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912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

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______郴州旅舍》)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

(韩愈《师说》)

(3)姜夔在《扬州慢》中反用杜牧诗句,描写扬州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

【答案】   

(1).可堪孤馆闭春寒   

(2).踏莎行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过春风十里   (5).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能力。

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名句和关键字词含义;

(2)圈点强记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3)边诵边写;(4)规范书写,做到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5)看清默写要求和句中提示的关键词。

第(3)句依据“反用杜牧诗句,描写扬州荒凉景象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

易错字:

莎、荠、青。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彭刚进入新单位,淳朴的父亲郑重寄语: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B.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到不耐烦时,总提醒自己:

“养不教,父之过”。

C.小杜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老师鼓励他,小杜回答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D.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老师们感叹道: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先要了解名句的内容,分析选项的语境,再判断名句使用是否正确,综合排除法,选出最佳选项。

A项,名句的意思是:

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致乐的事就让给别人。

这符合父亲对孩子进新单位时的叮嘱内容,故名句使用正确。

B项,“养不教,父之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句中效力正在辅导和教育孩子,而不是“养不教”,故名句使用错误。

C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

小杜并不是因为自己知道所有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的,故名句使用错误。

D项,“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也是十分迅速的。

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没说与音乐影响人有关,故名句使用错误。

故选A。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的题,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特征,明确关键词的谦敬和语意轻重,仔细判断。

3.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确的一项

表       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

年份

机构或会议

承诺文件

承诺内容

199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1世纪议程》(第36章)

确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

2002

联合国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质上是高质量教育,是为所有人的教育,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

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价值观、具体实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

2014

全球全民教育会议

《马斯喀特协议》

到2030年,所有学习者都要通过包括全球公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途径,掌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0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

《塑造我们希望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

-2014)监测与评估终期报告》

重申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A.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0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化和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分析表格内容,准确概括要点,整合成最准确的答案,综合排除法,选出最佳选项。

表格前四项都是《议程》《计划》或《协议》,第五项是《监测与评估终期报告》,可知这里既有理念,也有实践测评,故B项最准确;

A项,“20世纪末”错误,综合表格的时间可知,应该是20世界末和21世纪初;

C项,“所有人”错误,依据表格第四项“到2030年,所有学习者都要……等途径,掌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可知,是所有“学习者”;

D项,“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错误,依据表格第四项“包括全球公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途径,掌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社会所必须的……”、第五项“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其他优质教育及社会发展都有关。

故选B。

【点睛】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题,考生一般用三步解题法:

先明确陈述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观点;然后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句;最后将选定后的几个词句连缀,看能否大体表达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确定答案。

 

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与新媒介(节选)

①诗歌界有一个说法基本为人们所接受,诗歌不能翻译。

这句话不是说基本意思不能翻译,而是指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

②什么是文章或诗歌的韵味?

有人说韵味难以言传,如果可以言传,那就是可以翻译。

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

你觉得“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与“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哪一种更好?

这两种对泰戈尔《飞鸟集》中名句的翻译高下立判。

差别在哪里?

前者在修辞上下了更大功夫,我觉得是修辞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

因此我想,所谓韵味就来源于修辞。

其实韵味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表达,因为音韵本来是指声音,现在是来喻指诗歌的某种意义。

所谓诗歌不可翻译,严格来说,是修辞难以翻译的缘故。

修辞之所以难以翻译,是因为修辞中带有文化的全部传统。

客观一点说,某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就越美,因为语言的历史越长,语言表达就越丰富,修辞的手段会越发多彩,其意义空间就越宽阔。

在这点上,我认为中国的汉语最美,因为有两千多年的语言史做底蕴。

③修辞是语言表达的手段,是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范畴的研究课题,本来和科技没什么关系。

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介和新科技侵入到修辞领域中,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前些年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引起热议,议论的焦点就是那3D/4k/120帧版本的拍摄影像所带来的观影效果,或者说,这一高清晰度的拍摄技术对于影片故事的叙述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新技术的运用和艺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因为影视艺术就是在技术、媒介创新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

因此一种新技术的运用,就是引进一种修辞方式。

④随着新科技和新媒介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艺术的界限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可以做清晰的划分,因此,有学者认为“技术是无形的形而上学”,这不是说技术是无形的,而是说______。

