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749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项目承办单位

市广播电视局

1.2项目提出的背景

1.2.1项目单位介绍

市广播电视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下设广播中心、电视中心、网络传输中心三个正科级单位和广告中心一个股级单位,台机关内设办公室、政工科、社会科、技术科、财务科、总编室、招商工会办、有线电视广告部和基建办公室九个科部室,共有干部职工222人,其中,高级11人,中级56人,初级48人。

市广播电视台,利用SD-23转播中央台第七套节目,利用SD-34转播##台公共频道节目,利用SD-3自办电视节目一套,利用105.2MHz转播和自办广播节目,设有5座电视差转台和2座调频差转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现在,按照上级要求,正准备上移动手机电视发射机,将来,也要上现场发射设备搞现场直播。

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线路2000多公里,通达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和辖区内所有驻肥企业,实现了辖区内“一张网”的要求,入村率达到了100%,有线网内用户20万多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8万多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80%以上,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1.2.2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文化与经济、科学技术相互影响,互相交融,良性互动。

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

《##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指出:

广播电视业做大做强广播电视总台,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广播影视市场经营主体。

一是加快发展广播影视内容产业,打造名牌栏目、频道。

推动生活、娱乐、体育类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高市场化开发和公司化运作水平。

着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科技含量,推进广播影视制作、播映、存储、交易及影视衍生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区域性节目制作中心和流通中心,确立##广播电视在全国节目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二是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产业,搭建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平台,开发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多媒体业务,积极开展数字广播、数字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及其他业务。

三是以资产为纽带,以行政推动与市场调节为手段,加快全省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

加快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换代和数字化改造,努力实现全省县以上城区由模拟向数字化的整体转移。

四是以齐鲁影视文化广场、青岛影视基地、临沂国际影视城等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广播影视文化娱乐基地。

五是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与管理,全省广播电视广告增长比例和增加额度继续保持或跻身全国同级同类广电机构前列。

尽快组建##广电产业集团公司,作为##广电核心企业。

形成节目、网络、广告三大主业并举,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格局,全省广播电视业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位置。

本项目的建设是对国家以及##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的支持,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3.1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2、《##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

3、《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

4、《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2002);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6、项目单位提供其他相关资料。

1.3.2报告编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本可研报告对该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工程技术方案与投资估算等,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提供可靠的论证和评价依据。

1.4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康汇大街南端白云山。

2、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占地面积5.5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塔高128米,主要包括发射塔基础工程、发射塔基座工程、桅杆天线工程。

项目建设完成后,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市,项目建筑成为**市标志性建筑。

3、项目实施进度

该项目建设期计划为6个月。

项目计划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期间完成土建安装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调试,预计2011年9月工程全部竣工。

4、投资估算

该项目估算建设投资为14432.25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11682.54万元,占80.95%

其它费用2062.46万元,占14.29%

预备费用687.25万元,占4.76%

5、资金筹措

⑴成都市财政拨款1400万元;

⑵其余建设资金13032.25万元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1.5技术经济指标

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5.5

2

建筑面积

平方米

2500

3

高度

128

4

绿地率

%

70

5

总投资

万元

14432.25

6

资金筹措

万元

14432.25

6.1

财政拨款

万元

1400

1.6结论和建议

1.6.1结论

1、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和无线寻呼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发射塔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为增强**市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加快广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积极发挥其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作用,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更好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市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建设十分有必要。

2、项目周边地理条件优越,公用设施配套较齐全完善。

3、本项目已作了大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无论从选址、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上,还是客观需要上,都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和##省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建设条件良好,建设规模合理,建筑标准适当,社会效益显著。

1.6.2建议

1、项目属于社会事业项目,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建议部门建设款项使用财政拨款建设。

2、做好项目的防雷设计施工以及抗风设计施工。

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解决当地电视信号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和无线寻呼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发射塔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全市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市城市发展需要。

**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制约着**广播电视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的建设使**市电视信号覆盖了整个**地区,有利于解决了**市电视广播信号问题,促进了**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2、项目的建设符合《**市总体规划》

《**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到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城建用地为33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40万人,用地为44平方公里。

市高新区2005年12月份首批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核(国家发改委〔2005〕74号公告)。

全市小城镇总体规划覆盖率和实施率均达到了100%;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初步规划将607个行政村、871个自然村整合为137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52个、新型农村社区85个。

编制了桃乡新农居建设方案,推荐13个庭院住宅方案和50个多层住宅方案供农民选择,突出乡村特色,避免千村一面,确保农村住宅建设既兼顾特色又合理适用。

图2-1**市总体规划图

2003年以来,城市开发建设总投资34.6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3.6亿元;新修城市道路166公里,改造大街小巷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37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绿化面积86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绿化覆盖率达到39.6%,人均公共绿地15.69平方米;城区面积由14.9平方公里扩大到38.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16.6万人。

