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14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

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十四:

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

1.(2014·浙江文综,7)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2~3题。

2.据图推断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3.距图示区域不远处,陕西省宜川县有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每年壶口瀑布都后退,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下切侵蚀,变深后退所致    B.主要是向河谷两岸侵蚀,加宽所致

C.主要是溯源侵蚀,后退所致       D.内力作用,断层相对下降所致

4.(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

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

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

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

5.(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公里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

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1、地形、地貌的成因分析。

第一,根据“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争用的结果”,在进行地形成因的分析时,要从内、外力两个角度进行,切不可遗漏。

例如,横断山脉山高谷深的原因:

一方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导或地壳抬升,另一方面受流水侵蚀的影响。

第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被上述思维定式迷惑。

例如,有关黄土高原的问题,若问黄土高原的成因,则要从地壳抬升与黄土的风力沉积两方面来回答:

若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成因,则要从流水侵蚀角度来回答。

第三,从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出发来思考问题。

例如,三角洲的形或与发展。

与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海水运动等有关,而流速、流量等河流水文特征则受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影响。

2、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

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两种边界与地形

3、褶皱山

判断方法

从形

态上

背 斜

向 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

新老关

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参考答案

1、C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

②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

③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

④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

2、D据图可知河套平原附近为高原,而且此处有较多断层。

如果断裂抬升就无法形成地势较低的平原,排除掉A、C;结合黄河流经此地,可知还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

选D。

3、C下切侵蚀使河谷变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使河谷变宽;只有溯源侵蚀能使河谷变长,河谷后退。

选C。

4、桌山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首先经历了外力沉积作用;桌山海拔较高,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为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说明抬升后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作用。

5、褶皱(背斜)。

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微专题十五:

地形(地质)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016·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

(1)~

(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

(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017·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2~3题。

2.B处地貌为(  )

A.断块山B.火山

C.背斜山D.向斜山

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

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4.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及局部地质作用示意图,图中下半部分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右上部分表示③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中板块各地的叙述,属实的是

A.①处多海岭和岛弧链分布

B.②处两侧属于同一大洋,不属于同一板块

C.与②处比较,一般③处岩石年龄较新

D.④处属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多有海沟

6.与图中右上部分局部地质作用示意图相关的地质事象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a侵蚀面的侵蚀作用②b岩石的侵入作用③c岩层产生褶皱④d断层的发生

⑤e岩石形成⑥f岩层形成

A.①⑥③④②⑤B.①③⑥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①⑥②④⑤

7.在右上图找寻或开采自然资源时,有关资源地点与事故防范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甲处采矿要防止瓦斯爆炸B.在乙处野外生存可找寻水源

C.在丙处开采铜、铁金属矿产D.丁处适宜承载大型工程

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

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1、

(1)C 

(2)B

(1)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

(2)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B项符合题意。

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2、D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

3、B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

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4、A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5.B①处位于板块中部,地壳稳定,少海岭和岛弧链分布,A错;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为太平洋板块,②处两侧属于太平洋,一侧为太平洋板块,另一侧为南极洲板块,B正确;②是板块的诞生处,③是板块消亡处,与②处比较,一般③处岩石年龄较老,C错;④处属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多有海沟,D错。

6.A岩层形成时一般同水平的,先沉积的在下面,后沉积的在上面,然后才能发生褶皱弯曲,弯曲后现发生断裂,然后岩浆会沿断裂处上升形成岩石。

选择A。

7.B甲处为向斜,容易储水,在甲处采矿不会出现瓦斯爆炸,A错;乙为断层,会有地下水出露,在乙处野外生存可找寻水源,B正确;丙处岩浆活动较少,缺乏铜、铁金属矿产,C错;丁处为山岭,不适宜承载大型工程,D错。

微专题十六:

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质检)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

(1)~

(2)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3.(2016·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

(1)~

(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4~5题。

4.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5.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

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6~7题。

6.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

C.流水侵蚀 D.河湖沉积

7.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D.大气稀薄,光照强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什么区别?

提示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侵蚀作用与地貌

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与地貌

沉积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5.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6.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答题模板]

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答题模板

流水

侵蚀

地貌

河谷、沟

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

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流水

沉积

地貌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1、

(1)A 

(2)D

(1)题,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越往入海口,河流的流速越慢,堆积作用越明显。

结合图中①②③④四处1880年和1945年的沙洲0米线的变化可知,②③④处的沙洲或从无到有或由小变大,唯有①处沙洲消失,说明①处受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

(2)题,由图可知,沙洲的面积在增大,说明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河口不断变窄,河道不断变浅,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的堆积作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流向南岸偏,南岸受冲刷,河道变深,北岸受堆积,航道淤浅,故北航道航行条件比南航道差。

2、

(1)C 

(2)B (3)D

(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

(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3、

(1)D 

(2)C

(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

其他因素都不需要考虑了。

(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

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

故选C。

4、

(1)C

(2)C

(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近现代以来,丙海岸一直向海洋推进,说明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

(2)题,乙处海岸线从公元4世纪以前至12世纪向海洋推进,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

6D7、C

微专题十七:

地形(地质)之地形的影响

1.(2014·课标Ⅰ,4~6)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下图,完成

(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2017·山东临沂一模)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3.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4.汉江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

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

下图为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

分析秦岭对汉江北部支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1、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思路

(1)地形特征的描述。

①地形类型:

属于五种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中的哪一类或几类。

如“以××地形为主”。

②地势特征:

高低、起伏状况。

如“哪高哪低”“起伏大小”等。

③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在区域中有多种地形时,要分别说明。

如“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等。

④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

如多喀斯特地貌;多风力地貌;冰川地貌广布;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等。

2、结合山区交通图,归纳总结。

影响

运输方式选择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首选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与铁路相比,公路的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地势相对和缓

避开地势起伏大的地区,以降低线路坡度

 交通线路选线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提示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答案 

(1)D 

(2)B (3)B

(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000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约30km,距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

第(3)题,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所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水源关系密切,而绿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所以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的分布。

2、 B 3.C

第2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正确。

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错误。

第3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正确。

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错误;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错误。

4、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2分)

秦岭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2分)

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河流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2分)

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