⑤其实这种情形,在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方面早就有所表现,因为绘画和雕塑,在材料上的变化比较多样复杂,一种新的材料出现,会带来新的美学效果。

新材料可以看成是新媒介,如油画的颜料、雕塑的新材料,等等。

当代艺术展,往往同时是新媒介艺术展,特别是装置艺术,几乎没有什么材料不可以在装置艺术作品中出现。

不过,一般性的东西方美术史很少讨论材料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关注画家风格和技法上的变化,这是因为传统上,人们更多地认可观念的艺术。

⑥今天的影视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更偏向于技术的艺术,因为所有的新媒介技术一旦产生,往往会被应用于电影或电视的拍摄中。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他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都被翻拍了许多次,每一次拍摄所带来的新意,往往不在故事,而在技术的表现。

由于有了影视特技和新的电脑制作技术,呈现的画面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背景或环境,而是成为一种新的景观。

在这样的虚构故事中,一切新技术都有用武之地。

故事的内涵同时包括不同的层面,即情节的层面和视觉感官的层面,而后者往往调动的是新技术手段。

⑦现在看来千年不变的叙事艺术也有类似情形发生。

当然作为叙事者,作家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来创作,如果一个作家在同一个文本中同时用了另一种语言,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了另一种媒介。

例如,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就使用了多种语言,而这些不同的语言就成为小说的修辞。

尽管从以往文学批评的立场出发,人们对这位小说家的“意识流”手法更为称道,因为意识流开辟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使得二十世纪的小说有了新的动力;但是今天看来,这本书对读者构成的真正障碍应该是小说的多种语言并用,而不是意识流。

因为一旦人们在观念上接受了意识流,意识流不但不成为阅读障碍,反而会成为阅读的激励。

但是要能感受乔伊斯小说的韵味,恐怕得有更深的语言底蕴。

当然语言媒介不同于新技术媒介,语言媒介是在历史和传统中慢慢形成的,人类的语言虽然在发展,但是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它的维度总是有限的,并且接受语言的修辞需要某种长期的修养。

而新技术媒介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总是能开辟新的修辞空间。

⑧这里或许可以将修辞分为两个大类:

一个是同形态修辞(同媒介修辞),即语言作品的修辞是语言,绘画作品的修辞是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要素,影视作品的修辞是各种影像手段(当然影视作品的修辞比较复杂,有多个维度)。

另一个是异形态修辞(新媒介修辞),如文字中间掺杂图像和各种符号。

如果说以往我们所理解的修辞基本是同媒介修辞,那么今天的微博、微信、社交媒体上,基本是各种形态修辞混合在一起。

应该说越是新媒介,越容易产生修辞。

⑨当然,在同形态修辞中,读者能比较修辞技巧的高低,或者赞赏某位诗人精湛或炉火纯青的笔触。

但是在异形态修辞中,情形就十分复杂,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语义轴上,难以做出相应的评判。

如果说同形态修辞是水平方向的,那么异形态修辞就呈现立体形态。

许多先锋艺术是互为修辞的,所有让观众错愕、惊诧的作品,都在共同表明“我们是艺术先锋,我们在探索,我们是在开拓新的艺术空间”。

4.填入第④段空白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与许多艺术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B.新技术、新媒介带来形式变革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因素。

C.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介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D.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观念变化往往是隐形的,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5.下列对本文四个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飞鸟集》译文对比,突出了修辞具有开拓诗歌意义空间的作用。

B.李安电影引发热议,充分显示出新科技大有取代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修辞的趋势。

C.金庸小说成为翻拍对象,表明新技术在影视拍摄的视觉感官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尤利西斯》多种语言并用,表明叙事艺术在修辞方面也能够自我更新。

6.下列对“新媒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就是一种修辞,没有新旧之分。

B.新媒介是一种新技术,转化为修辞很困难。

C.新媒介比传统的语言媒介,更具有高超的修辞效果。

D.一种新媒介可以成为另一种新媒介的修辞。

7.从论证的严谨性看,第①②段是否可以删去,请加以分析。

8.根据第⑦段画线句,作者指出新手法为文学作品开辟了表现空间,请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对此进行分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   卡夫卡《变形记》

