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587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docx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年级上下第一二学期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

 

《温度对蒜苗生长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体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2、尝试根据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3、提高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温度对蒜苗生长的影响”让学生体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活动难点:

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活动准备】

1、发芽大蒜的图片。

2、大蒜、盘子、温度计、量尺、标签纸、笔、装有水的容器等。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假设

1、教师出示发芽大蒜的图片,学生观看

2、教师提问:

同学们吃过蒜苗吗?

知道蒜苗是从何而来的吗?

知道大蒜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发芽吗?

3、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假设并说明依据。

第二课时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构成要素

师生总结实验方案的要素:

实验材料、实验环境(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过程和方法。

教师板书:

实验步骤

2、学生确定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方案的具体内容,并加以完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严谨的探究态度。

第三课时

三、开展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学生观察、比较,记录两组蒜苗的生长情况。

第四课时

四、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1、学生整理实验所得数据,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温度和蒜苗长度的数值,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

2、小组分析蒜苗的生长数据。

3、得出实验结论。

4、小组汇报交流。

5写出实验报告。

《切断的蚯蚓还能存活吗》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研究“确立课题和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发现新问题—进一步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

2、树立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的意识。

3、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习惯。

【重点难点】

了解实验的基础步骤,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

金鱼的图片,蚯蚓的图片制作PPT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蚯蚓的资料。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

老师出示金鱼的图片,提问:

同学们养过金鱼吗?

金鱼是否会对不同的颜色有偏好?

学生提出各组的假设。

通过问题情境对金鱼的颜色观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

二、学习实例

同学们阅读课本10到12页实例分组讨论以下内容:

1、研究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第一次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3、通过实验,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

4、第二次实验中,为什么要开展多次重复实验?

5、为什么采用表格表示实验结果?

换作用图来表示是否可行?

为什么?

6、纵观整个探究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完成?

7、各阶段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第三课时

三、总结实例

1、看完实例中的内容后,关于金鱼的颜色观,是否仍然有许多疑惑没有解开?

2、学生集体讨论所提出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归纳出可探究的课题。

3、引导学生发现实例中存在“发现新问题—进一步设计实验”的过程。

4、总结实验类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四课时

四、设计实验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切断的蚯蚓还能存活吗的方案

《校服的变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校服的变迁经过。

2、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知道查找资料的基本要求。

3、培养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校服的变迁经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我国不同时期校服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校服变迁的资料。

【课时】4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对校服熟悉吗?

你们穿过哪些款式的校服呢?

老师出示我国不同时期的校服的图片。

提问:

各个不同时期的校服的风格是否相同?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生看图片,根据已有的知识说说校服的变迁过程,猜测不同时期校服风格可能与哪些原因有关。

二、制订研究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

1、要了解校服的发展史,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得资料?

2、小组内如何分工?

3、时间是怎么安排?

4、查找资料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可以从哪儿获得帮助。

学生制订研究计划

三、查找资料

学生根据制订好的研究计划,展开探究。

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认真记录下查找到的资料。

四、整理资料

1、汇总小组内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删除与校服设计,发展史无关的资料。

2、将筛选所得的资料按校服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校服的变迁,思考校服未来的发展。

3、提出本组设计的未来校服的思路和依据。

第二课时

【活动记录】

确定课题是什么?

1、发现的问题是-----------

2、确定探究的问题------------

查到的资料有哪些?

图书、杂志、报纸、网页

3、不同时代,校服的设计也不同,面料也不同。

第三课时

【整理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哪些因素会影响校服的设计?

校服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以前:

------------------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

进入21世纪:

-------------------------

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校服。

在功能上有怎样的不同,怎样的差异。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请你展开你的想象,设计一套你理想中的校服。

幻灯片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探寻家乡建筑风格的由来》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主要建筑风格及其由来。

2、体验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过程,并能在此基础上尝试整理、分析资料。

3、提高多途径收集资料和整理、归纳的能力。

4、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圣索菲亚大教堂、松花江畔餐厅等家乡不同风格建筑的图片。

学生准备:

收集我省各种著名建筑的图片及风格。

【课时】4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家乡不同风格的建筑的图片,提问:

同学们知道这些建筑是什么风格的吗?

