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375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docx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

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多篇

这是大班数学学教案大全30篇,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比较多和少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

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

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

它们一样多吗?

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

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

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统计方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并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引导幼儿用绘画和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4个小货架、商品若干(如文具类:

水彩笔、铅笔、写字板、胶泥;餐具:

杯子、盘子、碗、勺子;食品类:

糖果、面包、乐百氏奶、牛奶;水果类:

苹果、梨、香蕉、柚子;数量在10以内,分装于篮子里)。

2.幼儿人手一份:

游戏棒、三角片、圆片一篮(数量分别在10以内)、水彩笔、白纸1张、统计表1、统计表2人手一张张、夹板一张、统计员标志牌一块。

3.磁性黑板1张,大统计表1张;新年小舞台场景布置(中国结1个、灯笼8个、娃娃2个、腰鼓4个);新年老人1名,礼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探索统计的方法设置悬念,以神秘客人让老师考考小朋友引题。

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记下自己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片和圆片的数量,尝试统计的方法。

师:

(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位你们非常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们玩,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我先不告诉你们,不过,他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将篮子里的各种物品的数量点数清楚并用又整齐有清楚的好办法记录在白纸上。

然后他就会来和我们玩的,想不想见到他呀?

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1)、交流与讨论: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

并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有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教师适当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

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整齐、明确、容易比较多少)

(三)、游戏:

小小统计员

(1)、请幼儿分组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货物并在画有物品简图的统计表上(见统计表1)记录货架上各种货物的数量。

师:

好了,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位神秘的客人的任务,我们一起数1,2,3,他就会来的。

他是谁呀?

新年老人:

小朋友们很能干,真会想办法。

我正准备开一个小小超市呢,小朋友,我刚进购了这么多的货,你们能帮帮我吗?

帮我整理并统计一下这些货物吧。

师:

小朋友们愿不愿呀?

那我们分组行动吧。

我们一定要帮新年老人的货物摆得整整齐齐的,记录的清清除楚的。

(2)、幼儿分组检查记录的结果。

(3)、每组派一名幼儿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的结果。

(4)、教师小结。

新年老人给幼儿颁发“小小统计员”的标志。

(四)、情景游戏:

统计新年小舞台的物品

(1)、请幼儿数一数,记一记舞台上各种物品的数量,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设计物品标记并用表格统计出来。

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结果。

师:

新年老人邀请请小朋友参观新年小舞台,走,我们看看去,有什么?

是什么形状的?

如果我们要记录可以怎么画?

我们干脆把它统计下来。

(2)、幼儿在空白统计表(见统计表2)内自由统计舞台布景的种类与数量。

(五)、新年老人分发礼物。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

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有趣的几何图形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

”(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快看!

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

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

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

“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

“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

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

“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第4篇、大班数学猜猜你是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排除的方法学习寻找缺失的数字。

2.熟悉游戏的玩法并遵守游规则。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0把椅子(椅背上有1-10的数字),头饰(数字1-10)。

活动过程:

1.引出游戏--捉迷藏,并介绍游戏规则。

(1)出示头饰,认认头饰上的数字,引出游戏--捉迷藏。

师:

“今天,朱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花'。

你们看,这些花上还藏着数字呢。

咦,都有哪些数字呢?

“(反过来,花朝下,一一出示花。

(2)介绍游戏规则。

示范戴一顶帽子:

"花儿戴在头上,就是一顶数字帽子了。

你们想不想和数字帽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好,那你们可要听清楚游戏规则:

1.不能偷看自己的数字;2.不能说出别人的数字。

明白吗?

"

析:

礼物"数字花"变为"数字帽子"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对捉迷藏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2.游戏一:

根据少1或者多1的关系,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0、9的头饰和两名幼儿做游戏,交流用什么方法猜数字的。

师:

"好,那我们先请2个小朋友来玩游戏。

先看看这两个数字是几?

(9、10)它1两谁大谁小?

哪两个小朋友先来?

每人一顶帽子,请你猜出自己的数字后,赶紧坐到自己的位置。

"(贴有相应数字的位置。

师:

谁来介绍一下猜数字的方法?

师小结:

"要知道自己的数字,先要观察同伴的数字,缺少的那个就是自己的数字。

"

析:

游戏初始,幼儿要明确游戏规则及玩法,再先观察同伴的数字是几,继而推理出缺少的数字才是自己的。

(2)和数字6、7、8做游戏,并验证方法。

师:

"很好!

