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56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docx

建筑工程管控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建筑工程管理)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编制报告

壹、什么是计价通则?

计价通则是壹本融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计价技术和管理于壹体、通用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计价活动的准则。

二、执行时间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0年2月26日正式批准“印发《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通知”,要求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该文件明确规定:

《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包括《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通则》、《广东省建筑和装饰工程综合定额》、《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广东省市政工程综合定额》和《广东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全省必须统壹执行。

摘自(粤建市[2010]15号)

三、出台目的

规范我省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行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维护建设工程发包和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

——摘自【条文1.0.1】

1.壹方面规范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计价行为,另壹方面既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也规范定额计价行为。

2.通过规范工程计价行为,使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从而维护工程发包、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计价活动。

1.建设工程,包括建筑和装饰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房屋修缮工程等专业。

2.建设工程计价活动,包括工程量清单编制、概算价编审、招标控制价编审、投标价编制、工程合同价款约定、工程计量和工程价款支付、工程价款调整、竣工结算办理、工程尾款清算、工程计价纠纷处理以及工程计价监管等活动。

——摘自【条文1.0.2】

同时进壹步规定:

我省行政区域内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以下二者简称“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在编制和核对工程量清单、概算价、招标控制价、预算价或标底价、投标价、合同价、进度款、结算价等工程造价文件时,必须遵守本通则;在编制和核对投资估算、竣工决算等工程造价文件时,应遵守本通则。

——摘自【条文1.0.3】

五、计价原则

建设工程计价活动,必须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摘自【条文1.0.4】

1.建设工程计价活动,既是工程建设投资,又是工程建设交易活动的价值反映。

因此,不仅要客观反映工程建设投资,而且要体现工程建设交易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

2.要求工程发、承包双方及其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工程计价活动应遵循上述原则。

六、通则特点

(壹)体现工程计价各阶段的要求,组织架构形成有机整体。

本通则首先对工程计价的共性问题进行明确,然后根据建设工程不同阶段的工程计价特点作了专门性规定,末尾仍增加工程计价的监管、附件和格式。

具体表现为各章节、各条文之间按照工程建设的基本顺序承前启后、相互贯通,使本通则形成壹个规范工程计价行为的有机整体。

(二)总结工程计价的经验和成果,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本通则的内容不仅仅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竣工结算的计价行为,而且更重要的是,涵盖了建设工程从概算价编制开始到竣工结算办理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使工程计价内容更加全面,更加丰富。

(三)加强建设工程工程计价管理,体现政府依法监管

本通则按照由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原则,对招标投标市场出现招标人人为压价、投标人恶性低价竞争的不当计价行为予以规范;对建设工程各方开展工程计价活动的资格作出具体的规定;对委托开展工程计价活动进行约束;对工程造价文件的签章提出要求等,体现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监管不越位,对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政府监管不缺位。

(四)考虑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维护客观公正的市场秩序

本通则按照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对适宜放开的费用,完全交由市场定价,充分放开;对根据国情需要,不允许由市场竞争的费用,则加以限制。

因此,本通则对措施项目费、管理费、利润等,规定为由投标人自主定价;对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和税金,规定为应单独列项,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在工程变更、工程量清单错漏、物价波动等风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上,较为公平的提出了发承包双方共担风险的规定。

(五)关注建筑市场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工程计价更具操作性

针对建筑市场出现“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人为压价”、“恶性低价竞争”、“阴阳合同”、“工程优质优价”、“结算难”、“拖欠工程款”等热点难点问题,本通则在相应各个计价环节上,都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详尽的规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方案,使条文更具操作性、实用性。

创新要点

(壹)健全工程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中的作用

1.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政府管理部门)

1.1工程计价的解释(17.0.2);

1.2全过程造价监督:

(1)概算价的备案(7.0.15);

(2)招标控制价的投诉受理和备案(8.0.11、8.0.12);

(3)投标价的合理性(不得高于招标控制价,也不得低于成本)(9.0.7);

(4)合同价的约定和调整(10.0.1);

(5)施工合同的备案(10.0.12);

(6)结算价的备案(14.0.14)。

1.3工程计价纠纷的调解(16.1.2、16.2节);

1.4工程计价活动的监管(17.0.1、17.0.2、17.0.9)。

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2.1编制工程量清单(6.0.1);

2.2编制概算价(7.0.1);

2.3编审招标控制价(8.0.1);

2.4编制投标价(9.0.1);

2.5工程计量和支付(11.0.1、11.0.3、12章);

2.6工程价款调整(13章);

2.7编制、核对竣工结算(14.0.1);

2.8办理最终清算款(15.2节);

2.9工程造价司法鉴定(3.3.6)。

3.工程造价专业人员

3.1工程量清单、概算价、招标控制价、投标价、结算价等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和核对(6.0.1、7.0.1、8.0.1、9.0.1、14.0.1);

