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082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docx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

1、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IS)是特指在经济或社会的组织中,以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设备、技术、人员与机构在内的综合系统。

信息系统是各种类型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决策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总称。

2.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

答:

(1)从概念上来看:

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存储器和信息传输通道6个部分组成

(2)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来看:

按照企业信息管理职能或管理层次,可以将信息系统从纵向和横向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共同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信息系统。

①基于管理层次的组成,一般来说,管理层次从纵向角度大体可以分为战略规划,战术管理和业务处理3层②基于管理职能的组成,从企业管理职能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系统横向划分为不同子系统,主要包括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研究开发子系统。

4.当代信息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

 1)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2)经济全球化

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7.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有何关系?

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该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信息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使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一致。

企业管理者应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以企业长期利益实现为目标,结合企业当前的计划指标,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更深层次地考虑信息系统规划中的问题,要注意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组织战略规划之间的协调关系。

8.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具体包括哪些?

答:

(1)业务系统规划法(BSP)是通过全民调查、分析组织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与BSP方法想相反,CSF方法的思路不是全面分析,而是重点突破。

(3)战略目标急转化法(SST)就是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

第二章

2.生命周期法开发流程有哪些环节?

答:

(1)信息系统规划(ISP)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投资大、耗时长,规划不好不仅对自身造成损失,由此引起企业运行不好的间接损失就更加巨大。

内容包括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是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已选定的对象与开发范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际调查和科学分析。

(3)系统设计,该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的功能组成,这一阶段建立了系统的逻辑模型。

(4)系统实施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把物理模型装换为可时间运行的为物理系统,交付用户使用。

(5)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指信息系统业务过程和应用程序逐日、持续的运行,直至生命周期结束,被新的信息系统所代替,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设备的维护和系统恢复。

3.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型有哪些?

答:

(1)瀑布模型:

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6个基本活动。

(2)螺旋模型:

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这回导致开发出来总众多的中间版本。

(3)增量模型:

从何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该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科发布的“增量”。

(4)喷泉模型:

是一种用户需求为动力,已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就面对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5)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是利用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一种思想,经过简单快速分析,快速实现一个系统原型,用户与开发者在使用原型过程中加强通信与反馈没通过反复评价和改进原型,减少误解,弥补漏洞,适应变化,最终得到高质量的软件。

5.比较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现代的有什么不同。

方法

内容

面向对象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分析工具

用例图、类图、交互图、活动图等

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E-R图、数据字典等

关注角度

对象(属性、行为、结构、连接方式)

功能、模块

与数据库关系

实体类与数据库中表有对应关系

功能模块与数据库结构相互独立,无映射

问题处理单位

模块

数据处理方式

通过接口依靠对象自身的成员函数处理

直接通过函数处理

控制程序方式

事件驱动

模块调用、控制

面向对象方法

结构化方法

原型法

优点

1.分析、设计中的对象和软件中的对象一致;

2.实现软件复用,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简化程序设计;

3.系统稳定性、可重用性及可维护性好;

4.开发周期短

1.“自上而下”地分析和设计,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和目标的一致性;

2.面向用户,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

3.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下一阶段的依据,便于系统开发的管理和控制;

4.按工程标准建立标准化的文档资料。

1.充分利用最新软件工具,系统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

2.用户参与开发过程,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

3.系统开发过程循序渐进,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信息反馈及时性强,确保了较好的用户满意度;

4.构造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系统原型,缩小了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的差距。

缺点

1.系统在分析阶段对对象的抽象困难;

2.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能应用;

3.结构化程度不高

1.用户素质、系统分析员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要求高;

2.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难于适应环境变化;

3.结构化程度较低的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以锁定功能要求;

4.各阶段的审批工作困难;所使用的工具落后。

1.不适合大规模系统开发;

2.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要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的多次反复;

3.用户过早看到系统原型,误认为最终系统就是原型模样,易使用户失去信心;

4.开发人员易将原型取代系统分析;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

5.需要较高的系统开发环境支持,如系统开发工具、软硬件、开发环境、开发人员及用户素质等

第三章

6.什么是数据流程图,主要的符号及其意义是什么?

