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51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docx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

南昌市三校(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南铁一中)2015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

一、单项选择:

(48分)

读图1中甲、乙两图,完成1~2题。

1.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比例尺甲大于乙

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试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B.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C.火车站与学校相距300千米,与农业试验区相距750千米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增大2倍

【答案】1.A2.C 

【 解析】:

第1题,甲图比例尺为1∶15000,乙图为1∶18000,比例尺甲大于乙;甲、乙两图均为地图;甲图比例尺为线段式,乙图为数字式;乙图中动物形象属于图例。

第2题,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火车站到学校,与到农业实验区距离相当;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应增大3倍。

 上海市水务局2014年2月22日发布消息,上海长江口水地遭遇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对上海长江口陈行水厂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局部地区饮用水的口感已受影响。

完成3~4题。

3、出现咸潮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上海咸潮主要发生的季节是

A.冬春季   B.夏秋季   C.春夏季   D.秋冬季

4、下列河口地区出现咸潮机会最多的是

A.亚马孙河口  B.刚果河口   C.莱茵河口   D.恒河口

【答案】3.A4.C 

【 解析】:

3、出现咸潮主要与自然因素长江水量的丰枯有关,上海咸潮主要发生的季节是冬春长江进入枯水期时。

4、和亚马逊和、刚果河、恒河比较,莱茵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气候,降水要比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要少,加速莱茵河河口的欧洲地势地平,在终年西风带的影响下,大西洋咸潮多发。

下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

5.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        B.冬季      C.秋季     D.夏季

6.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温和多雨 ②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③雨热同期 ④适宜生产柑橘、葡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5、B

6、C

【解析】5、根据火山灰的厚度等值线可知,西部陡,东北部较平缓,说明盛行风从西南吹向东北。

该位置是地中海气候,吹盛行西风的季节是冬季。

6、该位置是地中海气候,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图3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背风坡

8、.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髙山草甸  B.针阔混交林  C. 高寒荒漠 D.高山针叶林

【答案】

7.D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

从图中可以读出,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度),为阳坡;雪线分布较低(海拔5500米处),为迎风坡。

8.雪线以上为终年冰川。

靠近雪线处气温低,降水少,为高寒荒漠。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图4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A.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10.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貌       C.植被         D.土壤

【答案】

9:

A

10:

C

【解析】试题分析:

9:

通过读图,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总体上看,西北重于东南,A正确;南方重庆、贵州和海南属于高水贫困地区,其余程度较轻,因此B和C错误;水困程度不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年降水总量、蒸发量等因素相关,D错误。

10:

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下渗严重,地表水不易储存,造成高度水贫困。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辐射为0时表示日出和日落。

完成11~12题。

1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6月20日 多云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3月12日 晴朗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地点昼长大于14小时,排除B、C选项,当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14点左右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说明是多云天气影响的结果,A答案正确。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2、该地可能位于

 A.南沙群岛(105°E左右)    B.大兴安岭(120°E左右)

 C.祁连山地(100°E左右)    D.帕米尔高原(73°E左右)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地点昼长大于14小时,排除B、C选项,当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14点左右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

北京时间是120°E东八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当地正午(12点)相差2小时,即30°经度差,所以该地经度120°-30°=90°左右,接近祁连山地经度(100°左右)

读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

完成13~15题。

13、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接近的是

 A.④    B.②    C.③    D.①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根据岩层的分布判断岩浆岩覆盖了图中的沉积岩,因此该地是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岩浆岩.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根据岩层的分布判断岩浆岩覆盖了图中的沉积岩,因此该地是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岩浆岩.从N的上部岩层的形状分析应该是火山喷发形成,后经外力的作用被黄土覆盖.而④是后来发生的岩浆活动,侵入到上部形成侵入岩.图中的大部分岩层具有层理构造,是典型的沉积岩,所以N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都是沉积岩.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图中的M和③岩层都是在同一岩层(④左边的沉积岩图例)的下面,所以M与③形成的时间最接近.