3.2工程造价文件的签章(17.0.8);

3.3工程计量和支付(11.0.3、12章);

3.4工程价款调整(13章);

3.5最终清算款(15.2节)。

(二)丰富建设项目“五价”的真正内涵

完善建设工程计价体系,按照建设程序规定了建设工程计价的价格主线:

概算价→招标控制价/预算价→投标价→合同价→结算价

合同价要求必须由发、承包双方在施工合同中约定,维护了施工合同的严肃性。

1.概算价(7章);

2.招标控制价(8章);

3.投标价(9章);

4.合同价(10章、12章);

5.结算价(14章)。

(三)重视概算价编制质量,抑制建设工程“超概”现象

目前,我省既没有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等计价依据,也没有概算价的编制办法,造成大部分编制人要不依靠预算定额,要不凭过往类似工程的工作经验进行编制概算价,编制深度达不到要求,编制质量较差,引发概算价或高或低。

随着我省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增多,投资额度不断剧增,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编制概算价质量管理,制定建设项目概算价的编制办法,提高概算价的编制深度,从源头上保证概算价的准确性,杜绝建设项目的“超概”现象。

编制主体(7.0.1);

编制依据(7.0.2);

修改和审批(7.0.9);

调整要求(7.0.12);

准确性和完整性(7.0.14)。

重视概算价编制质量,抑制建设工程“超概”现象

(四)规范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的计价行为

自2000年1月1日国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后,我省使用国有资金的建设项目均依法进行招标。

但由于《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出台,大大淡化了标底,加之我省较早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大部分地级市都先后取消了标底,使得招标人无法界定投标人合理报价,也出现人为压价或哄抬标价的不良行为。

由于早期社会流行低价中标法招标,而大部分投标人又未具备这壹招标办法的正确报价意识,为追求工程中标,不分青黄皂白,壹味低价,引发恶性低价竞争的现象。

这些都决定本通则必须制定出规范工程招标投标计价行为的条文,从而培植健康、发展的招标投标市场。

1.招标控制价(8.0.2、8.0.7、8.0.8~8.0.12);

2.投标价(9.0.2、9.0.7~9.0.10)。

(五)加强施工合同的工程造价管理

现有1999年国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其对工程造价的约定较为模糊,对施工过程发生的计量和价款支付、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合同价款调整等情况没有具体的要求,使得施工合同管理缺乏有效依据。

我省在《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006版)》基础上,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50500-2008)的规定,修订出《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2009版),明确了施工期间的工程造价管理。

本通则正是基于这壹环境下,结合2009版标准施工合同的做法,制定了施工合同的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条文,进壹步加强施工合同的工程造价管理。

加强施工合同的工程造价管理

1)合同价的约定,包括依据、时限、内容、形式等(10.0.2、10.0.4);

2)合同价的调整,包括因素、方法、程序、支付及时间(10.0.3、13章);

3)工程计量和支付,包括方式、数额及时间(11章、12章);

4)风险的内容、范围及其调整方法(3.2.14、13章);

5)索赔和现场签证(13.0.6、13.0.7);

6)结算价的编制、核对、支付及时间(14章);

7)质量保证金和金额、预扣方式及时间(15.1节);

8)最终清算款(15.2节);

9)争议的解决方法和时间(16章)。

此外,仍有招标工程的合同约定、合同类型(10.0.2、10.0.4)。

(六)倡导建设工程优质优价,铸造精品工程

为倡导优质工程,铸造精品工程,促进我省建筑业的更快发展,近年来行业强烈呼吁我省应尽快制定优质优价计算办法。

根据国家、省对建设工程实行“优质优价”的有关精神,借鉴部分省市的做法,本通则和广东省建设工程综合定额同步制定了工程优质费的计算方法,且做到和《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2009版)相互衔接,提出工程优质费应按合同约定计算,维护了合同的严肃性。

但当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应按照广东省建设工程综合定额相应规定计算,树立起广东省建设工程综合定额的权威性。

倡导建设工程优质优价,铸造精品工程

1.工程优质费的计算方法(3.2.8);

2.工程优质费在合同中的约定(10.0.9)。

从我省执行1999年国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情况来见,社会普遍反映存在竣工结算的程序和原则及违约责任、结算价的计量和支付、壹审再审、拖延结算、久拖不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得到壹定程度的解决。

本通则在这基础上,借助《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2009版)的做法,结合我省的实际,在竣工结算管理方面,制订了加强竣工结算管理的相关条文,建立健全竣工结算管理机制,维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杜绝工程款的拖欠现象。

(七)完善工程竣工结算的管理制度,杜绝拖欠工程款

1.规定办理竣工结算原则(14.0.1);

2.明确办理竣工结算的当事人(14.0.7):

2.1编制人:

承包人:

