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5169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C)(3分)

A.琥珀(bò)  浩瀚(hàn)   迤逦(lǐ)    甲胄(zhòu)

B.休憩(qì)袒露(tǎn)冥想(mínɡ)漂泊(bé)

C.潸然(shān)倔强(jiànɡ)点缀(zhuì)轮廓(kuò)

D.采撷(xié)驾驭(yù)萦绕(yénɡ)扼制(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D)(3分)

A.召唤  耳畔  举止泰然  按之若素

B.狭隘  道劲  暗然失色  置之度外

C.嗫嚅  震摄  瞬息万变  窸窣有声

D.争辩  藤蔓  断碣残碑  命运莫测

3.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虽说她有着秀丽的脸庞、大大的眼睛,但鼻子的缺陷,让她的美丽黯然失色。

B.如今这瞬息万变的年代,也是新鲜事物滋生的年代。

C.理直气壮的马拉多纳,和他的阿根廷一起,重新带给人们欢笑。

D.我走过许多寺庙道观,目睹了无数信徒的顶礼膜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__BDAC__。

(3分)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________。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D.不停地絮絮叨叨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出了家在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重要作用,抒发了作者热爱家、牵挂家的情感。

B.《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咏物言志的散文,它兼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表达出对石缝间倔强生命的无比崇敬、敬畏之情,是对高扬的生命力的礼赞。

C.《废墟的召唤》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不愿永久停泊”的废墟。

D.《更浩瀚的海洋》一文的作者是英国诗人、小说家纪伯伦。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作者采用了象征的手法。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

中国网络电视台6月19日消息: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纪念圆明园罹难153周年,今年5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圆明园管理处共同启动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大型文物修复活动,150件圆明园出土文物将得到修复。

经过近2个月的前期准备,18号上午,首批20件瓷器和公众见面。

材料二:

《北京日报》6月19日报道:

昨日,圆明园出土文物修复现场正式开放,市民可到圆明园南门内的修复现场,目睹文物工作者将3万片碎瓷片还原成精美瓷器的全过程。

(1)概述以上两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字)(2分)

示例:

圆明园开展文物修复活动。

(2)圆明园举办这项活动有什么意义?

(至少概述出两点)(4分)

示例:

①有利于文物保护;②让人们懂得圆明园的屈辱史,培养时代责任感。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6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

“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

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

”我说为什么呀?

她说:

“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

从来没有疼爱过我!

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

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她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

“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代替的。

”女儿(  )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

“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

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

”我问怎么了,她说:

“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

”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

“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

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

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

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

”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

“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地喊着:

“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

”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

“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

”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

“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

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

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

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8.“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2分)

五岁时

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9.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1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那个冬天,很冷……

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2)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11.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12.“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4分)

示例:

①成长需要时间。

②成长过程是曲折的。

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

④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

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

⑥成长需要引导呵护。

(二)(15分)

舌尖上的乡愁

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地追寻每一口美食。

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

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最新鲜的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

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

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

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

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

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

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

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

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

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碗鲫鱼汤。

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

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⑥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

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

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

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⑦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着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

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

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

等一切的辛劳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

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的福报。

⑧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

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为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⑨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13.填空:

本文的文学体裁是散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第⑤段和第⑥段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4分)

14.第③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分)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在内容上承接了上文的生命中最新鲜的味道和故乡味道,同时开启下文对家乡美食的回忆。

15.第④段中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什么?

(2分)

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

(思亲;念家、乡愁也可)

16.谈谈第⑦段“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

(4分)

第一个“厚味”是指:

血亲之间的关系,母亲的辛苦劳作,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等人生感悟;第二个“厚味”是指:

喷香的饭菜(妈妈创造的美味)。

17.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交待文章的内容(线索)。

全文以“舌尖上的味道”为切入点来组织材料,巧妙地揭示了美味和乡愁之间的关系。

(3)点明了文章主旨。

全文通过舌尖上的美食的描写,抒发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2016,上海)(15分)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者的身影。

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

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

“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己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  )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

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路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

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

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18.第②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伸展(舒展)。

(2分)

19.填入第⑤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只要B.所以C.即使D.如果

2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4分)

论点:

(1)行走的

意义非同寻常,

应该成为人生

的必修课。

2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3分)

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

22.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

请阐述理由。

(4分)

示例一:

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时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示例二:

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所以不能删去。

三、作文(50分)

23.请以“温暖的家”或“我与________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任选一题作文;②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