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建筑风格的由来?

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已有知识,交流图片上的建筑风格说说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制订研究计划

1、学生参考学生用书32页活动记录单中的相关提示,小组讨论并制订研究计划。

2、小组交流计划内容,其他小组倾听发言并提出意见。

3、交流完活动计划的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收集资料的途径并讨论选取搜索关键词的技巧。

教师提示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时间安排、资料保存方式等方法。

学生养成动手研究前先制订计划的习惯。

三、收集资料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身边可供查阅资料的资源,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2、学生用读书笔记、摘记卡片等方式保存资料。

四、整理、分析资料

1、学生整理资料,删除无关的资料,并对剩下的资料进行进一步核实。

2、将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分析资料,思考不同风格建筑的由来。

第二课时

【活动记录】

1、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研究?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过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如:

--------------------------------------------------------,我们认为可以按照建筑的不同风格分别收集资料。

2、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材料?

我和小组成员决定从不同的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

第1小队:

通过上网,在-------------------,选取的关键字是----------------------

第2小队:

通过----------------------------------------查阅与家乡建筑有关的专业文献。

第3小队:

通过--------------------------------------------了解专业人士或有关研究人员对家乡建筑风格由来的看法和研究结果。

3、哪些资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我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有些需要加以处理:

(1)有些资料内容与家乡建筑风格的由来无关,须删除,如:

----------------------------------------------------------------

(2)查找到的有些资料出处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判断内容是否可靠,需要核实,如: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小组成员一起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了几种主要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建筑风格

形成历史

2、实地考察照片

我们通过在实地考察时亲自拍摄各种风格的代表性建筑物的照片等途径收集了很多第一手资料。

第四课时

请同学们分享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以及喜欢的理由。

并把这些写下来。

《初中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

【教学目标】

1、关注和思考社会现象,正确看待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形成合理使用手机的意识与习惯。

2、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并通过预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完善调查问卷的设计。

3、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以统计图表的形式直观地表达数据

4、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接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发展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关注和思考社会现象,正确看待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形成合理使用手机的意识与习惯

难点: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并通过预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完善调查问卷的设计。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调查问卷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提问学生有关手机使用的情况,并请学生表演小品引出话题。

请学生谈谈对使用手机的看法。

揭示活动任务

二、指导学生确定调查目的、内容和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目的。

2、组织学生讨论、拟定调查提纲。

3、引导学生确定调查方法,并简要介绍问卷调查的主要操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确定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1、指导各组确定调查对象。

2、介绍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拟采取的抽样方法。

四、观看小品。

1、结合自己或身边同学的经历,谈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看法。

2、明确调查本校初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活动任务。

3、成立小组,组内通过讨论明确本组的调查目的。

4、从调查目的出发,分析、列出小组要调查的主要内容。

5、确定采取问卷调查法,并了解实施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6、各小组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确定本组的调查对象。

7、聆听教师介绍,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抽样以及抽取的样本数量定为多少比较科学。

 

第二课时调查问卷

初中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问卷

性别:

年级:

1.你有手机吗?

()

A.有B.没有

2.你每月的手机资费是()

A.30元以下B.3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

3.你购买手机的初衷是()

A.方便联系B.学习需要C.娱乐放松D.受周围人影响

4.你现在主要用手机干什么?

