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690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2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docx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一)

(二)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请用楷书写一句你喜欢的或自创的读书格言。

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8个字。

(3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差(chāi)使寻觅(mì)懦(nuò)弱随声附和(hè)

B.蹒(pán)跚不屑(xiè)热忱(chén)惟妙惟肖(xiào)

C.阔绰(zhuó)魁(kuí)梧粗犷(kuàng)相形见绌(chù)

D.酝酿(niàng)狼籍(jí)秀颀(qí)地大物博(bó)

3.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2分)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

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把废墟变成城市。

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

改正: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默写。

(共8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1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月常常入诗。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4分)

(5)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填空。

(2分)

名著是美的。

《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____________》美在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智深美在他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美在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4分)

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

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

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

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

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用脚投票:

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共16分)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

“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

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

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

“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冰冷冷的汉字。

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

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

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

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

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

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

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

“你去复读吧。

”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

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

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

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

“兰州,到底远了点儿。

”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地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

“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

”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

”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

夜里,父亲说:

“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

”我应着。

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

“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

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

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

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

“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

”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

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

“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

”他说:

“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

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7.读第

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

(2分)

 

8.第

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9.第

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

“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

(4分)

 

10.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

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3分)

 

11.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

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共5分)

(1)两位“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

(2分)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共11分)

内乡县衙

县衙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如今古县衙却难觅踪影了。

河南内乡地处伏牛山南麓,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就是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县衙却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人们称它是“神州大地上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0年10月,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

内乡县衙坐北朝南,飞檐翘角的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香。

进了县衙大门,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穿过仪门直通大堂。

大堂、二堂、三堂是县衙中轴线上的三大主体建筑,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显得格外高大巍峨。

其中大堂是整个衙门的中心建筑,最为壮观。

大堂面阔五间,高11米多,建筑面积248平方米。

大堂上方悬挂着“内乡县正堂”行楷金字匾额,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联,上联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知县掌握着一县的行政、立法、司法大权,这副清代名联是对大权在握、缺少制约的官员的告诫。

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

内乡县衙大堂中央有一暖阁,是知县审案的公堂。

内有三尺公案,上面放着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案签。

红头签为刑签,是下令动刑的;绿头签为捕签,是下令捕人的。

暖阁上方,有“明镜高悬”的匾。

暖阁正面屏风上绘着海水朝日图,寓意是为官要清似海水,明如日月。

暖阁外两侧分别摆放着堂鼓、仪仗和刑具。

东侧的刑具架上,摆着10多根黑红各半的水火棍;西侧的刑具更可怕,墙根搁着夹棍,墙上挂着拶子(zǎnzi,旧时夹手指的刑具)。

暖阁前的地坪上保留有两块青石板,东为原告石,西为被告石。

两块石板上留有明显的跪坑,据说那是用膝盖磨出来的。

看看内乡县衙大堂的架势,或许能让我们感觉到古代官衙的严刑峻法。

审案时,堂役击堂鼓三声,三班衙役两厢伺立,齐声高叫“升堂”。

知县身着官服从暖阁东门进来,坐上大堂。

然后原告、被告被带上来,分别在大堂的原告石和被告石上跪下。

退堂时也击鼓三声,叫做退堂鼓。

“退堂鼓”后来成为日常生活用语,可见衙门文化的影响。

在建筑格局上,内乡县衙与故宫一脉相承,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地建在两边。

长方形的院子内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严格对称的四合院按功能分区。

组群与北京故宫比较相似,都是“前朝后寝”。

三堂六房之外,还按照左尊右卑的顺序修建了许多辅助性的院落。

人们从县衙大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庭院,给人以气氛森严的感觉。

全国从大到小的衙门大都是这种格局,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又因为县衙是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它所体现的主要是封建时代基层的官场文化,所以有专家称“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俗话说: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

”有一首《息讼歌》曾广为流传:

“听人教唆到衙前,告也要钱,诉也要钱。

差人奉票有捕签,锁也要钱,开也要钱……”

历史已经远去,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衙门早已成了一个供人观赏的标本。

内乡县衙里有两棵高大的丹桂树,据说是元代建县衙时种下的。

至今每到花开季节,丹桂依然香飘全城。

这两棵树,是内乡县衙700年历史的见证。

12.“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这副对联对封建官员有什么告诫?

