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医传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354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名医传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名医传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名医传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名医传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名医传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现代名医传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现代名医传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名医传记.docx

《现代名医传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名医传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名医传记.docx

现代名医传记

现代名医传记之学文

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学文:

中医急症高手

他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

他创立“颅脑水瘀论〞,开辟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

他培养百余名研究生、高徒和众多学生,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开展的生力军

沉着淡定、举止儒雅是中医学院教授学文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那慈祥的面容以及慢悠悠的陕南话,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没有距离。

接触多了,人们会被他那高深的理论见解、深厚的中医功底所折服。

在患者心中,他既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兄朋友,也是言必引经、用必据典的专家教授,更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在首届国医大师中,已经74岁的学文年龄最小,被称为“年轻的国医大师〞。

殊不知,学文是唯一的国医大师,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国医大师。

他从医50余年,执教40余载,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对一些病机理论有颇多创新。

由于他擅疗中风等急症,又有中医急症高手之美誉。

勤奋好学熟谙经典

三次进修奠定学术坚实根底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对?

经?

、?

伤寒杂病论?

等经典,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那么点批强记。

1935年,学文出生于的一个中医世家。

年幼时,他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背诵?

医学三字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赋?

、?

汤头歌诀?

等,很快跨进了中医药的神秘之门。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从15岁起,他随父亲学习中医,临证诊病,识别药材。

学文回忆,每天父亲都听自己背诵?

药性赋?

、?

汤头歌诀?

,稍有错误,马上给予纠正,并要求反复吟诵。

自己也从不敢懈怠,早背诵,晚抄写,直到学会记牢。

对古代经典著作,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那么点批强记。

18岁,学文参加原南县统一考试。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考试的情景。

考官问考生,知道“龙虎汤〞的举手,学文左右看看,自己是唯一举手的。

在50名考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个头最矮的,交卷最早的,成绩是第一的。

以优异成绩出师后,他开场了独立的从医生涯。

1953年,学文到该县武乡镇父亲创办的“致和堂〞诊所应诊。

1956年,学文考入“中医进修班〞学习,重点攻读了?

经?

、?

伤寒杂病论?

等经典著作。

日后之所以能成为临床大家,与他对经典医籍的熟读深悟、强记硬背、灵活运用分不开。

1958年,学文又考入省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9年,他参加卫生部委托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全国著名中医科专家孟澍江教授。

在此期间,他大开眼界,学习兴趣日益高涨,特别对温病学说等学派产生浓厚兴趣,对其学术细细研究品味,并撷取其精华。

妙手施治屡起沉疴

把千人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

他自拟“绿豆甘草解毒汤〞,使许多急性中毒患者起死回生;他采用中药汤冲服安宫牛黄丸方法,使乙脑学生3天清醒;他运用“益肾、活血、退疸〞手段治疗急性黄疸型重症肝炎,患者7天后病情减轻。

“中医不是慢郎中,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医都是非常重视急症的。

〞学文解释,古代传染病多,死亡率高,中医在急、危、重、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在急症上的治疗优势功不可没。

多年来,他精心钻研和实践,在中风、高热、昏迷、中毒等病证的机理探讨和治法方药研究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历。

1977年,学文带着学生在岐山县高店镇开门办学。

当天晚饭后,他和学生一起散步到地段医院,却发现医院抢救室外放着一口棺材。

大家议论:

“这地方人真奇怪,人还没死怎么棺材先拉来了?

进去一打听,原来是一个30岁村妇喝“敌敌畏〞自杀,医院全力抢救一天后,告知家人准备后事。

学文二话没说,立即为病人诊疗。

他果断采用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为病人鼻饲、灌肠,并嘱咐早晚屡次服药。

他说,患者属于热毒伤阴证型者,运用此方可以排泄毒素,保护阴液。

在学文等人的全力抢救下,这个已经走上“黄泉路〞的患者,第二天病情好转。

以后10天连续使用中西药痊愈出院。

1984年的一天,时任中医学院院长的学文听说一学生在外地实习患了乙脑,不仅高热、抽风,而且昏迷不醒,危在旦夕。

他心急如焚,匆匆赶到学生住处看望,并为其诊脉。

他认为,这个学生是热极生风,理当清肝熄风。

于是,开了一服中药,冲服安宫牛黄丸。

可当地没有安宫牛黄丸,他立即派另一学生连夜往返取回。

患者服药后3天清醒了,高烧退了。

一个病人在切除脾脏后的60天,在大医院花了57万元都控制不住病情,而吃了学文开的10余剂中药后,奇迹般地起死回生;被诊断为急性黄疸型重症肝炎患者被4个人抬进了学文的诊室,他运用“益肾、活血、退疸〞的手段为其治疗,病人服药3天后就有了效果,7天后病情明显减轻,几个月后病人痊愈。

