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5387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docx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一、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

1、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

精神病学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科学,心理基础则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密切相关。

2、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常常需要用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的一类疾病。

由于社会上仍对精神疾病有一定的偏见,人们愿意接受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而不愿意接受精神疾病的称呼。

3、社会精神病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精神障碍与社会文化有关的病因分析,研究精神障碍的社会性病因,探讨社会因素对患病率或临床表现以及病程转轨的影响,并针对社会性病因提出防治措施.

4、社区精神病学是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指导下,针对社区(院外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和康复的工作与研究。

二、精神活动的生物学基础人的精神活动由大脑调控,人们的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皆为大脑功能。

大脑结构与功能正常,则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则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

另外,精神活动还通过各种机制影响躯体的功能状态。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加大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的力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尤其处于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和地区。

对此问题的迫切性、严重性和严峻性,已逐步获得共识。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各地区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采取多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式,如农村的家庭病床、城市的群众性看护网、乡镇和街道的工疗组、居委和村委的康复站、厂矿的福利车间和全方位服务、学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家庭的心理社会教育、患者及其家属的自助社团以及各类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热线电话咨询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规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应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精神卫生工作,为实现“人人享有精神卫生保健"行动起来;积极推广精神卫生社区防治康复经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网络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为精神症状。

症状学是精神科的基础,学习症状学是熟悉精神科的前提。

精神症状的发现主要通过医生和患者的交谈和观察获得.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必须整体综合考虑。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精神活动分解为几个部分,我们将精神症状分为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及行为障碍、意识障碍分别介绍。

一、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

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错误感知.比如将草绳看成蛇。

幻觉:

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a、按涉及的感官,幻觉分为

幻听:

幻听是一种歪曲或奇特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刺激作用于听觉器官。

病人有时会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但这种声音在现实的外部声场中并未存在.

幻视:

幻觉的一种。

可以看到简单不成形的形象,如闪光,也可以看到整个情景或者场面;看到的形象可以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也可以是鲜明的、生动的.可以是常见的,也可以是怪异的.病理性幻视如在意识清晰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则多见于谵妄状态或朦胧状态。

幻嗅:

较少见,病人可闻到各种特殊的气味,如异香、奇臭、血腥、烧焦气味等。

见于颞叶癫痫与精神分裂症

幻味:

较少见,常与幻嗅或其他幻觉同时存在,病人感到进食或饮水时尝到特殊味道,常引起拒食。

见于颞叶癫痫与精神分裂症。

幻触:

病人感到其皮肤粘膜有虫爬、通电、火灼、手抓等异常感觉,可见于中毒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

有性器官接触感者,称为性幻觉,尤多见精神分裂症。

本体幻觉:

本体幻觉(body-sensoryhallucination):

较少见,包括内脏幻觉、运动幻觉和前庭幻觉。

更年期发生的抑郁症常有内脏幻觉.运动幻觉指病人处于静止状态时自觉身体某部位有运动感,以精神分裂症多见。

前庭幻觉指病人自感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奇特姿势和行为,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干器质性病变。

b、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

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

假性幻觉:

产生于主观空间。

c、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为:

功能性幻觉:

同一感官的知觉连带出幻觉;

反射性幻觉:

不同感官的知觉与幻觉连带出现;

入睡前幻觉:

幻觉出现在入睡前;

心因性幻觉:

在强烈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是患者对客观事物能够正确认识,但是对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空间距离、物体的动静等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

a、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是指时间体验的综合障碍.如感到岁月不再行进,时间已经“凝固”,或到时间“飞驰而过"或以“一张一弛,阵发松散”的形式流逝等。

多见于颞叶癫痫或精神分裂症.

b、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是指对事物大小比例如空间结构的感知综合障碍,如看客体形象比实物大得多,称视物显大症;比实物小得多,称视物显小症;看到人的脸面变形,鼻嘴歪斜或者台凳橱柜形状改变,称为视物变形症;如把远物看得很近或把近物看得很远,称为空距失羊症或视物错位症。

以上各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多见于癫痒和精神分裂症.

c、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同时存在空间和时间两种感知障碍。

患者感到运动的物体静止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在运动.如患者感到运动着的汽车停止不动,或实际停止的汽车而感之运动。

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d、体型感知综合障碍:

又称体像感知综合障碍。

比如患者感到自己的脸变长,变大,鼻子变宽等等。

这种症状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

是联想速度加快和量的增加,表现思维和谈话都非常快,一个概念接着另一个概念大量涌现,以致有时来不及表达。

患者讲话滔滔不绝,讲个不停。

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

2、思维迟缓:

是联想缓慢,与思维奔逸正相反,表现为言语速度的缓慢,应答迟钝.