被命名为“##省园林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用地规划。

3、加快**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

市、乡两级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调整充实了乡镇文广站人员配备,基本建立起了以市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级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社会文化建设网络。

市、乡两级都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市财政投资300多万元对市影剧院进行了高标准装修改造。

**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是**市文化产业发展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租用。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2.1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

项目为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塔,项目建筑高度为128米,主要为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内的比较著名的电视发射塔都在500米左右,因此本项目建设工程为一般建筑,不存在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项目所使用的技术已经成熟,因此该项目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2.2项目建设的方案可行性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工程建设规范《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2002)等规范、标准的要求,能够完全满足消防、安全、防雷、防风等标准,满足规划局的规划要求,在方案上是可行的。

2.2.3项目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投资不大,建设资金主要通过申请**市财政拨款,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有保证。

2.2.4交通条件

项目拟建地虽然在山区,但是可利用现有公路,材料运输可以直达工地。

材料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

2.2.5施工力量及材料供应

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能在城区购买,且项目为钢结构,土建和安装工程可通过招标由地方施工单位承建,保证了项目施工的质量和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水平。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3.1.1选址原则

1、项目址选择纳入并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2、项目选址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

3、项目选址应建在交通方便,便于利用,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3.1.2项目选址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康汇大街南端白云山,项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图3-1区域位置图

3.2建设条件

**市位于##省中部、泰山西麓,地理座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

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

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

2008年全市人口为97.11万人。

城区位于市内北部偏东,地处济(南)微(山)、薛(家岛)馆(陶)两公路交汇点,北有泰(安)肥(城)铁路、南有泰(安)肥(城)一级公路经过。

3.2.1自然条件

1、地理特征

**隶属于泰安市,地处##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

地理坐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

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

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

2、气候条件

**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全市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1.58千卡/平方厘米,年际变化在112-131千卡/平方厘米之间。

年内以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

按80%保证率计算,全年辐射总量为117.9%千卡/平方厘米。

在3-11月份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可有102亿千卡/公顷的能量供利用。

全年平均日照数2627.1小时,年际变化在2342.3-3413.5小时之间。

日照百分率58%左右。

年内以小麦灌浆的5、6月份最多,月均268小时左右,对小麦生长很有利。

全市平均气温为12.9℃。

年内7月份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为-2.6℃。

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7.5℃。

在地域分布上,南部、西部较高,东部、北部偏低。

全年平均≥0℃的积温4731℃,≥10℃的积温4213℃,无霜期平均195天,最长可达241天,最短为161天。

气温适宜,满足了农作物一年两熟或通过间作套种一年三熟的需要。

3、水资源状况

**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7mm,年平均降水资源总量为81703万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5308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1018万m3,扣除重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241万m3,即降水量中有32.1%转化为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73944m3,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54551m3,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为525.7mm;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1.88,属半湿润气候带;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为121.2mm,属过渡带。

3.2.2交通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25公里长的泰肥一级路直通京沪、京福高速公路。

京沪铁路支线横贯东西,西去80公里达京九铁路,4条省级干线公路穿越全境,市内村村通柏油路、程控电话,电话容量达10万门。

**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57公里。

其中省道154.8公里,县道263.12公里,城市道路85公里,村村通公路1254.08公里。

等级公路密度达到138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100%。

新建和完善干线公路绿色通道244公里,“村村通”林网建设520公里,修建侧涵1626个。

3.2.3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总量

**市各级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世上桃园、和谐**”目标,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009年,经济实力与质量持续提升。

市内生产总值完成414.97亿元,增长13.9%。

实现财政总收入3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分别增长13.7%和18.9%;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6.89%,提高7.02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下降7.38%。

发展活力与后劲不断增强。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增长24.6%;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58个,其中32个竣工投产。

利用境外资金增长7.8%。

民营经济增加值和实交税金分别增长14.9%和11.4%。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30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4.9亿元、利税109亿元、利润55.2亿元,分别增长16.2%、19%和19.6%;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6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达到17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2家和37家。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8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3.15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被列为全省50个重点城区之一,2个品牌被评为“##服务名牌”。

城市专业街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到78%的行政村。

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80万人次。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城镇化水平达到55%。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新创建国家园林城镇1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94个。

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分别达到36%和44.8%。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9%。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415元和17641元,增长7.1%和10.1%;居民储蓄余额123.9亿元,比年初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亿元,增长19%。

