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5424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备课

第一课《春天》 (三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

并开展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像作品。

二、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的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三、能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材分析: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 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

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

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3.歌曲《嘀哩嘀哩》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每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

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

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笔。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

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

(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

喜欢这首歌吗?

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

(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

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

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加上后半句节奏╳╳╳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

(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

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

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

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

(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

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

把春意带回教室。

板书设计:

嘀哩嘀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 ╳╳|╳╳ ╳|

          ╳╳╳ ╳╳|╳╳ ╳|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聆听《春》,感受春的竟境。

2、  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演歌曲。

3、  通过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用品是可以发出音响的,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发挥其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乐曲和歌声中感受“春”的意境。

2、  用生活用品来表现春天的音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并欣赏乐曲《春》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入音乐王国,一起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首先我们静静地听一首好听的乐曲。

(点击课件播放《春》。

听后请孩子们说一说感受。

第一次欣赏要求:

1、你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

请学生回答。

(春风、小鸟、泉水、雷声、、、)并让学生知道这些声音都是用弦乐器模仿的。

2、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请学生回答。

提问:

你能给乐曲起个名字吗?

请学生回答。

(出现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的第一乐章,作曲者: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

第二次欣赏要求:

1、你能模唱它的主题吗?

(主题音乐按钮)2、、2、当你听到它时能举起你的右手吗?

师:

是的,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很多作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都要去描写它,赞美它。

那么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领略春天的美好。

去之前,春姑娘给我打了电话,她委托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位春天的朋友。

闭上眼睛,猜猜他们是谁。

(点击课件播放雨声、风声、雷声、水声,学生轻轻聆听。

请孩子们猜一猜听到了什么。

并给它们起个名字:

如春雨姐姐,春风妹妹,春雷伯伯,春水阿姨等)

3、你们能用身边的物品模仿这些声音吗?

(可用身边的任何物品)。

二、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你们喜欢这几位朋友吗?

好,我们把这几位朋友邀请来举行一场别开声面的音乐会。

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几位朋友是怎样“表演”的。

(课件播放《天天举行音乐会》原唱不出谱)

2、谁能说说,歌曲中这几位小演员它们是怎么表演的?

(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春雷打鼓,春水鼓掌)

那么在这首歌曲中是如何唱的呢?

(分批出示节奏条)

春雨(加上图片)   “24滴答0滴|答 0|”  

春风 (加上图片)  “24沙沙0沙|沙 0|”  

春雷 (加上图片)  “24轰隆  隆隆|隆—|”    

春水 (加上图片)  “24哗啦 啦啦|啦 —|”

3、刚听了一遍你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有这么精彩的发言,老师真是非常感动,我还想再听一遍,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帮我来解决——这几位朋友是怎么歌唱的?

谁能学学?

(聆听歌曲范唱(出歌谱),学唱难的乐句)

4、启发学生用春雨(或春风、春水、春雷用不同的色彩)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听说你们班有很多朗诵好的学生,大家推荐一名,把歌词朗读下吧)

6、随琴轻声唱歌词。

7、讨论:

出屏幕①在演唱歌曲时应该用什么情绪来唱?

②歌曲中如果要去掉休止符,会怎样?

 8、分角色演唱。

9、完整地演唱。

                             

三、为歌曲伴奏。

1、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春天气息都感染了我们,如果我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那就好了,可惜,老师没有带乐器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学生用身边的任何物品用具来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并选择适合的伴奏型)

 2、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伴奏。

3、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四、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高兴吗?

大自然因为春天的到来变得五彩缤纷,春天因为有了这场音乐会而变得生机勃勃。

那有的同学一定在想:

春天能举行音乐会,我们自己也可以啊。

你们想吗?

(想)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分组去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回去以后仔细观察,看看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是怎么样唱歌的呢?

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举行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好吗?

(在《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春天举行音乐会

春雨   “24滴答0滴|答 0|”  

春风   “24沙沙0沙|沙 0|”  

春雷   “24轰隆  隆隆|隆—|”    

春水   “24哗啦 啦啦|啦 —|”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

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再次聆听、感受《春》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师]:

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天。

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

我们

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

课本上

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

欣赏的作品是用柳琴和钢琴表现,我们的小演奏家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

制的乐器表现;当然,热爱表演的孩子还可以用你的舞蹈动作表现春

天……。

创作活动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加油吧,充分

发挥你的想象去参与创作吧!

