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172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丹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产生了“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天”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有“德”能使人民归顺的人;重视教化作用,立法、司法时慎重用刑。

这表明,西周时

A.确立了重德仁政的立法传统B.神权法色彩日渐浓厚

C.儒家思想开始影响立法司法D.继承了前代立法经验

2.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

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

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

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3.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

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

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D.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4.明太祖朱元璋终其一生都认为蒙元政权“奉天承运”“顺天应人”“元祖功德在人”,并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代祭祀。

对于自己参加农民起义的经历,朱元璋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

这说明朱元璋

A.旨在重建纲常伦理秩序B.肯定了元政权的历史贡献

C.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D.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从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土货,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它任何征课。

子口税制度的出现

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B.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促进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D.加速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

6.1932年航空公路建设处面向苏、浙等6省发行一种“航空彩票”。

计划每期发行500万元,其中10%用于各项开支,50%用于奖金,40%作为航空建设专款。

彩票一经发行便风靡6省,引起民众抢购热潮。

该彩票“大热”的契机是

A.国民政府统一了货币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C.民族战争新形势紧迫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出

7.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漫画《苏联专家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

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中国工业化建设在苏联援助下成就突出

B.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

C.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

D.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8.“星期日工程师”是指周一到周六为国营企业工作,周日或节假日为民营、乡镇企业提供无偿或有偿技术服务的国企技术人员。

20世纪80年代初,“星期日工程师”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现。

这反映了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成效B.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扶持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9.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学派可谓其发源地。

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有如下观点

泰勒斯

原初的实体是水。

阿那克西曼德

这种实体不是任何诸如水、火之类的物体,而是某种“不生不灭”的东西。

阿那克西美尼

原始物质是空气。

空气稀薄时形成火,凝聚时形成风、蒸汽、水……

 

由此可知,米利都学派哲学

A.以无神论作为基本出发点B.打破了世界起源神话信仰

C.重视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D.建立在科学与理性基础上

10.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

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

这主要因为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11.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

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

A.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D.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12.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福利支出为20.74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8%;到80年代初时,福利支出685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

这种变化说明英国

A.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B.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D.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华夏与夷蛮戎狄(又称四夷)之分。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指中原)不绝若线”的局面。

以齐桓公首霸为标志的春秋霸业,并没有真正做到“尊王攘夷”,周王室已无可挽救地衰落下去,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我行我素,早已独自称王,且鲸吞“汉阳诸姬”,饮马黄河,问鼎之轻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有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

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

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

——摘自裘士京等编著《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

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

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秦王朝及之后的多个封建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汉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个方面,少数民族在建立众多地方政权的同时,还建立了北魏、元、清等中央政权,少数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使之拥有活力。

——张甜甜《论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汉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行汉法”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形成的特点及其表现。

14.材料晚清地方自治以日本官治、自治相结合为蓝本,由直隶等省先行试办。

1906年8月,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设天津自治总局,作为直隶城乡最高的地方自治领导机关。

该局先以普及自治教育为活动重点,选派曾学习过法政的士绅为宣传员,宣讲近代地方自治基础知识。

每月印发《法政官话报》、《自治讲义》分发各属学习与张贴。

另附设了自治研究所,培养自治人才。

经过为期四个月的速成学习,袁世凯选派一些人赴日学习、考察。

又由天津官、绅、商、学共46名代表组成自治促进会,依照日本自治法规,制定了《试办天津县地方自治章程》。

在此基础上,于1907年七八月间通过选举组成了天津县议事会。

至此,天津试办自治初见成效,袁世凯遂令各州县以天津为模范,推行城镇乡地方自治。

——摘自徐永志《论20世纪初直隶地区的社会整合》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自治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自治改革的意义。

15.材料1982年4月,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为转移国内经济疲软的矛盾,下令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战前阿国防部长认为“马岛距英7000多海里,马岛附近也没有基地可用”,英国全面出兵“根本不可能”。

但撒切尔政府表现出了异常的强硬,当即宣布与阿根廷断交,并成立战时内阁,同时英国国会以全票通过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

加尔铁里自恃是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铁杆盟友,以为“美国将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行事”。

然而,美国第一个撕下调停的面纱,宣布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制裁和禁运;国际大国中只有苏联为阿军提供了情报支援。

阿军在战前未储备足够的武器弹药,受到制裁后,持续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外交方面,欧共体和英联邦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致要求联合国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

而以安第斯共同体为首的大部分拉美国家则旗帜鲜明地支持阿根廷,呼吁和平解决争端。

最终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英阿马岛之战,以英国的胜利告一段落。

——摘编自杜东冬陈刚《马岛之战阿根廷输在哪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之战反映出国际关系的特点。

16.材料熊十力,湖北黄冈人。

早年从军、从政,中年时脱离政界,潜心研究哲学,提出了“新儒家哲学”,成为第一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

西方哲学一般认为哲学只是爱智之学,熊十力则认为,哲学有许多形式,并认为应从世界多元的哲学思想传统来看哲学的“定义”,这说明他没有盲目接受欧洲中心的哲学观,而且是以非欧洲中心的一种普遍主义的立场来看待哲学。

