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106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docx

优美诗词备战高考高考作文必备481

优美诗词-高考作文必备

备战高考

一组关于散文的诗词

1、

留侯论

作者:

苏轼

朝代: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

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

以为鬼物,

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

秦之方盛也,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

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

其锋不可犯,

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

子房之不死者,

其间不能容发,

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

不死于盗贼,

何者?

其身之可爱,

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以侥幸于不死,

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

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

“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

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

而归臣妾于吴者,

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

而不能下人者,

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

以为子房才有余,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生平之素,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而命以仆妾之役,

油然而不怪者,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高祖发怒,

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

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2、

北山移文

作者:

孔稚珪

朝代:

南北朝

钟山之英,

草堂之灵,

驰烟驿路,

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

萧洒出尘之想,

度白雪以方洁,

干青云而直上,

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

皎皎霞外,

芥千金而不眄,

屣万乘其如脱,

闻凤吹于洛浦,

值薪歌于延濑,

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

苍黄翻覆,

泪翟子之悲,

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

或先贞而后黩,

何其谬哉!

呜呼,

尚生不存,

仲氏既往,

山阿寂寥,

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

隽俗之士,

既文既博,

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

习隐南郭,

偶吹草堂,

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

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

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

将欲排巢父,

拉许由,

傲百氏,

蔑王侯。

风情张日,

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

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

覈玄玄于道流,

务光何足比,

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

鹤书赴陇,

形驰魄散,

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

袂耸筵上,

焚芰制而裂荷衣,

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

石泉咽而下怆,

望林峦而有失,

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

绾墨绶,

跨属城之雄,

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

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

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

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

酒赋无续,

常绸缪于结课,

每纷纶于折狱,

笼张赵于往图,

架卓鲁于前箓,

希踪三辅豪,

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

明月独举,

青松落阴,

白云谁侣?

磵户摧绝无与归,

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

写雾出楹,

蕙帐空兮夜鹤怨,

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

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

北陇腾笑,

列壑争讥,

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

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

涧愧不歇,

秋桂遣风,

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

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

浪栧上京,

虽情殷于魏阙,

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

薜荔蒙耻,

碧岭再辱,

丹崖重滓,

尘游躅于蕙路,

污渌池以洗耳。

宜扃岫幌,

掩云关,

敛轻雾,

藏鸣湍。

截来辕于谷口,

杜妄辔于郊端。

于是丛条瞋胆,

叠颖怒魄。

或飞柯以折轮,

乍低枝而扫迹。

请回俗士驾,

为君谢逋客。

3、

丰乐亭记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修既治滁之明年,

夏,

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

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

耸然而特立;

下则幽谷,

窈然而深藏;

中有清泉,

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

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

辟地以为亭,

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

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

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

按其图记,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

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

海内分裂,

豪杰并起而争,

所在为敌国者,

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

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

铲削消磨,

百年之间,

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

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

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

而安于畎亩衣食,

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

休养生息,

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

乐其地僻而事简,

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

风霜冰雪,

刻露清秀,

四时之景,

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

道其风俗之美,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

以与民共乐,

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4、

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

苏辙

朝代:

江出西陵,

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

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

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

南北百里,

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

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

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

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

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

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

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至者,

王披襟当之,

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

而人有遇,

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

使其中不自得,

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窃会计之余功,

而自放山水之间,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不然,

连山绝壑,

长林古木,

振之以清风,

照之以明月,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

赵郡苏辙记。

5、

西江月·顷在黄州

作者:

苏轼

朝代:

顷在黄州,

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

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曲肱,

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

流水锵然,

疑非尘世也。

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

6、

童趣

作者:

沈复

朝代: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蹲其身,

使与台齐;

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一日,

见二虫斗草间,

观之,

兴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

方出神,

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

捉虾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7、

陈情表

作者:

李密

朝代:

魏晋

臣密言: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8、

答苏武书

作者:

李陵

朝代: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

策名清时,

荣问休畅,

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

昔人所悲,

望风怀想,

能不依依?

