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828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docx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结题报告

张铁(加格达奇区教师进修学校)

课题名称: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之研究

课题类别:

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

XHG115-051

课题负责人:

张铁(加格达奇区教师进修学校)

内容提要:

在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题组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科研方法,致力于对中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进行评价,得到了两种评价方法。

其一,在进行“实践与综合运用”部分的教学时,使用《小组合作评价表》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其二,在常态课教学时,采用“口头评价——记录——反思”的模式评价小组合作情况。

《报告》详细叙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结论,分析了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003年,加格达奇区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种被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开始普遍应用于课堂。

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只有“小组”而没有“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自己顾自己,没有团队意识„„等等。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

由于缺乏评价标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的合作行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没有持续的要求,所以学生的合作行为随意性明显,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课题组希望建立一项导向性明确的针对中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使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合作行为时有一定的依据。

所制定的评价标准,应该符合课程改革提倡的评价理念,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还要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简便宜行,不能破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如果课题实验达到了目的,建立了所预期的评价方法,就可以改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促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以满足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

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评价具有以下五个鲜明特点:

一是以综合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二是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三是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帮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四是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五是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的研究内容有三项:

(一)评价的主体

预期的想法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分四个组成部分:

1.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本组其他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3.教师对每个小组合作时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价;

4.教师对每个学生合作时的状态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式和工具

课题组选择了两种方式:

等级制评价方式和描述性评价方式,设计了两种评价工具:

评价表和个人学习档案袋。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设计了三个评价表,其中表1由教师填写,采用了等级制评价方式,将评价项目分为A、B、C、D四个层次,根据合作过程中学生个人和小组整体的状态分别评定为不同的等级;表2由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填写,表3由每个成员填写,表2、表3采用的是描述性的评价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小组成员和自己给予评价。

表格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评价表

表格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评表

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深有体会的事记录下来,装入学习档案。

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理解、某个问题的争论过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

(三)评价的项目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指"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三、课题研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一)调查法

在课题研究初期,为了获得原始的、详实地资料,课题组对实验班级学号为偶数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问卷共有八题,其中第二是填空题,第八题是选择和填空的综合题,其余是选择题。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是否满意、是否有合作学习的意向、对合作学习的了解和需求、对小组人数及评价方面的要求等。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79份,收回的试卷全部有效。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得到以下结论:

1.我区从03年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有很大改变,许多学生在课堂中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并有积极地参与评价的意识。

这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2.有近三成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这部分学生应该成为合作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分。

3.合作小组的成员应以6人左右为宜。

4.关于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一方面学生要求小组的分数和个人的分数都要记录,并且公布。

这反映出学生既有集体观念,也有个人意识。

在课题研究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平衡好这两种意识的关系,既不能搞“一言堂”,也不能“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关于评价的主体,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以教师为主,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充分信任,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千万要慎重。

这次调查,是课题研究的设计依据之一。

(二)文献法

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如王坦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张华的《杜威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实践》等文章,以及广州、肥城等地中小学的实践经验。

通过这些文献,课题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历程,对小组

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加深了理解。

实验教师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山东教科所王坦教授)。

”关于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从所查阅的资料来看,至今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理论,许多专家和教师对如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和效果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

综合其中的共同点如下:

1.关于评价的依据:

所有资料一致认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进行。

2.关于评价的内容:

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认为评价要贯穿小组合作的始终,对准备工作、合作过程、最终成果三个方面都要关注。

3.关于评价的主体:

多数资料都采用三个主体:

即教师主评、组内自评、小组互评。

4.关于评价的方式:

很多资料都采用评价表的方式,所设计的评价表样式不一、内容各异,有的是根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而设计,有的是根据评价主体不同而设计的,„„,不一而足。

这些资料是课题组设计实验方案的主要理论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贯穿于课题实验的全过程。

课题组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是:

1.每次实验课都要做好三个记录――课前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过程,做好实验课记录;课上及时填写《课堂小组合作评价记录表》,做好评价记录;课后讨论总结,做好《研讨记录》。

2.每个月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观察记录等),以回顾本月教学的得与失,记录学生的变化。