他在《新唯识论》中提出“心物不二”“体用不二”的主张,以此为基础反对西方哲学中的唯心唯物二元论。

他提出西方哲学“重量智、重六根、重工具”形成的是科学,而超越习心局限,回归本心,才是哲学。

同时他吸收了西方唯物、唯心等哲学的思考,提炼晚周《易》《中庸》之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大乘佛教中的本体论思想,致力回应西方哲学对东方哲学的挑战,成功地建立了他的富有特色的宇宙论——本体论哲学体系(熊将其命名为“境论”)。

这一体系的深刻性、独特性、宏大性,使得他的哲学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了近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典范。

——摘编自陈来《熊十力哲学的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熊十力新儒家哲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熊十力的新儒家哲学思想。

三、论述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变化是由于民族危机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

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内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于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服务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并且决定了如何改造它们。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变化有多个观点,请依据其中的一个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反对、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中“‘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天命’属于有‘德’能使人民归顺的人”“重视教化作用,立法、司法时慎重用刑”等信息可知,西周时的立法遵循了重德仁政的传统,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神权,故B错误;此时儒家思想还未形成,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前代立法经验,故D错误。

2.C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坞壁经济”是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

这是南北朝时为了应对战乱而求自保的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因此不利于统一,故C正确;这种生产模式是动乱时期农耕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时有利于农业发展,故A错误;“坞堡”有许多世族聚族而居,这推动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故B错误;“坞壁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误。

3.B

【详解】

唐代开元年间规定,“食实封”的贵族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必须由政府统一收齐后,封主再行到京领取,子孙承袭封地的,封户递减十分之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政府在逐步削弱受封贵族权利的措施,这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故B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故A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减轻农民的租税负担,故D错误。

4.A

【详解】

明太祖朱元璋肯定了蒙元政权的合法性,却认为自己参加农民起义是“暴兵忽至,误入其中”。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如此说法是在维护封建统治,力图重建纲常伦理秩序,故A正确;朱元璋肯定了元世祖的贡献,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信息和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C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D错误。

5.D

【详解】

中英《天津条约》中的子口税制度,是为了便于英商向中国内地输出商品。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子口税制度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列强商品倾销,从而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故D正确;对中国来说,子口税制度的弊端要远远大于获利,故A项不合适;《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故B错误;19世纪末,列强开始转变经济侵略方式,故C错误。

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6省民众之所以抢购“航空彩票”,是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华战争的步伐,即民族战争新形势紧迫,故C正确;国民政府统一了货币指的是1935年的币制改革,故A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是在1935年,故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故D错误。

7.A

【详解】

由漫画信息可知,苏联专家来的时候该地一片荒凉,苏联专家走的时候该地工厂林立。

这反映出中国工业化建设在苏联援助下成就突出,故A正确;B项错在“根本改善”;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C错误;漫画主旨不是反映的外交政策,故D错误。

8.D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星期日工程师”的出现,满足了民营、乡镇企业的技术需求。

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星期日工程师”的大量出现反映了当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故D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政府扶持,故B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改革,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

9.B

【详解】

由材料信息“原初的实体是水”“这种实体不是任何诸如水、火之类的物体,而是某种‘不生不灭’的东西”“原始物质是空气”可知,米利都学派哲学认为万物起源于某种物质,这就打破了世界起源的神话信仰,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米利都学派以无神论作为基本出发点,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人与世界的关系,故C错误;启蒙运动建立在科学与理性基础上,故D错误。

10.B

【详解】

材料信息是,甘蔗原是印度贵族的奢侈品,传到美洲以后,在18世纪末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并销往世界各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以后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B正确;材料信息中蔗糖的生产技术并未发生革命性变化,故A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贫富国家差距缩小,故D错误。

11.D

【详解】

“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提出轮流工作制度”,这些措施说明胡佛政府尝试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这就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B错误;胡佛没有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

12.C

【详解】

英国的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13.8%,增加到了80年代初的21.6%。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说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不断加大,即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明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故A错误;二战以后,英国就已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故D错误。

13.

(1)主要特点:

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与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民族交融加强;荆楚独自称王,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百家争鸣促使思想解放;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南北文化存在差异。

(2)原因:

历史证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行汉法”统治才能长久;少数民族政权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先进的文化。

影响:

维护了本民族的统治;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强了对汉民族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

(3)特点:

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

表现:

汉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中原文化;汉民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详解】

(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有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得出:

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与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

“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指中原)不绝若线’的局面”得出: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民族交融加强;由材料信息“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我行我素,早已独自称王,且鲸吞‘汉阳诸姬’,饮马黄河,问鼎之轻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得出:

荆楚独自称王,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依据所学知识从百家争鸣促使思想解放、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南北文化存在差异等角度补充。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得出: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行汉法”统治才能长久;结合所学知识从少数民族政权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先进的文化的角度补充。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维护了本民族的统治、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强了对汉民族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等角度分析。

(3)“特点”,根据材料三信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秦王朝及之后的多个封建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汉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使之拥有活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

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

“表现”,依据材料三信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秦王朝及之后的多个封建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汉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使之拥有活力”得出:

汉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中原文化、汉民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等。

14.

