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22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6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

 

《位置与方向

(二)》

第一课时《确定位置

(二)》教学设计

教材第19、20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例1根据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

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距离和方向的具体含义,会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说出其中一个点在另一个点的什么方向上,以及距离该点有多远。

特别需要让学生明确确定点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这个点的?

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所表示的含义。

“位于A市东偏南30°”就是以A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所在射线的方向,同样,“位于南偏东60°”方向,就是以A为顶点,以正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60°所在射线的方向。

显然,“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般先说与点(或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教材的图示中用一条线段表示100km,由于学生还没学习比例尺,只要能说出6条这样的线段相连表示600km就可以了,不必涉及比例尺。

【知识与技能】:

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

课件

一、复习导入

播放视频:

某市气象台2013年23号台风第19期2013年10月7日06时30分发布台风动态:

“菲特”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7日03时在福建福鼎市境内减弱为台风,04时在福建福安市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05时在福建周宁县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

预计未来“菲特”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迅速减弱。

你从台风信息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这是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和方向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

说说从图上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怎样确定台风和A市之间的位置呢?

①小组合作探究。

②学生试画。

③学生交流汇报。

生:

先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以A市处为观测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绘制方向标。

教师板书:

生:

测定台风与A市的方向。

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用量角器去测量以正东方向为主方向,与南边方向的夹角30°处,就是它们之间的方向。

教师板书:

提问:

(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

生:

第三步测定A市与台风中心的距离。

自行设计出图例,可用,平面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100km。

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那么图上距离应该画600÷100=6(cm)。

教师板书: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台风中心与A市的位置关系。

(4)你能根据平面图提出问题吗?

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达到A市?

600÷20=30(h)

2.归纳总结: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北偏东25°,400;

(2)东偏南30°,200;(3)西偏南40°,600;(4)西偏北40°,600。

2.练习五的第1题。

提示:

以北京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用量角器量出度数。

沈阳在北京的东偏北30°处;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偏北17°处;西安在北京的南偏西40°处,昆明在北京的南偏西30°处,海口在北京的南偏西10°处。

3.练习五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位置与方向

(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略。

 

第二课时《确定位置

(二)》教学设计

教材第22页例2及练习题

例中的图保留了例1中台风的行进轨迹,承上启下,为例3学习路线图打下基础。

会根据某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与距离在方位图上找到该点,这是本例的教学重点。

教材借助同学之间的对话,明确要在图上标出点应先做什么?

(确定方向),再干什么(表示距离),需要注意什么等。

同时,编者对参照点、量角、用图上1cm表示多少实际距离等操作方面的关键点也做了很好的渗透与强调。

结合以上编排,教材先示范如何确定B点,再要求学生自行确定C点。

1、进一步认识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练习、讲解、提高

3、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需知道物体位置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灵活应用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

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3.教师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二、新课讲授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

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

我们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

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

老师进行引导:

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

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在图上只需要画出B市距离A市是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

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6)教师小结:

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的第4题。

3.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6题。

提示:

(3,3);(2,0);(7,8);(0,8)

4.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绘制的平面图并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

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略。

 

第三课时《认识路线图》教学设计

教材第22页例3及练习题。

教材呈现了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过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例3的路线图中包括了例1和例2中台风的移动路线,体现了情境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路线图描述的不仅仅是两个点的静态关系,而是物体在多个点之间的运动关系。

除了整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之外,其他点都既是某一段路线的终点,也是下一段路线的起点。

教材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给出了分段描述的示范,使学生明白方向与距离的描述是具有相对性的,并掌握在描述每一段路线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起点在哪儿?

终点在哪儿?

沿着什么方向?

移动了多少距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材删除了实验教材的例3安排的内容:

让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即互为参照点描述点的位置关系)。

因此,在本例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正确描述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描述每一段路线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在充分感受体验方向与距离的描述具有相对性的同时,再结合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如习题3、4题等),引导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拓展并落实这一学习难点。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行走方向和路程。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件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王明要去刘辉家玩,请您描述一下他的行走路线:

先向()方向走()米到超市,在向()方向走()米到邮局,最后向()方向走()米到刘辉家。

师:

我们已经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3:

(1)明确台风移动路线:

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A市→B市

(2)明确每一次台风移动的方向和路程。

出示问题:

①台风第一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

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②台风第二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

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③台风第三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

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3)出示填空题。

①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了A市。

②接着,台风有改变方向,向30°方向移动了Km,到达了B市……

(4)学生汇报。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了A市。

②接着,台风有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了B市……

(5)小结:

你是怎样描述台风三次移动路线的呢?

生:

台风第一次移动应先以台风生成地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先是沿着正西方向移动,移动的实际距离是540km;

生:

第二次台风移动有新的观测点,要建立方向标,夹角方向是西偏北30°,移动了600km.

生:

第三次台风移动的要以A市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台风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达到了B市。

(6)教师小结: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

(2)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

(3)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

(4)完成练习五的第10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11题。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答案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课后作业:

认识路线图

描述路线图时,1.确定每一个观测点;

2.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