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431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排他性(excludability)

答:

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一种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时,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之一。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在排他性原则失效的地方,就会出现没有付出代价,却可以享受物品效用的“免费搭便车”现象。

2.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inconsumption)

答:

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3.私人物品(privategoods)

答:

私人物品指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4.公共物品(publicgoods)(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公共物品具有四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②自动性。

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③无偿性。

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

④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5.公共资源(commonresources)

答:

公共资源指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

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也没有排他性,想使用公有资源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但是,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减少了其他人对它的享用。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

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由于海洋浩瀚无边,对渔民所捕到的鱼收费是困难的。

6.俱乐部物品

答:

俱乐部物品是指那些受益人相对固定的、通过俱乐部形式组织起来的利益共同体所提供的俱乐部公益性物品。

俱乐部物品是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但没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由于这类公共物品的消费者相对集中,且受益人相对固定,因此,将这些受益人通过俱乐部形式(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合作社、经济协作组织、民间社团、待业组织等)组织起来,俱乐部内部所有成员共享俱乐部产品并分摊投入成本费用,是科学可行的。

7.搭便车者(freerider)(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深圳大学2011研)

答:

搭便车者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的人,即不为产品支付费用却同样享受这种产品的消费者。

公共物品经常出现有免费搭便车问题,免费搭便车者常会隐瞒自己对某种公共物品例如国防、公路等的真实需求,从而导致市场难以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通常是供给量不足。

因此,提供有效数量的公共物品大多通过市场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通过成本—收益分析,由国家来提供有效数量的公共物品。

8.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

答:

成本—收益分析指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成本—收益分析是用来评估经济项目或非经济项目的。

它首先估计一个项目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收益,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生产。

公共物品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项目,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加以讨论。

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

9.公地悲剧(TragedyoftheCommons)(北京师范大学2005、2009研;西北大学2008研)

答:

公地悲剧是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一个寓言。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G·哈丁提出“公地悲剧”,即“公用权悲剧”概念,哈丁把公共财产比作公有草地,谁都可以在草地上放牧,每一位牧民为了从放牧中取得更多的好处,按照费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总是力图增加畜群的数量,但是谁也不进行草地建设的投资。

这样,随着畜群增加,草原的质量急剧下降,最后草场完全退化,不能再放牧牛羊。

这就是草地公用权的悲剧。

每个人追求自己最大的个人利益,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不可避免地导致所有人的利益的毁灭。

公地悲剧是说明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的范例。

当一个人用公共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公共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二、复习题

1.解释一种物品有“排他性”的含义。

解释一种物品有“消费中的竞争性”的含义。

一块比萨饼是否有排他性?

是否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答:

(1)“排他性”指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当一种产品或服务者具有排他性,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就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一种物品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物品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物品的机会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那么这种商品就具有竞争性。

(2)比萨饼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比萨饼具有排他性是因为比萨饼生产者可以限制那些不为比萨饼支付的消费者享用比萨饼。

比萨饼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因为一个消费者购买享用了它,其他消费者就不可以再消费这个比萨饼。

2.给公共物品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私人市场本身能提供这种物品吗?

解释原因。

答:

(1)公共物品的含义及例子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例如,国防是一种公共物品。

一旦要保卫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一个人享有这种国防的好处。

而且,当一个人享受国防的好处时,他并不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好处。

(2)私人市场本身不能提供公共物品,原因如下:

①公共物品常出现免费搭便车问题。

免费搭便车者常会隐瞒自己对某种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等的真实需求,从而导致市场难以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通常是供给量不足。

因此,提供有效数量的公共物品大多通过市场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通过成本—收益分析,由国家来实现。

②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在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它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

当物品可以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

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

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

如果要人们根据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了。

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私人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种物品,即市场是失灵的。

3.什么是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

为什么它很重要?

为什么进行这种分析很困难?

答:

(1)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分析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从而确定是否提供该物品的一种研究方法。

(2)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非常重要,因为政府需要估计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收益和成本,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是否提供该物品。

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

(3)进行这种分析非常困难,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一种公共物品,没有判断这种公共物品价值的价格。

人们对一种公共物品的评价依赖于他们所面临的激励,那些受益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的利益的激励,而那些受害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成本的激励。

4.给公共资源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人们对这种物品的使用会太多还是太少?

为什么?

