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0787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自考《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质的研究方法的概念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二、质的研究相关概念辨析

  1、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

  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提出的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质的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较长时间的深入及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各有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

  

(1)量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观测;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

  

(2)量的研究证实的是有关社会现象的平均情况,因而对抽样总体具有代表性;质的研究擅长探讨特殊现象,以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角度。

  (3)量的研究将事物在某一时间点上凝固起来,然后进行数量上的计算;质的研究在时间的流动中追踪事件的变化发展过程,使用语言和图像作为表述的手段。

  (4)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提出的假设出发,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质的研究注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在研究进行中逐渐形成理论假设。

  (5)量的研究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质的研究十分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密切接触、相互影响,达成共情。

  2、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与“质的研究”有类似之处,但又有很大不同。

  

(1)在哲学层面上,定性研究认为存在绝对的真理和客观的现实,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事物或研究对象的属性或变化发展规律。

  而质的研究对已有的“真理”的唯一性和客观性表示质疑,认为事物或研究对象的属性或变化发展规律具有不确定性。

  

(2)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通常不要求研究者系统收集资料以及分析原始资料,而主要利用一些文献资料进行形而上的哲学思辨以及逻辑分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习惯性和自发性。

  而质的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互动的过程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并且十分强调对原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3)在研究结论上,定性研究的结论一般都是预先设定的。

  而质的研究结论却是凭借分析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原始资料归纳而来的。

  3、“质的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区别

  行动研究与质的研究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在收集资料上,与质的研究不同,行动研究有时也采用量的方法,比如,借助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在研究目的上,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质的研究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其目的是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而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特点

  1、突出对象的可比性;

  2、强调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研究结论的深刻性。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

  2.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3.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4.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5.是一种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

  6.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一、描述性资料

  借助于访谈法、开放式问题问卷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口语报告法等方法收集到的资料多属于描述性资料。

  二、教育科研资料的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归因法

  

(1)求同法

(2)差异法(3)共变法(4)剩余法。

  2.比较法

  3.分析与综合法

  4.归纳法

  5.类比法

  

(二)定量分析

  1、基础分析

  把教育在一定时期有关所有信息综合在一起,根据教育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教育的基本要素如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政策变化等的分析,找出教育的内在价值,并与目前教育实际价值作比较,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2、方差分析

  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

 一、教育经验总结法定义

  将大量丰富而多彩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教育理论的方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学科研方法。

  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有利于丰富发展教育理论;

  3、有利于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4、有利于促进教育科学研究;

  5、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实践性较强2、反思性较强3、体现人文性4、灵活又经济

  

(二)缺点

  1、理论性不强2、容易产生惰性3、适用受到限制4、信度效度不够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行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探究,以提高教育行动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为行动而研究。

这是就行动研究的目的而言的。

  2、在行动中研究。

这是就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环境而言的。

  3、由行动者研究。

这是就行动研究的主体而言的。

  一、访谈调查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灵活2.准确3.深入

  

(二)缺点

  1.成本较高2.缺乏隐秘性3.受访谈员影响大4.记录困难5.处理结果

  二、访谈调查法的技巧

  

(一)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明确清晰

  2.对回答不作任何评价

  3.维持被访者的访谈动机

  4.注意非语言交流

  

(二)倾听的技巧

  1、倾听的方式。

  

(1)行为层面上的“听”

(2)认知层面上的“听”(3)情感层面上的“听”

  2、倾听应注意的问题。

  1.不轻易打断被访者2.接受沉默

  三、回应的技巧

  

(一)回应的类型

  1.认可2.重复、重组和总结3.澄清4.追问5.自我暴露

  

(二)回应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非指导性的态度

  2.避免论说型和评价型的回应

  3.追问要适时适度

  4.用被访者的言语和概念追问

 一、教育实验法的概念

  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并观察、记录、测定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实验法的特征

  1、实验者与教育者合二为一。

  2、教育实验的被试就是教育对象。

  3、教育实验更多地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里进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文化、民俗及其他大量的非科学因素的干扰,其控制不如实验室实验那样精确、严密。

  4、教育实验要确认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5、教育实验的周期性比较长。

  三、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2.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能够主动创设实验情境。

  4.有严格的实验设计和确定的试验程序。

  5.具有可重复性。

  

(二)缺点

  1.由高度控制带来的环境“失真”。

  2.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负效应。

  3.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

  4.无法操作和控制的变量的影响。

  四、教育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

  

(一)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

  1、主试因素

  2、被试因素

  3、历史

  历史(亦称“经历”),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时间。

  4、成熟

  成熟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疲倦、饥渴或对实验丧失兴趣等,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5、差异性选择

  6、测验

  7、被试的亡失

  8、统计回归

  

(二)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

  1、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效果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4、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五、变量的控制

  

