亿级;在美国,盖茨是首富,财富超600亿美元……但与此同时,不管是在十八、十九世纪,还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个社会都有赤贫阶层,他们在收入分布的最底层,收入和财富几乎一直为零。

  因此,中国也好,美国、英国也好,财富和收入从最高到最低之间的距离被拉大了许多倍,也比以前更加分散。

当然,富豪财富计算单位从以前的“万元”级转变到今天的“百亿”级,肯定和各国货币体系从金银本位到信用货币的变化有关,财富数量级的提升有相当一部分是“虚的”,是因为货币被滥发灌水贬值所致。

但财富分布、收入分布的恶化也是存在的,这一基本事实难以否定。

  那么,收入差距的扩大到底因何而致?

是像反自由贸易者所说的,是因为全球化?

还是像“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推动者所指责的,是因为现代资本家的“道德沦丧”、“过度贪婪”?

还是像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所指责的,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点燃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而且在理论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对资本主义的再反思。

在人类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中,这是第三轮对资本主义的反思——第一轮发生在十九世纪的后半叶,第二轮是经济大萧条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那么,这一轮反思的结果会如何?

是否会终结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体系?

取而代之的又会是什么?

在我们都关心收入分配话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是认清今天的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哪些特征是之前没有的。

只有认清之后,政策决策才可能对症下药,避免不着边际甚至帮倒忙。

  在本文中,我不试图对未来的走向做预测,而是希望通过分析现代经济的特征,尤其是许多现代行业的商业模式以及资本市场提供的财富实现手段,来证明如下结论:

财富差距、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因为现代资本家比以前“道德沦丧”,不是因为现代企业家更加贪婪,而是现代技术和规模化商业模式所致。

  现代商业增大收入能力差距

  各社会的制度不同,收入差距的程度当然也各异。

特别是政府权力在资源配置、定价机制中的角色越大,社会群体间的收入机会就越不等,掌握权力或贴近权力的“特权”群体就越能获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例如,政府可以规定只有北京出生的人才能进入金融和电力行业,而湖南人只能种田,这样,北京出生的和湖南出生的人之间,收入机会就会有天壤之别。

我过去的研究也表明,政府权力越大的社会,往往也是收入机会越不平等的社会。

在从制度层面找原因之前,我们先看看现代技术带来的收入机会差别。

  以腾讯公司为例,虽然这个互联网公司成立于1998年,但13年后的2011年,收入已达280亿元,利润接近120亿元。

按照1万名员工计算,腾讯人均创收280万元,人均利润120万元。

相比之下,2011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在4万亿元左右,按3亿农民计算,人均创收1.3万元,不到腾讯的二百分之一。

这样一来,农民收入远低于腾讯员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为什么腾讯的创收能力超越农业这么多?

是否跟收入分配制度、跟贪婪有关,即腾讯的员工比农民更贪婪呢?

其实不然。

关键是农业跟腾讯的经济特征完全不同,两者的产出函数不一样。

  农业的产出与投入之间有极强的线性关系,这限制了农民创收空间。

如果种一亩地需要花100小时劳动、200元种子和肥料成本,最终产出100公斤粮食,那么,要生产1000公斤粮食,就需要种10亩地,投入1000小时劳动、2000元种子和肥料钱;为了生产1万公斤,就需要种100亩地、花1万小时……不能因为这亩地种好了,下一亩地就可以少花劳动时间或肥料成本,每亩地所需要的劳动和成本投入是相互独立的,这就使农业生产难有规模效应。

每人每天只有24小时,即使不睡觉不休息,农民的收入也难以逃脱产出跟投入间线性关系的约束,收入不可能太高,此即几千年来没有农民靠种田种出亿万富翁的原因。

  而腾讯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不仅是非线性的,甚至没有太大关系。

在腾讯QQ空间里,一顶虚拟帽子的设计可能要几个设计师与程序员花几天时间,而一旦设计好了,虚拟帽子卖一顶一块钱,卖100万顶创收100万元。

由于虚拟帽子销售是电子记账收费,每卖一顶并不需要重新制造,所以,腾讯卖一亿顶虚拟帽子跟卖一万顶在成本上几乎没有差别,但收入却天壤之别。

腾讯的虚拟衣服、虚拟装饰、虚拟家具等,都是如此。

这就造成了其收入和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弱,赚钱能力空前的高。

  微软的商业模式也有类似特点,一旦微软把系统软件开发好(这当然需要成本投入),它卖一万份还是卖十亿份,总体成本差别很小,因为每一份的边际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几乎为零。

