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082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docx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设计

公共厕所改造方案

1设计原则

考虑到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公厕不单是人类生理代谢的场所,而是兼有生理代谢、卫生整理、休息乃至于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是体现城市文明和居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应针对重庆市公厕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以改造现有公厕不足为基础,提升现有公厕档次为重点,以完善重庆市公厕系统为根本出发点。

因此,本次公共厕所的改造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共厕所的设计要以满足文明、卫生、适用、方便、节水、防臭等功能为基本出发点;

(2)公共厕所外观和色彩应与环境协调,建筑形式新颖美观,适合城市特点。

(3)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以二类为主,一些要求提升档次的地方采用一类。

公共厕所卫生设施和设备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节能降耗的产品;

(4)提倡公厕的多功能化,为如厕人员提供方便,在公厕改造中,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增加商业设施的面积;

(5)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合理布置卫生洁具和洁具的使用空间,并充分考虑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的配置:

(6)根据女性上厕时间长、占用空间大的特点,应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蹲(坐)位数。

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以1:

1~2:

3为宜。

2工程方案

公厕形式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公共厕所类型很多,分类也各不相同。

我国《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按公共厕所的建筑标准分类,将其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见附表11);此外按公共厕所的建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公共厕所、附建式公共厕所、合建式公共厕所(与垃圾站合建)以及活动式公共厕所,根据卫生设备冲洗方式、粪便无害化处理方式分为普通旱厕、普通水冲厕、节水型水冲厕、免水冲厕所、微生物厕所以及智能生态厕所等,根据男女厕所是否分开有普通公共厕所和无性别厕所,根据厕所建造地上和地下可分为地上厕所和地下厕所。

(1)独立式公共厕所

独立式公共厕所为不依附于其它建筑的公共厕所,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厕所的一种主要形势,是行人和城市居民主要的如厕场所。

独立式公共厕所与相邻建筑物间宜设置不小于3米宽绿化隔离带,用地范围相对较大。

独立式公共厕所选址相对较严格,要求公厕修建在明显、易找、便于粪便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或便于机械抽运的地方。

根据《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2003),独立式公共厕所分为三类,见附表12。

(2)附建式公共厕所

附建式公共厕所是指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并设有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和管理间,它是现代化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的主要方向。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与《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明确规定附属式公共厕所必须是能够方便公众昼夜使用,且便于寻找,应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主体建筑内的配建厕所如果不能满足公众昼夜使用之功能的,不能作为附属式公共厕所。

附建式公共厕,不需单独划拨用地,选址相对较容易,且不会影响城市风貌,但其对主体建筑的使用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2003),附建式公共厕所分为二类,见附表13。

(3)合建式公共厕所

合建式厕所(与垃圾站合建)是指与其它环卫设施合建的公共厕所,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与垃圾收集站合建。

由于公共厕所实施有一定的确定,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与其它环卫设施合建则可避免或弱化上述问题,且可节约用地,方便管理(所有环卫设施由一个部门管理)。

本次社会调查显示,不少市民认为,垃圾收集站环境条件比公厕差,将其与公共厕所合建,会影响公厕的环境卫生条件。

(4)活动式公共厕所

活动式公共厕所是指能移动使用的公共厕所。

根据卫生器具的数量可分为单体厕所和组装厕所,根据移动的方式可分为拖动厕所和汽车厕所。

活动式公共厕所是固定式公共厕所的重要补充,是在需要使用公共厕所,又不能及时修建固定式公共厕所的地段,或在组织各种大型社会活动场所临时摆放的厕所,它具有移动灵活、使用方便等特点。

根据《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2003),活动式公共厕所分为五类,见附表14。

(5)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厕所是指供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人使用的厕所,它包括无障碍公共厕所和无障碍专用厕所,本报告主要指无障碍公共厕所(即主要指无障碍厕所间)。

与普通厕所相比,它在厕所的入口、门扇、,通道、卫生洁具以及其他一些安全措施方面都做了特殊规定,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人使用厕所的要求。

建多层公共厕所时,无障碍厕所建应设在首层。

(6)普通旱厕

普通早厕是指没有设水冲洗的公共厕所,由于它的环境卫生条件很差,目前新建城市公厕已不再建旱厕,已有的旱厕也将逐步淘汰或改造成水冲厕所。

(7)节水型水冲厕所

节水型水冲厕所是指采用节水型卫生设备或其他节水措施的水冲厕所。

节水卫生设备包括节水卫生洁具(如喷射或旋涡虹吸式坐便器)和节水冲洗设备(如延时自闭式水嘴,节水型便器冲洗阀)。

其他节水措施包括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中水)冲便技术,雨水综合利用冲便技术等。

