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990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docx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B.周末大扫除开始了,爸妈忙成一团,只有作儿子的他站在那里袖手旁观。

C.成都青白江樱花节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惊惶huáng  妯娌li     出其制胜qí      毫不辟易bì

B.晕车yūn    宵小xiāo   慷慨厚道kǎi     井然有绪xù

C.剽悍biāo   晓喻yù     狂奔乱蹿cuàn    俗不可耐nài

D.圩堤wéi    招徕lái    咄咄逼人duō     平心而论píng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疑的,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然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里,那就是最好的。

②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大多是容颜可观但是心无大志的。

③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来镶嵌。

④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只求无过,不求有功似的。

⑤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⑤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①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憾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

B.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主持人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获益非浅。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D.街上行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5.下列选项中,作品、人物、情节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鲁智深——怒杀王伦

B.《名人传》——贝多芬——音乐家

C.《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从野人手中救下“星期五”

D.《童年》——阿廖沙——把白桌布扔进染缸,被外祖父打得失去知觉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中国第二艘航母下水,有助于扩大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重大核心利益的能力。

B.《朗读者》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感情真挚,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D.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头发浓密,有的    ;有的眼窝深陷,目光深沉,有的目光    :

这是外貌的差异。

有的     ,有的老成持重;有的       ,有的幽默风趣:

这是性格的差异。

A.头发散乱 活泼好动 沉默木讷 清澈平和

B.沉默木讷 清澈平和 活泼好动 头发散乱

C.活泼好动 沉默木讷 头发散乱 清澈平和

D.头发散乱 清澈平和 活泼好动 沉默木讷

8.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智深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

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

当史进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便认为史进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B.由于比例的不同,身高体型的巨大差异,格列佛在巨人国遭受了与在小人国截然不同的命运。

他时刻提心吊胆,不断的表扬、讨好巨人们,深感世态炎凉。

C.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来选拔官员的。

他第三次出游来到飞岛国,在那里不光能与鬼魂谈话,更有胡乱研究科学的怪诞现象。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物竞天择”,接触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父亲的病》中提及。

E.《五猖会》中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作者完全忘却没有其体描绘,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印象深刻,进行了具体描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

“就不说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

”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我不敢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

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

还不懂吗?

我得劳动。

”我说:

“可谁能看见?

”奶奶说:

“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

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

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

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

“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

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不耐烦地说:

“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

”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文有删改)

9.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10.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11.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

12.文章多处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请仿照示例,再举一处。

示例:

前文:

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

后文:

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前文:

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后文:

13.“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

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

(50字左右)

记叙文阅读

我就是想要最好的

①小学的时候组织话剧表演,剧本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十几个女生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商量角色分配。

老师问:

谁想演白雪公主?

没有人应答。

但我想,恐怕没有人不想当公主吧,穿上漂漂亮亮的裙子,被众星拱月地站到中间,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再刺激不过的事情了。

人群中沉默了良久后,一个女生举起了手。

我们扭头去看她,瘦瘦矮矮的,皮肤还有些黑。

“她怎么能当白雪公主呢?

”我心想,老师一定会把她换掉的。

可是直到最后登上舞台,那个皮肤稍黑的女生依旧是白雪公主,而我扮演的是皇后的狙击手。

很久以后我回想起这场话剧,明明大家都想做那个最厉害最风光的人物,但大多数人还是成为了没有几句台词的配角。

因为他们从没举起过手,从没说过“我想要”,所以也许是更合适的机会都会从眼前悄悄溜走。

②后来看的一部日剧里,女主的经历和我很类似。

幼儿园时期,她和小伙伴们喜欢扮演美少女战士,大家都喜欢粉红色的水手月亮,而她每次都是装作挑挑选选的样子,拿绿色的水手木星。

在谈起这段经历时,她说:

我觉得能坦率选择红色、粉色的人很不可思议,会想你究竟活了几次?

我是第一次,还没有勇敢到能直说我想要最好的。

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有过。

害怕得不到最好的,于是甘心退而求其次,永远没有真正承认过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看到美好的事物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自己怎么配得上呢?

