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26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3 大小:1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3页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3页
亲,该文档总共2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2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32学时学分:

2适用专业: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

一、课程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能掌握音的各种特性、各种节奏下的音值组合、各类调性的正确判断、音程和弦的构成与性质,为从事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甚至音乐工作者所应拥有的基本能力,是音乐专业所有方向学习者的基础课程。

《乐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通过讲述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知识,使学生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将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能正确解释和记忆有关的各种名词、概念。

2.能正确识别和奏唱乐谱中的各种符号和标记。

3.能在高、中、低谱表中正确阅读乐谱,正确记写旋律与节奏和规范移调。

4.能准确识别和构成各类全音、半音,自然音程、变化音程,各类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转位,西洋大小调和各类五声性调式音阶。

5.能在乐曲中正确辨认出某种西洋大小调或五声性调式或判断出正确的转调类型与方法。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音及音高

【基础要求】:

记忆有关的基本概念,体验声之性质。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音及音的性质。

2.乐音和噪音。

3.乐音体系、音列、全音、半音。

4.音级、音名、基本音级、变化音级。

5.音组。

6.等音。

7.复合音、分音列、基音、泛音。

8.音域、音区。

【教学重点】:

体验声之性质。

【教学难点】:

泛音作为音乐的声学基础的理解。

【教学小结】:

重视体验,准确记忆。

 

第二章音律

【基础要求】:

理解生律的方法及各种律制的特点。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律学基础概念。

2.纯律。

3.五度相生律。

4.十二平均律。

【教学重点】:

各种律制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生律的方法。

【教学小结】:

在乐器上实际演示能帮助理解。

第三章记谱法

【基础要求】:

掌握各种符号的书写要求。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五线谱

2.谱号、谱表。

3.音符与休止符。

4.变音记号。

5.各种常用记号。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各种符号。

【教学难点】:

常用记号的记忆。

【教学小结】:

找出乐谱实例演奏(唱)可便于记忆。

第四章节奏与节拍

【基础要求】:

体验各种节奏和节拍的表现张力,正确奏唱各种节奏节拍。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节奏与节拍。

2.各种拍子。

3.各种拍的音值组合法。

4.音乐进行的速度。

5.切分法。

6.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教学重点】:

体验各种节奏和节拍的表现张力。

【教学难点】:

记忆音符均分的各种形式。

【教学小结】:

这是音乐的骨架所在,应以体验为主。

第五章速度与力度

【基础要求】:

理解速度与力度的表现意义,识记常见符号。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速度标记。

2.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3.力度标记。

4.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教学重点】:

体验速度、力度的表现意义。

【教学难点】:

各种记号的识记。

【教学小结】:

有了坚实的体验,学生才会在奏唱中发掘具有感染力和独特个性的表演。

第六章音程

【基础要求】:

从各个角度理解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什么是音程。

2.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3.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4.单音程与复音程。

5.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6.协和前程与不协和音程。

7.音程的转位。

8.音程的识别与构成

9.等音程。

【教学重点】:

音程的识别与构成。

【教学难点】:

记忆基本音程。

【教学小结】:

强调以特陛音程为计算音程的基础,其它依次类推。

第七章和弦

【基础要求】:

了解和弦的类别,掌握建立和弦的方法。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什么是和弦。

2.三和弦。

3.七和弦。

4.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5.和弦的识别与构成。

6.等和弦。

【教学重点】:

如何快速准确建立和弦。

【教学难点】:

熟练准确识别和弦。

【教学小结】:

在教学中指出首调和固定调思维的转换位置是识别和弦的基础。

第八章调式总论

【基础要求】:

理解有关调、调式、调性的表现特征与意义。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调,调式,调性,音阶。

2.升号调与降号调。

3.等音调。

4.调的五度循环。

5.调关系。

【教学重点】:

调、调式、音阶、调性的异同。

【教学难点】:

调、调式、音阶、调性的异同。

【教学小结】:

对中外古今各类调式作一概貌性介绍,再通过代表性乐曲的欣赏感受调式的意义,最后识记类型。

第九章大小调式与五声调式

【基础要求】:

记忆有关的基本概念及特性音。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调式分类。

2.大调式与小调式。

3.五声为基础的调式(五声,六声,七声)。

4.调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大、小调,同主音调,同宫系统各调)。

5.等音调式。

6.如何确定调式。

【教学重点】:

各类调式的记忆。

【教学难点】:

调式的识别。

【教学小结】:

记忆一定数量的代表性乐曲是分析调式的感性基础。

故,可要求学生背诵短小的代表性乐曲。

第十章如何确定调与调式

【基础要求】:

如何确定调、调式。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调号的特点。

2.调式的特点。

3.如何确定调。

4.如何确定调式。

【教学重点】:

如何辨别调式变音记号

【教学难点】:

如何辨别调式变音记号

【教学小结】:

确定调与调式能提高演唱和演奏作品的完整性

第十一章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基础要求】:

必须掌握各种调式中所有的音程与和弦的数量、结构,所在音级以及不稳定音程、比协和和弦的解决;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调式中的音程。

2.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3.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4.不协和音程与和弦的解决。

【教学重点】:

什么是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教学难点】: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不协和音程与和弦的解决。

【教学小结】:

本章内容是对学习和声有很大帮助。

第十二章转调

【基础要求】:

理解转调的意义,掌握转调的手法与类型。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什么是转调。

2.转调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3.转调的手法与类别。

【教学重点】:

转调的手法与类型。

【教学难点】:

转调的手法与类型。

【教学小结】:

转调在民族调式中隐蔽难辩,需要多加练习。

第十三章移调

【基础要求】:

掌握移调方法。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移调的应用。

2.移调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移调方法的熟练使用。

【教学难点】:

移调方法的熟练使用。

【教学小结】:

移调方法重在练习,需要多做练习题。

第十四章装饰音、半音阶

【基础要求】:

了解各种装饰音的实际演奏效果以及半音阶的书写方法;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倚音。

2.波音。

3.颤音。

4.回音。

5.半音阶。

【教学重点】:

倚音、波音、颤音、回音;

【教学难点】:

半音阶

【教学小结】:

装饰音虽然不是旋律的主要音,半音阶也不是常用音阶,但它们也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对音乐的表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乐理是整个音乐专业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共同基础课。

是音乐专业各学科的共同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时数分配

《乐理》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2学分:

2

章节

内容

时数

备注

第一章

音及音高

1

第二章

音律

1

第三章

记谱法

2

第四章

节奏与节折

2

第五章

速度与力度

2

第六章

音程

2

第七章

和弦

2

第八章

调式总论

2

第九章

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

2

第十章

如何确定调与调式

4

第十一章

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2

第十二章

转调

2

第十三章

移调

2

第十四章

装饰音、半音阶

2

复习

七、教材及参考书

[1]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苏]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3]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4][苏]B·赫伐斯琴科.音乐基本理论习题[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5]傅子华.实用乐理教程[M].北京:

华乐出版社,1997.

[6]童忠良.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7]]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八、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线索,学生体验为基础,音响感受为辅助,多媒体视听为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媒体要求:

多媒体教学系统(录音,DVD,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九、推荐的教学网站与相关的专业文献网站

1.音乐专业网

http:

//www.msgao.com/yy/Article/Index.html

2.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http:

//www.hsjc.pudong—edu.sh.cn/jczy/hu99/INDEXO.HTM

 

制定:

理论器乐教研室

执笔人:

黄虎

审定人:

王晓坤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208学时学分:

6适用专业:

音乐学、音乐表演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两年的视唱练耳的学习,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高、中、低音谱表及谱号的旋律的识记,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自由的构唱各种音乐作品。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无论是音乐学还是音乐表演专业,无论主修的是声乐、器乐还是键盘,都要必修此项课程。

它在音乐学科中起着地基一样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视唱、听记、乐理、曲式分析四大项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一条锁链。

它的目的在于系统的训练学生对不同谱表、不同调号音位的识别,流畅完整地视唱音乐旋律,促进学生各项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熟识音符、线谱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熟悉高音谱表、低音谱表、中音谱表,了解基本音位、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基础知识,掌握《视唱练耳》(孙虹、许敬行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至四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基本熟知七个升降号内的首调和部分固定调唱法,使他们具备较好的视唱及听记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其它专业学科的发展。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识谱、无升降号的自然大小调和其他调式音程、

基本音符、休止符和节拍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G谱表(高音谱表)、F谱表(低音谱表)、C谱表(中音谱表)

掌握C大调、a小调、C官调式、A羽调式

掌握2/43/44/43/8拍子

2.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概念

均分节奏、符点节奏、切分节奏、节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相应的休止符、大小二度音程、大小三度音程、纯四度、纯五度音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F谱表,切分节奏,四度音程、五度音程的构唱及听辩,听辩乐曲的基本特征。