但是,比起零制造成本的腾讯QQ虚拟衣服、虚拟帽子,微软还是要为每一份软件付出硬盘、刻盘、包装、邮寄成本等。

  金融服务业的产出与投入关系跟腾讯的也很类似。

比如,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帮客户张三公司融资1000万美元,为了尽职,可能需要一个10人团队花十天时间;而另一家客户李四公司需要融资10亿美元,为了尽职,高盛可能也会派一个10人团队花十几天时间,成本基本不变,但收益却高100倍。

正因为这种规模效应的差别,高盛可能不会做1000万美元甚至几千万美元的单子,金额太小对他们不合算。

这也说明投资银行的收益跟成本之间是非线性关系,甚至两者间是没太多关系的。

  基金管理行业也是如此,像对冲基金或者私人股权基金,可能整个公司只有15到20人,这个团队可以管理2亿美元,也可以管理20亿美元。

因为一旦他们决定投一个公司的股票,投10万和投1000万美元对他们来说需要做的工作、花的时间完全一样,管理2亿和管理20亿的运营成本类似,但利润可能相差十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华尔街的公司赚得很多,年收入几百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远远高于传统农业甚至手工业,在相当程度上是由金融交易特别的规模效应和金融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金融交易的本质是其价值创造不完全取决于劳动时间,也不完全取决于成本的投入,而是取决于金融从业者的人力资本,包括他们所受的教育、积累的经验、组织能力、个人情商、个人诚信和人脉关系网络等。

  既然金融交易具有上述的规模效应,为什么华尔街公司不能少收费,特别是随着交易金额的递增让单位交易额的收费下降呢?

这不是证明他们过于贪婪吗?

其实,这涉及到公平竞争、充分竞争的问题,只要金融行业对新手是开放的,只要监管没有苛刻到新手没机会进入华尔街,那么,如果现有公司能够继续高收费,就说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其他人无法获得的市场优势。

只要这种市场优势是竞争中建立的、不是靠行政垄断或法律垄断获得的,只要其他人有机会自由进入华尔街,这种高收费高收入就不存在贪婪或剥削。

能够收费高,说明交易的对方得到的收益也高,否则对方不会参与交易。

  金融交易除了具备类似腾讯的规模效应外,还因为其对信任的超级依赖,使得这个行业更趋向于“赢者通吃”。

金融交易从本质上都是跨期价值交换,把今天的价值跟未来的价值进行置换,或者把未来两个不同时间点的价值进行交换,所以是一种承诺,是一种跨期价值交换契约。

而这种跨期交换契约是否信得过、是否值钱,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的可信度,取决于金融中介的可信度。

对于这种超级依赖交易各方可信度的交易来说,已经经过多年风吹雨打的百年老店们就显得格外“值钱”。

在金融消费者看来,一个华尔街公司存在的年份越久,其可信度就越高,就越靠谱。

金融市场对信用、信誉的极度依赖决定了已经历史悠久的华尔街公司总是占据优势,后来者总是面对极高的门槛,更显得“赢者通吃”。

  华尔街收入高,只能说是现代金融市场的特征所致,而不能因为收入高就断言华尔街更贪婪。

有人可能会说,在政府管制不过分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就业对谁都开放,但毕竟高科技公司、华尔街的公司都要求很高的教育背景和人力资本,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进入,社会中的其他群体就只能从事传统的低收入行业,他们的收入也增长缓慢。

所以,为了防止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就该对其收入设上限或者多征税。

为什么政策思路非要通过打击能者来使其向弱者靠拢,而不是通过专业教育提升竞争失败者的人力资本,同时由政府给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呢?