恪尽职守有求必应

将“万事德为先〞作为人生准那么

从医50余载,始终坚持“对病人似亲人〞的祖训,把治病救人当成自己的日常工作。

打的,到家中求诊的,他热情接待,有求必应。

遇到困难者,他也尽自己最大能力,一帮到底。

“治病救人就是我的日常工作。

〞学文认为,患者有病很痛苦,如果看病再被折腾,会加重病情。

为此,他都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

多年来,虽然身居多职,他仍坚持定期出诊;无论是外出讲学还是开会,他都一视地为患者免费诊病。

在中医学院一附院,记者见到学文刚为一位患者诊病完毕,又赶到病房查房。

他仔细为患者诊脉,查看舌苔,叮嘱患者服药、生活考前须知,并一一指导学生。

在走向另一间病房途中,被一中年妇女拦住,说有病人叫他。

学文急忙赶去看望,原来这位病人听到学文的声音,让病友家属喊他为自己诊病。

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在学文诊所门前还有几位老人排队。

一个说,大夫限挂20个号,自己担忧挂不上号,中午11点就来了;另一个说,是下午1点多来的,再晚就排不上号了。

第二天7点刚过,学文就来到诊所,一直工作到下午两三点。

诊所面积不大,条件非常简陋,几个电扇呼呼地吹着,学文被患者团团围住。

站在诊桌旁的一患者说,这里挂号费低廉,一服药也只有10多元,很廉价,老百姓都能承受。

另一候诊患者说,听朋友说大夫的药灵,态度好,收费低,自己才从慕名赶来的。

遇到生活困难的患者,学文总是用最经济实惠的方药为他们治病,甚至亲自为患者交纳费用。

礼泉农村一位贫困患者饱受心脏病折磨,学文知道后帮其解决了一些困难,还精心治疗使其康复。

前不久,这位患者专程送来一份珍藏了20年的发黄药方,以表达感谢之情。

如今,他每周分别在中医学院一附院、二附院以及诊所出诊,病人依然络绎不绝。

看到这种情况,学文感到很不安。

他坦言自己年纪大了,已经力不从心,不像年轻时有求必应了。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有人提议预约挂号,学文担忧外地病人挂不上;提高挂号费,惟恐把贫困患者挡在了门外;让学生应诊,认为慕名而来的患者不乐意。

总之,目前要尽力而为,做好一切工作,对得起患者,对得起国医大师这个称号,学文如是说。

师古不泥大胆创新

新观点、新方药、新成果接连不断

他提出“颅脑水瘀证〞新观点,将瘀、水、热、毒四大病因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开辟了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他改变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研制了一系列方药,参与制订?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等。

“中风病属急症之一。

中风病常常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而气血逆乱、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的关键。

〞学文将中风病发生开展概括为四期六证。

四期为中风先兆期、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六证为肝热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气虚血瘀、颅脑水瘀、肾虚血瘀。

他提出的“颅脑水瘀证〞的新观点,将瘀、水、热、毒四大病因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开辟了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拟订“化瘀利水、醒脑通窍〞大法进展治疗,还研制了“脑窍通口服液〞,临床效果良好。

治疗中风病,传统的口服煎剂给药法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多有缓不济急之弊。

学文师古不泥,大胆创新,将临床证明的有效方药通过实验改成了中药静脉滴注剂、肌肉注射剂、肛肠灌注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

他拟订的“清脑通络片〞处方,曾屡次获奖。

并由中医学院转让给XX天士力药厂正在申报新药。

由于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药效发挥更加突出,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如用“通脉舒络液〞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中风急症237例,总有效率达99.1%,治愈率达74%,与传统疗法及西药对照观察比拟,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平安可靠、后遗症少等优点。

由他主持研究的这项课题荣获1986年度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

其实,当时研制纯中药静脉滴注剂是冒很大风险的。

对刚研制的制剂,学文并没有给患者试用,而是先给自己和另一位助手静脉滴注1周,亲身体会平安无毒后才给病人使用。

此后多批次制剂生产出来都是这样。

30多年来,这种院制剂在临床用于治疗、外、妇、肿瘤各科属气虚血瘀证患者逾万人,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且无一例严重毒副作用发生。