用P表示处理,用D表示数据流,用F表示数据存储,用S表示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

是系统之外的,又与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

数据处理:

是对数据的逻辑处理,也是数据的变换过程。

数据流:

表示流动着的数据,是处理功能的输入和输出。

数据存储:

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夹等存储数据。

9.简述数据字典中的条目。

1)数据项

数据项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用于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3)数据流

数据流是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

5)处理逻辑

处理逻辑的定义仅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6)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是信息系统数据的来源和去向。

10.按下列文字描述,绘制数据流程图。

产品任务书及合同

质量标准

数据1

数据2

设计文件生产计划文件

数据3

数据4

数据5产品质量记录文件及

D质量统计与分析表

产品质控点记录文件

11.对下述问题绘制决策树、决策表。

答:

(1)决策树

当年考核情况去年考核情况应采取行动

优奖金500元

其他奖金400元

优奖金300元

良良奖金250元

其他奖金200元

合格所有奖金100元

 

不合格所有无奖金

(2)决策表

1

2

3

4

5

6

7

条件

当年考核情况

合格

不合格

去年考核情况

其他

其他

所有

所有

应采取的行动

奖金500元

奖金400元

奖金300元

奖金250元

奖金200元

奖金100元

无奖金

第五章

1.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完成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即在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把系统分解为若干功能单一、彼此相对独立的模块,形成系统的模块结构,包括模块的组成、模块的功能和模块间的相互关系。

1.模块结构设计

将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

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确定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即模块间数据的传递。

2.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DBMS的选择等。

3.总体数据库设计

总体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系统的质量及一些整体特性基本上是由这一步决定的。

系统越大,总体数据库设计的影响越大。

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总体设计的指导下,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具体的物理设计,使系统总体设计阶段所作的各种决定具体化。

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3、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

1)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块化结构

2)每一个模块尽可能独立

即尽量使每个模块成为一个独立的组成单元,使模块之间的联系降到最低程度。

3)可用直观的工具来表达系统的结构

结构化方法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简明的图形表达工具,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存储规范化、数据立即存取图以及功能分析的表达方法,包括决策树、决策表和结构式语言等。

4、流程重组与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答:

企业流程重组(BPR)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使成本、速度、质量、和服务等企业的关键性能取得根本性的改善,并得到迅速发展而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流程重组与设计的原则:

1

1

1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对企业的管理结构、工作程序、协作关系、经营方向及产品结构等做大规模的调整,以求显著地改善企业的效率。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化的系统思想。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4实施企业再造,从旧企业组织规则、方法和过程中完成突变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

5企业再造还需要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人际关系、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等全面的调整甚至根本性的转变。

11、试述模块间耦合和模块内部聚合的几种形式。

答:

模块耦合是衡量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指标。

如果你两个模块中的每个模块无需另外一模块的存在而能独立工作,则他们彼此都没有联系和依赖,模块耦合程度为零。

模块耦合包括四种类型:

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部耦合。

模块聚合是用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间整体统一性的指标,他具体描述一个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

模块内部聚合有七个等级,分别为:

功能聚合、顺序聚合、数据聚合、过程聚合、时间聚合、逻辑聚合、偶然聚合。

答:

模块聚合:

(1)功能聚合;一个模块只完成一个单独的、能够确切定义的功能。

(2)顺序聚合;一个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执行几个处理功能,且一个处理功能所产生的输出数据直接成为下一个处理功能的输入数据。

(3)数据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都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且其中各个处理功能是无序的。

(4)过程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各不相同,彼此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它们都受同一个控制流支配,决定它们的执行次序。

(5)时间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和时间有关,即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典型的有初始化模块和结束模块。

(6)逻辑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彼此无关,但处理逻辑相似。

(7)偶然聚合;一个模块由若干个并不相关的功能偶然地组合在一起。

模块耦合:

(1)数据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调用关系来传递信息,相互传递的信息是数据。

数据耦合联系简单,耦合程度低,模块的独立性强。

(2)控制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除了传递数据信息外,还传递控制信息。

(3)公共耦合;当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的耦合称为公共耦合。

(4)内容耦合;一个模块不经调用直接使用或修改另一个模块中的数据,修改其中一个模块时,必然直接影响到另一个模块,甚至产生连锁反应或波动现象。

第六章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

2、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

1设计软件体系结构,定义系统的高层划分,确定主要组件及其接口。

②详细设计类或接口。

对分析模型中获得的概念类的属性和方法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含有数据类型、可见性、方法参数等完整内容的设计类图。

设计用户界面原型,并根据界面绘制程序执行的交互图。

③设计数据库接口,解决面向对象模型到数据库模型的过渡。

3、设计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根据第4章问题讨论6中建立的选课系统用例图,绘制出设计类图。

设计阶段要讨论的类或对象称为设计类,也叫软件类。

设计类的主要工作是对类属性、方法及类关系等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含有数据类型、可见性、方法参数等完整内容的设计类图。

5、构件图的作用是什么?