  如果强行对华尔街的收入设限,那只会打击其发展与创新的积极性,社会与经济所需要的金融供给就会受挫,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现代经济不仅对类似腾讯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依赖度越来越高,对华尔街金融经济的依赖度也在日益上升,华尔街对现代经济是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产出是投入的线性函数不只是农业的特征,许多传统行业也如此。

新闻媒体差不多也是这样,一般的新闻稿子需要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刊登一次后基本没有再使用的价值,又得写下一篇文章,这样每篇文章就像农民的一亩地,文章之间虽然不是完全独立,也不是没有协同效应,但协同效应很有限,每天的新闻稿子还是要日复一日地写。

很少能因为今天的稿子使明天后天少写,除非报纸杂志的广告收入能不断增长,否则传统纸媒的收入跟投入之间接近线性关系。

这或许是在互联网媒体兴起之后纸媒正被不断挤出的原因之一。

  制造业企业的收入和投入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占比,也可以利用其生产规模优势迫使其供应商降低价格,这些都能降低产出跟投入间的直接关系、帮助提高制造业的收入。

但是,制造业最终逃不开每件产品都需要部件、配件、人工成本投入的事实。

以汽车制造为例,虽然制造商可以压低发动机、车身、刹车、轮胎等部件的进货价格,但毕竟每生产一辆汽车都必须用上这些部件,每生产一辆汽车的边际成本不可能降到零。

也就是说,虽然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每辆汽车的边际成本降到一定水平后,制造商的收入和投入之间依然会趋向于一种线性关系,增长就受到新的约束。

  波音公司在世界飞机制造业独一无二,它雇用了16万名员工,其公司市值才540亿美元,加上120亿美元负债,相当于16万人经营660亿美元资产。

相比之下,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对冲基金行业佼佼者之一,有1200名员工,但管理的资产为1250亿美元,是波音公司市值的两倍。

而Blackrock是综合性基金管理公司,员工9000人,管理3.5万亿美元的资产。

在新型高科技行业中,谷歌有2.5万名员工,市值2000多亿美元。

  正因为制造业跟腾讯、华尔街金融公司相比的不同特点,使他们的收入水平难以跟新型行业相提并论。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到新型产业、金融行业跟传统农业和工业的收入差距,并非像大众媒体和政客们说的那样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或贪婪所致,而更多的是由于这些现代产业具有全新的特征。

只要这些行业对各社会群体是开放的、机会是平等的,就不能因为张三有本事进去而你没相应人力资本进入,而要求政府多干预、多对他们征税。

  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差距

  姚明在退出职业篮球赛之前,平均每打一场球的收入是25万美元左右。

这个数字相当于5个美国家庭的年收入,近30个中国家庭的年收入。

对于习惯于劳动价值论的人来说,打一场篮球赛赚25万美元,怎么也难以从劳动时间和强度来解释。

今天姚明打一场球,跟70年前的篮球明星相比,所花的时间和消耗的能量力气应该差不多,即使有差别也不会是数量级意义上的。

但是在收入上,姚明可能是70年前的球星的数百倍、甚至一两千倍。

即使相对于同时期美国和中国家庭的平均收入的倍数,70年前篮球球星的每场球赛收入也不会是当时5个美国家庭的年收入,或30个中国家庭的年收入。

  如果按照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给的劳动价值论计算,一项经济活动的价值等于劳动时间乘以单位劳动时间的平均社会成本,那么,姚明一场球赛值多少呢?

假如在美国姚明级别的人每小时劳动成本为1000美元,一场球赛按两小时算,也就是2000美元。

当然,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

今天跟70年前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70年前,一场篮球赛只有现场观众享受,即使门票贵到200美元一张,有1万名观众,主办方也只能得到200万美元的收入,除此之外主办方没有其他收入;可是,今天的篮球赛与其说是给在现场的观众打的,还不如说是给场外数量达到数亿人的美国与中国观众打的,这些观众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视频观看实况,也可以在比赛之后通过互联网下载观看。

这种因为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和体育打破了国界,带来了受众数量级的巨大变化,使同样一场球赛、同样多的劳动付出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价值。