“七五〞方案开场后,学文先后任全国中医科学会中风急症协作组副组长、组长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风病急症协作组组长。

在短短8年间,中风协作组取得11项重大科技成果,屡次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

特别是他参与制定的?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为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制定开创了先河。

此后,又先后参与制订了中风病护理常规、预防及康复规和中风病证候辨证量表以及中风先兆证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探究学文成为国医大师的在原因,乐于临证、勤于笔耕是其关键。

他发表的学术论文有70余篇,先后出版的?

学文中医世家经历辑要?

、?

医学求索集?

、?

疑难病论治?

及?

中风病?

等10余部专著,凝聚着他为振兴中医急症事业的一片心血。

言传身教弘扬岐黄

时时履行中医传承使命

他执教40余载,聆听过其教导的学子不计其数,培养的弟子也有百余名,很多学生已成为享誉全国、闻名海外的高级中医药专家。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传授医术不厌其烦。

对学生不但有学术要求,为人品行要求更高。

同时,他率先垂,实为楷模。

师从导师多年,受益匪浅。

〞学文的研究生、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良铎这样评价学文。

1997年,学文听说中医学院不少山区来的特困学生生活困难,常常只吃馍夹辣椒,便主动将自己的国务院特殊津贴捐给了两位大学生,一直到他们毕业。

在临床上,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珍贵经历毫无保存地传给学生。

看病时,他边为患者诊脉,边告诉学生,“五十不止身无病,数有止皆知定。

〞意思是说,脉搏跳动的快慢、强弱以及有无间歇,依此可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

学文的研究生、中医学院院长周永学体会,教师切脉后善于和患者沟通,其实他是运用了心理疗法。

一些温和鼓励的话语,对心境不佳的病人影响很大,起到了增强信心的作用。

周永学还记得,当时教师带他在乾县开门办学时,百姓前来看病,教师开方必有丹参,一时竟造成乾县无丹参。

教师对丹参情有独钟,在中医学术界素有“丹参〞雅称。

教师对伏天怕冷的怪病,采用温阳活血的方法进展治疗,让病人坚持服用含有丹参的中药,1年后逐渐康复。

运用丹参时,学文说,丹参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排脓生肌成效,治疗痈毒疮疥皆可应用。

同时也告诫学生,凡脾虚便溏者、妊娠者慎用丹参。

另外,丹参之用量,古今差异很大,要先从较小剂量开场,逐渐加量。

在教学上,学文率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展了中医科急症的强化教学。

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中医人才。

他不辞劳苦,常常奔波于全国各地讲学、诊病,传播中医急症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就。

近年来,他退而不休,先后为、、带教高级学徒7人。

如今,很多学生已成为享誉全国、闻名海外的高级中医药专家,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开展的生力军。

“开朗、乐观的教师,使我们的中医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

〞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符文彬是学文的学术继承人,他说,教师每年两三次来讲课,通常水都不喝一口,一气讲到下课,教师对脑病、温病研究得很透,处方用药很特别。

跟师上门诊屡次,印象最深的是教师的笑容。

在发挥余热的同时,学文打算做好3件事:

一是写书,完成“疑难病重症危症医案〞、“全国名老中医讲习班讲稿集粹〞以及?

中国中医昆仑?

约稿的写作任务;二是教书,继续做好传帮带,把多年的诊疗经历和心得体会传给后学;三是看病,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患者,特别是为贫困患者解除病痛,减轻他们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一个“杏林恩师〞牌匾悬挂在学文的客厅里,这是学生们在他70岁大寿送的。

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感谢和敬仰之情。

“耿直为人,认真做事,实事,是我做人的原那么;治病救人,培养学生,是我日常的工作;继承发扬、整理创新祖国医学,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

〞学文的治学格言,道出他为人从医的远大志向,也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学文小传

1935年,生于一中医世家

1949年至1953年,随父学习,参加原南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

1953年,进入原南县武乡镇“致和堂〞诊所应诊

1956年-1959年,先后在“中医进修班〞、省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又进入“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孟澍江教授

1963年-1987年,先后担任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科主任,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

1990年,成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历继承指导教师

2008年,被评为省首届名老中医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