2、工业经济

**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

境内有中央省市属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骨干民营企业等300多家,已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轻纺、电子、食品等9大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已与美、英、德、日、俄、韩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

年出口能力达8亿元以上。

中美合资的2万吨甲酸项目是亚洲最大的甲酸生产装置;与日韩合资的吉明美工业有限公司,汽车水泵、万向节的生产出口能力居全国前列。

建筑安装业发达。

建安队伍10万余人,施工覆盖全国28个省市,并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承揽建安工程。

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建安之乡”,位居##“建筑业十强县”之首。

3、农业经济

**农业基础较好,历史上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的记载,是全国粮食大县和果品、蔬菜、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全市年粮食总产5亿公斤以上,果品总产2亿公斤以上,国际认证的7.6万亩的有机蔬菜基地已经建成。

**桃是国内稀有的宝贵资源,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以个大味美、营养丰富闻名中外,是全国名牌农产品,年产量5000多万公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

10万亩桃园被正式列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4、城镇建设

近年来,**市以“建设世上桃源、构建和谐**”为目标,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园林城市”,授予“##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康王河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公园建设工程被授予##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打造亮点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本着“建设精品、体现特色、提升景观效果和内涵品位”的原则,相继铺开建设了龙山、龙山河、康王河公园。

依山而建的龙山公园,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龙山塔与纪念碑为“对景点”的景观轴线;与龙山公园紧密衔接的龙山河带状公园,实施了滨河绿化,沿河建设了青龙桥、向阳桥、百花园等绿化组团。

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

城区构建起了“六纵六横”框架路网,高新区完成了“五纵五横”的道路建设,通过西扩东拓、南连北接,使城市与北部工矿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万亩桃园有机地连为一体,形成了城区板块与石横板块相迎互应的态势。

重点加强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和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建设。

三、实施绿化美化,建设生态系统。

突出抓好道路绿化、广场游园绿化和庭院绿化,增加绿量,提高品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在城市道路绿化上,突出了“整体性、统一性”的设计理念,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形成一街一景、风格各异的道路绿化景观。

4、人居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的观念,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促进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大力度,综合整治,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近几年来,**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围绕“提升品味、深化内涵”,突出特色建设城市。

城市开发建设总投资达到40多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6.2亿元,新修城市道路166公里,改造大街小巷4.8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网222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40.6%,绿化覆盖率达到43.8%,城区面积由14.9平方公里扩大到39.8平方公里。

突出重点专项整治,集中搞好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灯饰亮化、沿街建筑、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经营秩序、村容镇貌、洗车业、大气噪声等十大整治工程,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内涵品味,优化了城市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3.2.3基础设施条件

1、给水

本项目建设施工临时用水。

2、供电

项目周边电网覆盖高,供电有保证。

 

第四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4.1需求现状及建设规模的确定

4.1.1需求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发射塔是用于广播电视发射传播的建筑。

为了使播送的范围大。

电视发射天线就要高。

这样,电视塔愈建愈高,终于成为现代最高的建筑物。

要把电视传播给每家每户,电视塔的位置一般设在市区范围内,它经常成为城市中最高的建筑,也是城市中的最高点,它的外形又千姿百态,使它成了城市中的一个风景点。

现在的电视塔已经不单是播放电视,还能上去游览,有些电视塔上面设有旋转餐厅,已和旅游事业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多用途的塔。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广播信号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广播电视基础配套建设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需求。

4.1.2建设规模的确定的依据

本项目根据**市广播电视局的需求以及电视发射塔的应用范围、覆盖范围确定电视发射塔的建设规模,项目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塔高128米,主要包括发射塔基础工程、发射塔基座工程、桅杆天线工程。

项目建设完成后,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市,项目建筑成为**市标志性建筑。

4.2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塔高128米,主要包括发射塔基础工程、发射塔基座工程、桅杆天线工程。

项目建设完成后,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市,项目建筑成为**市标志性建筑。

4.3项目占地及土地使用情况

本项目属于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项目,项目土地使用情况如下:

总用地面积:

800m2

建筑面积:

2500m2

塔高:

128m

项目用地平衡见下表

项目用地平衡表

表4-3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平方米

800

2

建筑面积

平方米

2500

3

高度

128

4

绿地率

%

70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依据

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⑵《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GB50017-2003;

⑶《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

⑷《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2002);

⑸《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⑹国家、地方有关规范、条例和规定;

2、结构设计依据

⑴《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⑵《建筑结构制图统一标准》GB/T50105-2001

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⑷《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⑸《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1(2008年版)

⑼《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⑽《中国地震参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