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11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 下 科学已改.docx

四年级下科学已改

1变化的世界

教学课题

变化的世界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教学过程

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你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

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

我知道的变化。

(1)师:

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

活动前注意要求:

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②描述变化的过程。

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

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

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

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7)师:

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

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

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

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

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

(2)师:

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

(3)讲述:

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变化时段包括: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

②记录内容包括:

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

③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

④要根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

(4)师: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

(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1变化的世界

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作业

教学反思

2多样的天气

教学课题

多样的天气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5、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6、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7、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8、能举例说出过去和现在获得天气变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9、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10、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

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

(1)谈话: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

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

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快把它画下来,(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

什么是天气?

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

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

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

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

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

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

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师小结:

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10)师:

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

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

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2多样的天气

古代谚语

现代天气预报(科学、便利、准确)

 

作业

教学反思

3观测天气

教学课题

3观测天气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3、能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4、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5、能说出各种天气变化主要是由水、风和热三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6、能定时观测、测量并记录两周的天气状况,绘制气温曲线图,预测未来的天气

变化趋势。

7、能描述气象站预报天气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行观测。

教学难点

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

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

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

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

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

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

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课题

4发布天气消息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5、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6、能天阉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

7、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8、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9、能够用例子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点

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难点

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

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天气消息发布会。

(1)师:

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

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

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

(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教师小结: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师:

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

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

(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吗?

(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

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师:

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巩固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天气消息发布会

 

作业

 

教学反思

5天气与生活

教学课题

5天气与生活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5.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6.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

7.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8.能从正反两方面综合的说明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9.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的天气怎样?

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

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

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

谁最关心天气?

为什么?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

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

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

影响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

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

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

(6)提问:

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作业

 

 

教学反思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课题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6、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7、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8、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1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周围找出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物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

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

它有哪些性质?

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4)教师小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

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

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

它有哪些性质?

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

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

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三)巩固拓展:

1、你们了解了哪些知识?

2、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体积

液体形状

气体易流动

易被压缩

 

作业

 

教学反思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课题

7、冰、水和水蒸气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使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找出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6、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7、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

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难点

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

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

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

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

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5)师:

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

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100℃

0℃

冰水水蒸气

 

作业

 

教学反思

 

8雨的形成

教学课题

9雨的形成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5、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7、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结。

8、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9、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

10、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师:

(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

师:

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

(二)学习新课:

1、小水珠从哪里来?

(1)师:

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3)学生填写解释。

(4)师: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

(5)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

(6)教师小结: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雨的形成。

(1)师:

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

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

(2)师:

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3)师:

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

(4)师:

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吧!

(5)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

教师小结: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板书设计

9雨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水

凝结

作业

 

教学反思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课题

10周围的生物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自发地说出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教学重点

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

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

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

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

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

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

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讨论:

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

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6)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7)师:

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8)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

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0周围的生物

生物

自然界

非生物

 

教学反思

 

11种茄子

教学课题

11种茄子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5、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所种植的植物的生长全过程进行记录。

6、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与种植植物和植物生长变化相关的各种活动。

7、能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8、能坚持长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

9、能说明如何应用计算发芽率的公式。

10、通过观察能找出植物一生经历的主要过程。

11、能描述工厂化生产蔬菜的大致过程。

12、能介绍自己种植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教学难点

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

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

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

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

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

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

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

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板书设计

11种茄子

种子发芽总数

种子发芽率=×100%

播下的种子总数

 

作业

 

教学反思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课题

12植物的生长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5、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因。

7、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8、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9、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学过程

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师:

随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