(1)特点:

学习仿效日本;建立试点,逐步推进;设置专门机构推动自治;注重宣传普及自治知识;程序上体现民主性。

(2)意义:

通过地方自治,近代制度文明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农村扩散;改变了地方体制的发展方向;使一部分接受新式教育的绅商跻身各级政治舞台;扩大了新政的影响;地方自治保留下来。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晚清地方自治以日本官治、自治相结合为蓝本,由直隶等省先行试办”得出:

学习仿效日本;由材料信息“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设天津自治总局,作为直隶城乡最高的地方自治领导机关”得出:

设置专门机构推动自治;由材料信息“该局先以普及自治教育为活动重点,选派曾学习过法政的士绅为宣传员,宣讲近代地方自治基础知识。

每月印发《法政官话报》、《自治讲义》分发各属学习与张贴”得出:

注重宣传普及自治知识;由材料信息“由天津官、绅、商、学共46名代表组成自治促进会,依照日本自治法规,制定了《试办天津县地方自治章程》”得出:

程序上体现民主性;由材料信息“天津试办自治初见成效,袁世凯遂令各州县以天津为模范,推行城镇乡地方自治”得出:

建立试点,逐步推进。

(2)“意义”,依据材料信息“袁世凯选派一些人赴日学习、考察。

又由天津官、绅、商、学共46名代表组成自治促进会,依照日本自治法规,制定了《试办天津县地方自治章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使一部分接受新式教育的绅商跻身各级政治舞台角度分析;由材料信息“天津试办自治初见成效,袁世凯遂令各州县以天津为模范,推行城镇乡地方自治”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近代制度文明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农村扩散、改变了地方体制的发展方向、扩大了新政的影响、地方自治保留下来等角度分析。

15.

(1)原因:

阿根廷经济水平与英国存在差距;阿军战前准备不足;英方对马岛问题的强硬态度;受到西方集团的联合制裁;对美国的态度判断失误。

(2)特点:

地区间领土纠纷严重;美苏两个大国插手地区事务,致使矛盾加剧;经济区域化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冲突严重。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撒切尔政府表现出了异常的强硬,当即宣布与阿根廷断交,并成立战时内阁,同时英国国会以全票通过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得出:

英方对马岛问题的强硬态度;由“以为‘美国将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行事’。

然而,美国第一个撕下调停的面纱,宣布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制裁和禁运”得出:

对美国的态度判断失误;由材料信息“阿军在战前未储备足够的武器弹药,受到制裁后,持续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得出:

阿军战前准备不足;由材料信息“外交方面,欧共体和英联邦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致要求联合国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得出:

受到西方集团的联合制裁;结合所学知识从阿根廷经济水平与英国存在差距的角度补充。

(2)“特点”,根据材料“1982年4月,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为转移国内经济疲软的矛盾,下令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马岛战争正式爆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地区间领土纠纷严重;由材料信息“美国第一个撕下调停的面纱,宣布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制裁和禁运;国际大国中只有苏联为阿军提供了情报支援”得出:

美苏两个大国插手地区事务,致使矛盾加剧;由材料信息“以安第斯共同体为首的大部分拉美国家则旗帜鲜明地支持阿根廷,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得出:

经济区域化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加强;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冲突严重的角度补充。

16.

(1)特点:

提出新的哲学观;注重本体论的研究;哲学体系深刻宏大;吸收借鉴西方哲学思想;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精华;以对抗西方哲学冲击为目的。

(2)评价:

对传统中国哲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保存了中国传统哲学精华;融汇百家思想,重建中国哲学体系;否认了欧洲中心的哲学观,有力地回应了西方哲学的挑战;学贯中西,为世界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他在《新唯识论》中提出“心物不二”“体用不二”的主张,以此为基础反对西方哲学中的唯心唯物二元论”得出:

提出新的哲学观;由材料信息“同时他吸收了西方唯物、唯心等哲学的思考,提炼晚周《易》《中庸》之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大乘佛教中的本体论思想,致力回应西方哲学对东方哲学的挑战,成功地建立了他的富有特色的宇宙论——本体论哲学体系”得出:

吸收借鉴西方哲学思想、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精华、以对抗西方哲学冲击为目的、注重本体论的研究;由材料信息“这一体系的深刻性、独特性、宏大性,使得他的哲学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了近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典范”得出:

哲学体系深刻宏大。

(2)“评价”,根据材料信息“他没有盲目接受欧洲中心的哲学观,而且是以非欧洲中心的一种普遍主义的立场来看待哲学……提炼晚周《易》《中庸》之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大乘佛教中的本体论思想,致力回应西方哲学对东方哲学的挑战,成功地建立了他的富有特色的宇宙论——本体论哲学体系……使得他的哲学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了近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典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传统中国哲学进行了批判继承、重建中国哲学体系、有力地回应了西方哲学的挑战、为世界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等角度评价。

17.示例:

赞同学者对西学进入中国的认识,近代引进西学的目的是为解决民族危机服务。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翻译家严复将生物进化论引进到中国,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