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23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docx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

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

这是什么?

(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

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

是什么样的毛巾啊?

是块干毛巾。

  3、教师:

这是什么呀?

(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

(请你说一说)

  4、教师:

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

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

(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

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

(毛巾)这是什么?

(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

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

(请你说说看)

  2、教师:

到底毛巾湿了没有?

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

(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

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

(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

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

(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

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

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

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

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

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

(表扬幼儿)

  3、教师:

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

(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

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

(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

(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

(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

(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

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

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

(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

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

(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

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

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

有颜色吗?

有味道吗?

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

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

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

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

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

(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

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

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

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

(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

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

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

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

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

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

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

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

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

花草树木呢?

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

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

会无法生存。

  3、教师:

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

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

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

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

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张;泡泡液每组一盆,圆形纸筒每人一个,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个;欢快的音乐。

  2.有吹泡泡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

  魔术过程中,采用几种用手掌拿纸的方式。

  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魔术?

  每人一张白纸进行魔术表演。

  二、为什么不掉

  1.集体讨论。

  手掌上的纸为什么不掉?

  2.小结。

  当我们带着我们手掌上的纸运动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宝宝也跟着运动了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了我们的手掌上,所以纸就会牢牢的贴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纸接泡泡。

  2.说一说。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②空气是怎么进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气吹进去吗?

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触泡泡液?

  教师小结:

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触的,因为不卫生、有毒。

  3.分组操作。

  ①试一试把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

  提示:

第一次操作。

  ②让纸筒里的空气自己跑到泡泡里。

  提示:

第二次操作。

  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将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的?

  ④空气为什么会自己跑到泡泡里?

  5.小结。

  纸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到水里。

这时将纸卷桶向下压,水宝宝们就进入到了纸卷桶里了,使纸卷桶里的空气宝宝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吹动乐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总结评价

  通过变魔术游戏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又了解了空气受到挤压也会产生压力的科学原理。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把纸筒一端插到沙子里会不会压出泡泡?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

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

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

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

空气在哪儿?

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

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

(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

(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

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

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

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

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

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

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

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

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

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

(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

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

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

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

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幼儿园空气活动设计方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

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

(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

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

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

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

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

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

(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

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

风有时大有时小。

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

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

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

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

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

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

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

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

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

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

师小结:

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

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

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

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