()

A.打电话、发短信B.上网娱乐C.听歌、看视频

D.玩游戏、看电子书E.辅助学习F.其他

5.你对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态度是()

A.支持B.反对C.无所谓

若选择支持,请说明理由:

若选择反对,请说明理由:

若选择无所谓,请说明理由:

 

第三课时

活动

一、学生自由辩论

(从小品中引发出思考,进而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利:

方便和父母联系

方便和同学朋友联系

可以用来娱乐,减轻学习压力

是时尚的表现

弊:

扰乱课堂纪律,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听课

上课玩游戏,发信息,严重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

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

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助长了攀比心理

二、学生分组、选派辩手、开始辩论。

三、总结。

第四课时

调查结论与总结

1.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辩论的情况,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现场采访,关于初中生使用手机情况,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同学们说一说正确使用手机的对策。

(对象:

有手机的同学,没有手机的同学,在座的听课老师等)。

3.教师总结本次调查结果。

中学生拥有手机已经是一种趋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辨别事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要用辨证的观点去对待新事物;中学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手机只能作为联系家人和维系朋友之间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尤其是在校园里,手机应禁止进课室;或者只能放学后才能开机,中学生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不能沉迷在信息和玩手机游戏当中,只有真正用好了手机,才能把学习搞好;再说,学生是消费者,还要向家长拿生活费,手机引发的安全隐患和攀比心理,希望同学不要被手机所奴役和操控,应该人对手机有绝对的支配权

 

《初中生课余生活安排调查》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能够选择健康的课余生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选择健康的课余生活。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设计自己的课余生活。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及图片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有很多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设计自己的课余生活,我们的课余生活时间被各种学习班的所充填,让我们共同呼吁,我们的课余生活由我们自己做主吧。

二、课前调查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年级同学的课余生活进行调查,填写好调查报告。

三、讨论与交流

1、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2、对你的课余生活内容感到满意吗?

3、应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4、你期待和希望的课余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5、填写课余生活方式统计表

四、活动延伸:

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自己的课余生活好吗?

1、学生对一周的课余生活进行设计。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设计。

3、全班汇报,评出优秀的课余生活设计。

五、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内容。

2、说说你的感受。

3、你想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哪些调整?

 

第二课时调查问卷

初中生课余生活安排调查问卷

性别:

年级:

1.请问您平时的课余活动集中在那些?

(多选)

□看书□看电视□上网聊天、玩游戏

□听歌、绘画□体育活动□结伴逛街□其它

2.请问您的课余活动多数在什么时间进行?

□放学后□周六日□一有时间就可以□其它

3.请问您进行课余活动时大多与谁一起?

□同学□朋友□老师□亲戚□独自一人

4.请问您的课余活动通常需要多少钱?

□不用钱□10元~50元□50元~100元□100元以上

□10元以内□其它

5.您认为初中生把过多时间花到课余活动上好吗?

□不好□好□中立

6.您认为初中生参加课余活动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吗?

□是的□不是□其它

7.您希望把自己的课余活动中的内容加到课堂上吗?

□希望□不希望□中立

8.您对初中生进行课余活动的态度:

□可以持续进行□不应该继续□其它

第三课时

反馈调查信息

1.实施调查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是怎么克服的?

在实施调查时,我,们通过等办法客服了这些困难:

2.通过访谈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访谈对象:

问:

目前初中生在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时存在哪些问题和误区?

 

3.哪些休闲娱乐方式值得提倡?

 

第四课时

活动总结

1.当前初中生在安排课余生活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2.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一些专家的观点:

鼓励初中生在课余时间

3.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初中生在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时,

应该:

《我们的宠物专刊》

【教学目标】

1、身边的了解小动物并合理的饲养

2、制作杂志的过程和内容

3、学生通过自主感知来制作宠物专刊

4、培养学生收集并制作专刊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制作宠物专刊的方法

难点:

制作宠物专刊的步骤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

现在养宠物的人很多,大家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不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本宠物杂志给大家做个参考。

二、活动环节

1、以哪种宠物为主题制作专刊?

