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885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

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唐诗受到儒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它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开拓着自身发展之路。

B.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

C.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巨大影响,使之为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

D.儒学是唐诗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对照式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B.文章主体部分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C.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论述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D.文章恰当援引古代典籍中的话语,从而丰富了论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统治者的政治诉求满足了应制诗中对儒家思想的宣扬。

B.那些宦游诗人都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C.若安史之乱不给唐带来沉重打击,则中唐士人不会将其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姿态写人唐诗.

D.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棋盘花:

一心颂圣的旗帜

李汀

麦子成熟的时候,棋盘花开了。

麦子一片金黄,棋盘花绣锦夺目。

清初陈淏子《花镜》说:

“花生奇态,开如绣锦夺目.”

棋盘花是我家乡的叫法,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蜀葵.蜀葵,我们四川的向日葵.这是我至今看到的开得最大方、最热烈的花了。

花开像一方斗笠,更像一门高调的喇叭。

更有向日葵“向日"的特征。

诗人蒋蓝说:

“太阳照到哪里,它的硕大花朵就热烈鼓掌,高宣万岁,一心颂圣。

”明朝张瀚《松窗梦语》:

“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丹心则一,故恒比于忠赤。

”说到这棋盘花的赤胆忠心,还有明朝的宰相李东阳的一首《蜀葵》:

“羞学红妆媚晚霞,只将忠赤报天家。

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

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这棋盘花摄人的气息。

在我乡下的院子里,棋盘花直立在院坝的东角,紧接着是一丛月季花、一棵老梨树、一丛藿香。

火红的五、六月,大忙季节,麦子熟了,要收割;玉米头道草起来了,要薅草。

不管农人多忙,棋盘花独自开得绚烂,紫、粉、红、白色的花一路顺着壮硕的茎,由下开到上。

阳光越暴晒,花开得越热烈,仿佛花与阳光较劲,谁也不服谁的样子。

我惊艳于这花的味道、颜色,阳光里棋盘花散发着一种摄人的气息,像极了一个人身上的汗味摄人,开初有点冲鼻浓烈,一会儿就开始陶醉这味儿了。

这棋盘花的味道就是太阳下一朵花的汗味儿,我喜欢这味儿。

收割的日子,太阳热烈着,麦子在阳光下金灿灿的,丰收的气息在阳光下弥漫.父亲在麦地里,额头上亮闪闪地冒着一颗颗汗珠子。

棋盘花在我家院坝里,所有花瓣上也亮闪闪冒着一股接一股摄人的气息。

人的汗味、花的气息、新麦的味道、泥土的热气交织融合在一起,成为大地之上丰收里特有的味道。

开始,新麦地上摆放着父亲割好的麦把子,父亲越割越远,地里的麦把子也越摆越多,一路下来,麦把子铺在了父亲身后.新麦一割,大地也显得有些广阔。

新麦的黃,黄得特别好看,闪出耀眼的金色的光芒.夕阳落下,父亲把一把又一把的新麦把子收拢,地。

上又暴露出整齐的新麦的茬口,像是一个人留在地里的一个接一个爽朗的笑声。

割麦子不是轻松活计。

我透过院坝里的棋盘花,看见父亲嘴里衔着一根新麦草,一会儿弯腰割麦子,一会儿直起身子挽麦把子,挽好麦把子,就摆放在深厚的麦茬地上。

我感觉他像在做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仿佛闻到他嘴里翻涌出的甜味,我还看出他嘴边冒出沫子,像一只羊在那里嚼食干草,嚼得满嘴唾沫泡子。

母亲戴着红头巾帮父亲把麦把子往背架子跟前收,父亲衔着新麦草,把母亲收拢的麦把子堆在背架子上。

这是个技术活,一层一层堆上去,还要保持平衡。

新麦在背架子上越垛越高,差不多的时候,父亲把背架子撑起来,父亲觉得还不够,又让母亲递麦把子。

这时候,一股风吹来,背架子.上垛的麦把子一下子垮在了麦茬地上。

母亲笑着说:

“看嘛,看嘛,心口子厚嘛,垮球了."

父亲也大笑起来:

“就怪这风吹垮的嘛."

我站在院坝里,透过棋盘花,扑哧笑出了声。

父亲和母亲把麦把子重新垛好在背架子上,父亲背起一背架子麦把子,母亲两手夹着一大捆麦把子跟在父亲身后,一前一后,父亲躬着身子摇晃,母亲挺着胸慢走.这一摇晃一踱步的,在回家的小路上真是好看.母亲的红头巾更是好看,色彩艳丽、沉着。

回到家,母亲去了厨房,一会儿炊烟起来了。

父亲坐在院坝里的石凳上,看着那绣锦夺目的棋盘花,一口一口喝着山里的老鹰茶.