【答案】4.D   5.B   6.D   

7.不可删除。

概述第一第二段内容;强调了修辞的重要性;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可以删去。

概述第一第二段内容;概括下文内容;如果删去,文章的论述会更加紧凑。

   

8.语言流畅:

《再别康桥》历史背景:

点出对立面。

新手法:

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形式上更自由;结合文本分析:

如诗歌错落的排列(建筑美),开辟的表现空间:

点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流畅:

《变形记》历史背景:

点出对立面。

新手法:

现代派、荒诞、象征。

结合内容分析:

人的异化。

开辟:

引发了现代派小说对人的境况的反思。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观点思想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依据第⑤段“其实这种情形,在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方面早就有所表现”“更多的是关注画家风格和技法上的变化,这是因为传统上,人们更多地认可观念的艺术”可知,“这种情形”指的“观念上的”艺术,也就是第④段横线上的内容。

综合四个选项,D项最佳。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事例论据和论点、论证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依据选项事例,回归原文,分析事例论据和论点、论证目的之间的对应关系,综合排除法,选出答案。

B项,“新科技大有取代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修辞的趋势”错误,无中生有,第③段用李安的事例意在说“新技术的运用和艺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因为影视艺术就是在技术、媒介创新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故B项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是否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没有新旧之分”错误,依据第⑦段“而新技术媒介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总是能开辟新的修辞空间”可知,媒介有新旧之分;

B项,“转化为修辞很困难”错误,依据第⑧段“应该说越是新媒介,越容易产生修辞”可知,转化为修辞不难;

C项,“更具有高超的修辞效果”错误,依据第⑨段“当然,在同形态修辞中,读者能比较修辞技巧的高低……但是在异形态修辞中,情形就十分复杂”可知,异形态修辞(新媒介修辞)的效果高低比较复杂,不容易判定。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和论证结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先要理解题干所涉及的相应段落的内容,辨析段落在全文结构和论证论点时所起的作用,答题要做到有理有据。

第一段写“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进而引出第二段“文章或诗歌的韵味”“所谓韵味就来源于修辞。

其实韵味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表达”,即第一二段的目的是指出修辞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文本要论证的“修辞与新媒介”,可知,第一二段起到一种铺垫的作用,故最好不删掉。

考生也可以答“可以删”,但是要言之成理。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依据上下文分析划线句的观点态度,联系考生自己积累的作品及内涵,举出恰当的例子。

本题答题要求有理有据,语言流畅,观点准确。

第⑦段,依据“人们对这位小说家的‘意识流’手法更为称道,因为意识流开辟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使得二十世纪的小说有了新的动力”,可知考生分析时也要依照原文,围绕“新手法为文学作品开辟了表现空间”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可分析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三美特征和手法,分析《变形记》可主要分析其荒诞手法反映现实处境和人物关系异化的特点。

【点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题,主要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是文本本身的主题,即作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文本的各种艺术处理的效果,即作者的创作意图;三是联系文本词句,从细节中找到我们解读的依据;四是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社会、家国等类似现象、领域、作品、技巧等来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重要的羊粪(节选)

李娟

①我们这里的人,形容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大,总是说:

“跟啃奶疙瘩一样!

”奶疙瘩就是酸奶煮沸后沥制的奶酪,很硬。

尤其是完全脱脂的陈年奶酪,硬得简直不近人情!