3、思维散漫:

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4、思维贫乏:

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或晚期阶段的精神衰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5、思维破裂:

在没有智力损害、意识障碍、情绪激动和精神运动兴奋等情况时,病人的言语表现为句与句之间缺乏联系。

各句本身是完整的,若孤立地看每个句子,意思完全可以理解,在语法上和措词小没有重大错误,甚至无可挑剔,但在思维联想的结构上却十分明显地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句与句之间缺乏可以理解的联系.

6、病理性赘述: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见于癫癎、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

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若患者有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则称作思维被夺(thoughtdeprivation).两症状均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8、思维插入:

思维插入(thoughtinsertion)和强制性思维(forcedthinking)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外力强行塞入其脑中。

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两症状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

9、思维化声:

又称思维鸣响,患者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有与思维一样的言语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

因此,患者觉得自己的思维是听得到的,这类症状的特征是,当存在的是幻听,而其内容都是他所想而又尚未说出来的思想。

这是一种知觉障碍而不是思维障碍。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思维扩散:

和思维被广播(thoughtbroadcasting)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上述两症状亦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

例如,时值夏天,牟患者只要睁眼醒来就紧紧抱住冰冷的暖气片不动手,甚至在一日三餐时也不松手。

医护人员询问其原因何在,患者说:

“因为暖气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心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

"本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时上述精神症状再现,这一症状反映出形象概念与抽象感念之间的联想障碍,即患者混淆了具体的形象概念(暖气片)与抽象概念(工人阶级)之间的界限。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象征和平,游行时高举红旗象征革命,这样是以传统和习惯为基础,已约定俗成,彼此能够理解的,而且不会把象征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

12、语词新作:

属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的表现,指患者自创一些文字、语言、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意义,或对常用普通词语赋予新概念。

有时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起来创成新词,以代表某种新的意义.除患者能理解外,不经解释别人极难弄清其含义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如一患者说:

“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

14、强迫观念:

是指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情绪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情绪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需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都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

可见于强迫症或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是一种病理信念,其内容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患者的文化水平与社会背景。

但患者仍坚信不疑,难以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加以纠正。

妄想属于精神病性症状,它是思维内容的障碍,是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妄想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其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

妄想又分为:

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按妄想内容归类,常见的妄想种类有:

1、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妄想.患者感到正在被人监视、跟踪、窃听、诽谤、诬陷、毒害等。

常见于各类精神病,伴有幻觉的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关系妄想:

又称牵连观念;援引观念。

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别人的谈话,无线电广播、报纸上的文章和消息是针对他而发的;别的人咳嗽、吐痰是表示轻视他等。

关系妄想的内容多数对患者不利,常发生于被害妄想之前或与之同时发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物理影响妄想:

一种认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身体均被外界力量控制和干扰的病态观念。

这种外界力量常被指称为电波、超声波、激光等等现代先进技术,病人认为自己的一切均受到外力的控制、操纵,自己无力违抗,如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同时可因这种电波或仪器干扰而有身体不适的感觉。

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

以自负、自感伟大或优越为内容的病态信念.常伴有其他幻想性妄想,可作为偏执狂、分裂症(常为偏执型)、躁狂症和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麻痹性痴呆)的症状.某些人格障碍的病人有出现这种妄想的素质。

5、罪恶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罪大恶极,以致连累亲友,甚至连国家也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他自认为不仅应该受人鄙视和唾骂,甚至处死也不能补偿其罪恶之万一,常因而拒食,或采取一些方式赎罪.严重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再活下去,可发生自伤、自杀等行为。

多见于忧郁状态和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

坚信自己得了严重疾病,患者终日惶惑不安,坐卧不安,经多方面检查无异常也不能消除其症状。

7、钟情妄想:

这一种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坚信自己被某一异性所爱,即使遭到对方严辞拒绝仍毫无置疑,而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是否忠诚,仍纠缠对方不已.“钟情妄想”只是妄想的一种,妄想是一种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其特点是没有事实根据,同病人所受的教育水平也不相符。

但病人坚信不移,无法劝服,也不能通过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妄想的内容一般常与个人经历、社会及文化背景有关.