解答:

解:

A、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①在M的上面,比M新,故不符合题意;

B、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②在③的下面,所以②较老.图中的M和③岩层都是在同一岩层(④左边的沉积岩图例)的下面,所以M与③形成的时间最接近,故不符合题意;

C、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图中的M和③岩层都是在同一岩层(④左边的沉积岩图例)的下面,所以M与③形成的时间最接近,故正确;

D、根据岩层的分布判断岩浆岩覆盖了图中的沉积岩,因此该地是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岩浆岩.④是后来发生的岩浆活动,侵入到上部形成侵入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14、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与④两者形成时间相同    B.N与④顶部形成的岩石特点相同

 C. N岩浆活动比④早                D.N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特点不同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根据岩层的分布判断岩浆岩覆盖了图中的沉积岩,因此该地是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岩浆岩.从N的上部岩层的形状分析应该是火山喷发形成,后经外力的作用被黄土覆盖.而④是后来发生的岩浆活动,侵入到上部形成侵入岩.所以N岩浆活动比④早.因此N顶部是喷出岩,有气孔构造.而④的顶部岩层是侵入岩,结构致密,硬度大.图中的大部分岩层具有层理构造,是典型的沉积岩,所以N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都是沉积岩.

解答:

解:

A、从N的上部岩层的形状分析应该是火山喷发形成,后经外力的作用被黄土覆盖.而④是后来发生的岩浆活动,侵入到上部形成侵入岩,故不符合题意;

B、从N的上部岩层的形状分析应该是火山喷发形成,后经外力的作用被黄土覆盖.而④是后来发生的岩浆活动,侵入到上部形成侵入岩.所以N岩浆活动比④早,故正确;

C、从N的上部岩层的形状分析应该是火山喷发形成,后经外力的作用被黄土覆盖.因此N顶部是喷出岩,有气孔构造.而④的顶部岩层是侵入岩,结构致密,硬度大,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大部分岩层具有层理构造,是典型的沉积岩,所以N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都是沉积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15、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假设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则甲、乙两河年径流量的变化特点是

 A.甲河年径流量增加,乙河年径流量减少  

   B.甲河年径流量减少,乙河年径流量增加

C.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减少    

D.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均无变化

【答案】C

【解析】考查森林具有稳定河流径流的作用。

该流域降水总量不变,因植树造林,森林是生物水库,并增加下渗量,稳定河流径流,甲、乙两河流径流量会明显减少,并稳定。

读2014年2月4日某地天气形势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北海道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电闪雷鸣              B  娇艳似火  

  C  晴到多云              D  大雪纷飞

17、暖湿空气经过较冷的海水表面常形成雾,图中容易发生海雾的是

   A  ①    B  ③     C  ②       D ④

【答案】

16、D

17、B

解析试题分析:

16、由图形知北海道位于冷锋控制下,处于冷锋过境位置,2月份易形成大雪纷飞天气。

选项D正确。

17、因暖湿空气经过较冷的海水表面易形成雾,图中有寒流经过的位置是③,千岛寒流的影响,容易形成雾。

选项B正确。

考点:

该题考查封面天气;洋流分布。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B.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

19.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A.5米               B.30米             C.20米           D.15米

【答案】

18.B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18.图中为等深线,数值越大,表示在水下越深,礁体的海拔越低,B对。

珊瑚礁是生物(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属于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

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程度,可判断礁体各处的坡度和地势,稀疏表示坡度各缓,C错。

为淹没在海面下的高地,D错。

19.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E处位于礁丘突起处,围绕E的等深线数值应为36米,所以E的海拔为-36m~-28m,F点海拔为-20m,两点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8~16m,D对。

A、C、B错。

考点:

等值线图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

图9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硬叶林

21.图示景观②的典型土壤比景观①的典型土壤

A.土层更加深厚              B.不容易发生沙化 

C.冻结时间更长              D.有机质含量更低

22.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A.植被高度变化              B.干、湿度变化 