二十多年后的一日,陪妻子在商场闲逛,在一家旗袍店,我一眼就看出了一袭旗袍上印着大朵大朵的棋盘花。

一惊,这棋盘花高挺的样子一下子就回到我的面前,就像一女子面如满月,高髻如盘,身着粉红的丝绸装,如意斜襟,襟条盘扣,高开衩,胸前印着手织的棋盘花儿。

那花简直是逼真,我不敢用手触摸。

我惊愕地问:

“这是谁的手艺?

“先生,这是纯手工的。

我用手轻轻滑过,滑如丝绸,恰如那棋盘花的花朵.棋盘花摄人的味道蔓延而至.

“这不是蜀葵吗?

”我用了棋盘花富有诗意的名字。

我连连称奇,这花绣得真好,这花一定会红遍整个夏天。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部分引用陈淏子、蒋蓝、张瀚和李东阳的语句或诗句,突出表现了棋盘花“向阳”的特征,照应了题目“棋盘花:

一心颂圣的旗帜”。

B.文章结尾部分写在旗袍店见到旗袍上印着的棋盘花,由实到虚,以人喻物,笔触细腻,生动形象,由衷地表达了“我”对传统手工艺的赞美。

C.文章由“我最想说的还是这棋盘花摄人的气息”过渡,然后由“气息”引出具体的“汗味”,再引出对父母在麦田劳作的情景的描写,自然推进.

D.文章用大量篇幅描写父母劳作的情景,而对棋盘花的直接描写相对较少,可见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棋盘花,而在于表现人的处境和精神世界。

5.文章是如何将“棋盘花”的形象和“父亲收麦”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

“我"为什么觉得“这一摇晃一踱步的,在回家的小路上真是好看”?

为什么觉得“母亲的红头巾更是好看”?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

“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

”正曰:

“当斩。

”使者大惧.穰苴曰:

“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B.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上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C.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土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间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马,复姓,源于官职,由官职演化来的姓氏还有司空、司徒、史等。

B.监军,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监督将帅,或者指挥军队作战。

C.表,是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D.左骖,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穰苴整肃军纪,有令必行。

监军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穰苴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驰入军中,也被依军纪处置。

B。

穰苴文武兼备,临危受命.晏婴推荐穰苴时说他有文才武略,齐景公便召见穰苴,跟他共议军国大事,当时任命他为将军,以退敌军。

C.穰苴体恤士卒,深得拥护。

穰苴深入士卒军舍,抚慰士卒,拿出自己的粮食款待他们,对体弱者关怀有加,他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D。

穰直治军有方,威震敌军。

穰苴整治军队退敌,晋军知道了,就把军队撤了回去;燕国军队知道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退。

齐军不战而胜。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直日:

“何后期为?

                

(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获诺贝尔奖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

莫言

每次来北师大,心里面都感觉很惭愧,也很后悔,后悔当年没有认真学习。

当我拿到教授证书的时候,心里的后悔感更加沉重。

因为一个教授总是要开口说话,而且一开口说话总是要比学生高明。

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学问修养,很可能被学生轰下台去。

所以我这个教授起码几年之内是不敢讲课的。

我要向同事认真学习。

这个教授实际上也是我获得的北师大“入学”通知书。

我希望借这个机会,在北师大能够认真地学一点东西,跟同学们平等地交流,从同学们那里汲取一些灵感和学问,这个机会对我非常重要。

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开以后,很多记者去医院采访当时住院的我的导师童庆炳先生,他在病床上谈了半个多小时.我从网上得到这个消息,当时心里非常感动。

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

每当学生得到荣誉的时候,老师就“退”到后面去;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则会挺身而出。

 当年,童老师把我从即将离开学校的道路上拽回来,让我拿到了北师大硕士的毕业证书。

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感觉到困难重重。

因为写小说和做论文不是一种学问,写小说我可以一天写一万字,而论文我写了两个月,才写了一千字,而且这一千字也未必符合论文的规范。

最后我觉得快要放弃了,又是童老师说,“一定要把这个学位拿到。

现在没有用,将来会有用。

”后来我就“咬牙切齿”地继续坚持做我的论文,再后来童老师在我的论文中引经据典地加了很多内容。

现在看来,童老师让我把这个硕士学位拿到手确实是正确的。

因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在出版的书的扉页上印简历时,就一直“毫不客气”地印上“北师大文艺学硕士”。