8、嫉妒妄想:

又称病理嫉妒综合征和奥赛罗综合征.是一种以坚信配偶不贞的妄想为核心综合征。

嫉妒妄想(delusionofJealousy)又称不贞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爱人对他不忠实而另有外遇,因而跟踪或监视其爱人的活动。

主要是指认为配偶或性伴侣不贞的妄想,往往会伴随着激动情绪,甚至攻击行为。

临床上以男性较多,经常出现在四十岁左右,过去没有精神疾病的人。

症状的发生往往没有先兆,常常是丈夫突然地怀疑太太不贞,然后寻找身边许多蛛丝马迹,这些蛛丝马迹往往又增强丈夫的妄想程度;病人会竭尽所能地测试太太的一举一动,不断的检查、再检查.例如有一位个案每日下班回家后,会立即检查房间衣橱内衣服的次序,若衣服放置的位置有任何改变,就会认为有人趁他不在家,在家里与他太太发生奸情。

9、被洞悉感:

或思维被播散(thoughtbroadcasting)又称思维被揭露感(experienceofbeingrevealed)。

指患者觉察到自己的思想还未往外表达或不想表达出来就已被许多人知道,尽管患者说不清自己的思想如何被别人探知,但确信已经尽人皆知.仅见于精神分裂症,常为“大脑不能保密”而苦恼,可继发关系妄想、夸大妄想及被害妄想.

10、虚无妄想:

虚无妄想又称否定妄想,系指患者坚信自己体内某些脏器或整个自身,甚至自己周围的部分或整个世界均不复存在.如某患者称自己的胃肠都没有了,身躯不过是一个“皮囊”而已,所有五脏六腑均消失得无影无踪,多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胞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

三、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

患者对一定的对象予以过份的注意,即使细枝末节也不轻易放过。

一种是对外界对象的过分注意,如有妄想症状的患者,对妄想对象的举动特别注意。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一种是对自身状况的特别注意,如有疑病症的患者对身体的微小变化如心跳,胸闷等非常注意,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2、注意减退又称注意涣散,指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兴奋性均减退。

患者的注意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多见于疲劳状态、神经衰弱、及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3、随境转移:

随境转移指注意的可转移性增高.这在躁狂病人表现得最突出。

病人的注意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动(尤其是新鲜事的发生或某个人物的出现)而转移开。

一旦被新事物所吸引,病人的注意便集中于该事物,但并不持久,很快又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了.

4、注意狭窄:

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其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当患者集中注意于某事物时,而一般极易唤起注意的其他其物都很难引起患者的注意.多见于痴呆和源防状态的患者。

5、注意迟钝:

指患者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均减弱。

四、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是一种病理的记忆障碍,表现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

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

2、记忆减退:

是一种记忆障碍,临床上较多见,可以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3、遗忘:

顺行性遗忘:

是发病之后经验记忆的丧失,不能回忆记忆缺失之后一段时间的经历。

有人认为,对于顺行性遗忘患者来说,有一个完好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储存系统,只是缺少了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能力.

逆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是对过去的事情遗忘了,新的记忆还是能够形成.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是文艺作品中的遗忘大多数都是受到脑部外伤或严重精神刺激后产生的逆行性遗忘。

界限性遗忘:

对过去生活中某一阶段的明确事件与经历,完全不能回忆.被遗忘经历,大多与强烈的愤怒,恐惧,羞辱等情景有关,该阶段的事件,通常是患者不愿回忆或不愿谈及的。

一般地说,这类遗忘是心因性的,也可能起因于颅脑外伤。

4、错构:

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5、虚构:

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自己对叙述内容只保持松散记忆并需提示(有时可以是自发而持久的),且有夸张倾向。

虚构一般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遗忘综合征,如Korsakov综合征.也可由医源性诱发,但不应与分裂症所涉及的记忆性幻觉或幻想性谎言相混淆。

