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47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乌塔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塔教案.docx

《乌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塔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乌塔教案.docx

乌塔教案

者密镇六硐片区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同课异构说课稿

说课时间:

2014年11月14日

课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

说课教师:

六硐小学陈统芬

一、说教材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二、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因此在课前,就先布置思考这个问题“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

”可以通过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四、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

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五、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

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

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

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六、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七、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

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

大家知道她是谁吗?

(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小黑板

(1)。

(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

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

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

她旅游了哪些地方?

还准备去哪儿旅游?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与乌塔谈话?

哪些自然段写道别?

1—3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在旅馆初识中,作者看到乌塔睡得很香、收拾行李、外出旅行中可以看出乌塔是一个旅游经验丰富的孩子。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

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

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

她还做了哪些准备?

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生:

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

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

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

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

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2、师:

从乌塔与作者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一个热情、自主的孩子。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

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

不敢,为什么不敢呢?

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

(出示小黑板)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

(出示小黑板)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

师: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学习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巩固拓展

读完课文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

想对其他小朋友说些什么?

(我想对父母说:

“爱孩子就应该放手,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习惯,培养他们在独立自主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将来才有所作为。

我想对其他小朋友说: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就应该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到生活中去学习,去历练,掌握真正的本领,不要永远做温室里的花朵,经历风雨磨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

八、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板书设计:

睡得很香

旅馆初识(起因)收拾行李经验丰富

外出游览

游历欧洲独立生活

27.乌塔谈话了解(经过)考虑周到热情、自主的能力和

准备三年独立自主

独到见解的意识

与我道别(结果)—去波恩—亲自体验

 

者密镇六硐片区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同课异构教案设计

课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

执教教师:

六硐小学陈统芬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

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

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

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

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

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

大家知道她是谁吗?

(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小黑板

(1)。

(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

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

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

她旅游了哪些地方?

还准备去哪儿旅游?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与乌塔谈话?

哪些自然段写道别?

1—3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在旅馆初识中,作者看到乌塔睡得很香、收拾行李、外出旅行中可以看出乌塔是一个旅游经验丰富的孩子。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

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

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

她还做了哪些准备?

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生:

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

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

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

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

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2、师:

从乌塔与作者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一个热情、自主的孩子。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

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

不敢,为什么不敢呢?

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

(出示小黑板)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

(出示小黑板)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

师: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学习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巩固拓展

读完课文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

想对其他小朋友说些什么?

(我想对父母说:

“爱孩子就应该放手,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习惯,培养他们在独立自主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将来才有所作为。

我想对其他小朋友说: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就应该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到生活中去学习,去历练,掌握真正的本领,不要永远做温室里的花朵,经历风雨磨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

八、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板书设计:

睡得很香

旅馆初识(起因)收拾行李经验丰富

外出游览

游历欧洲独立生活

27.乌塔谈话了解(经过)考虑周到热情、自主的能力和

准备三年独立自主

独到见解的意识

与我道别(结果)—去波恩—亲自体验

 

者密镇六硐片区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同课异构教案设计

课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

执教教师:

六硐小学陈统芬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

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

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

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

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

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

大家知道她是谁吗?

(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小黑板

(1)。

(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

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

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

她旅游了哪些地方?

还准备去哪儿旅游?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与乌塔谈话?

哪些自然段写道别?

1—3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在旅馆初识中,作者看到乌达乌塔睡得很香、收拾行李、外出旅行中可以看出乌塔是一个旅游经验丰富的孩子。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

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

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

她还做了哪些准备?

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师小结:

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

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2、师:

从乌塔与作者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

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

不敢,为什么不敢呢?

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

(出示小黑板)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

(出示小黑板)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

师: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学习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巩固拓展

读完课文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

想对其他小朋友说些什么?

八、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板书设计:

睡得很香

旅馆初识(起因)收拾行李经验丰富

外出游览

游历欧洲独立生活

27.乌塔谈话了解(经过)考虑周到热情、自主的能力和

准备三年独立自主

独到见解的意识

与我道别(结果)—去波恩—亲自体验

 

者密镇六硐片区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课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

反思教师:

六硐小学陈统芬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乌塔》一课。

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的性格特点,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

最后以“一个小女孩该不该独自出游”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刚开始,课堂教学按照我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没想到,到了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辩论时,课堂却变得混乱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双方争执不休直到下课铃响,也没有辩论出个之所以然来。

结果,这堂课在我的懊悔中,在学生的满头雾水中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就有同学提出了“法律规定,不准不满十八岁的参加工作,为什么乌塔能够打工赚钱去旅游呢”这一疑问。

如果我能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那么对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就有很大帮助了。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

”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

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

”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

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

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

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

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者密镇六硐片区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课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

反思教师:

六硐小学陈统芬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后,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表现比较明显。

在第一次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动笔墨、动脑筋等读书方法,写旁注,写感受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安静地默读和批画。

运用了在精读课文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找感触深的句子、段落,写自己的感悟。

在第二个环节中采用辩论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再次自主、合作式阅读。

在辩论过程中,肯定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二、发表见解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体现。

如利用辩论的形式发表见解;利用对乌塔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许多孩子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没有人云亦云,而且针锋相对,老师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的自信心也表现比较足。

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使之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问题设计,突破难点作用明显

为了引导学生勇敢发表见解,本课精心设计了问题,对突破难点有一定作用:

如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的见解:

“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

”“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用“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说理由”等话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当学生通过对乌塔的进一步了解,对乌塔产生无限的佩服之情时,又抛出“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

怎样才算自立?

”“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