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710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docx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20

一、简答题

1.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历的发展阶段。

答案:

(1)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

这一时期研究的主题是“现代化”理论,主要以新兴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为背景,借助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初步建立起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架构。

他们认为,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还处于传统社会阶段,政治发展就是这些国家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化社会,这种过渡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重大转变。

(2)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

这一时期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一些政治学家比较了各不同地区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以及出现的问题,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找出政治发展的途径。

(3)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政治学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政治发展研究的重点也从发展道路研究逐渐转向政策研究。

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研究强调发展中国家通过政策调整改善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解决各种问题。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发展行政学。

2.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几个主要流派的观点。

答案: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系统与外部环境特别是经济现代化环境相适应,具有系统功能、转换功能、对策功能,政治系统通过这些功能,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

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政治后果”。

他特别强调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

他认为,缺少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的发展,只会导致政治衰败。

他把政治制度化作为政治发展的标准,作为政治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达尔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建立在一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民主政治制度,其动力和途径就是政治多元化。

派伊认为,政治发展决定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动力。

上述四种观点有着共同的特征,都是把政治发展看作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归纳起来,它们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发展中国家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发展的过程或后果。

3.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点。

答案:

(1)在社会制度上,视民族独立国家为“传统社会”,其社会发展方向是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现代社会”。

(2)在政治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上,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顶点,并以此为观察、衡量、评价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政治发展的标准。

(3)按西方民主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设计推销其政治发展的道路、模式。

(4)以“价值中立”为原则,用抽象的系统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割断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不顾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为其政治发展理论论证。

4.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

答案: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他们认为,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

因此宗教、家庭、种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

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政党、议会、选举、革命等。

(2)政治制度化水平。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化水平是衡量这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

可用四组标准来衡量:

①适应性—僵硬性;②复杂性—简单性;③自主性—从属性;④内聚性—分离性。

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内聚性程度越高,则政治制度化水平越高,反之,政治制度化水平就越低。

(3)政治文化。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就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判断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度可从类型上区分。

他将文化分为狭隘型、臣属型、参与型三种类型,认为三种文化构成不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程度。

(4)政治参与。

他们认为,政治参与在政治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

一般来说,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过程。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在阿尔蒙德看来,分化就是指角色发生变化,变化得更加专门化或自主化,出现了新的专门角色,出现或创造了新的专门化的结构和次体系以及角色和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

5.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所说的政治发展动力。

答案:

政治发展动力是指谁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表面上回避了这一问题,实质上这是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结合政治发展策略,提出推动政治发展应依靠的力量。

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种:

①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②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③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发展;

④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⑤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2)从整个政治发展过程来看,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壮大,不仅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6.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实质。

答案: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不是一种模式,有许多学派,理论内容很复杂,但其研究政治发展理论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一条政治发展道路,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所设计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一套西方式的价值体系,并在此指导下建立起西方式的议会制、普选制、多党竞争制的政治制度,走上西方政治民主发展之路。

西方政治学者研究政治发展理论的本质并不是支持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而是把发展中国家重新纳入以美国为霸主的新殖民体系,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国。

因此,从政策上看,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是服务于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战略需要的,是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服务的。

7.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

(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空想性。

(2)西方学者忽视或故意掩盖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道路的多样性。

(3)二战后大国奉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和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大国之间的争霸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牺牲品。

8.简述政治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

答案:

政治发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内的量变过程,主要表现在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完善。

(2)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的质变。

当一定社会阶段上层建筑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就要发生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意味着政治发展性质的改变。

9.简述革命的特征及革命产生的根源和条件。

答案:

(1)革命具有如下特征:

①革命的目标指向是实现国家权力的更替,是使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换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因此,革命的目标是夺取和掌握政权。

②革命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特定的阶级。

也就是说,在革命过程中,通常由一定的进步阶级起着领导的作用,并获得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③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2)革命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革命的发生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条件。

①客观条件就是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由于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不能照旧生存下去,广大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普遍提高。

②主观条件就是革命阶级发动强大的革命行动。

10.简述革命的作用。

答案:

(1)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尖锐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爆发革命,只有革命才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2)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改变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11.简述政治改革的特征。

答案:

(1)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过程。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4)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12.简述在进行社会改革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

(1)政治改革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渐进和平方式,因此改革中要注意改革速度的控制,不应过急。

(2)要注意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一般以经济改革为先导,再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注意改革措施与环境的协调。

注意各项措施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政治改革在稳定条件下进行。

13.简述政治体制与基本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1)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总格局及其权力结构问题。

(2)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解决了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问题以及实现政治权力的基本形式问题,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

因此,从重要性来看,基本政治制度是第一位的,政治体制是第二位的。

(3)政治体制是由基本政治制度决定的,是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式。

14.简述政治体制的含义。

答案:

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具体地说,政权组织是指政权性质及形式,政治组织是指各种政治组织在政权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表明政治体制的结构。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政治体制的结构表明系统的有序性;各种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相互关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就是政治体制的运行制度,从系统论角度来说,政治体制的运行制度是系统为实现整体功能而表现的整体性。

15.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只能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答案:

这是因为:

一方面,政治总格局的改变意味着政治发展性质的改变。

在中国,改变政治总格局,就是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权力结构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改变这一政治制度形式,就意味着改变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性质,改变我国的国体,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16.简述党的“十五大”在机构改革方面提出的五项基本任务。

答案: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

(2)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

(3)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

(4)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17.简述党政分开的含义。

答案:

党政分开是指党政职能分开。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

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不仅要保证政权组织充分发挥职能,而且应当充分尊重而不是包办群众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不同。

党政分开就应该做到,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理顺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走向制度化。

由此可见,党的十三大政治体制改革的着重点是党政分开,其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政企分开。

18.简述机构改革的两种模式。

答案:

机构改革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外延型,即以人一事理论为指导,有什么事设什么人,事多就增加机构,事少就减少机构,这是我国过去精简机构所运用的理论。

另一种是内涵型,是指行政系统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

这种调整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行政距离要短,即行政权力对它的客体(管理对象)的距离越近越好。

组织原理最主要的一条是分层次行使权力,而每个层次所行使的权力的范围要近。

第二是行使权力的直接性,即指每个层次、每个机关对它的客体的权力覆盖面要全,以避免多头领导,这就要求设置综合机构,这种机构对它管辖的事务要有全部权力。

19.简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但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文明阶段,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差异。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比以往任何形态的社会都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一贯主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和重要旗帜。

20.简述官僚主义的三个主要根源。

答案:

(1)长期以来实行的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是产生我国官僚主义的总病根;

(2)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权不明确以及缺乏与之相联系的奖惩制度;

(3)权力过分地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而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

21.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答案:

民主与法制是不可分的,没有法制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没有民主的法制也不是真正的法制。

首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根据邓小平的提法,法制就是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这说明法制是民主的体现。

把人们之间活动的规则固定起来,就是制度化;把制度用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定下来就是法律化。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制度化、法律化的规则内容是反映谁的利益和意志。

如果规则的内容反映的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和意志,虽然有制度有法律,也不是法制而是人治。

如法西斯国家也有制度、法律,它不是法制而是人治。

只有规则的内容反映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这种制度化、法律化才是法制。

其次,制度化、法律化反映的广大人民意志必须是最高意志,有极大的权威,任何人都无权改变它,如果需要改变,必须通过法律程序,这才是法制。

最后,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总之,法制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它反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即最高意志,这说明了法制的实质内容。

法治,即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从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说明法制实现的形式。

就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来说,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22.简述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容。

答案:

(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3)推进依法行政;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5)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7)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8)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二、论述题

1.根据“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原理,试述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答案: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纵向看,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表现为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从横向看表现为社会各要素在社会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2)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性质是统一的,政治发展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政治发展的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3)在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中,政治要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社会发展是社会结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政治要素的发展,也就是政治发展,既决定于其他要素的发展变化,同时又对其他要素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当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观点时,既要看到政治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因素对政治发展的支配和制约作用。

(4)这一原理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来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学习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合理内容,达到政治、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2.试述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权力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的权力结构代表了人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高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制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一个政治制度从建立到逐渐完善需要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几十年,这对一种政治制度来说是短暂的时间,因此它的优越性、高度民主性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我们必须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总体来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首先必须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权力结构形式,这说明并不是有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机构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权力结构的角度看,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权力机关的地位,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受它监督并对它负责,这样的制度才是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们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优越,是就权力结构即三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的。

在这个意义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不是单纯地加强立法工作,而是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能够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一定要在观念上行动上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决不能同国家权力机关抗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剐是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会更加完善,并将日益充分体现出民主集中制的权力结构的优越性。

3.结合中国实际,试述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

政治关系不能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它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同时,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对经济关系有巨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也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在每个历史阶段上的中心任务。

党的几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种关系。

(1)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党的十三大面对的突出问题是政企分开。

(2)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党的十四大面对的突出问题是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依法治国。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决定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公平主义。

总之,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

建立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需要具备强大的社会经济基础,需要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度发展。

4.为什么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案:

(1)党的几次代表大会都明确指出了这一发展方向。

党的十三大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来看,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会翻车,其原因就是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明确,不清楚在政治体制的内涵中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

三、案例分析题

1.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思想,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有利于党的主张贯彻于社会各个方面,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榄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依法治国”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

答案:

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概括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中,进一步明确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2.党的十三大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案: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它包含着民主性质、民主形式和民主运转三方面的含义。

在民主性质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主要特征是,占居民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民主形式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形式,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它按照广大人民意志行使权力,接受广大选民的监督,是高于“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形式。

在民主运转方面,邓小平提出要解决好几个关系问题。

他说:

“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这就是说。

解决好这几个关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在运行。

具体来说,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加强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反动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