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483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活动题答案最新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活动题P31、 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

巴西:

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中国:

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2)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 蒙古:

是一个内陆国。

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      降水:

东部是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2)      交通: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3)      海洋事业:

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3、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1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活动2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上:

东部是太平洋,多优良港湾,便于海上运输。

陆上: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往来。

海陆兼备,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

海岸线长,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广大开发利用的空间,便于加强同海外各国交往。

其他

(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2)、东部是太平洋,受夏季风湿润气流影响显著,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P5:

1、15个邻国:

略。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由南向北是: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2、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

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3、图1.5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最西部,乌苏里江位于我国最东部,当帕米尔高原进入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撒满了阳光。

原因:

因为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导致各地晨昏差异很大。

图1.6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黑龙江位于我国北部,当海南岛进入春耕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原因:

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导致南北季节差异大。

4、

(1)、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3)、面积大,地域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景观和民族文化。

还可以从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等方面回答

P8:

----------------------------------------------------------------------------------------------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P11:

1、 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消费量大,对环境压力大。

就业困难,阻碍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还可以从这几方面举例:

⑴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医疗卫生资源短缺 ⑵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 ⑶资源问题:

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耕地林地草地破坏严重,矿产资源人均严重不足。

  

2、 晚婚五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人口增长的速度减慢,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

P13

1、 计算结果略。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10

15

160

120

人口/万人

7400

9100

1900

260

人口密度

740

606.6

11.9

2.1

江苏人口密度740人,山东人口密度606.6人,该两省位于东部沿海,新疆人口密度11.9人,西藏人口密度约2人,该两省位于西部内陆,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可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人文原因:

东部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交通不便,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2、 提示:

人口强制性的向西部迁移不可取,原为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

移民应重质不重量,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P16:

1、 美国:

移民国家,民族多而复杂。

日本:

以单一民族为主。

(大和)

我国: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2、 集体舞:

藏族。

   泼水节:

傣族。

    长鼓舞:

朝鲜族。

  摔跤:

蒙古族。

  干栏式木楼: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较为普遍,如傣族、苗族、侗族、壮族、布衣族等。

补充:

回族:

开斋节。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傣族:

竹筒饭,孔雀舞

3、 见第二题,补充:

傣族的竹筒饭、孔雀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跳板。

4、 略

----------------------------------------------------------------

P20:

1、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其中云南省分布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2、 略

3、

(1)便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2)有利于安定团结,国家局势稳定。

(3)有利于各民族经济共同发展。

(4)有利于保持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P23

2.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3.落差:

变大。

价值:

落差变大,流速加快,蕴藏着大量的水能资源。

地形类型

百分比

对应的圆心角

山地

33

119

高原

26

94

盆地

19

68

平原

12

43

丘陵

10

36

 

 

 

  

4.一方面沟通了东西方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P26    略

-------------------------------------------------------------------------------------------------

P29

1.特点: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在开发和利用山地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区灾害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发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优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3.⑴原因可能有:

a.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b.耕地少,降水少,农业生产落后。

c.思想和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经济闭塞。

 

(2)建议:

a.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

 b.提供资金,发展水利和多种经营。

 c.建设公路和铁路,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等。

------------------------------------------------------------------------------------------------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P33:

1、从我国气温冬夏分布特点的形成看,气温分布与地势的关系很明显,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从1月和7月等温线图上可看出,青藏高原地区总是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气温低,特别是7月。

2、不同的温度带,植被不同,例如:

暖温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不同;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运动方式不同,北方人喜欢滑冰,南方人喜欢赛龙舟、泼水等。

----------------------------------------------------------------------------------------------

P37:

1、甘肃:

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节约材料,土墙平顶不易被风损坏;吐鲁番:

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

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

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2、干湿状况联想到与水果的关系,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与房屋建筑、交通、体育活动的关系等等。

(房屋建筑:

竹楼、窑洞;交通:

船、车马;体育活动:

赛龙舟、滑冰、旱船。

----------------------------------------------------------------------------------------------

P40:

1、

(1)5-9;5-9;

(2)这种降雨与热量的配合特点是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2、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

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丰沛;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所处海陆位置与我国截然不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降水稀少,属于沙漠气候区。

3、寒潮:

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冬季风实力特别强大,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很快,就会造成大风降温天气,严重时爆发寒潮。

西藏、云贵影响较小。

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雨雪等天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危害。

预防寒潮措施是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做好防寒防冻准备。

洪涝:

夏季,锋面雨带登陆时间的早晚或推移速度的快慢,会造成各地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严重时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洪涝灾害往往给国民经济以及人民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预防洪涝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暴雨的监测和预报能力;同时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植树造林等。

---------------------------------------------------------------------------------------------

P43:

1、我国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气温较高,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果菜,成为我国重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长,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使人们生活得以改善。

2、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及农作物的影响,可以列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和农作物种类。

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旅游资源,例如黄山的云海、冬季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等。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例如房屋的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服装与当地的气候关系等。

----------------------------------------------------------------------------------------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P46页

1.      略(松花江注入鄂霍次克海)

2.      ⑴见地图册P5

河流

河源地和流经的省市区

注入的海洋

长江

发源地:

唐古拉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市、自治区。

东海

黄河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渤海

松花江

发源地:

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流经吉林、内蒙古、黑龙江3个省区。

鄂霍次克海

⑵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导致河流流向多为自西向东。

我国气候南方多雨而北方干旱,导致我国河流南多北少。

3.      ⑴南方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南长北短

⑵不同:

黄河水量年际变化大,汛期短;西江水量年际变化小,汛期长。

  影响:

从农田灌溉、内河航运、发电量、洪涝灾害等方面分析。

---------------------------------------------------------------------------------------------

P50

1、⑴自然因素:

气候干燥,纬度位置偏北,冬季气温偏低。

可能产生的影响:

黄河断流,初春形成凌汛。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放牧。

可能产生的影响: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量增多,形成地上河,暴雨季节,易发生水灾。

 上游: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初春凌汛严重; 中游: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

地处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旺盛,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初春易发生凌汛;近年来断流现象严重,影响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⑵上游: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兴修水利设施; 中游:

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

2.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变化大。

 人为原因:

两岸地区无计划用水,过量引用黄河水。

对策:

修建水库,可以有效的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植树造林,含蓄水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政府在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实现全年不断流,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

----------------------------------------------------------------------------------------------

P55

1.      略

2.      自然原因:

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

社会原因:

由于围湖造田,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湖泊调蓄能力减弱;由于上中游不合理开发,导致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相对重要性:

社会原因更为重要。

(可参考八年级下册P86长江沿江地带)

--------------------------------------------------------------------------------------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P61

活动1.答:

(1)衣物——棉花、羊毛——土地资源

(2)建筑房屋——水泥——石灰石——矿产资源                     

       建筑房屋——木材——森林资源  

        (3)汽车——制造——铁矿——矿产资源

汽车——燃料——石油——矿产资源

此题暗含的要求还有:

要通过这些例子,明确什么是自然资源(如稻米小麦属于产品,土地资源才是自然资源等。

活动2.答:

黄河断流:

黄河流域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大,造成黄河断流。

      蚌埠城市水荒:

由于不注意保护水资源,淮河水污染,有水不能用,出现了水荒。

      土地荒漠化: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土地荒漠化。

   所以,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可再生资源,只有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

P64

活动1.答:

这些行为都是节约和保护资源的做法,第2种行为还要引伸到环境保护上。

这些行为值得学习和借鉴。

 另:

学会分析和利用本活动中提供的资料,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或回答什么问题时利用这些资料。

活动2.答:

提示:

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理念,提高保护意识。

---------------------------------------------------------------------------------------

第二节    土地资源

P67活动

答:

有利条件:

(1)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3)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不利条件:

(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少,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2)人均土地占有量少。

(3)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4)各类土地资源污染、破坏严重。

P69

活动1.答:

列表如下:

土地资源

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平原、丘陵、四川盆地

林地

季风区

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未利用土地

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高原、盆地、山地

 活动2.读图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

答:

(1)北方的旱地是水浇地,南方的水田是漫灌田,二者的浇灌方式不同。

这是因为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主要是降水南多北少所造成,即北方地多水少,而南方水多地少。

水田跟旱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接近。

(2)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且相差悬殊,而土地资源北多南少;农业又是用水比例最大的产业,南北方的水土资源配合欠佳、不合理,对我国农业生产非常不利。

---------------------------------------------------------------------------------------

P73

活动1.答:

“小鸟的悲哀”表示滥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小草的哀求”表示过度放牧,草场超载,草场资源遭受破坏;“飞来的山峰”表示人口增长,建筑用地增加,占用大量耕地,造成人均耕地减少。

活动2.答:

提示:

(1)此题应与时事相联系,(如近期的房地产开发过热,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等),

(2)结合图3.14,拿出对策。

活动3.答:

----------------------------------------------------------------------------------------

第三节    水资源

P76

活动1.答:

根据P75图3.16数据,了解到地球的淡水只占全球水的2.5%,说明淡水资源少;而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说明人们现在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

   原因: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活动2.答:

有全球性水危机、我国的水危机。

主要谈谈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与上题同);让学生平时通过阅读报刊、电视新闻等手段,收集包括土地日、水日、气象日等每年的活动主题。

对策:

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

P80

活动1.答: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匀,与我国的季风气候及河流分布密切相关。

从全国范围看,季风区内水资源多,非季风区水资源少。

而季风区内:

(1)从时间分配看,时间分布不均,因为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夏季,风从海上吹来,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水资源丰富;冬春季风从大陆吹来,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严重缺水。

(2)从空间分布来看,空间分布不均,因为降水南方多北方少,河湖分布南方稠密北方稀疏。

(由于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水资源丰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水资源不足。

影响:

(1)

(2)见课本,补充(3)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导致旱涝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

活动2.答: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矛盾。

(1)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2)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例如我们济南:

水库有卧虎山、锦绣川、鹊山等,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大问题,保障城市供水。

(黄河堤坝,可以防洪。

活动3.答:

提示:

三峡工程将可以调节长江水量的季节变化,解决长江水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还兼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

南水北调工程将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矛盾。

参见课本P79。

-----------------------------------------------------------------------------------------------

P82

活动1.答:

提示:

我国的水资源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水资源的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却是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所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水价上涨是“节约用水”的政府措施,原因是:

水价偏低,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水价应该体现水资源的价值。

影响是:

水价上涨,增加了居民的生活开支。

活动2.答:

略。

培养节水意识。

活动3:

   了解课本提供的资料,熟悉家庭节约用水的主要措施,知道什么情况或问题下使用这些资料。

---------------------------------------------------------------------------------------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P87

活动1、答案:

(1)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2)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3)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活动2、

(1)五岭县的自然条件:

位于山区,有河流流经。

(2)自然资源:

煤炭、地热资源。

(3)变化:

增加了铁路线、公路线、居民点;影响:

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4)叙述合理、论证有据即可。

例如:

选择引进人才。

理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拥有人才即是拥有科技。

因此,本县要进一步发展,引进人才应放在首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