节水型水冲厕所技术相对成熟,是目前公厕建设的重要方向,它可以节约用水,降低厕所的运行成本,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8)免水冲卫生厕所

免水冲卫生厕所与普通旱厕一样,不需设水冲洗,但与普通旱厕不同的是免水冲卫生厕所的粪便采用(一次性塑料袋)打包的方式排除,卫生条件好,是一种新型的卫生厕所。

免水冲卫生厕所由于粪便需及时清除、运输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置,大规模应用成本高,因此,目前主要应用于卫生要求较高的风景旅游景区,采用水冲洗有一定的困难且下水道不完善的地方。

(9)微生物厕所

微生物厕所利用专门的复合细菌群将人们在如厕时所产生的排泄物完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氨气直接排向大气9同时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水,用于循环冲厕,不需要外加水源,排出物可以作为肥料,完全不污染环境,卫生条件好。

目前在北京市采用的发泡式微生物生态环保厕所,其工作原理是将极少量的‘水(利用处理后的洗手水)发泡上千倍,形成雪白的泡沫覆盖在专用的大小便器内,不再冲水,变传统的水封口为泡沫封口,防止臭味逸出。

该种类型厕所具有处理速度快、占地小、节水、运行成本低、清洁、无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卫生标准等优点;整个操作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完成,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看守。

该类型厕所适用于旅游风景区、公园以及无排污管网的地区。

(10)干式无臭堆肥厕所

干式无臭堆肥厕所类似于免水冲卫生厕所和微生物厕所,无需水冲,利用卫生物将粪便分解腐熟成堆肥产品。

这种厕所维护费用低、节约用水,不污染环境,还能得到良好的堆肥。

这种厕所在美国,古巴,南美等国得到推广应用,在我国的湖南长沙也有示范。

但该厕所堆肥系统需添加锯木屑、刨花、树叶、草皮等填料,且堆肥时间长,堆肥区所需体积大,且位于地下,因此造价相对较高。

(11)智能生态厕所

智能生态厕所是在厕所内引入智能系统,实现厕所自动管理,使其具有智能、生态、环保等特点的一种厕所。

厕所使用全过程包括照明、换气、有无人指示、粉碎冲洗、大小便自动识别、尿液收集、药剂添加、温度控制、故障判断示警等均为全自动控制。

但这种厕所的造价和运行成本均较高,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困难。

智能生态厕所适用于旅游区、野外作业区、交通工具、大型集会、军事领域等所有不能提供给排水设施,希望节水的公共场所。

(12)无性别公共厕所

无性别公共厕所是指不分男女厕位的厕所。

传统的男女厕所,经常会出现男女厕所一时不够用,无法进行自动调剂的情况,既浪费资源:

又造成不便。

无性别公厕就解决了这个矛盾,每一个小间都是独立的封闭的,无论男女都可以使用,因此可以节约资源和提高使用率。

此外,老弱病残者上厕所,可以得到异性亲属的照顾,消除了人为不便,解除了安全之忧,是一种人性化的厕所。

但是,目前在使用无性别公厕时,出现了一些尴尬问题,一些人还不习惯,还存在害羞等心理障碍,人性化的理念还没有被人普遍接受,这将有一个适应过程。

不过在现代城市里,因为人们追求便捷,城市寸土寸金,所以,无性别公厕不可逆转地会成为今后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13)地下厕所

地下厕所是指厕所建筑物属于地下建筑的厕所。

地下厕所建筑风格相对较灵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适合于建厕阻难的重点地区和重要的街道,地下厕所可建于绿地、城市道路或广场的地下。

但地下厕所应注意粪液抽吸、通风排(除)臭和自然采光,当污水不能直接与市政管线相连时,必须设置贮粪池,并配备污水提升设备。

6.2.2方案的选择

(1)方案比较

各种类型公厕比较见表6-1、表6-2,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与节水型水冲厕厕所技术经济比较见表6-3。

表6-1不同类型公共厕所比较表

(一)