答:

(1)公共资源的含义和例子

公共资源指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

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

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到的鱼收费。

(2)没有政府干预,人们使用这种物品会太多。

因为公共资源是非排他性的,人们都可以使用,并且使用公共资源时不需要为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利益损害支付成本,也即没有人对新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这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三、问题与应用

1.考虑你们当地政府提供的物品与劳务。

a.用图11-1中的分类解释下列每种物品属于哪类:

·警察保护

·铲雪

·教育

·乡间道路

·城市街道

图11-1四种类型的物品

b.你认为政府为什么要提供不是公共物品的东西?

答:

a.①警察保护属于自然垄断,因为它有排他性却无竞争性。

②铲雪属于公共资源,因为它有竞争性却无排他性。

③教育属于私人物品,因为它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④乡间道路属于公共物品,因为它即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⑤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资源,因为它无排他性却有竞争性。

b.政府也提供一些不是公共物品的东西,原因如下:

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政府提供的并不总是公共物品,很多时候还提供其他物品。

例如城市道路(针对行人而言),它不收费,是非排他的;但是一般比较拥挤,多一个人行走,就会使他人觉得更拥挤,因此是竞争性的。

无排他性却有竞争性的物品是公共资源,不是公共物品。

这样政府提供的城市道路就是公共资源,而不是公共物品。

此外,政府还可能提供自然垄断物品,如警察保护,只要警察对某个犯罪行为袖手旁观,就会使被害人不能享受这种劳务。

这种有排他性却无竞争性的物品不是公共物品,而是自然垄断。

2.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都涉及外部性。

a.与公共物品相关的外部性通常是正的还是负的?

举例回答。

自由市场上的公共物品数量通常大于还是小于有效率的数量?

b.与公共资源相关的外部性通常是正的还是负的?

举例回答。

自由市场上公共资源的使用量通常大于还是小于有效率的使用量?

答:

a.与公共物品相关的外部性一般是正的。

例如,国防是一种公共物品,任何人享用它不会减少其他人享用它所得到的收益,国防的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

因为国防的非排他性,自由市场提供的量一般小于有效率的数量。

b.与公共资源相关的外部性一般是负的,因为公共资源是竞争性但非排他性的,一个人对公共资源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对该物品的使用数量。

由于公共资源的使用是免费的,因此,自由市场的公共资源使用,一般是大于有效率的使用,即自由市场提供的量一般小于有效率的数量。

例如,天然牧场是一种公共资源,它是免费的,牧民们就会在天然牧场上过度放牧,最终草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草场退化。

3.Charlie喜欢看本地公共电视台的“Tele.tubbies”节目,但在电视台筹集运营资金时,他从不出钱支持电视台。

a.经济学家给Charlie起了个什么名字?

b.政府如何能解决像Charlie这样的人引起的问题?

c.你能想出私人市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吗?

有线电视台的存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答:

a.经济学家把Charlie称作“搭便车者”。

搭便车者是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的人,即搭便车者是并不为产品支付费用却同样享受这种产品的消费者。

Charlie在电视台筹集运营资金的时候,从不给一点钱支持电视台,但是他却喜欢看本地公共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所以他是“搭便车者”。

b.政府通过向Charlie这样的人征税获取资金,用这些钱对电视台进行补贴。

c.私人市场可以通过在节目中插播合作伙伴的商业广告,赚取广告费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线电视台的存在使电视节目具有了排他性,不再是一种公共物品。

4.Communityville市的机场免费提供无线高速互联网服务。

a.起初,只有几个人使用这种服务。

这种服务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物品?

为什么?

b.最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项服务,并开始使用它,连接的速度开始下降了。

现在无线互联网服务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物品?

c.可能会引起什么问题?

为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什么?

答:

a.由于无线高速互联网服务是免费提供的,而且,起初只有几个人使用这种服务,此时这种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b.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项服务,并开始使用它,连接的速度开始下降了,现在无线互联网服务属于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c.上面的情况可能会引起“公地悲剧”的负的外部性问题。

因为在机场人们使用无线高速互联网服务不需要支付费用,是免费的,很容易造成对它的使用过度,连接的速度便开始下降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可以通过收费提供登陆账号和密码的方法,减少对高速互联网服务的使用,从而也能稳定上网来连接的速度。

5.四位室友计划在宿舍中看老电影来共度周末,而且,他们争论要看几部。

下面是他们对每部电影的支付愿望:

a.在该宿舍内,播放电影是一种公共物品吗?