C.纬度地带分异              D.垂直地带分异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

下列甲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乙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23~24

题。

2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

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D.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二、综合题:

(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图1)材料二:

图1中甲→乙河段流量变化图(图2)

(1)棉田分布区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              __,

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                ___(2分)

(2)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

(2分)

 

(3)描述甲→乙河段的流量变化,并分析原因。

(6分)

 

 26.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 珊瑚虫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靠它们体内与其共生的单细胞藻类虫黄藻提供。

虫黄藻的共生和光合作用是珊瑚礁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虫黄藻需要生长在22℃~30℃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

(1)图中A、B、C三海域中有珊瑚礁分布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他两处没有珊瑚礁分布的原因。

(3分)

 

 

 

(2)下图能反映甲图中P地气候的是________,该气候与美国东南部气候类型相同,但该气候在甲图中的分布面积远小于美国东南部,试从影响气候的诸因素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4分)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人口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为什么?

(3分)

 

27.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简述该区域地理位置特征。

(3分)

 

(2)说出植被带界线东北部和西南部的自然带类型,并分析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

(7分)

 

(3)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开凿一条运河,你是否同意?

说明理由。

(3分)

 

 

 

28.(19分)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等问题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材料一:

丹麦及周边地区略图(图7)

材料二: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濒临北海、波罗的海,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

丹麦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

丹麦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图8某风能发电站)

材料三: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1)丹麦及周边地区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主要是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

(1分)

(2)丹麦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3分)

 

(3)丹麦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_______    __;试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5分)

 

(4)丹麦拥有众多风能发电站,分析丹麦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原因。

(4分)

 

(5)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学者各有不同看法,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6分)

 

 高三地理联考参考答案

1~10  DBADB    CACDB   11~20  ACCCA    DBBDC    21~24 DCBD

25.(10分)

(1)冲积扇(洪积扇)(1分)  流水沉积(流水堆积)(1分) 

(2)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1分);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1分)

(3)先增加(1分),原因是冰雪融水补给(1分);然后减少(1分),蒸发、下渗、灌溉等用水增多(1分);最后突然增加(1分),有支流汇入(1分)

26:

(10分) 

(1)C A海域有上升的强冷洋流,降低了当地的水温;B海域有亚马孙河大量淡水注入,降  低了海水盐度,都不适合虫黄藻的生存,因此没有珊瑚礁分布。

(2)① 地形上:

澳大利亚受大分水岭影响,海洋水汽较难深入内陆;美国东南部平原广阔,海洋水汽可直接深入内陆。

洋流上:

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弱,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

北美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澳大利亚大,季风显著。

(3)沿海地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都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经济基础好。

27.(13分)

(1)位于中美洲地区(1分);北半球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1分)东西分别濒临加勒比海(大西洋)和太平洋(1分)

(2)东北部为热带雨林带(1分) 西南部为热带草原带(1分); 东北部地处东北信风(1分),迎风坡(1分),降水丰富(1分);西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或地处高原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1分),降水较少(1分) 。

(3)同意:

(1分)该地区为中美洲,开凿运河可以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交通(1分),缩短航程,节省运费(1分)。

不同意:

(1分)该地地势较高,地质灾害多发(1分),开凿工程难度大,投资多。

(1分)。

28.(19分)

(1)冰川(冰川侵蚀)(1分)

(2)终年温和多雨(或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终年湿润,但冬雨稍多)     西风带(或盛行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3分)

(3)乳畜业(1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多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人们有饮用牛奶(或消费乳制品)的习惯(4分)

(4)临海国家,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较稳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风能发电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较低;风能是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任意答四点得4分)

(5)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

导致粮食更加紧张(1分),粮价上涨(1分),影响人民生活及粮食安全(1分)。

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巨大的利益驱使人们过度开垦耕地种植粮食及纤维作物(1分),导致水土流失(1分)、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