2.2核对人:

发包人:

2.3俩者均可委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3.制定竣工结算的依据及竣工结算价的计价原则(14.0.2~14.0.6);

4.确立了竣工结算的编制和核对程序(14.0.8~14.0.11);

5.规定了发承包双方办理竣工结算的违约责任(14.0.13、14.0.15~14.0.17);

6.禁止拖延办理竣工结算:

6.1承包人行为(不递交结算书)(14.0.8);

6.2发包人行为(壹审再审,以审代拖,不审不结)(14.0.9、14.0.12);

6.3发、承包双方的行为(14.0.10)。

7.竣工结算书的管理(14.0.14):

7.1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7.2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

8.支付(14.0.15~14.0.17):

8.1方式;

8.2时间。

(八)建立起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机制

1.设计阶段造价管理(7章);

2.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

2.1招标:

招标控制价(8章);

2.2投标:

投标价(9章)。

3.合同履行期造价管理:

3.1合同价约定(10章);

3.2计量和支付(11章);

3.3索赔和现场签证(13.0.6、13.0.7);

3.4工程价款的调整(13章)。

4.竣工阶段结算管理:

4.1竣工结算的办理原则(14.0.1);

4.2竣工结算的计量和支付(14.0.8~14.0.11、14.0.15~14.0.17);

4.3违约责任(14.0.8~14.0.10、14.0.15~14.0.17)。

5.工程清算期造价管理:

5.1质量保证金扣留(15.1节);

5.2最终清算款办理(15.2节)。

6.工程计价争议处理:

6.1解释机构(17.0.2);

6.2解决办法(16.1.2);

6.3工程造价司法鉴定(3.3.6)。

重要条文

3.基本规定

【重要条文】3.2.2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标明的工程量是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竣工结算的工程量按照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应予计量的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确定。

【说明】本条规定了工程量的作用和确定方法。

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标明的工程量是招标人根据拟建工程设计文件预计的工程量,不能作为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义务中应予完成的实际和准确的工程量。

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工程量壹方面是各投标人进行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另壹方面也是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进行评审的共同平台,是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

发、承包双方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工程量应按照经发、承包双方认可的实际完成工程量确定,而非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工程量。

此条同时和本通则第6.0.9条相呼应,进壹步明确了招标人或其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工程量清单的责任,体现了权、责对等的原则。

【重要条文】3.2.10安全文明施工费

1.应在工程造价组成中单独列项。

2.按照国家或省(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说明】本条规定了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价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5年6月7日,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办[2005]89号),将安全文明施工费纳入国家强制性管理范围,规定“投标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的报价,不得低于依据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测定费率计算所需费用总额的90%”。

2006年12月8日,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扁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第八条规定:

“建筑施工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竞标时,不得删减”。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根据上述要求作出规定,安全文明施工费用不予竞争。

因此,本条规定了措施项目清单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应按国家或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费用标准计价,招标人不得要求投标人对该项费用进行优惠,投标人也不得将该项费用参和市场竞争。

【重要条文】3.2.14风险费用

1.应按照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中约定的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计算。

2.没有明确或约定不明的,风险幅度应按照附件2的规定计算。

3.禁止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建设工程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

【说明】本条规定了工程风险的确定原则。

回顾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在早期实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时,壹直奉行“按实结算”的计价原则,施工中的工程风险基本都由发包人承担,材料、设备涨价了,均按实调整,导致实际竣工结算价和中标价也相差甚远。

自从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后,由于计价方式的改变,使工程造价形成机制发生了巨变,引发了原本应由发包人承担的风险大部分变成了由承包人承担,建筑市场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现象。

能够说,风险是壹种客观存在的、能够带来损失的、不确定的状态。

它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三大特性。

工程风险是指建设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调试以及移交运行等项目周期全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

本条所指的风险是招投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和发、承包双方在履行合同中涉及工程计价方面的风险。

工程施工采用招标方式发包是工程建设交易方式之壹,建筑市场应是壹个体现交易公平性的市场。

实行风险共担和合理分摊原则是实现建筑市场交易公平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建设市场正常秩序的措施之壹。

在施工阶段,发、承包双方都面临许多风险,且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应由承包人无限度承担,而是应按风险共担的原则,对风险进行合理分摊。

这就要求应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对合同双方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内容及其风险范围或幅度进行界定和明确,发包人不得要求承包人承担所有风险或无限度风险,也不得转嫁任何风险。

根据国际惯例且结合我省建筑市场的实际,发、承包双方对施工阶段的风险分摊壹般遵循如下原则:

1.对于由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价格风险,如工程造价中的建筑材料、设备等价格风险,发、承包双方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或合同中进行合理分摊,明确约定风险的范围和幅度。

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承包人可承担5%以内的材料价格风险,10%的施工机械使用费的风险。