(2分)

 

13.第

段中的“退堂鼓”是什么意思?

如今日常生活中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2分)

 

14.阅读第

段,在下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

位置

三尺公案上

暖阁上方

暖阁正面

暖阁外两侧

暖阁前地坪上

陈设

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案签

“明镜高悬”匾

“海水朝日图”屏风

a:

b:

游人感受

c:

15.第

段引用俗语与歌谣有什么作用?

(2分)

 

16.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

如果你是导游,请任选下面三处中的一处,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

30字左右。

(3分)

海水朝日图原告石被告石丹桂树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读下文,完成17—20题。

(共8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9.文中用______________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__。

(2分)

20.“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你的看法是什么?

说说理由。

(2分)

 

读下面的词,完成21—22题。

(共4分)(2005河南中招)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分)

 

四.作文。

(4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

(40分)

(1)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

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

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原来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猎豹快速奔跑是长处,羚羊灵活跳跃是长处,大树参天、小草铺地也是长处;每个生命都有长处。

聪明好学是长处,朴实勤劳是长处,孝敬父母、善于合作也是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

每一种长处都值得我们欣赏。

请以“长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选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

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点。

200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及运用。

(共23分)

1.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中续写一句话。

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3分)

自然给我们阳光雨露,我们感恩;老师给我们关怀帮助,我们感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绚(xuàn)丽提防(dī)漠不关心眼花缭乱B.和煦(xù)狭隘(yì)中流抵柱投机取巧

C.委曲(qū)修葺(qì)小心翼翼浑然一体D.污秽(huì)拮据(jū)有条不紊振振有词

3.古诗文默写。

(共8分)

(1)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1分)

(3)李白《行路难》中常被人们用来激励自己或他人努力实现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四季中的花,在诗人笔下各具情态。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摹写莲叶田田、夏荷怒放;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秋菊淡雅、南山悠悠;王安石《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点染冬梅傲雪、风骨凛然。

(4分)

4.名著阅读。

(4分)

下面五部名著,均有想象丰富、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请任选一个特点,从五部名著中找出一个例子,作具体分析。

《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水浒》《格林童话》

答:

5.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6分)

(1)6月5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大型早间节目——“朝闻天下”。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2分)

朝闻天下A.zhāoB.cháo()理由:

(2)印度尼西亚爪哇省默拉皮火山喷发在即,印尼政府5月13日发出最高级别红色警报,万名倚山而居的村民开始撤离这片“怒火中烧”的家园。

写出“怒火中烧”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2分)

答:

(3)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务院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共有包括豫剧、戏剧、曲剧、少林工夫等在内的22个项目入选,反映了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的深厚文化积淀。

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共14分)

妹妹扮演的角色

○1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

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

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

”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2“是。

”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

”我壮着胆子问。

○3“因为我的角色!

○4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

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

“你的角色是什么?

○5“他们让我演狗!

”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

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

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6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

我们都纳闷:

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

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

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

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

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7.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

“甄妮——豆豆(狗)”。

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

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

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8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

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

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9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摇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

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

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10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

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

“老鼠?

哪儿有老鼠?

”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

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11男主角继续讲:

“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

太逼真了!

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

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2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

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

“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3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

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

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边成主角。

6.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下表。

(2分)

时间报名时定角色那天排练时排练归来

神情

态度热情万丈很投入

7.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3分)

答:

8.第○5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的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9.第○13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

(4分)

答:

10.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共11分)

说窗

○1“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中说:

“囱,在墙曰牖(音you,窗子),在屋曰囱。

象形。

”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

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2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

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3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

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4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

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

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

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

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

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

“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5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

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

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

”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

(2分)

答:

12.请对第○3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2分)

答: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