(一)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就是对实证性概念或变量加以操作化的过程。

对自变量要有一个能进行操作的明确的概念,即操作定义,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在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实现自变量具体化。

如果自变量模糊不清,随意变动,就会对实验结果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消除2.恒定3.均衡4.抵消5.随机6.盲法

  六、研究变量

  1.抽象性定义

  是根据概念或假设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内涵。

它是用一个概念来界定另一个概念,这种定义的主要特点是在定义中凸显被界定变量的本质特征。

  2.操作性定义

  是指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即将研究变量的抽象化形式转变为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性的具体形式。

  一、教育个案研究法的定义

  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方法。

  二、教育个案研究法的特点

  1、个案的典型性与问题的普遍性;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3、情境的自然性与互动的灵活性;

  4、方法的多元性与综合性;

  5、分析的精确性与科学性。

  三、教育个案研究的类型

  

(一)追踪法

  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二)追因法

  实验法是先确立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探究产生的结果。

追因法则是先见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其发生的原因。

  (三)临床法

  与访谈法极为相似,是研究者通过研究被试对一个问题、一件工作或一个刺激的反应来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

临床法往往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故又称临床谈话法。

  (四)产品分析法

  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活动的产品进行分析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

  (五)教育会诊法

  是指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做出鉴定,并制定出矫正、改进和促进措施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

  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借助某些辅助工具,对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考察,从而获得教育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而进行的,是带着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而进行观察的。

  2、观察的计划性

  在具体实施观察活动之前,对由谁来执行观察活动,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顺序、过程、路线、记录方式与表格、所需要的仪器以及观察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都必须有预先的计划、安排及准备。

  3、观察的系统性

  教育现象复杂多样,要想得到对它的正确、全面认识,在教育观察的时候就必须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对它进行缜密的观察。

  4、观察的选择性

  观察者必然会根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去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

  三、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过程的直接性

  由于观察者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肉体器官直接作用于观察对象。

  2、情景的自然性

  教育观察法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一种自然环境中的现象,观察的是被观察者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现象。

  3、操作的便利性

  教育观察法一般不需要十分复杂的研究仪器与设备。

观察时间可长可短,观察范围可大可小。

  4、纵贯分析

  观察者能有充分的时间对行为的趋势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方向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持久的考察研究。

  

(二)缺点

  1、资料的表面性

  通过观察过获得的资料可能带有一定片面性、偶然性,也即是“眼见并不一定为实”。

  2、资料难以量化

  大多数通过教育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都是非数量表示的语言文字资料,这类资料很难进行量化分析。

  3、观察对象少、范围小

  受感觉器官及观察仪器的局限,观察的范围不可能过大,观察的对象不可能太多。

  4、控制性差

  教育观察所观察的是发生在自然情景中的现象,对观察的对象不适宜运用某些手段加以干预与控制。

  四、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1、参与观察法

  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的客体中去,在被观察者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使被观察者把他当作他们中的一员,并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察者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一边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一边观察被观察者的活动,从而掌握有价值的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

  2、非参与观察法

  又称为局外观察法,是指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完全以一个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五、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

  

(一)描述记录法

  通过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或活动发生的时间、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而进行记载的一种方法。

  1、实况详录法

  指在一定的时段内,连续地、详尽地对被观察对象的所有表现或活动进行记录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日记描述法

  简称日记法,是指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观察对象进行长期跟踪与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3、轶事记录法

  又称为记事法,是指观察者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以记事为主,对事件或行为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按照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连续、详细的记录的方法。

  

(二)取样记录法

  通过以某种标准对准备观察对象的行为或活动进行取样,仅对观察对象被取样的行为或活动进行记录的一种方法。

  1、时间取样法

  是以一定的时间长度为取样标准,观察并记录被观察对象在这个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内的行为表现或活动情景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事件取样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以事件作为取样的标准,对特定的行为或事件进行观察记录获取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的方法。

  3.个人取样法

  对单个被试连续取样,以个人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记录关于这个个体的所有行为和事件,然后再选择另一被试进行观察,如此反复进行,最终获得多个个体组成的样本。

  4.场所取样法

  选取某一场所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核对清单法

  在实施观察活动之前,把将要观察的行为表现或发生的反应排列成一个清单表格,由观察者在表中相应的位置直接标注记号的一种记录方法。

  1、行为核检法

  行为核检法只需通过观察清单里列举的行为是否出现,然后在相应的位置做上记号即可。

  2、等级量表评定法

  一、问卷的类型

  问卷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

自填式问卷是通过邮寄或分发的方法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的问卷,访问问卷则是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的口头回答来填写的问卷。