厕所类型

独立式厕所

附建式厕所

合建式厕所

活动式厕所

地下厕所

占地面积

较小

较大

较大

选址难易

较难

较容易

容易

容易

改造难易

较容易

较难

容易

容易

与周围环境协调性

较难协调

容易协调

难协调

较难协调

容易协调

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较小

较大

较小

厕所利用效率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成熟适用性

成熟,适用范围广,应用普遍

成熟,适用范围广,应用普遍

成熟,适用与其他环卫设施合建的场合,应用较普遍

成熟,用于需用公共厕所,但又不能及时修建固,定式公共厕所场合

成熟,用于需建公共厕所,但修建地上式厕所有困难的地区

管理要求

一般水平

一般水平

一般水平

较高水平

较高水平

单位厕位造价

较小

较小

较大

表6-2不同类型公共厕所比较表

(二)

厕所类型

普通早厕

普通水冲厕

节水型水冲厕

免水冲厕所

微生物厕所

智能生态厕所

卫生情况

极差

臭味较浓

水源

不需要

费水

需要

不需要

少量

不需要

排出物气味

极臭

极臭

较好

一般

排出物物理特性

极粘稠块状物体

含块状物体的流体

含块状物体的流体

包裹于塑料袋的块状物体和流体

不含块状固体的流体

不含块状固体的流体

排出物的量

极多

少,但有塑料袋

极少

排出物污染

较大

极大

极大

较大且塑料降解周期长

较小

较小

粪便出路

堆肥

排入下水追

排入下水逼

作肥料但成本高

废水回用冲厕,少量外排用于绿化

作肥料

建设费用

极低

较低

较高

运行成本

极低

较高

较低

极高

清运成本

一般

较低

极高

极低

技术成熟性及适用性

成熟,新建厕所很少采用

成熟,应用广泛

成熟,新建厕所应用广泛

成熟,多用于风景旅游景区,无给排水设施的地区

成熟,用于旅游风景区、公园以及无排污管网

一般,用于无给排水设施的地区

(2)公厕形式的确定

通过表6-1的比较,结合本次公厕改造的原则,以完善重庆市公厕系统为根本出发点,注重改造后公厕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从公厕建造形式上,本次公厕改造方案采用独立式,并按要求设置无障碍厕位间。

通过表6-2、表6-3的比较,从卫生设备冲洗方式方面可以看出:

普通旱厕尽管不需水源,建造费和运行成本低,但卫生条件极差,不符合城市公共厕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普通水冲厕所卫生条件好,建设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但耗水量大,排出物量多,不符合节约用水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节水型水冲厕具有卫生条件好,节约用水,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符合公共厕所文明、卫生、适度、方便、节水、防臭的设计基本原则,且工艺和设备技术成熟,但其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免水冲厕所不需要水源,排出物采用一次性塑料自动封装,卫生条件较好,但排出物含有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不利于粪便的综合利用,且其建设和运行成本均较高,大规模应用有一定困难;智能生态厕所带有自处理粪便功能、无水冲、具有卫生条件好,节约用水,排出粪便少,可直接作为肥料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公共厕所,且具有智能、自动管理的特点,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厕所,但这种类型厕所的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都很高,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且国内目前应用的经验不多;发泡式微生物生态环保厕所,在国内的北京、山东等地都有成功应用的经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好,可回用于冲厕,节省用水,外排残渣量小(10~15年清掏一次),运行管理简单,具有节水、运行成本低、清洁、无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卫生标准等优点,建设费用较采样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公厕略高,但其运行费用明显前者低,适用于旅游风景区、公园以及无排污管网的地区。

综上所述,从卫生设备冲洗方式方面,本次改造的公厕大部分采样节水型水冲厕,少量近期公厕粪便污水不能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采用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

本项目共设置12座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

(3)公厕类别的确定

1)一类公厕确定原则:

核心商业区、一般商业区等繁华地区,访问量大的重点地区、重要街道以及大型公共场所。

2)二类公厕确定原则:

一般商业区较繁华地区,访问量较小的重点地区、重要街道,主要干道,汽车首末站,公共场所,集贸市场,住宅区。

3建筑设计

(1)建筑形式新颖美观,适合城市特点。

如在繁华商业区采用有现代感、有商业气息的建筑风格;在旧城区、居住区采用大方、有亲切感建筑风格,并加强其可识别性;在城市公共休闲绿地采用新颖、活泼的小品式建筑风格。