为什么?

b.如果租一部电影的花费为8美元,为使室友的总剩余最大化,应该租几部电影?

c.如果他们从b中得出了所选择的最适数量,并平等地分摊租电影的费用,每个人从看电影中得到了多少剩余?

d.有一种分摊成本的方法能保证每个人都获益吗?

这种解决方法引起了什么实际问题?

e.假设他们事前一致同意选择有效数量并平均分摊录像带的成本。

当问到Judd的支付意愿时,他有说实话的激励吗?

如果有的话,为什么?

如果没有的话,他最可能说什么?

f.关于公共物品的最适供给量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a.在宿舍内播放电影是一种公共物品。

没有哪一个室友能被排除在看电影之外,因此,在宿舍看电影具有非排他性。

由于一个室友看电影并不影响另外一个室友看电影,所以在宿舍内看电影也具有消费中的非竞争性。

由于在宿舍看电影既有非排他性,又有非竞争性,所以是公共物品。

b.如果租一部电影为8美元,为使室友的总剩余最大化,应该租三部电影。

因为前三部电影的价值大于成本(8美元),而第四、第五部电影的价值小于成本。

c.3部电影的总成本是24美元,如果平等地分摊电影的成本,每人应该支付6美元。

Judd对3部电影的评价为18美元,所以他的剩余为12美元。

Joel对3部电影的评价为12美元,所以他的剩余为6美元。

Gus对3部电影的评价为6美元,所以他的剩余为0美元。

Tim对3部电影的评价为3美元,所以他的剩余为-3美元。

d.存在一种分摊成本的方法能保证每个人都获益,这种方法是按照每个人的获益来分摊成本。

由于Judd对电影的评价最高,他应该支付最大份额的成本。

但这一方法的问题是每一个室友都有低报电影对自己的价值的激励。

e.由于事前一致同意平均分摊电影的成本,Judd有说实话的激励,因为他说出电影对其的真实价值能确保去租三部电影。

他对每部电影的评价都高出了其分摊每部电影的成本。

f.这个例子表明:

只有在每人都没有激励去隐藏自己对物品的评价时,公共物品的最适供给量才可能实现。

这意味着每个人分摊的成本不能与其对物品的评价相关。

6.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私人企业从事的基础科学研究不会达到有效率的数量。

a.解释为什么可能会这样。

在你的回答中,把基础研究划入图11-1所示的类型中的某一类。

b.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哪类政策?

c.人们往往认为,这种政策提高了美国生产者相对于外国企业的技术能力。

这种观点与你在a中对基础研究的分类一致吗?

(提示:

排他性能否只适用于一种公共物品的某些潜在受益者,而不适用于其他人?

答:

a.根据图11-1所示,基础研究是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获得收益,而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它是一种公共物品,私人企业没有提供基础研究的激励,所以私人企业没有从事基础研究的有效率数量。

b.美国政府采取了由国家出资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政策。

政府用税收收入开设研究机构,或对私人研究机构进行资助,开展基础科学研究。

c.这种观点与基础科学研究是公共物品的分类不矛盾。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公共物品的排他性也是如此。

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内使用是没有排他性的。

但在国际领域,美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被对手国家使用,可以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对外保密某项研究成果,使美国生产者的生产能力相对高于外国同类企业。

7.大多数高速公路边都有垃圾,而人们的院子里却很少有垃圾。

对这一事实给出一个经济学的解释。

答:

大多数高速公路边都有垃圾,而在人们的院子里却很少,其原因在于高速公路旁边的环境是公共资源,而人们院子里的环境是私人物品。

具体来讲:

(1)高速公路旁边的环境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没有排他性,人们会随意使用。

同时,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人们在使用时会产生负外部性,但没有人考虑负外部性,因此大多数高速公路边都有垃圾。

(2)人们院子里的环境是私人物品,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人们在使用时要比较使用的成本和收益,因此自家院里的垃圾就很少。

8.Wiknam镇有5个居民,他们唯一的活动是捕鱼和消费鱼。

他们用两种方法捕鱼。

在渔场工作的居民每人每天捕两条鱼。

到镇上的湖里钓鱼的居民每人每天钓

条鱼。

取决于

,即在这种湖中钓鱼的居民数。

具体而言,有

假设能获得更多鱼的工作对每个居民都有吸引力。

a.你为什么认为每个渔民的生产率

随着渔民人数

的增加而下降?

你可以用什么经济学术语来描述镇上湖中的鱼?

相同的描述适用于渔场中的鱼吗?