昔者不遗,

远辱还答,

慰诲勤勤,

有逾骨肉,

陵虽不敏,

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

以至今日,

身之穷困,

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

但见异类。

韦韝毳幕,

以御风雨;

羶肉酪浆,

以充饥渴。

举目言笑,

谁与为欢?

胡地玄冰,

边土惨裂,

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凉秋九月,

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

侧耳远听,

胡笳互动,

牧马悲鸣,

吟啸成群,

边声四起。

晨坐听之,

不觉泪下。

嗟乎子卿,

陵独何心,

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

益复无聊,

上念老母,

临年被戮;

妻子无辜,

并为鲸鲵;

身负国恩,

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

我留受辱,

命也如何?

身出礼义之乡,

而入无知之俗;

违弃君亲之恩,

长为蛮夷之域,

伤已!

令先君之嗣,

更成戎狄之族,

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

不蒙明察,

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每一念至,

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

刎颈以见志,

顾国家于我已矣,

杀身无益,

适足增羞,

故每攘臂忍辱,

辙复苟活。

左右之人,

见陵如此,

以为不入耳之欢,

来相劝勉。

异方之乐,

只令人悲,

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

人之相知,

贵相知心,

前书仓卒,

未尽所怀,

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

出征绝域。

五将失道,

陵独遇战,

而裹万里之粮,

帅徒步之师;

出天汉之外,

入强胡之域;

以五千之众,

对十万之军;

策疲乏之兵,

当新羁之马。

然犹斩将搴旗,

追奔逐北,

灭迹扫尘,

斩其枭帅,

使三军之士,

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

希当大任,

意谓此时,

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

举国兴师。

更练精兵,

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

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

既不相如;

步马之势,

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

一以当千,

然犹扶乘创痛,

决命争首。

死伤积野,

余不满百,

而皆扶病,

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

创病皆起,

举刃指虏,

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

人无尺铁,

犹复徒首奋呼,

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

天地为陵震怒,

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

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

遂使复战,

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

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

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

然犹七日不食,

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

岂易为力哉?

而执事者云云,

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

罪也;

子卿视陵,

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宁有背君亲,

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然陵不死,

有所为也,

故欲如前书之言,

报恩于国主耳,

诚以虚死不如立节,

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

曹沬不死三败之辱,

卒复勾践之仇,

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

窃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

计未从而骨肉受刑,

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

“汉与功臣不薄。

子为汉臣,

安得不云尔乎?

昔萧樊囚絷,

韩彭葅醢,

晁错受戮,

周魏见辜。

其余佐命立功之士,

贾谊亚夫之徒,

皆信命世之才,

抱将相之具,

而受小人之谗,

并受祸败之辱,

卒使怀才受谤,

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

谁不为之痛心哉?

陵先将军,

功略盖天地,

义勇冠三军,

徒失贵臣之意,

刭身绝域之表。

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

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

适万乘之虏。

遭时不遇,

至于伏剑不顾;

流离辛苦,

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

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

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

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

尚犹嘉子之节,

况为天下之主乎?

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

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

赐不过二百万,

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

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

尽为万户侯;

亲戚贪佞之类,

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

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

薄赏子以守节,

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

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

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

“虽忠不烈,

视死如归。

陵诚能安,

而主岂复能眷眷乎?

男儿生以不成名,

死则葬蛮夷中,

谁复能屈身稽颡,

还向北阙,

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

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

夫复何言?

相去万里,

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

死为异域之鬼。

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幸谢故人,

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

勿以为念。

努力自爱,

时因北风,

复惠德音。

李陵顿首。

9、

渔父

作者:

佚名

朝代:

先秦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⑾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10、

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作者:

李纲

朝代:

晚唐姑息,

有多少方镇,

飞扬跋扈。

淮蔡雄藩联四郡,

千里公然旅拒。

同恶相资,

潜伤宰辅,

谁敢分明语。

媕婀群议,

共云旄节应付。

于穆天子英明,

不疑不贰处,

登庸裴度。

往督全师威令使,

擒贼功名归诉。

半夜衔枚,

满城深雪,

忽已亡悬瓠。

明堂坐治,

中兴高映千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