(2)室外装修与环境协调,并结合实际情况,配合环境进行绿化。

同时,在公厕内部也尽可能进行绿化或摆放绿色植物,提供优雅的室内环境。

(3)提倡公厕的多功能化。

为实现部分“以商养厕、以厕养厕”目的,在部分公厕增设商业设施。

这类公厕拟建二层,公厕位于二层,一层做商业设施和设置无障碍公厕间。

公厕管理间面积根据具体情况为5~12㎡,工具间面积为2㎡左右。

(4)公厕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小于1:

8,如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

室内净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3.5~4.0m为宜(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

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0.15m以上。

单层公厕窗台距室内地坪最小高度为1.80m,双层公厕上层窗台距楼地面最小高度为1.50m。

(5)墙面光滑,便于清沈,设计贴高级耐腐蚀墙面砖到顶。

地面采用防渗、防滑材料铺设,设计采用高级防滑砖铺设。

为防止对地下的污染,并便于洗刷公厕,地面、蹲台、小便池及墙裙,均须采用不透水材料做成。

地面有适当坡度(0.01~0.15),并安设水沟或地漏,以排除洗刷水。

(6)为改善独立式公厕的通风效果,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以下措施:

?

建筑朝向的选择:

尽量使公厕的纵轴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同时综合考虑太阳辐射,采用遮阳板或遮阳百叶以减少室内热辐射。

?

增大门窗的开启角度,改善公厕的通风效果。

加大挑檐宽度导风入室。

增设引气排风道,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条件时,利用机械通风。

(7)统一公厕标识,在全市所有公厕入口处设置统一的灯箱,规范整个行业的标识,让公厕具有鲜明的特点,加强其可识别性。

4室内平面布置与卫生设施布置

为达到文明要求,在进行公厕平面布置时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使各室具有独立功能。

对于二类公厕,男女可共用一个盥洗室,一类公厕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均独立设置。

公厕进门处设置男、女通道或屏蔽墙。

每个大便器具有独立的单元空间。

除考虑洁具的位置外,每个单元空间充分考虑其他相关管道及设备安装所需要的空间,同时留出足够的使用空间,以便于使用:

在条件许可时,每个蹲位可布置一个行李区,并配手纸架、废纸筐、挂物钩等。

为方便清洗,洁具之间应提供至少65mm的间隙。

一、二类公厕的通道应按轮椅宽800mm,长1200mm来考虑通道宽度、坡度及转弯半径,使其成为无障碍通道。

改造公厕均设置男女各1个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公厕间内应有1500×1500面积的轮椅回转空间,并附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安全抓杆等装置,以方便残疾人进出。

各类公厕厕位不应暴露于公厕外视线内,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

隔断板(及门)的顶端在顶棚之下,并且从地坪起高度应大于1.5~2.0m(一类公厕大于2.0m、二类公厕大于1.8m)。

独立小便器应有0.8m高度的隔断板。

每个大便厕位尺寸为长(1.00~1.50m)×宽(0.85—1.20m),每个小便站位尺寸(含小便池)为0.75m(深)×0.065m(宽)。

独立小便器间距为0.70~0.80m。

室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以1.30m为宜,不得小于1.00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以1.50m~2.10m为宜。

公厕大便器以蹲便器为主,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需要在一类、二类公厕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

在使用时,应提供一次性垫纸。

公厕大门按双向开启设计。

公厕内部应有合理的空间布置,加大采光系数(必要时增加人工照明)和空气的流通量。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的布置在坑位的适当位置。

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均有规定的空间。

各种卫生器具在公厕内的布置应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

一类公厕夏季配置空调,并配备音响设备。

通风孔及排水沟等通到室外的开口处,需加设铁篦防鼠。

公厕设计建筑面积、层数主要取决于访问量、公厕类别和规划面积。

按每厕位每日服务100~150人.次计,根据访问量和规划面积,将公厕按建筑面积分为5类,分别是40㎡、60㎡、90㎡、105㎡、145㎡。

重庆主城区公厕所改造面积汇总见表6-5,具体各个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见附表11~10。

各种建筑面积公厕设计方案分别见附图11~15。

6.2.5设备配置

根据《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2003)对独立式一、二类公共厕所设备配置要求,结合重庆市气候特点,确定本项目一、二类公共厕所的设备配置,汇总于表6-6。

粪便污水出路

粪便污水不仅有机物浓度相当高,COD达数万毫克/升,而且氨氮和磷的含量也相当高,甚至达数千毫克/升,此外还含有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

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中,不解决好粪便污水的处理问题,将会致使病菌繁殖、传播,造成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状况,危害人民健康。