现在,请3个小朋友过来做游戏了。

看看是哪三个数字?

(6、7、8)有谁知道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

(一个比一个多一:

相邻数;多一和少一。

)这么多秘密,我们记住它。

我们还要记住游戏的规则!

看谁坐得又快又对。

开始!

师:

你为什么坐8?

"(因为他们是6、7,所以,我就是8。

析:

幼儿通过相邻数和数之间多一少一的逻辑关系,记住了是哪几个数。

然后经过观察、思考。

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数一一缺失的数字。

(3)利用数字1-5做游戏。

师:

"刚才呀,9、10、6、7、8、都玩过了,还有几个数字没玩过?

(1、2、3、4、5)嗯,对了。

那刚才没玩过的,都上来。

"

师:

"有人坐错了吗?

为什么?

"

析:

幼儿玩过前面五个数字后,已经渐渐掌握了游戏的方法了,也猜测出还剩下的是哪5个数,这次没玩过的幼儿都勇敢地表示要加入游戏,而且显得自信满满。

3.游戏二:

利用单、双数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3、5、7、9进行游戏。

师:

"现在,我们玩难一点的--选一些数字玩(1、3、5、7、9)。

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单数)哪几个勇敢地上来?

""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

师:

"谁说说,你怎么知道是9的?

"

师小结:

"小朋友真厉害!

你们知道了,要想猜到自己的数字是几,一定要记清楚原来有哪几个数字,然后再找一找,缺少的那个数字,就是你自己的数字。

"

(2)利用数字2、4、6、8、10进行游戏。

师:

"好,还剩下5个,会是什么数呢?

(双数)(2、4、6、8、10)这些都是双数。

谁来挑战一下?

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

析:

幼儿思维活跃,并坚信自己猜出的答案。

还大胆地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进行完整地描述,对单双数的概念也进一步得到了理解与巩固。

4.游戏三:

利用随机的数字,寻找缺失的数字。

(1)幼儿随意选择五个数字,一起进行猜数字游戏。

师:

"你们还想玩吗?

还想怎么玩?

(那我们10个数字一起玩)每人一顶帽子。

相互看一看,自己再猜一猜,你应该坐哪里?

"

(2)请客人老师交换每个人头上的数字帽子,老师把几张椅子进行换位置,游戏再次进行。

师:

"一起把帽子拿下来,看看坐对了吗?

"

师:

"游戏真好玩,那我们一起到教室里把好玩的游戏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

析:

利用随机数字进行游戏,再次挑战了幼儿的思维;通过换帽子和换椅子,又一次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活动中,幼儿始终表现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结束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活动反思:

1.活动的游戏性

一个标有数字的花朵,又可以变成戴在头上的帽子,和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教师将数之间的多一少一关系、相邻数、单数和双数等一些数概念,巧妙地融合于游戏中,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活动,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始终处于乐学的状态中。

2.内容的递进性

游戏中有对数学符号的认识,有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训练,活动层层递进,逐步展开。

在开始这一环节,是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逐步理解猜数字的方法:

要记住两个数字,藏起一个时,只能看见一个数字,就能推理出另一个数字。

随着幼儿在游戏中逐步理解猜数字的方法后,增加一些游戏的难度(包括单数、双数、随机的数字)。

人数也从2个人、3个人到5个人、10个人参与。

活动中,教师还注重引导幼儿将内化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外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则是通过外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找到正确的椅子,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幼儿"。

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7的分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

大挂图,笔,磁铁。

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

“毛毛虫”复习6的组成。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

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复习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

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

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

(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习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

”“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

”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

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

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

(得出的分解式:

)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77777

╱╲╱╲╱╲╱╲╱╲╱╲162534435261

三、游戏:

“好!

小朋友表现真棒!

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

”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

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

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

数3声睁开眼睛哦!

”教师出示“礼物”“咦?

礼物呢?

哈哈!

秘密就在里面。

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

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

好!

加油哦!

”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

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

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

出发罗!

”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

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

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

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第6篇、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

记录纸、水彩笔。

幼儿用品:

幼儿人手一份材料:

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

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

“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

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

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

“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

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

“你是怎么量的?

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

“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

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

“你量了什么?

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

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

“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

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

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

“大家的想法都不错!

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

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

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

“你和谁一起合作?

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

用什么工具量的?

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

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

“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

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

(如:

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

“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

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

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

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

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

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

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

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

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

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

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

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

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

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9的分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在《9的分合》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