  所以,姚明每场球赛的收入这么高,倒不是他比过去的球星多做了什么,而是现代科技和全球化秩序帮他做了很多,使他的人力资本增值,让他的劳动所能带来的价值大幅提升。

  换言之,现代技术和全球化使“赢者通吃”更上一层楼。

过去,各城市、各地区都有当地的篮球明星、排球明星、足球明星、乒乓球明星等等,虽然大家更想看世界明星的比赛,但是由于交通运输障碍、电视与视频的不存在,绝大多数球迷的梦想不可能成真,因为世界明星不方便经常到各地去参赛。

所以,以前大家只能在当地看本地球手的比赛,不会太过瘾,但比起没有比赛可看还是好了很多。

当然,这样一来,各地的地方球星都有可靠的铁饭碗,不用担心世界球星抢走他们的本地球赛机会。

  可是,今天的电视和互联网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世界球星上了,本地球手比赛越来越没人看了,更没人愿意花高价买门票了。

从小打篮球、打排球的人要么进入国家级、世界级,得到类似姚明的高收入,要么就很快改行。

在姚明们和普通职业球手之间,是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他们的收入差距比几十年前拉大了许多倍。

  而唱片、录音带、影碟的出现也使歌星、影星一下子全球化了,买唱片只买全国明星、世界明星的,看电影也只看世界明星的大片。

今天有了互联网下载的便捷之后,演艺界在全球范围内“赢者通吃”的局面更被推到全新的高度,在世界级明星和非明星之间的机会鸿沟、收入鸿沟被大大拓宽了。

  这种现象不局限于体育界、演艺界,甚至学术界也如此。

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家群体里,也是“赢者通吃”局面日益加剧。

记得原来从北京到长沙,哪怕是特快火车也要将近一天时间,这意味着以前在湖南的经济和商业会议上,主讲嘉宾很少是来自北京的全国知名经济学家,更多是湖南本省的专家。

因为从北京到湖南、再从湖南返回北京需要坐两天火车,加上开会一天,去一趟要花三天时间,漫长的路途使得再有名的经济学家也很难一年跑遍全国各地进行会议演讲。

  今天,飞机大大缩短了全国各地间的距离。

2008年金融危机高峰期,我碰到几位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同仁,他们日理万机,一天出席多场会议演讲(包括笔者本人也在此列)。

其中,一位同仁周六上午在日本大阪演讲,下午在东京演讲,晚上回到北京,第二天周日在北京上午下午分别有两个会议演讲,周一上午在天津会议演讲,完后奔机场,于下午两点钟赶到上海的会议演讲,晚上又要从上海飞深圳,周二上午在那里发言,之后又是哈尔滨,等等。

按照这样的行程,单个知名经济专家在三天里可以去六个省市,出席至少六个会议发言,而二三十年前要三天时间才能去一个省市。

可见,现代航空交通使专家学者的生产率提升了至少五倍,他们能跑遍的省市数量和参加的会议数量翻了许多倍。

  这样一来,全国有名的专家学者也是“赢者通吃”,挤掉本来有不少演讲机会的各地专家,让少数全国有名的专家的收入大增,而地方专家的收入机会相对减少。

由此看到,专家学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被拉大。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水涨船高,各种会议的数量也翻了多倍,即使全国知名专家一天跑三个省市,他们也无法囊括所有会议演讲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高速增长后,全国性赢者的所得上升得最多,但其他专家的机会也会比以前好很多,只是相对于最顶尖的专家,收入的距离被科技拉大了。

  交通技术、媒体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所见所闻,拓展了人生阅历,而且大大提升了生产速度和效率,新型交通使“天马行空”、“日理万机”不再是抽象的夸张隐喻,而是我们每天的真实生活。

但是,也免不了造成许多其他后果,其中“赢者通吃”被不断延伸,先是地区内的“赢者通吃”,后是省市范围内的“赢者通吃”,再后是全国范围内的“赢者通吃”,现在是全球范围内的“赢者通吃”,与这一不断延伸的过程相伴的是赢者与非赢者间的收入距离变得越来越大。