解释原因。

b.镇上的自由党认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在湖里钓鱼还是在渔场捕鱼而不用政府干预。

在这种政策之下,多少居民会在湖中钓鱼,多少居民会在渔场捕鱼?

鱼的产量是多少?

c.镇上的效率党认为,Wiknam镇应该尽量多生产鱼。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多少居民应该在湖中钓鱼?

多少居民应该在渔场捕鱼?

(提示:

设计一个表格,显示

从0到5时,每种情况下的鱼产量——湖产量、渔场产量及总产量。

d.效率党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在湖中钓鱼的每个人每天征收相当于

条鱼的税。

这会使所有Wiknam镇的居民收入都平等。

(假设鱼是可分的,因此,这种分割并不需要整数。

)根据你在c中得出的结果计算

的值。

e.与自由党提出的政策相比较,谁将从效率党的鱼税中获益?

谁将受损?

答:

a.每个渔民的生产率

随着渔民人数

的增加而下降,是因为该镇的湖里的鱼是公共资源,这种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能获得更多鱼的工作对每个居民都有吸引力,随着钓鱼人数的增加,每个渔民的捕鱼量自然相对减少,即每个渔民的生产率下降。

相同的描述不适用渔场的鱼,因为渔场的鱼是私人物品,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在渔场工作的居民每人每天都可捕两条鱼。

b.在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在湖里钓鱼还是在渔场捕鱼的情况下,由于在渔场工作的居民在渔场可以每天捕两条鱼,所以若选择去镇上的湖里钓鱼,捕得鱼数至少应为两条,而且到镇上的湖里钓鱼的居民每人每天钓的鱼数量与钓鱼的人数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可知,这种情况下,可有2个居民在湖中钓鱼,每人钓4条鱼;3个居民在渔场捕鱼,每人捕2条鱼,此时鱼的产量最多,共收获14条鱼。

尽管这种情况从社会来看是最有效率的,但在渔场捕鱼的人总有动机去湖中钓鱼,就可以有更多的产量,所以这不是一种均衡状态。

可取的一种均衡状态是4个居民在湖中钓鱼,每人每天钓2条鱼;1个居民在渔场捕鱼,每人每天捕2条鱼,此时共收获10条鱼。

c.根据题意可得各捕鱼量与居民个数的关系,如表11-1所示。

表11-1

根据表11-1可知,若要在镇上生产更多的鱼即湖产量更多,应该有2个居民在湖中钓鱼,3个居民在渔场捕鱼。

d.对在湖中钓鱼的每个人每天征收相当于

条鱼的税,使得居民的收入相等。

根据c中的结果,有2个居民在湖中钓鱼,每人每天钓4条鱼,而在渔场捕鱼的3人每人每天只能捕2条鱼,所以为使他们的收入平等,应向在湖中钓鱼的居民每人每天征收相当于2条鱼的税,即

e.与自由党提出的政策相比较,政府可以从效率党的鱼税中获益,每天可以从在湖中钓鱼的居民那里获得部分收入,而在湖中钓鱼的居民将受损,需要上交鱼税,只获得与在渔场捕鱼同等的收入。

9.许多交通体系,例如华盛顿特区的地铁,在高峰时段的收费比一天中的其他时间高。

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

因为地铁系统中的拥挤是一种负外部性。

上下班高峰期比平时拥挤得多,这时的外部性远远大于平时,解决这种外部性的有效方法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高收费。

这种高收费会激励乘地铁者改变时间表或使用别的交通工具上下班,以便减少付出的费用。

这样就可以减少上下班高峰时的外部性。

10.联邦政府检验汽车模型的安全性,并免费向公众提供检验结果。

你认为这种信息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吗?

为什么?

答:

这种信息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因为它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这种信息是由政府免费向公众提供的,因此具有非排他性。

同时,一个人收到该信息并不排除其他人也收到该信息,所以该信息具有消费中的非竞争性。

由于这一信息既有非排他性又有非竞争性,所以该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

11.高收入的人为了避免死亡的危险愿意比低收入的人花更多钱。

例如,他们更愿意为汽车的安全性花钱。

你认为当评价公共项目时,成本—收益分析应该考虑这一事实吗?

例如,考虑有一个富人镇和一个穷人镇,它们都正在考虑安装红绿灯。

在做出这项决策时,富人镇对人的生命的货币评价会更高吗?

为什么?

答:

在评价公共项目时不应该考虑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