2、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展示,集体评议。

三、听听、唱唱,再次感受并在心里留住“春”的美

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教师引导:

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3、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4、用钢琴伴奏,一起唱唱,演演。

5、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

(背景音乐《春晓》)

6、随机结束音乐活动。

 板书设计:

《春》和《春到沂河》

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二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一、在感受体验以“鸟”、“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认识低音“sollasi”,掌握它们的唱名。

唱好《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第三课《童趣》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

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

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

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

  2.二胡独奏《赛马》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3.歌曲《顽皮的杜鹃》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歌曲为44拍、宫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4.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这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的表现了两只鸟的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

喜爱之情,并从学生的所感所悟中引导他们热爱环境和小动物。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6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和特殊记号。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难点:

1、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

教具

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猜杜鹃

 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动物朋友,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

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下面几首根据他们而创作的世界名曲,里面还有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呢。

播放:

1亨德尔《杜鹃与夜莺》片段,继续听斯特劳斯的《杜鹃圆舞曲》片段,和《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三、听杜鹃:

通过聆听的对比,引出本科欣赏内容《森林深处的杜鹃》,感受它的音乐形象和主要乐器.

(一)、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师:

哪首乐曲中杜鹃的叫声最容易听出来?

生:

《森林深处的杜鹃》

2、感受音乐形象:

师:

杜鹃藏在哪里?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

藏在森林里,可怕的地方,幽静的地方……

师: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

孤独的,自由的,害怕的…

3、听辨演奏乐器,得出答案:

森林是由钢琴乐器演奏的

杜鹃的声音是单簧管乐器演奏的

(二)、欣赏《顽皮的杜鹃》

1、师:

这只杜鹃飞出了丛林。

你们听它是怎么飞的?

 师弹奏12345671。

学生感受出旋律的上行并跟着音乐飞一飞。

看老师的手势唱一唱音阶。

2、师:

这回它又是怎么飞的,你能感受出来吗?

师弹25671

学生感受出旋律的走向,并跟着音乐飞一飞。

认识低音的567并看老师的手势唱一唱。

3、这只杜鹃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

(聆听《顽皮的杜鹃》伴奏)

生:

很快乐,轻松……

师:

和森林中的杜鹃相比怎么样?

让学生从情绪,速度等各个方面自由讨论,感受到音乐要素不同,音乐形象就不同。

4、师:

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

它是怎么样叫的?

叫了几声?

师生一起数一数。

(一共6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

(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为下面的游戏做准备。

5、给每句琴声的句末填唱杜鹃的叫声:

“咕咕”。

6、要求:

“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

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

(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

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

2、在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四、唱杜鹃

(一)师范唱《顽皮的杜鹃》。

问:

杜鹃和我在干什么?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这是一只顽皮的,可爱的,贪玩的,机灵的……杜鹃。

(二)接唱旋律

1、注意旋律之间有没有联系。

老师唱135句,学生唱246句。

2、男女生接唱。

3、两大组交换学习和互评

(三)带入歌词

1、师带入歌词唱,生当杜鹃填唱“咕咕”。

2、学生轻声唱全曲,要求“咕咕”的地方要唱得不只欢快还要机灵,顽皮,加上跳音记号。

(四)歌曲处理

1、处理歌曲的结尾

引导学生说出:

应该渐慢,渐弱。

并用歌声来表现。

2、处理歌声,并简单了解奥地利。

3、设计一个小的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五、总结、互评

充分运用学生的所学进行互评、他评、自评

板书设计

顽皮的杜鹃

(1)56712345

(2)顿音记号

(3)课本练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长什么样子的啊?

(学生回答后放乌鸦的图片)师:

那谁又知道喜鹊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回答后放喜鹊的图片)师:

从外表上看,你们是喜欢乌鸦还是喜鹊呢?

(大部分学生回答喜欢喜鹊,因为喜鹊的羽毛好看。

)师:

那老师今天就给你们讲他们之间的一个寓言故事。

  旁白:

在某一农村里,一位农民伯伯正在为秋天的收成而烦恼着。

他在农场里走来走去,嘴里不断地说着:

“今年的收成会是怎样呢?

”这时候一只花喜鹊飞来了,它说:

“农民伯伯,你可不用忧愁,现在的麦苗都已经长得够好了!

你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秋天的丰收吧!

”农民伯伯听了后开心地笑着说:

“哈哈,是吗?