这是贪婪、是资本主义制度所致,还是人类社会日益进步的必然副作用?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否则我们就会对当今社会、经济做出误判。

 

先说及自己的观点: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个观点太过于绝对。

世界上每十年总有20%富人变成穷人,20%穷人变成富人(记得是在《通往自由之路》看到的,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

富人只是拥有了更多增长财富的方式,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穷人并非变穷,总体来说穷人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只是和富人的差距变得更大了所以才会显得越来越穷。

穷人要想成为富人,必须先一步一步地积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你的金钱、人脉、见识、为人处世的火候等等,等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财富开始爆发试增长的时候了。

从我家庭的经历说起来吧,我对这个问题的所有想法都来源于我的家庭经历。

家在湖南的一个贫困县的小村庄,当时爷爷是县城地税局的一个公务员,父亲在家里排行老二,家里那时候很穷,把为数不多的资源都让给了伯父,长子嘛。

家里也是伯父学历最高,高中毕业,我父亲则是初中毕业。

父亲从小就有生意头脑,十多岁的时候就会从县城买冰棍回来村子里面卖,1分钱一个进货2分钱卖出去,自己平时还会养鸭子,有鸭蛋就收起来,存够一定数量就一起卖了,鸭子长大了就拿去县城买了,帮补一下家用,也把自己的学费赚够。

可是父亲真心不是读书的料子(我偷偷看过他以前的毕业证,那成绩真是让人伤心啊)。

父亲初中毕业后做点小买卖,后来走关系进了探矿队,在荒山野岭里面呆了两年,实在是耐不住深山的寂寞和那底薄的工资,果断地辞职南下。

当时的爷爷可谓是龙颜大怒(额...我们家怕老爸的传统一直让我深恶痛绝),听父亲说,当时是奶奶偷偷拿了10块钱给他,他才有钱出来广东的。

来这边30余年,从开始帮别人打临工扛水泥,后来开客车,一次严重的车祸差点去世(那时候我还没被弄出来)。

母亲当时在东莞一家毛织厂做吓数(不是错别字)师傅,后来就和父亲在东莞开了一家小作坊,说是小作坊,其实就两个人。

父亲从一无所知开始学,小作坊经过几年的发展,从开始只有1台机器,到后面2台,10台,50台,从只负责一个工序到囊括针织衫生产的大部分流程,再到有自己的品牌,再到在东莞建了第一栋房子,即是厂房又是住房,再到后来买了一个高层复式单位。

车子从单车,到摩托车,到一辆二手的丰田佳美,再到一辆90w+的雷克萨斯。

父母凭借自己的付出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从对行业一无所知到精通所有环节。

从父亲出来打拼到拥有第一栋房子,中间花了20年。

再到有闲钱买复式单元(PS:

家里面银行一般只有周转资金,其他全部拿去投资),中间花了5年。

到现在,手里拿着几个项目,还经常会有朋友介绍项目给他,让他出一部分股子。

他以前那帮一起出来闯荡的朋友大多数也混出了一定的名堂,大家有什么好生意了相互告知一下,熟话说,有钱大家一起赚,参加的人多了,赚的可能少了,但风险也低了。

在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我接触到的一些想法。

父亲是我的偶像(即便他连给我发短信都要手写)我觉得世界上永远不缺少成为富人的机会。

其实说实在的,现在我们年轻人羡慕得不得了的名宅豪车等我们到了那个年纪,都会有的。

现在的我,连买一辆摩托车的钱都没有,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所有想要的都会有的(不是父亲的给予)。

从我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好的不好的都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不给自己做枷锁去限制自己。

而我现在看到很多家庭一般的人却在想:

这个社会怎么这么不公平,我以后一定也就这样了。

对于满脑子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你要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主要还是风险的承受能力。

富人除了劳动回报以外,还可以通过承担风险获取回报。

劳动的回报是有上限的,毕竟人的精力、脑力都有限。

而承担风险的回报的唯一限制就是资本。

所以一个没钱的穷小子可以通过天赋和大脑年入几百万美元,但一个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