因此必须合理安排粪便污水出路,使其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1粪便污水的水质

粪便污水与废污合流的城市生活污水水质不同,其有机物和悬浮固体浓度均较高。

粪便污水的水质与厕所的冲洗方式和冲洗水量的大小紧密相关。

据资料介

绍,成都地区水冲厕所粪便污水CODcr浓度为573.9~1307㎎/l,平均为1000㎎/l,BOD5浓度为350~720㎎/l,平均为600㎎/l,细菌总数150000个/ml。

北京市环境卫生监测站对北京市园林局水冲厕粪便污水水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pH为8.4,TSS为360㎎/l,COD为657㎎/l,BOD为345㎎/l。

重庆市渝中区环卫局对渝中区粪便污水水质检测资料表明,水冲厕粪便污水水质基本能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综合上述资料,本次设计水冲厕所粪便污水的水质取为:

CODcr:

400~700㎎/l,SS:

400㎎/l

BOD5:

250~400㎎/l,TP:

8~15㎎/l,

NH3一N:

25~50㎎/l,pH值:

7.0~9.0

细菌总数150000个/ml。

2粪便污水的水量

公共厕所粪便污水的排放量与卫生设备配置和用厕人次有关,公共厕所卫生设备配置齐全,用厕人次越多,则污水量越大,反之,则污水量越小。

此外粪便污水排放量还与卫生洁具类型有关,节水型卫生洁具的污水量比普通型卫生洁具的污水量少。

根据《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以及即将出台的《6升水便器配套系统》强制性标准,确定公厕用水量标准如下。

3粪便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粪便污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物废水,含有丰富的氮、磷等物质,并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和病原菌,必须对其进行处理。

目前粪便污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就是将粪便污水不经预处理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与其它生活污水一起并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该处理方式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节省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IP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它适合于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公厕附近有下水道的地区。

然而将粪便污水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容易造成城市污水管道的堵塞,增加污水管道的清疏维护费用。

(2)化粪池(沼气池)处理

化粪池(沼气池)处理是我国目前粪便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其有机物浓度、SS,N、P含量以及病原菌的数量都相应降低。

化粪池和沼气池处理粪便污水,都是使污水处于厌氧(或缺氧)环境下,

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使粪便中的有机物得以稳定,浓度得以降低的过程。

但二者的区别是化粪池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水仅能处于水解、酸化阶段;而沼气池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水在沼气池中完成水解、酸化、产甲烷等整个厌氧过程,不仅使有机物浓度降低,而且还可产生沼气,实现资源利用。

化粪池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较差,一般说来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仅降低20~30%左右,因此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仍需进一步处理,或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与其他生活污水一并在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

沼气池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处理后出水BOD可下将70~80%左右,常温下无害化程度低,出水仍不能满足直接排入水体的要求。

(3)粪便集中处理厂处理

该方式是将粪便暂时贮存,而后再通过吸粪车或其他输送设备将其运入专门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厂。

这种方式有利于粪便的集中处理,便于管理,但粪便的运输费用高,操作环境差,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运输费用高,此处理方式主要应用于旱厕粪便污水。

(4>新型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处理方式

(2)和(3)尽管在我国应用普遍,且有较长的历史,但都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满足现行排放标准。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提高,环境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对现有粪便处理技术的改进或新型处理技术的开发研究,涌现出了较多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例如将普通化粪池改造成五格厌氧消化池、组合式高效生物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处理能够达到二级处理标准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物膜法微动力A2/O工艺、新型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小型厌氧(好氧)污水净化槽、三级化粪池出水+人工快滤与水培蔬菜复合处理系统、厌氧池+厌氧过滤池+氧化沟+生态塘生态节能型化粪池、膜生物反应器、高效厌氧反应器等。

尽管如此,目前还难于找到一种可行的经济实用技术来就地处理公厕粪便污水,要保证这些小型粪便污水处理装置稳定运行并使处理出水达标排放还有一定的困难。

4粪便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由于化粪池(沼气池)处理后的粪便污水难于满足排放要求,且管理不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许多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和地区都有取消化粪池或沼气池的趋势,将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管网。

这样不仅可节省化粪池投资,还可增加污水浓度,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根据国家《城市环境卫生实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规定:

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可不设置粪便污水前端处理设施,应将粪便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因此,有条件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公厕粪便污水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少量不能就近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公厕,其粪便污水处理采用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就地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