4.小结

第一章内容是视唱练耳课的基础,需要扎实、平稳地把握住无升降号旋律的识记。

第二章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G大调、e自然小调、e和声小调、e旋律小调、a和声小调、a旋律小调、一个升号的五声调式。

2.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节奏、节拍、纯一度、纯八度音程、IⅣV的三和弦、大小三和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e和声小调e旋律小调a和声小调a旋律小调

4.小结:

旋律唱法以固定调为主,首调为辅,培养学生固定音高概念。

第三章一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F自然大调、d自然小调、d和声小调、d旋律小调、F宫、C徵

2.掌握的基本概念

十六分音符、大小六度、大小六和弦、旋律音程、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和弦连接

3.教学难点和重点

d和声小调、d旋律小调、和弦连接、不协和音程

4.小结

把握准最基本的音程及和弦,无升无降的旋律小调和一升一降的旋律小调要重点训练。

第四章两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D自然大调、b自然小调、b和声小调、b旋律小调、D宫、A徵、E商、升F角、B羽,掌握弱起节拍和四拍子图式拍

2.掌握的基本概念

大小七度、三全音、增四度、减五度、正三和弦、副三和弦、终止式、减三和弦、减六和弦、减四六和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全音、减三和弦、弱起节拍、b和声小调、b旋律小调

4.小结

构唱音程、和弦,确定调式调性概念,加强固定唱名的学习。

第五章两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降B自然大调、g自然小调、g和声小调、g旋律小调、降B宫、F徵、C商、G羽、D角,二声部节奏训练,听辩听写本调内和弦连接。

2.掌握的基本概念

二声部解决、原位和转位的增三和弦、增六和弦、增四六和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和弦连接、g和声小调、g旋律小调、二声部

4.小结

多训练音程、和弦、调式音阶,强化一升一降和两升两降固定唱法的练习

第六章两个升降号内各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复习巩固D自然大调、b和声小调、b旋律小调、降B自然大调、g和声小调、g旋律小调、g小调及和弦连接。

2.掌握的基本概念

6/8节拍、三连音,二声部听写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连音、二声部听写、b旋律小调、g旋律小调

4.小结

确定固定音高概念、打好音准基础

第七章三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A自然大调、升f自然小调、升f和声小调、升f旋律小调、A宫、E徵、B商、升F羽、升C角、6/8拍子。

2.掌握的基本概念

三连音、大、小、增、减三和弦原位和转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升f和声小调、升f旋律小调、三连音和二声部曲调听写

小结:

三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的固定调和首调,同时演唱旋律时兼指挥图示拍子

第八章三个降号的大小调、五声、六声、七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九拍子、十二拍子、掌握降E自然大调、c自然小调、c旋律小调、c和声小调

降B官、降B徵、C羽、F商、G角.

2.教学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单拍子、复拍子、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织体、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大小七和弦(属和弦)、大小五六和弦(属五六)、大小三四和弦(属三四)、大小二和弦(属二)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拍子、属七和弦、c和声小调、c旋律小调

4.小结

图示拍子坚持贯穿曲终,首调、固定调同时进行

第九章四个升号的大小调、五声、六声、七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E自然大调、升c自然小调、升c和声小调、升c旋律小调、E官、B徵、升C羽、升F商、升G角.小小七和弦、小小五六和弦、小小三四和弦、小小二和弦

2.教学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小七和弦、升c和声小调、升c旋律小调、复符点音符

4.小结

确定正确的调式调性概念、以首调为主

第十章四个降号的大小调。

五声、六声、七声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降A自然大调、f自然小调、f和声小调、f旋律小调、降A宫、降E徵、F羽、降B商、C角

2.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减小七(半减七)和弦减小五六(半减五六)和弦减小三四(半减三四)和弦减小二(半减二)和弦减减七(减七)和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连音和其它节奏连接,减减五六(减五六)和弦

4.小结

听辩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低音提琴DoubleBass、识别西洋弦乐的音色。

第十一章五、六、七个升降号的各种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五、六、七个升降号的各种调式

2.掌握的基本概念

减减三四和弦(减三四)、减减二和弦导七和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小调SⅡ7.DⅦ7和弦的原位、转位到D7和弦的进行及解决

小结:

旋律视唱以首调为主,区分西洋大小调与民族调式的特色,判断调式调性。

第十二章复音程、四声部原位与转位三和弦

(一)、混合复拍子

变化拍子、七个升降号调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七个升降号调

2.掌握的基本概念

复音程、混合复拍子、变换拍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声部与原位与转位三和弦

小结:

听唱单音程与复音程的连接、听辩铜管乐器的音色与声音特性。

第十三章四声部原位与转位三和弦

(二)、和声调式特性音程、导七和弦、变化音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四声部三和弦第一转位和特性音程

2.掌握的基本概念

变化辅助音、变化经过音、变化邻音、特性音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变化音、增二度、减七度、增五度、减四度、导七和弦

小结:

听辩混合拍子、变换拍子旋律。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最基础的专业理论课则专业技能的根其,又是理论专业的根基,是最基础的学科,它和其它学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六、教学实数分配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208时学分:

6学分

章次

名章标题名称

讲授学时

第一章

识谱、无升降号的自然大小调和其他调式音程、基本音符、休止符和节拍

16

第二章

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2

第三章

一个降号的大、小及五声调式

16

第四章

两个升号的大、小及五声调式

14

第五章

两个降号的大、小及五声调式

14

第六章

两个升降号几各调式

8

第七章

三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24

第八章

三个降号的大小调、五声、六声、七声调式

24

第九章

四个升号的大小调、五声、六声、七声调式

24

第十章

四个降号的大小调、五声、六声、七声调式

24

第十一章

五、六、七个升降号的各种调式

16

第十二章

复音程、四声部原位与转位三和弦

(一)、混合复拍子变化拍子、七个升降号调

6

第十三章

四声部原位与转位三和弦

(二)、和声调式特性音程、导七和弦、变化音

1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1.《视唱练耳》许敬行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视唱练耳教程》彭淑芝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视唱练耳教程》熊克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板书讲解、钢琴即兴弹奏、领唱、听唱

九、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制订:

理论器乐教研室

执笔人:

焦志丽

审定人:

王晓坤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分:

2适用专业:

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编导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的探讨,建立起相对的艺术范畴和艺术原理,为艺术实践者深入思考艺术问题提供理论平台。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艺术概论》作为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任务是比较系统而又概要的阐述有关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接受、艺术批评及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整体理解。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艺术概论》是音乐系学生艺术史论课程的高级阶段,它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

艺术理论不同于科学理论,它在基本概念上始终都不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所以,《艺术概论》课没有任何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艺术现象、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的讨论,获得对艺术世界整体的理解。

艺术观念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定于一尊。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家就更应该有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看法。

所以,《艺术概论》课要求学生在对艺术整体的思考中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观念,这是学生在未来从事艺术工作或艺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第二节艺术的生活本质

艺术反映外在生活

艺术反映内在生活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

第一节艺术的分类

第二节主要艺术门类

第三节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艺术演变论

艺术的发生

艺术演变的规律

艺术演变规律中所体现的艺术本质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

创作主体一艺术家

创作活动

创作方法与流派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

作品的构成因素

作品的相关因素

作品的艺术性

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艺术鉴赏与批评

艺术教育与艺术生活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预修课程为《中外音乐欣赏》

六、教学时数分配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6学时学分:

2

章次

名称

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4

第二章

艺术本类论

6

第三章

艺术演变论

6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6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6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6

七、教材与参考书

王宏建说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订:

理论器乐教研室

执笔人:

王晓坤

审定人:

王晓坤

 

《中国音乐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36学时学分:

2适用专业: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中国古今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

本课程为河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共同课程。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中国音乐鉴赏的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欣赏范围,从而掌握中国音乐形式及内容的特点,使学生具备理性的分析不同体裁、风格的作品的能力,理解、记忆各类体裁所承载的音乐含义。

从而扩充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

中国音乐的大致发展脉络及体裁分类。

教学应突出重点曲目,防止听觉灌输,便于学生理解。

2.要求学生理解:

中国代表乐种的代表人物及其音乐风格评价。

认识到应从作品创作背景及深层含义分析作品,避免表面、肤浅的解释作品。

3.要求学生掌握:

不同体裁、风格及时期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教学要求视听结合,谱例音响结合;多角度教学,避免方法单一。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语言特色

【基础要求】:

通过音响对比,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及独特的语言特色。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

2.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特征。

3.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特征。

【教学难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语言特色。

【教学小结】:

在与世界三大音乐体系的对比中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总体特征,在与西方音乐的听辨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语言特色。

第二章民歌

【基础要求】:

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中国民歌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