经过小组投票,我们决定以小狗这种宠物为主题,制作专刊

2、读者希望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网络,调查等方法来了解读者想要知道的与宠物有关的信息。

小组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该将饲养者和宠物店的工作人员作为我们的读者来收集资料,因此我们的调查地点选在了宠物店。

通过整理收集的信息,我们发现读者希望了解的关于小狗这种宠物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狗的品种,小狗的生活习性及如何饲养

3、我们还收集了市场上已有的一些同类杂志,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有一些栏目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4、综合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展开了小组讨论,决定在专刊中设计以下主要栏目

主人与宠物相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5、我们在动手制作杂志前进行了小组分工:

6、我们为杂志设计了封面,并决定在封面上突出几块主要内容来吸引读者

还选取了一张照片做封面

7、最后,我们对内容进行了文字加工和图片美化,还制作了内芯、插页和封底。

小结:

学生总结制作工程和方法

 

第二课时

通过阅读实例,我对设计制作类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1、设计制作的基本过程是:

 

2、实例中的同学确定的杂志主题是:

3、他们了解读者的方法是:

4、实例中的同学最终确定的栏目是:

5、设计这些栏目的原因是:

6、动手制作杂志的过程中,实例俄中的同学完成的工作过程包括:

 

《烹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莲藕大枣汤的需要的食材

2、莲藕大枣汤的制作过程

3、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烹饪一道美味佳肴

4、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莲藕大枣汤的制作过程

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烹饪一道美味佳肴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准备食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莲藕营养丰富、清淡爽口,能够健脾益胃,润躁养阴,行血化淤。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食材

1、主料红枣50克

2、莲藕200克

3、辅料冰糖

4、适量水适量

5、砂锅(没有砂锅,其它的锅也可以)

第二课时

一、烹饪的过程及步骤:

红枣莲藕汤的做法步骤

1.莲藕去皮洗净,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块。

2.把藕放到锅内煮开

3.红枣要先浸泡一晚后再洗干净,准备好冰糖

4.倒入冰糖和红枣

5.开煲汤键,煮30分钟左右就可以开吃了。

二、作业:

回家制作一道你自己喜欢的汤,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陶艺用品系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现代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秩序,设计自己喜爱的现代产品。

2.了解“以人为本,随类赋彩”的设计思想,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生活中的现代产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重点难点】

1.现代产品设计中色彩搭配的方法。

2.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原则是“以人为本,随类赋彩”。

【活动准备】

教具:

自作课件

学具:

彩色铅笔、水粉颜料、水粉笔、勾线笔、铅笔、橡皮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

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

课件,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1,仔细观察各种杯子。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

3,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杯子样式。

二,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2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

3制作方法(盘条平压自由)

三,开始制作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

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

课件,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制作“我的小水杯”。

1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2个别辅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同学多加指导。

二,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

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三,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

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

课件,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一,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小作者作简单的介绍。

1,名字的由来

2,自己的想

3,制作的方法

4,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二,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喜欢的地方

2你最不喜欢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学习之处

三,由同学选出最受欢迎的5件作品。

作业:

把你平时最爱吃的水果仔细观察一下(两种)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挖掘和凸现学生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手指肌肉的协调发展,使其有效开发右脑,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从而全面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教具:

陶泥,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1观察各种水果

二,同学互相讨论

1自己喜欢哪种水果

2喜欢的水果有什么特点

3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固有形象下,你想给它添加什么呢?

使它更美更诱人。

三,设计思路

1风格

2制作方法

3亮点

四,开始制作

《不做小拖拉》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拖拉作风的危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实践调查:

调查班内孩子拖拉现象普遍,并分析原因

日常生活拖拉:

具体表现在起床上学拖拉,吃饭拖拉,睡觉拖拉,游戏活动拖拉;学习生活拖拉:

具体表现在写作业拖拉,上交作业,各种通知拖拉,搞卫生拖拉,放学拖拉等等。

这种现象,一方面源于孩子自身的心理成长特点,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比较随心所欲;另一方面,孩子没有品尝到拖拉带来的苦果,而学校和家庭教育上,很多时候又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规范。

因此,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容易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教育的实效性落实不到位,而导致拖拉行为。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学生感知发展特点:

需要具体形象,有趣而又直观的生活原材料给他们去感知,领悟。

第二课时

(一)环节一寒号鸟故事揭示拖拉主题

播放寒号鸟的故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一开始,通过故事视频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且在故事中去感悟寒号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