见: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

五、智能障碍

(一)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不全):

是指个体在发育成熟前(通常指18岁以前),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智力发育障碍或受阻,而导致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二)痴呆:

1、全面性痴呆:

大脑的病变主要呈现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既涉及到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往往影响病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改变。

病人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判断力,定向力也可发生障碍.多见老年性痴呆、麻痹性痴呆。

2、部分性痴呆:

在这类痴呆中,病变所侵犯的只是某些限定的区域,如大血管的周围组织,因而使智能产生部分的障碍,如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减弱、分析综合困难等。

但其人格的基本特征一般仍保持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批判和自知的能力,定向力也比较完整。

这类痴呆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外伤性痴呆。

3、假性痴呆:

假性痴呆大都是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表现智能缺损的程度不如痴呆严重,且智能障碍不一致,如患者对简单问题不能正确回答,但对复杂的问题反而可正确回答。

多系强烈的精神创伤而产生.其智能障碍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处理,在短期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六、定向力:

定向力又称定向能力,指一个人自己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一是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如时间、地点、人物、;二是包括对自己状态的认识,如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等。

七、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改变:

1、情感高涨:

一种高兴愉快的心境,若强烈程度与现实环境明显不相称,则是躁狂或轻躁狂的主要症状.

  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总是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自我感觉极佳,对自我才能估价过高,喜形于色,讲话时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动作增多,表情丰富、生动.对一切都感到非常乐观,好象从来没有什么忧愁和烦恼,对任何事都感兴趣,自负自信,盛气凌人,甚至流于夸大.病人易激惹,往往对困难估价过低,稍有不遂则勃然大怒,遇悲哀事也可伤心流泪,但转瞬即逝.病人自身良好感觉时感到无比舒畅和幸福.

  病人的情感变化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其乐观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这是躁郁症躁狂状态的一个典型表现,它往往与思维奔逸及活动增多同时出现,而构成一类常见综合征——躁狂状态。

2、情感低落:

患者情绪异常低落,心境抑郁.表情忧愁、语音低、动作明显减少、自我感觉不良,常常自责自卑,严重的有明显的罪恶感,甚至出现自伤和自杀念头和行为。

常见于抑郁症。

3、焦虑:

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

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

4、恐惧:

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烈收缩(正常情况下是收缩伸展成对交替运行);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

(二)情感波动性改变

1、\情感不稳定:

情感不稳定-labilityofaffect心境表达失控、不稳和异常波动,常见于器质性脑病综合征、早期分裂症、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某些类型.

2、情感淡漠(情感平淡):

精神分裂症发展中情感活动逐渐衰退,内心情感体验贫乏,对切身有关的事件均可表现无动于衷;对亲人冷淡,出现社会性退缩,称为“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最重者称为“情感衰败”。

  患者对于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

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易激惹:

一种反应过度状态,包括烦恼、急躁或愤怒.可见于疲劳、慢性疼痛,或作为情感异常的临床特征,发生于老年性、脑外伤、癫痫和情感性精神障碍.

  这是一种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

患者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

病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不已。

常见于神经衰弱、躁狂状态、躯体性或脑器质性精神病。

(三)情感协调性改变:

1、情感倒错:

是一种情感障碍。

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丧失协调而产生的颠倒现象.此时人的情感反应与相应的外界刺激的性质及内心体验不相符合。

如遇到悲哀事件,却非常高兴愉快;相反,碰到高兴事件,却痛苦悲伤.此外,还有表情倒错。

这是一种情感体验与表情之间不协调不配合或相反的表现。

例如,外表上痛哭流涕,内心却无悲伤的体验,或者相反。

这两种情感障碍多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青春型病人身上.

2、情感幼稚:

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

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啕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啼为笑。

由于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减弱,其情感活动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觉的影响,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来。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八、意志障碍

(一)、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的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尽相同。

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地忙忙碌碌,但常常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结果是一事无成。

而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所谓的证据或到处控告等等。

(二)、意志减退:

亦称意志活动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

意志减退表现为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

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促进计划自杀,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长期追踪发现,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自杀观念通常逐渐产生,轻者仅感到生活没意思,不值得留恋,逐渐产生突然死去的念头,随抑郁加重,自杀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