  二、问卷的结构

  1、封面信

  它主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意义以及希望被调查者合作等内容。

  2、指导语

  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和仪器的使用说明相似。

  3、问题及答案

  这是问卷的主体。

从形式上看,有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之分。

  4、编码

  这是将各种回答转换成数字,以便于进行计算机处理。

所谓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便于计算机统计和分析。

  三、问题的语言及设计要求

  1、所用语言应该简单明了。

  2、问题尽可能缩短。

  3、问题避免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4、语言避免带有倾向性或诱导性。

  5、问题不能以否定形式提出。

  6、回答者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

  7、不要直接问具有敏感性或威胁性的问题。

  四、设计问题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2、必要性原则,即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最必要的问题。

  3、可能性原则,即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

  4、自愿性原则,即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

  五、问题的表述

  

(一)表述问题的原则

  1、具体性原则

  2、单一性原则

  3、通俗性原则

  4、准确性原则

  5、简明性原则

  6、客观性原则

  7、非否定性原则

  

(二)设计答案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与询问问题具有相关关系。

  2、同层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具有相同层次的关系。

  3、完整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应该穷尽一切可能的、起码是一切主要的答案。

  4、互斥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

  5、可能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一、选题的途径

  1、从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

  2、从教育实践经验中寻找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3、从教育理论中寻找需要研究的问题;

  4、从已有的研究中寻找问题;

  5、从日常交往与交流中获取问题;

  6、从课题指南中获取研究问题。

  二、选题

  1、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的教育问题之特性

  

(1)价值性

  作为课题的问题首先应该具有研究价值,即所选择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科学性

  ①课题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

  ②选题要有事实依据,课题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只有在实践经验的支持下,才可以保证课题选择的科学性;

  ③选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3)创新性

  所要研究的问题应当是前人尚未研究或研究不足的问题。

  (4)可行性

  指研究者具备顺利进行课题研究的条件。

一是客观条件;二是主观条件。

  (5)明确性

  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应该具体清晰,不至让人产生歧义或理解起来费力。

  2、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的大小要适度

  课题选得过大,则针对性就差,实施起来难以下手或无法下手,甚至根本没有能力与精力研究;课题选得过小,则研究范围太过狭窄,导致研究的意义十分有限甚至很难有意义。

  

(2)课题的难易要适度

  并非具有研究意义或研究价值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的课题。

如果某个课题虽然很有价值,但做起来很难或者耗时太长,则不宜作为首选课题,对于一般教师来说,不宜作为研究课题。

  (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选择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不能太笼统、不着边际或含糊不清。

  三、研究假设的定义

  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已有理论、经验事实和已有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四、研究假设的类型

  (三)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1.描述性假设

  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大致轮廓或外部表象有粗略的了解。

  2.解释性假设

  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

  3.预测性假设

  预测性假设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

  五、研究假设的作用

  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体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开展的。

  2.假设能明确课题内容

  有假设的研究,内容更具体化,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集中,既便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攻方向,集中研究力量,又易于别人理解课题内容。

  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提出假设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而是为过渡到理论作准备的。

  六、研究计划的作用

  1.研究计划是研究成果的形式之一;

  2.研究计划是申报课题的基本形式;

  3.研究计划是研究工作的细化;

  4.研究计划是研究活动的行动指南;

  5.研究计划是评鉴研究工作的依据。

  七、研究计划的内容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与研究问题有别,它是关于研究问题的简明扼要的文字陈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

  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主要描述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本课题与时代发展及社会变革的联系,反映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这是课题提出的大的背景;二是前人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三是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指出那些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3、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计划的主体。

通常是把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加以一一列举。

  4、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假设阐述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问题时所遵循的具体思维路线)。

  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界定研究对象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二是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某些模糊性概念进行界定。

比如,“差生”、“优秀教师”等。

  6、文献综述

  7、研究方法

  包括研究者采用的研究途径、手段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的步骤等。

  8、研究进度

  一般研究都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9、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是指研究成果的结构方式或表现方式。

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形式主要有论文、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教学仪器及教学软件等。

  10、完成课题的保证

  撰写完成课题的保证,即是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包括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11.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2.经费预算

  13.主要参考文献

  一、文献研究法的定义

  针对所研究的对象(如教育研究的某现象),对相关联的文献进行查阅、比照、分析、判断、整理,从而找出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或内在规律,证明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文献法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2、如果搜集的文献是可靠的,那么它就能够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准确的信息。

  3、避免了直接调查中经常发生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反应性误差。

  4、文献法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

第五,文献法省时、省钱、效率高。

  

(二)缺点

  1、许多文献的价值难以判断,质量难以把握。

  2、对于一项专门的调查研究来说,既有的文献往往不够系统、完全,无法圆满地说明问题。

  3、有些文献资料很难获得。

  4、文献资料难于编录和分析。

  三、文献检索的方法

  1.顺查法

  从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开始的时间为起点,逐步推进到当前新出版的文献。

  2.逆查法

  从当前的文献逐年回溯过去的文献,直到满足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