任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留下几溜白牙印。

吃这种硬奶酪,得先在火炉上烤软了,或在滚烫的奶茶里泡软了,才啃得动。

加玛的一块奶疙瘩会啃三四道茶,从头一天泡到第二天,每道茶喝饱了就捞出奶疙瘩揣回口袋,到了下一道茶继续再泡。

做这件事时,她不但有耐心,而且有乐趣。

总之,奶疙瘩实在太难啃了。

②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

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

③我们到了。

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

但我们生活的这一小块沙丘间的凹地却漆黑、深暗。

这就是羊的功劳。

羊在这个沙窝子里生活过许多个冬天,羊粪一年年堆积,粉化,把这块弹丸之地反复涂抹成了黑色。

④尤其羊圈里更是堆积了又厚又结实的粪层。

居麻说,这些粪层每个月都会增厚半尺,一个冬天得清理好几次呢。

其中初冬刚到达时的第一次清理和离开前的最后一次清理最为重要,劳动量也最大。

第一次主要是为了挖出最底层的干粪层。

最后一次是趁春日暖和,把最表面那层厚厚的软粪层铲起,砌在羊圈周围晾晒。

这些粪块又黑又纯,一块块大小适中,是冬天里最好的燃料。

⑤最底层的粪层因靠近地表,沙土多,又硬又结实。

加之又平摊着晾了一个夏天,撬起时跟预制板一样整齐。

这些结实的粪板虽不能用做燃料,却是荒野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用这种粪板围筑起来的羊圈整齐又结实。

否则的话,又能用什么来盖呢?

野地空旷,一棵树也没有,一把泥土也没有,一块石头也没有,只有低矮脆弱的枯草稀稀拉拉地扎在松软的沙子地上。

⑥就连我们人的饮食起居之处——地窝子,也多亏了羊粪这个好东西。

地窝子是大地上挖出的一个深两米左右的大坑,沙漠地带嘛,坑壁四周不垒上羊粪块的话,容易塌方。

然后在这个羊粪坑上架几根椽木,铺上干草,压上羊粪渣,便成了“屋顶”。

最后修一条倾斜的通道伸向这个封闭的洞穴。

当然了,通道两壁还得砌上粪块挡一挡。

连我们的睡榻也是用粪块砌起的,我们根本就生活在羊粪堆里嘛。

⑦“生活在羊粪堆里”——听起来很难接受,事实上羊粪实在是个好东西。

它不但是我们在沙漠中唯一的建筑材料,更是难以替代的建筑材料——在寒冷漫长的冬天里,再没有什么能像动物粪便那样,神奇地,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

——最深刻的体会是在那些赶羊入圈的夜里,北风呼啸,冻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脸像被揍过一拳似的疼。

但一靠近羊圈厚厚的羊粪墙,寒意立刻止步,和平的暖意围裹上来。

⑧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傍晚时分风雪交加,根本没工夫好好整理。

很快夜深了,大家非常疲惫,于是和衣躺在几乎什么都没铺的粪堆上凑合着睡了一宿。

大家的脑袋统统抵着粪墙,翻个身,羊粪渣子就簌簌掉得满脸满脖子。

要是有咧着嘴睡觉的习惯就惨了!

不过即使是闭着嘴睡觉,第二天,还是……

⑨好在经过休息,第二天大家都精神焕发,开始大力规整。

垮塌的粪墙被重新砌起,裸露的粪墙上挂满了壁毯和绣毡(最麻烦的事是往这样的“墙”上敲钉子,哪能敲得紧呢……),到了下午,地窝子终于焕然一新,体面极了!

羊粪块们被挡得结结实实,统统退居到幕后。

⑩原先的羊圈只有居麻一家使用。

现在与新什别克家合牧,陡然多了两百只羊,羊圈必须得扩张。

居麻用十字镐把羊圈坚硬的粪地砸开,新什别克和小伙子胡尔马西(新什别克的弟弟)用尖头锨用力撬起粪板,加玛用方头锨把碎粪渣抛到墙外,我和新什别克的老婆萨依娜则徒手抱起大块的粪层递给嫂子,嫂子砌新墙。

墙砌好后,多余的粪块都得运出去,我们几个女人用塑料编织袋一袋一袋地往圈外扛。

干了整整一天。

那个累啊!

而且粪尘漫天,呛得满鼻子满嘴都是。

大家不停咳嗽。

脖子里也全是粪渣。

这次清理,至少往下挖了一尺半深。

(11)虽然劳动辛苦,值得安慰的是,这两天的伙食开得特好!

每天都有肉吃!

还有肉汤熬的麦子粥喝,而且麦子粥里还拌了酸奶糊……还有土豆白菜炖的风干肉,而且肉是用羊油煎的……还有一顿焖了肉块的抓饭。

最重要的是,这几天的所有茶水里都煮了黑胡椒和丁香粒!

哎哟——香喷喷!