是吗?

”就在这时,小乌鸦也飞过来了,他看了看麦苗说:

“虽然现在的麦苗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农民伯伯你一定要在麦田上加上保护膜,要不台风来了就损失惨重!

”农民伯伯有点不怀疑的态度,说:

“你说的话可信吗?

  师:

同学们,究竟花喜鹊和小乌鸦谁能正真帮到农民解愁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花喜鹊和小乌鸦》,答案就在歌曲里面了!

 三、学唱歌曲。

  1、三次聆听歌曲。

  ①完整聆听,看歌曲是怎样描述乌鸦和喜鹊的师:

听了歌曲之后,如果你是农民伯伯,你会选择听谁的话呢?

(大部分学生回答会听乌鸦的话,因为乌鸦说的是实话)②聆听第二遍录音。

师:

大家说的真好。

现在我们听第二遍,看看大家有没有听出什么新的发现?

找一找有没有咱们以前没见过的标记。

(学生举手回答)师:

大家都找得非常仔细,那么为什么这个作曲家要把这两个标记写上去呢?

它们到底会让歌曲发生什么变化?

大家请听教师作一个示范!

师:

就是有了它们两个特别的朋友,歌曲马上变得活泼、幽默、风趣。

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

(下滑音,波音)师:

它们名字分别叫下滑音和波音,都是用来修饰它所在的音符,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这句。

(师引导学生一同唱有下滑音和波音的这个乐句,这样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现出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形象。

)③听教师范唱一遍,把教师换气的地方用笔标上换气记号。

2、教师教唱。

①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小声哼唱。

  ②老师把歌曲当中的波音和下滑音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幽默地演唱这首歌曲。

同时教学生附点节奏,让学生把歌曲当中的附点节奏唱好。

  ③师生跟着音乐演唱,学生唱好下滑音和波音,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

  四、为歌曲配律动。

  师:

同学们,学会这首歌之后,你感觉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开心、活泼、愉快)师:

那你们能不能为歌曲加上一些动作来体现这样开心的心情呢?

  (根据学生创编的动作进行总结,挑选好的动作让全班一起做)让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五、教师总结师:

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曲之后,你能不能把歌曲当中的故事讲个大家听啊?

师:

那么通过这首歌曲,你们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呢?

师:

其实在很多农村里,乌鸦被叫做“不详之鸟”,因为人们都觉得他满身乌黑,而且嘴大且直,所以人们都讨厌他,相比之下人们比较喜爱喜鹊。

喜鹊被人们称为报喜鸟。

但是他们的性格就和他们的样子一样吗?

并不是的,乌鸦从来都是坚持实事求是、仗义执言、一是一、二是二,勇于报忧,相反喜鹊却是自以为是,满嘴谎言。

那么你们喜欢谁呢?

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这寓言故事的道理吗?

(做人要踏踏实实,而不应该一个华而不实。

)师: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都通过自己的想法把这个道理总结出来了,学了这首歌曲之后,你是喜欢乌鸦还是喜鹊呢?

(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乌鸦,因为乌鸦说话诚实,不说假话。

六、聆听《赛马》:

  1、播放草原赛马情景视频,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

  (设问:

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2、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听听二胡的音色,简单介绍二胡。

)3、聆听第一乐段主题。

  (设问:

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

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4、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设问:

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

?

)?

?

5、再听第二乐段。

  设问:

(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

你能模仿一下吗?

  6、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

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7、复听全曲(用节奏乐器、用动作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板书设计:

花喜鹊和小乌鸦

下滑音,波音

开心、活泼、愉快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二、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三、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四、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材分析:

1.歌曲《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内。

全曲节奏紧凑,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

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

《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3.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

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4.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感悟歌曲情感,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

了解、表现顿音记号的特点,会唱这支歌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听”、“唱唱”、“演演”感受乐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现顿音记号的特点,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2、学生道具:

打击乐器(碰钟、串铃、双响筒、铃鼓、)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1、师问: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你们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放假都干什么呀?

”——找个别学生自行回答——“那老师给你们放一段音乐我们来听一听乡下的孩子放学回家都干什么。

二、教授歌曲

2、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谁能告诉我乡下的孩子都干什么呀?

那么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

欢快、悠扬)

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请同学们一起认真的朗读一遍歌词

5、学唱重点小节、处理乐理知识

(1)再次聆听范唱重点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