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446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项一过关检测.docx

专项一过关检测

专项一过关检测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以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以下图无关的是(  )。

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

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

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

解析:

〝百家〞是个概数,具体的数字很难确定,故当时学派只有【五】六家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答案:

C

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解析:

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项。

答案:

C

32019年是孔子诞辰2561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推出高2.561米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

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

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君子和而不同〞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解析:

此题考查准确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D项重在维护统治秩序,不利于社会和谐。

答案:

D

4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知足常乐〞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

福〞。

这和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特征最为相似,与C、D两项的特点相去甚远。

A项是重民的思想,干扰性最大,但与材料中的意思关系不大。

答案:

B

5古人云: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

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学派的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

题中共提到了五句话,前两句话强调施恩、报恩,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仁〞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

第三句话表达了道家〝无为〞的思想;第四句话表达了墨家的〝兼爱〞主张;第五句话表达了墨子主张节俭的思想。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6«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说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公孙弘因为研习儒学经典而得到汉武帝的重用,结果〝天下之学士〞纷纷效仿,使得儒学的地位进一步得以提高。

如果再联系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变成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基本史实,不难得出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7右图描绘的是三只缸

和五个人在尝酒,由此你联想到的文献书籍是(  )。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

C.«明夷待访录»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

图片画的是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缸〞与〝纲〞、〝尝〞与〝常〞同音,比喻三纲五常;三纲为君臣、父子、夫妻之道德约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这是后人根据董仲舒的主张归纳的,«春秋繁露»为董仲舒所著,因此选A项。

B、C、D三项分别是朱熹、黄宗羲、顾炎武的著作。

答案:

A

8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

了改造后的儒家(  )。

A.〝大一统〞的思想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仁〞与〝礼〞学说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解析:

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

A

9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

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来源:

1]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宋明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根据题干中〝宋代〞和〝程颢、程颐〞提供的材料信息,已经足够与所学

的理学内涵对应起来,应选B项。

答案:

B

10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集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

〝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假设找好人家而遣之。

〞其人曰: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

〞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

此思想家为(  )。

A.孔子B.韩非子

C.朱熹D.黄宗羲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

〝三纲五常〞推测应是朱熹;中国古代北宋之前社会上不反对寡妇再嫁,只是到两

宋时期理学兴起才出现上述情况;黄宗羲是反对理学的思想家,不会反对。

应选C项。

答案:

C

11德国思想家尼采曾说:

〝我就是太阳,世界应围绕我转。

〞他的理论后来成为纳粹党人的理论基础。

在古代中国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狂人,曾言:

〝我心便是世界,世界便是我心。

〞这个人是(  )。

[来源:

Zxxk.Com]

A.周敦颐B.朱熹

C.王夫之D.陆九渊

解析:

题干上述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周敦颐、朱熹都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家,故不可能是他们;王夫之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也不可能是他;只有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应选D项。

答案:

D

12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

他却说:

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他〞指的是(  )。

A.庄子B.老子

C.朱熹D.王守仁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目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即〝心学〞。

选项中只有D项的观点与材料相符。

答案:

D

1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说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解析:

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主张气节、品德和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答案:

A

14«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

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这里面表达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来源:

1ZXXK]

答案:

C

15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本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

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那么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传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解析:

李贽是反对正统理学的思想家,而B、C两项那么是赞扬理学,故排除。

D项在当时流行不广,李贽没有针对佛学提出质疑,故只能选A项。

案:

A

16〝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

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糠。

〞李贽这段言论的核心思想是(  )。

[来源:

1ZXXK]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

C.主张男女平等

D.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较易排除C、D两项;从材料中的〝士贵为己〞〝自适〞〝不自适〞等信息可分析判断出答案为A项。

答案:

A

17对封建专制集权深恶痛绝,指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B.李贽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其中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

A

18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说明他(  )。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顾炎武列举出这些事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说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

答案:

A

19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

A.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解析:

王夫之主要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以致用;B项不符合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C项中的〝人人平等〞显然不符合史实;反对君主专制和反对中央集权是两回事,王夫之并没有反对中央集权。

答案:

A

20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来源:

学§科§网]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来判断应选A项。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

〞〝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其极而无余之谓也。

理之在物者,既诣其极而无余,那么知之在我者,亦随所亦诣而无不尽矣。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那么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材料二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

〝心之良知,是谓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然致之者,圣人也;勉强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者,愚不孝也。

愚不孝者,虽具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在也。

苟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

〞——«大学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表达了朱熹〝格物致知〞的观点,根据材料信息,对此作简要解释。

(8分)

(2)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分)

(3)材料二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观点?

与朱熹相比,王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8分)

参考答案:

(1)〝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感悟。

(2)〝穷理〞,朱熹把〝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

(3)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突出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22〝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那么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那么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4

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8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4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4分)

参考答案: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

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