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377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docx

青岛班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2-1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20页。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第一个信息窗。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简单的轴对称现象,会判断简单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一条对称轴。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一组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旗帜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进一步教学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近而引导学生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2、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2008年,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在奥运会上你最想看到什么?

师述:

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因为国旗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2、出示图片:

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和一些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图片

提问:

你能把它们按图形的特点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分类、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

讨论:

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动脑思考,并回答)

对于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意见可能不一致。

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进一步研究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也分好几类,小学阶段只研究其中的一类——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已确认的对称的旗帜图片,都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运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各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旗帜图片为情境,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将旗帜分类可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运用经验,通过观察、主动地分析、判断。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尝试用剪刀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动手前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使你剪得又快又能保证得到的肯定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尝试动手剪,教师巡视。

互相欣赏剪出的作品。

交流剪的方法。

(先将纸对折,然后再剪。

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探究:

先判断一组交通图标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结合自己前面的动手剪与交流的结论,小组合作研究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小组汇报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理解对折、完全重合;在交流中指认对称轴。

3、总结概念: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明确:

轴对称图形要求图形内部的小的图形或图案也应是对称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教师板演对称轴的画法,强调画对称轴要用点画线。

在信息窗所呈现的轴对称旗帜中任选一行,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前面同学们在判断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现在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4、研究平面图形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比较容易。

说三角形、梯形时注意引导是什么三角形、什么梯形,表述要准确。

也有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当成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动手验证一下,明确结论。

找出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借助准备好的图形纸片动手者看看。

追问:

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吗?

交流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进一步明确这个结论,才能印象深刻。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打开课本第19页,自己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只完成左边一题即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画图的方法。

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找关键转折点;

点出其对应点(对应的一组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

连线(对应线所占格数相等)。

按照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右边一题。

(三)看书质疑

今天我们所学内容是课本第17-19页,看一看,有什么疑问写到问题口袋处,然后小组内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教学重点、难点集中的所在。

在理解概念上从不同层次有梯度的展开。

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剪轴对称图形,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对对称轴的理解。

然后在小组中去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如对折、完全重合,从而把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话恰当的总结特征。

在判断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环节上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

并进一步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不一定只有一条,进一步体会对称轴的含义。

最后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这又是一个难点,从独立完成到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合作交流。

也进一步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与对称轴的关系。

]

三、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1——5题。

第1题: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增加一部分:

中国银行标志、联通标志、汽车徽标标志等的判断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

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尽可能的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订正答案,明确图形1有两条对称轴,图形2有三条对称轴,图形3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3题:

想一想、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问:

本题就像是在做什么?

(照镜子)

第4题:

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在前面的新授中已随机完成。

第5题:

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指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大题的练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在练习当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

四、欣赏轴对称图片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很多,你在哪见过轴对称图形?

(学生举例)

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设计意图: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既拓宽了视野,又受到美的熏陶,并深切的感受到数学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课后反思:

  所以我在出示的图片中既有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又有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旗帜图片,再将它们进行分类。

这样设计既可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经验,并通过观察、主动地分析、判断去体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课的最后,欣赏几组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优美的音乐、清晰的画面中,让学生置身与美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2-1

轴对称图形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1页自主练习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及数学的普遍性。

教学重点:

正确、完整画出一组图形的多条对称轴。

[教学难点]

1、找规律,写出数字的对称数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正方形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轴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讲一讲。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到轴对称现象,并指出对称轴,既唤起学生对上一节所学知识的回顾,又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

二、自主练习——教材第21页"自主练习"第6至10题。

1、学生自主解决第6题。

(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结:

有的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如图1),有的图形有两条(如图2)或多条对称轴(如图3),我们都要画出来。

2、学生自主解决第7题。

(课件出示)

学生做完,课件演示后,组织学生讨论:

观察每组图形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反馈信息后小结:

1、有的对称轴经过了圆心。

2、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验证学生所发现的第2条规律:

第6题中“每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继续验证:

自己画一个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学生反思认识到:

运用这一规律可以使对称轴画得更精确些。

[设计意图:

第6、7题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对于有的图形有两条或多条对称轴,学生找的不完整,但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所有的对称轴都要画出来。

(无数条的除外)另一个教学点是“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个点”,教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获取知识的,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

3、指导学生完成第8题。

(找规律,接着往下写)

学生同位间尝试找一找、说一说规律,并试着写一写,画出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交流方法:

1:

蒙纸法。

2、照镜法。

3、左右握笔法。

(教师要对学生想到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写一写,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设计意图:

第8题是教学的难点,找规律多数学生能一眼看出,但怎样写出规范的对称数字确实挺难,教师把难点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尝试、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常用的几种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

4、欣赏与回忆。

(自主练习的第9题)

师:

不光数字有对称现象,有些汉字的形状也是近似轴对称的,例如

“日、田、金、美”

等汉字。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汉字吗?

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古、丰、喜、申、甲、天……

师补充:

在英文字母中,你能找到轴对称字母吗?

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W、E、T、Y、U、I、O、A、D、H、K、X、C、V、B、M、

同位间相互指一指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5、创作与欣赏。

(自主练习的第10题)

(1)每个学生准备几张正方形彩纸,拿出一张,按照课本方法对折3次,成为一个三角形,再剪一次展开就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你还会剪哪些轴对称图形?

试着剪一剪,比一比看谁是剪纸小能手。

(3)展示交流,评出剪纸小能手。

[设计意图:

第9、10题的练习,在写对称汉字、英文字母及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及数学的普遍性。

]

三、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全课总结,评价体验,不仅梳理、归纳了本节课所学、所用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达到情知共融的效果。

]

四、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的对称知识设计一幅图画,比一比谁设计的有创意。

1、[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并引导学生验证,渗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活动中感到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

最后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动手剪轴对称图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放飞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创作,争当剪纸小能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深刻的、生活化的。

 

2-2

平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2-25页有关平移的内容。

[教材简析]教材的第二个信息窗将两个知识点: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安排在同一个情境里,出示了运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六种标志的图案。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又是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我根据学生实际,将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节课学习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的特点和认识(即什么图形是平移得到的,什么图形是旋转得到的)和图形的平移方法,第二节课专门学习图形旋转的方法,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图形的平移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会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

这里是要求学生将简单图形先从方格纸的右下方平移到左上方,再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得到美丽的图案,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问题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问题的开放性又为激活学生探索多样的平移方法提供了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平移要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进行分步骤的斜向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判断。

2、课件出示:

信息窗2的6幅图片。

提问: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是开放的,教师要把学生的问题归结到“怎样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些图案?

”)

2、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

(明确其中的第2、3、4幅图案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

揭示课题并板书:

图形的平移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入手,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通过信息窗的6幅图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判断哪些图片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从而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

(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

提问:

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

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

(适当提示方法:

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

2、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

小组交流平移过程。

教师巡视,对学困生适当指点、帮助。

3、集中交流:

怎样才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

(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即可)

先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2格;或者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2格。

4、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先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2格,或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2格的?

(有困难时适当提示)

讨论交流(以某一点为例:

先向左平移2格与左上方的图在同一竖线上,再向上平移2格重合……)

其他点可以这样观察吗?

只能观察一个点吗?

同桌互相另找一点平移练习

还可以观察几个点或其他部分。

揭示:

平移时要选取一个点或一条边,以此为基准数格平移。

提示:

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5、小结:

将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地点要注意什么?

(通过对图形某一点(或几点)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6、学生独立画其它的平移,完成图案。

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

通过对从中间向左上方这一个指定点的平移,教学平移的方法。

即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或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点(或几点)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学生在操作中只要平移的合理就加以肯定,这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并在作图中体会到独特的数学美。

三、实践操作应用深化

谈话:

刚才我们学习了关于平移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让我们一起检验一下吧!

1、课件出示第23页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第24页第2题。

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平移能够重合?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折扇和手掌由于图形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不能通过平移重合。

3、完成第24页第3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鹅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汽车呢?