说出口会被大家取笑吧,与其全力争取后又落空还不如假装自己本来就不感兴趣……就这样,我们和自己喜欢的事物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过,还安慰自己说“没事,我不想要”。

你的人生,就输在了这一次次的自卑上。

③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是需要去主动争取的。

④静是我大学的学姐,也是学生会副主席,雷厉风行,仿佛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没受过什么挫折。

⑤静跟我说,其实不是这样的,高中刚入学时选班干部。

她初中就是班长,也很想继续做下去,很担心直接自荐显得太出头,于是便没有表意,期待着被大家慢慢发现自己的能力。

结果为期一个月的班干部试用期过去后,那些自荐的班干部在老师的调教下越来越得心应手。

同学们也纷纷将选票投给了原先的班长而不是静。

⑥竞选失败那天,静一个人待了很久,后来她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小心翼翼,而是一往无前。

想要的荣誉,即使没有人竞争也要去争取。

想要参加的比赛,即使对手强大也要填上自己的名字。

想要实现的目标,即使过于遥远也要说出口。

⑦她说,高中之后她就想明白了,如果非得有一个人要拿到最好的,那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

要相信,自信也是能力的一部分。

如果你只是肯定于自己的能力而不去表现出来,在他人看来,和没有能力是一样的。

⑧你是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伯乐不常有,所以,与其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才华被突然发现,一跃而至人生的巅峰,还不如自己为自己引荐,以赢得更多机会。

不要畏畏缩缩思前想后,想做的事,直接去做,一败涂地也总好过从未开始。

⑨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坦荡荡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想要最好的,这并不丢人。

14.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一个女生举起了手。

我们扭头去看她,瘦瘦矮矮的,皮肤还有些黑。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中的几件事情都是现实生活当中作者亲身经历的,都是反面事例。

B.学姐静之所以竞选失败,是因为她的能力不够。

C.标题《我就是想要最好的》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

D.文章当中阐述的几件事情都是独立的,但是表达的中心主旨是一致的。

E.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每叙述完一件事情都用一定的笔墨展开议论。

16.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对“就这样,我们和自己喜欢的事物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过,还安慰自己说‘没事,我不想要’。

你的人生,就输在了这一次次的自卑上”的理解和感悟。

三、句子默写

17.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树木丛生,____。

(曹操《观沧海》)

(3)自非亭午夜分,____。

(郦道元《三峡》)

(4)谈笑有鸿儒,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采菊东篱下,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6)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8)感时花溅泪,____。

  (杜甫《春望》)

(9)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马作的卢飞快,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____,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2)萧关逢候骑,____。

   (王维《使至塞上》)

(13)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1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

   (李商隐《无题》)

(1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

   (诸葛亮《出师表》)

(18)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9)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0)___,受中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21)予独爱莲之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22)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3)夕阳西下,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4)吾视其辙乱,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

(2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

 (李煜《相见欢》)

(26)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7)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8)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____,余因得遍观群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0)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____,____。

(32)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____,____。

(33)《水调歌头》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____,____。

(34)李煜《相见欢》一词中,抒发词人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___,____。

(36)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______________

(37)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

(38)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

(39)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

(40)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

(41)默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最后四句。

______________

(42)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

(43)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

(44)默写晏殊的《浣溪沙》。

______________

(45)默写苏轼《水调歌头》的下阕。

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8.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      (人名)所编撰的《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

20.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

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五、诗歌鉴赏

古诗词联读理解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慕鱼情。

21.甲文“____”字统领全篇。

乙诗中一个“_____”字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22.这两首诗尾联都运用典故,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大圣架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

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只见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

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急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穵,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

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就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

”即变做几个磕睡虫,奔在众人脸上。

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

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放开量,痛饮一翻。

吃勾了多时,酕陶醉了,自揣自摸到:

“不好,不好!

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

一时拿住,怎生好呢?

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

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

也罢!

也罢!

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既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

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宫、仙官、仙都侍立左右听讲。

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通,但见丹炉之旁,炉中有火。

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

大圣喜道:

“此物乃仙家之宝。

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

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

”他就把那葫芦就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23.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节选部分写了几件闹天宫的事?

“闹”的实质是什么?

24.孙悟空既然被封为齐天大圣,王母娘娘开蟠桃胜会为什么没有请孙悟空?

25.孙悟空大闹天宫有人认为是英雄壮举,有人认为是任性胡闹,更有人认为是监守自盗。

你的看法是什么?

为什么?

七、作文

26.观察右图,展开联想和想象,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构想一个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

⑴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