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一个虚名,要真正达到硕士水平,还有待努力。

今天我拿到这个教授聘书,就相当于拿到了“本科”的入学通知书,奋斗几年,争取达到“硕士”水平。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非常抽象。

在音乐的世界里,要悲切有悲切,要慷慨有慷慨,要激昂有激昂。

它不需要翻译,而且弹性非常大,它是多解的。

一个高兴的人可以从中听到让他高兴的音符,一个悲伤的人即使让他听一首欢快的乐曲也会听出眼泪.它的弹性非常大,诠释非常多,而且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养,不同阶段的人,都可以得到全新的解释。

我认为,好的文学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

好的文学不应该那么清澈透明,不应该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应该有其丰富性、复杂性,甚至暧昧性,它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到他、读到他自己,它也会让每一个读者随着时间、随着各方面的变化而从同一本书里读出不同的感受。

我希望我能够写出具有这样最大弹性、最大模糊性的小说来,我不希望我的小说是一目了然的。

我过去的写作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艺术风格,但是迄今我还没有完全达到.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大家不要小题大做,因为不论我在高密、北京,还是瑞典,我的内心一直很平静,甚至有一点点歉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在全世界、在中国有许多好的作家,他们都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他们之所以没有获得这个奖项,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或者说去年我的运气很好,本来是很多人有资格获得的这样一个奖项却落到了我这样一个人身上,我也觉得很惭愧。

我也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作家能再次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11。

下列对画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出下文对文学品质的认识  B.突出表现音乐的多解性

C.强调好的文学像音乐一样具有多解性 D。

间接表现作者追求某种特定的文学风格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问修养,才有资格称得上教授,才能站在讲台上传道受业解惑。

B.作者对童庆炳老师心存感恩,他回忆了当年童老师要求并帮助自己进行论文创作的情形,娓娓道来,感情真挚。

C.清澈透明的文学是坏的文学,那些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暧昧性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后者让不同读者有不同感受.

D.作者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内心一直很平静;作者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莫言在演讲中表现出的十分谦虚的态度。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6分)

网友出于善意,希望能帮到流浪的大师,能让“大师"活出大师的样,至于这种帮法有没有帮到位就得两说了。

其一,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钱被解决的,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钱很少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但钱能解决物质上的问题。

其二,不能用一个标准来适用所有的人,有些人对物质生活看得比较重,有些人则更重视精神生活,有些人喜欢稳定的生活,有些人则喜欢相对漂泊的生活。

(  ① ),你不能理解的事情没准别人安之若素,你接受不了的美食没准别人甘之如饴,过度反而打扰了别人的生活.

很可惜,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大师"恳请大家别打扰其生活的朴素愿望注定是要落空了。

事实上,有关“大师”的消息连日来一直都是热门话题,而在抖音上更是到了刷屏的地步。

据说,为了能蹭到这个超级“流量",各路“神仙”蜂拥而至,有网络主播,有微商,他们_____到“大师"身边,只求与他合影拍照,希望拍出流量.“大师”无疑成了最大的______,原本是一场温情的关注,活生生就变成了一场“嗜流量”的饕餮盛宴。

( ②  ),反倒淹没在了这种______的喧嚣中,不再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钱解决的,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钱能解决物质上的问题,但钱很少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

B。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钱解决的,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钱很少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但钱能解决物质上的问题.

C。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钱被解决的,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钱能解决物质上的问题,但钱很少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

D.不是所有问题都不能用钱解决的,能用钱解决的都是问题,钱能解决物质上的问题,但钱很少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至于“大师”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欲

B.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以致“大师”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欲

C。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至于“大师”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欲

D.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致“大师”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欲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干涉聚拢 奢侈品哗众取宠B.干预 汇集 消费品 巧言令色

C.干涉 汇集 奢侈品巧言令色  D.干预聚拢消费品哗众取宠

17。

下面是某高校广播站为前来参加市运动会的同学写的一则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祝贺各位莘莘学子莅临我校参加市运动会,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倍感荣幸.运动会期间,我们将竭诚为你们提供帮助。

在开幕式上,你们将看到我校师生优美的舞蹈,听到动人的歌声.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感谢各位收听!

                  

18。

下面是某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5分)

六、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0分)

有长辈常说:

“00后的世界我们不懂。

”2018年,00后逐渐步入成年,回视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长的热词有:

成人礼、嫦娥四号、王者荣耀、世博会QQ空间、建国70周年、二孩政策、选秀、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诗词大会、一带一路。

作为00后的你,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让长辈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要求:

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