(12)羊粪地板是撬完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却是羊的“褥子”太薄了,地气太寒,体弱的羊可能过不了冬。

于是加玛、胡尔马西和我在接下来的两个晴朗有风的日子里干了整整两个下午,把沙窝地附近凤化散碎的羊粪土收集了几十麻袋,拖进羊圈垫高了一些。

这仍然不是最后。

此后的每一天,当羊群出发后,留在家里的人,都得把羊圈里墙根背阴处潮湿的粪土层翻起、铲开,堆在阳光下晾晒,晚上再摊平。

并且每过几天,就要拖几袋干粪土垫进羊圈。

【注】本文选自李娟的散文集《冬牧场》,2010年冬天她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经历了三个月冬季放牧生活,李娟的《冬牧场》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中的“非虚构作品奖”。

9.分析第①段以“吃奶疙瘩”起笔的作用。

10.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11.从选材角度分析本文“非虚构”的特点。

12.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答案】9.啃奶疙瘩的难来体现生活的艰苦,然而也有乐趣。

与清理羊圈形成类比,引出下文对清理羊圈的叙述,语言诙谐幽默,为全文奠定苦中作乐的精神基调。

   

10.比拟或拟人,把地窝子被整修一新的状态,拟作人打扮一新;将羊粪蛋被挡住,拟作人退居幕后。

(或语言风格:

幽默诙谐)情感:

成就感、欣慰、喜悦、满足等   

11.观点:

选材真实。

举例:

列出三个支持真实的切入口:

如生活场景、具有民族特色、按照时间顺序再现劳动过程、亲身经历而非听说,举例和切入点要匹配。

   

12.本文通过写哈萨克牧民冬季清理羊圈、充分利用羊粪劳作、生活的场景,真实再现草原牧民原始、艰苦的劳作生活,作者赞美这融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伴的天真、隐忍、乐观、生动、恬静的精神世界。

作品提示我们写作从真实的、有深厚体验的生活出发,提醒我们世界是丰富的,除了浮躁喧嚣的现代文明外,还有另一种源于心灵的寂静之声。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作用的能力。

“起笔”属于情节结构技巧类,做题时将文章前后关联比对,找出伏笔照应处,并思考其作用,即对人物形象、情节内容、思想感情的作用。

依据第①段“形容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大,总是说:

‘跟啃奶疙瘩一样!

’”、第②段“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

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可知,以“吃奶疙瘩”起笔类比清理羊圈,引出下文对艰难清理羊圈的叙述;

依据第①段“任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留下几溜白牙印”“得先在火炉上烤软了,或在滚烫的奶茶里泡软了,才啃得动。

加玛的一块奶疙瘩会啃三四道茶,从头一天泡到第二天”可知,啃奶疙瘩的难体现了生活的艰苦,和些微的乐趣,蕴含着苦中作乐的精神基调。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句子语言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句式、手法、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人称方式等角度思考鉴赏,答题时要回归原文,条分缕析地作答。

“终于焕然一新,体面极了”,用拟人的手法写垮塌裸露的粪墙挂满壁毯和绣毡后给人的美好感觉;“统统退居到幕后”用拟人的手法写羊粪块被遮住后的作者内心的满足感。

语言幽默诙谐,写出了生活条件的艰难和修整一心后心情的快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选材角度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仔细分析题干的指向性,明确考查角度,回归文本,分析文本的艺术技巧特点,归纳出要点,联系本文内容作答。

“非虚构”即本文选材真实可信。

如第①段吃硬奶酪的描写,很真实地突出了奶酪的“硬”,写出了地方特色。

又如第⑧段“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傍晚时分风雪交加……于是和衣躺在几乎什么都没铺的粪堆上凑合着睡了一宿”以自己亲身经历来写,真实再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场景。

考生也可以举其他例子,例子和作用要能对应。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情感意蕴、评价价值判断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有“我”有“思”,探索追旨。

学生答题不可脱离文本、不可消极,要多角度考虑问题,敢于陈述自己见解,言之成理。

本文的每一段,硬奶酪、羊圈、粪墙等,都在为人们展示一个艰苦而又充满乐观情趣的真实生活场景,写出了草原人的辛苦劳作和简朴的生活,却并不悲情,而是传达了一个淳朴、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

本文的思想价值在于引人思考这种远离喧嚣社会的质朴又苦中带乐的生活和心灵,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

【点睛】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从文中筛选整合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向外延伸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文本和实际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