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568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docx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B卷

沪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

下列对材料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C.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玻璃钢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2分)某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2    

B.FeS    

C.FeO    

D.Fe2S3    

3.(2分)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花香四溢    

C.灯泡发光    

D.滴水成冰    

5.(2分)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锡        

B.硒        

C.氧        

D.硅    

6.(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都不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操作方法Ⅰ

操作方法Ⅱ

A

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

B

铁粉和碳粉

分别用磁铁吸引

分别加稀硫酸

C

稀硫酸和稀盐酸

分别加入水观察是否放热

分别伸入小木条

D

厨房里的食盐和白糖

品尝味道

测溶液的导电性

A.A      

B.B      

C.C      

D.D    

8.(2分)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

32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9.(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水是纯净物,所以海水也是纯净物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2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除杂的认识

B.食品安全

①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

②用灼烧的方法除去Fe2O3中混有的C

③用碳酸钙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

C.对现象的认识

D.化学学科的价值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

②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③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A.A    

B.B    

C.C    

D.D    

11.(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4个推断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12.(2分)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闻药品的气味鉴别物质    

D.分离溶液中的固体    

13.(2分)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4.(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a、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C.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a一定大于b    

1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CO2

CO

O2

点燃

B

NaOH溶液

NaCl

适量稀盐酸

 蒸发

C

CaO

CaCO3

H20

 过滤

D

Cu

Fe

过量稀硫酸

 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2题;共18分)

16.(12分)根据题意解答

(1)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①乙醇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②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3)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叶子发黄了,妈妈叫他去买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来施用,当他到化肥商店时,碳酸氢铵刚好缺货,你建议他买________ (填“尿素”或“氯化钾”),也能起到与碳酸氢铵相同的作用.

(4)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①乙醇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②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6)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叶子发黄了,妈妈叫他去买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来施用,当他到化肥商店时,碳酸氢铵刚好缺货,你建议他买________ (填“尿素”或“氯化钾”),也能起到与碳酸氢铵相同的作用.

17.(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C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D、E、I均为气体,X为黑色固体,Y为红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若现象a无明显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 (填一种);若现象a为“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填一种)。

(4)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________。

(5)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14分)

18.(5分)请根据初中常见的物质和反应,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

(2)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___.

(3)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干燥剂的液体是(写名称)________;常用作烹调作料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

(4)利用生石灰与水化合可制得熟石灰Ca(OH)2,农业上用它改良________.

19.(4分)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物质;

(2)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物质;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甲________乙(填“>”、“=”或“<”).

20.(5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

(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石蜡不溶与水,漂浮在水中。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

(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 。

四、实验题(共1题;共4分)

21.(4分)碳和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请回答:

(1)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常见的碳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是有关C、CO、CO2三种物质的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可以燃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

22.(6分)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

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________g。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共2题;共18分)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6-1、

三、简答题(共3题;共14分)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四、实验题(共1题;共4分)

20-1、

20-2、

20-3、

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

21-1、

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