构件与类的区别是什么?

答:

(1)组件图用于对面向对象系统的物理方面建模,建模的时候要找出系统中存在的组件、接口以及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2)不同:

①类表示的是逻辑的抽象,而组件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物理抽象。

也就是说,组件是可以部署的,而类不行。

②组件表示的是物理模块,而不是逻辑模块,与类处于不同的抽象级别。

甚至可以说,组件就是由一组类与协作组成的

③类可以直接拥有操作和属性,而组件仅拥有可以通过其接口访问的操作。

 

7、什么是设计模式?

选出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

答:

(1)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每一个设计模式系统地命名、解释和评价了面向对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和重复出现的设计。

设计模式的目标是将设计经验以人们能够有效利用的形式记录下来。

(2)常用的设计模式:

信息专家模式;将职责分配给拥有履行一个职责所必需信息的类-信息专家。

这个类就是相对于这个职责的信息专家类。

(3)举例:

在网上购物系统中,往购物车里添加商品时,需要与购物车里的已有商品比较,对于这个模式问题就是要判断比较商品是否相同的方法应该由哪个类来实现。

判断两个商品是否相同,一般是通过比较商品的唯一标识ID编号来区分的,而商品的ID编号是存在于商品类本身中的,根据信息专家模式的原则,应该把比较商品是否相同的方法放在商品类中。

第七章信息系统的测试

1、什么是白盒测试?

什么是黑盒测试?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1)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以程序的源代码为基础进行测试而不使用用户界面。

(2)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在完全不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

黑盒测试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

(3)两者的区别:

①白盒测试可以有效地发现程序内部的编码和逻辑错误,但无法检验出程序是否完成了规定的功能。

②黑盒测试可以根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检测出程序是否完成了规定的功能,但未必能够提供对代码的完全覆盖。

③一般来说在单元测试阶段白盒法使用较多而在集成测试阶段则较多用到黑盒方法。

2、简要回答信息系统的测试过程。

答:

信息系统测试分别按硬件系统、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测试,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综合测试。

测试的步骤如图7.1所示。

(1)硬件测试。

①配置检测。

检测是否按合同提供了相应的配置。

②硬件设备的外观检查。

③硬件测试。

进行操作检测,用一些常用的命令来检测机器是否能执行命令,结果是否正常。

(2)网络测试。

①网络设备的外观检查。

对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及配件进行开箱检查,检查外观有无明显划痕和损伤

②硬件测试。

对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进行加电检测,观察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③网络连通测试。

检测网络是否连通。

(3)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可以分成四个步骤: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3、软件的测试步骤?

答:

软件测试可以分成四个步骤: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1)单元测试是对程序的最小单位——模块进行测试,检验每个模块是否能单独工作,从而发现模块的编码问题和算法问题;

(2)然后将多个模块连接起来,进行集成测试,以检验概要设计中对模块之间接口设计的问题;

(3)系统测试是将开发的软件与硬件和其它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检测,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4)在提交用户的时候进行验收测试,确认系统是否已经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八章Internet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1、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系统体系之间的比较(主要是B/S结构和C/S结构)。

答:

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

C/S系统的优点主要有:

(1)分布式处理模式。

(2)系统可扩充性好。

(3)抗灾性能好,提高了可靠性。

(4)数据安全性好。

(5)用户介面友好。

C/S结构的主要缺点有:

(1)开发成本较高,C/S结构对客户端硬件要求较高。

(2)维护成本高,移植困难。

(3)不同客户机安装不同的子系统软件,用户界面风格不统一,使用繁杂,不利于推广使用。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B/S结构的优点:

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总体拥有成本低。

缺点:

存在数据安全、对服务器要求过高、数据传输速度慢、软件的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

第九章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和规范

1、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过程有哪些环节?

答1)起始过程

起始过程包含的管理内容有:

定义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与活动、决策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与否,或决定是否将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继续进行下去等。

2)计划过程

计划过程包含的管理内容有:

拟定、编制和修订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方案,资源供应计划、成本预算、计划应急措施等。

3)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包含的管理内容有:

组织和协调人力资源及其它资源,组织和协调各项任务与工作,激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生成项目产出物等。

4)监控过程

监控过程包含的管理内容有:

制定标准、监督和测量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差异和问题、采取纠偏措施等管理工作和活动。

5)结束过程

结束过程包括的管理内容有:

制定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移交与接受条件,并完成项目或项目阶段成果的移交,从而使项目顺利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