你是怎么数的?

(让学生选择一个点详细说)

提问:

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说。

4、完成第24页第4题。

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

要我们怎么做?

学生独立画图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巡视,对学困生适时帮助。

在交流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的方法:

先选择图形中的某个点或边,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练习中的四个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的认识,掌握图形平移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谈话: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什么印象最深?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

通过平移可以创设出很多美丽的图案,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美丽的图案。

(优美的音乐声中播放一组由平移或旋转形成的图片,有瓷砖、板报花边、印花布纹、剪纸等,最后两副是通过旋转才能得到的。

教师小结:

最后两幅图片是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吗?

(不是)那是通过旋转后才能得到,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

使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通过最后的图片欣赏激发学生对学习旋转的期待和渴望,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方法的过程,如:

出示图例2以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画等形式,自己先完成,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

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平移的方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留心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方法。

这样的安排,容易激活学生的潜能,便于学生总结平移的方法,形成独特的成功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2

旋转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2-25页有关旋转的内容。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二个信息窗将两个知识点: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安排在同一个情境里,出示了运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六种标志的图案。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又是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我根据学生实际,将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节课学习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的特点和认识(即什么图形是平移得到的,什么图形是旋转得到的)和图形的平移方法,第二节课专门学习图形旋转的方法,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这里是第一次教学旋转的方向和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

一是旋转的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

教材安排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时,考虑到这是教学的难点,教材精心选择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作为操作对象,以这个30°的角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连续旋转三次,得到一个类似风车的图形,难度不是太大,这就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基本要素。

2、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0,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旋转的现象,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判断。

教师板书:

旋转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关于旋转的教学,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创设情境,认识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

1、引入:

观察这段录像,你能发现什么?

(播放一段录像)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学生交流,发现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就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提问:

仔细观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你发现有什么异同点?

(播放课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

一是在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转杆下端的点是固定不动的,这是旋转的中心(在课件上用红点标出这个点,明确指出来);二是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角度相同,都是90°。

不同点是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不同,正好相反。

板书:

中心、角度、方向

3、揭示:

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相反。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课件出示钟面,时针从12转到3,

教师:

你能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吗?

(时针顺时针转了90°)

继续播放课件,时针从3到6,从6到9,从9到12;然后从12到9,从9到6,从6到3,从3到12,分别让学生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

教师:

你能用手势或动作来表示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吗?

板书:

顺时针逆时针

4、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纸条(一头涂红点,一头涂蓝点的硬纸条),我们把纸条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好吗?

教师:

请将纸条围绕红点顺时针旋转90°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到黑板上演示,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改正。

教师继续提出旋转要求:

请将纸条围绕蓝点顺时针旋转90°,围绕红点逆时针旋转90°,围绕蓝点逆时针旋转90°。

学生一一操作,同位交流做法,说说有什么不同。

5、小结:

进行旋转要注意什么?

(要明确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收费站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教学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不仅仅是生活中存在的旋转现象,而且从这种现象本身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关键要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旋转的特征。

在这里,我让学生用纸条来进行旋转地练习,使学生充分体会旋转的三个要素,并为下面进行图形的旋转做好了铺垫。

三、实践操作,学会在方格纸上将直角三角形旋转90°

1、谈话:

(课件出示信息窗2)你能说说这些图案中,哪些是通过旋转得到的?

学生指出第1、5、6个图案是通过旋转得到的。

教师:

观察第1个图案,基本图形是什么?

(直角三角形),怎样用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个风车形状的图案?

2、操作感知: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有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尺,自己先操作试试,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怎样旋转三角尺的?

三角尺的每条边旋转前后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指名到台前用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过程,边讲解边演示。

学生会发现两种旋转的方法,一种是通过顺时针旋转的方法得到,一种是通过逆时针旋转的方法得到,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明白是以谁为中心,以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了几次。

4、画图: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旋转的过程吗?

我们现以顺时针为例画出来。

请将三角尺在方格纸中间偏上的位置摆出的形状,沿三角尺的三条边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三角形,根据刚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