2.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出台导致工程税金、规费、人工发生变化的风险,应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上述变化发布的政策性调整规定计算,承包人不应承担此类风险。

3.对于承包人根据自身技术水平、管理、运营状况能够自主控制的风险,如承包人的管理费、利润的风险,应由承包人全部承担。

承包人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结合市场情况,充分考虑这类风险进行自主定价。

【重要条文】3.3.3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发生现场签证事件时,本通则第17.0.7条规定的人选应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签证手续,且依据本通则第13.0.7条的规定,区分出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具体明确签证项目的名称、数量和单价或价格。

【说明】本条规定了工程施工的现场签证要求。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现场签证事件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本条规定了发生现场签证事件时,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签证手续,且要求在签证时,应列明签证项目的名称、数量和单价或价格,纠正了先施工后签证、虽签证但不明等不当做法,在壹定程度上遏制工程造价纠纷的发生。

本条和本通则第13.0.7条相呼应,进壹步明确了合同双方签证人办理签证的责任和要求。

4.计价元素

【重要条文】4.2.5材料和设备检验试验费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和设备费中的检验试验费,是施工企业自行对材料和设备、构配件和建(构)筑物进行壹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设备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以及技术革新和研究试制试验费。

但不包括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约定要求,对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对涉及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等项目的抽样检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构配件的见证取样检测所发生的费用。

2.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构配件见证取样的检验试验费,编制概算价、预算价和招标控制价时,按照广东省建设工程综合定额相应规定计算;工程结算时,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3.除合同价款已包括外,材料和设备的检验试验费,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且依下列规定由发包人或承包人承担:

1)材料和设备的检验试验,合格的,检验试验费由发包人承担。

不合格的,发包人供应的,检验试验费由发包人承担;承包人采购的,检验试验费由承包人承担。

2)对材料和设备的再次检验试验,合格的,再次检验试验费由发包人承担。

不合格的,发包人供应的,再次检验试验费由发包人

承担;承包人采购的,再次检验试验费由承包人承担。

【重要条文】4.2.6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幕墙、钢结构、消防、防雷等工程进行专项检测,其费用由发包人承担,且列入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研究试验费内。

【说明】本通则第4.2.5、4.2.6条规定了检验试验费的计收原则。

检验试验费的计收,是近年来困扰着我省建筑市场的热点问题。

自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施行后,工程建设项目普遍加大对材料和设备的检验试验力度,检验试验费的内涵和范围发生了变化。

因此,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印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的规定,补充、完善了材料和设备费中的检验试验费定义,同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的有关规定,将检验试验费划分出必须检验和自愿检验俩类,规定其计收办法,且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幕墙、钢结构、消防、防雷等工程列入专项检测,其发生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重要条文】4.2.8发包人供应材料和设备的工程结算,应按照综合定额的相关规定和基准日期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料机价格信息,依照本通则第14.0.2条的有关依据,且考虑本通则第13.0.4条第1点规定的承包人报价浮动因素办理,即实际结算价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结算价乘以本通则第13.0.4条第1点规定的承包人报价浮动率计算。

该种情况下,物价涨落等调整合同价款风险由发包人承担,承包人应在含税工程造价中扣减发包人采购供应材料和设备等属于发包人的费用,且将扣减价款按照合同约定退仍给发包人。

税务机关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说明】本条规定了发包人供应材料和设备的工程结算原则。

针对发包人供应材料和设备的工程(即“甲供料”工程,本条规定了这类工程结算要以基准日期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料机价格信息为定价基准,但应考虑承包人的报价浮动率。

同时对这类工程的物价风险、退税问题作出了规定,进壹步规范了“甲供料”工程的结算管理,减少结算纠纷。

5.工程计价

【重要条文】5.1.3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施工合同约定的计价方法条款无效或没有约定计价方法时,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计价。

【说明】本条是对本通则第5.1.1条的补充。

当合同约定的计价方法条款无效或没有约定计价方法时,本条规定了应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这壹规定,也是我省加大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具体体现。

【重要条文】6.0.9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建设工程,其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6.工程量清单

【说明】6.0.9本条规定了工程量清单在招投标的作用和编制责任。

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发包,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招标人应将工程量清单连同招标文件的其他内容壹且发给投标人。

招标人对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对工程量清单不负有核实的义务,更不具有修改工程量清单的权力。

本通则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要求,规定为“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同时,对编制质量的责任规定得更明确、更具体。

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人报价的共同平台,其准确性—数量不算错,其完整性—不缺项漏项,均应由招标人负责,如招标人委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编制,责任仍应由招标人承担。

至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则应由招标人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通过合同约定处理。

【重要条文】6.0.11招标人不得将编制工程量清单错漏责任转嫁给投标人,不得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投标报价时考虑工程量清单以外的缺项漏项、数量错误等内容(属于风险范围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