3.每年年初撰写实验计划、年末撰写阶段总结。

4.每年记录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了随时记录,及时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合作行为的要求也趋于规范,并能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促使教师和学生避免合作过程中的随意性,提升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实验教师王艳红在2009年5月的教学反思中写道:

在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时,受“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思路的启发,第八组同学通过研究得到了多边形外角和的探索思路,虽然由于基础差,他们表达得不够清楚,而且结果也出错了,但思路完全正确,说明他们的确经过了认真地思考和讨论。

我想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所以我表扬了该组同学。

并提倡其他小组学习第八小组认真钻研的精神。

从以上的记录可以看出,教师评价学生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首先,教师评价学生的关注点已经从偏重学习结果转向偏重学习过程,这也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过程中得到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体会到探索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的放矢。

第八小组讨论认真,思路正确,结果出错了,教师表扬的是第八小组同学的钻研精神,为全班同学树立了一个认真钻研的榜样。

教师在课堂中自然地选择了正确的评价方式,说明教师能够运用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趋向科学性。

从学生的角度看,第八小组的同学因为认真思考、讨论得到教师的表扬,下次合作时会继续发扬优点,同时还会向“结果正确”努力;其他组的同学看到第八组受到表扬,会对钻研精神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今后的合作学习行为会以第八组为标准看齐。

四、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于2005年10被批准立项,2010年申请结题,共经历五年时间,其间申请变更三次,获得省教育学会资助一次。

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题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这个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建课题组

课题组共十名成员,其中二名课题负责人,一期实验教师四人,来自三中,二期实验教师四人,来自四中。

2.召开了开题会

2006年7月4日,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加格达奇区教科所组织的加区中小学“十一五”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会上,张铁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阐述了课题的来源,论证了课题的目的、意义,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2006年7月7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加区三中召开了课题组开题报告会,会上,负责人对即将开始的实验做了详细的介绍,布置具体分工,强调各人的职责,并对实验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3.培训实验教师

首先,课题组下发有关合作学习和教学评价的理论资料,要求各位实验教师通读;其次,提倡教师上网搜索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第三,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表格4培训记录

在课题申请立项的同时,课题组就十分注意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由课题负责人承担此项工作,将相关资料分类管理:

(1)立项卷:

包括立项证书、任务下达书、课题研究计划类文件及制度类文件等。

(2)过程卷:

包括各种记录、调查方案及报告、教师的随笔、反思、阶段总结等。

(3)成果卷:

教师在实验过程所取得的成绩,包挌获奖的论文、公开课等。

(4)结题卷:

包括结题报告和实验教师的个人总结等。

在课题资料形成、积累、归纳的过程中,课题组十分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建立课题档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强调电子档案的建设。

5.建立制度

课题组确立了《课题研究原则》,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合作评价等几方面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

课题组还建立了《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对交

流、汇报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6.修改实施方案

在课题研究实验正式开始之前,课题组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两处修改:

一是放弃了成长记录袋。

因为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在评价学生方面也采用了成长档案袋的方式,课题组认为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做重复的工作。

二是对研究内容中的评价表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研究方案初稿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表有三张,分别由教师、学生个人和组内同学填写。

在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课题组的部分成员对三张评价表提出疑义,认为评价的项目太少,而且表格的数目又太多。

操作起来十分繁琐。

经过课题组全体讨论,把三张评价表合并成一张,并且对所评价的项目进行细化,分层次确定了目标。

表格5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课堂上,学生在经过小组合作之后,将“合作结果”填写完整,并进行汇报;课下,由学生和教师分别完成评价部分。

(二)实验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2月

1.一期实验

从2006年9月,一期实验教师开始深入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每节实验课的流程如下:

其中:

合作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态、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具体情况而确定,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安排小组合作;

合作任务的设计要求符合五个条件:

(1)目标明确。

每一项合作学习的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合作学习的方向。

一般来说,越是初级阶段的合作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越详细、具体、可检验性强。

(2)有探索性。

需要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让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能切实感受到这个问题有必要进行思考、研究,甚至还需要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结论加以对比验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状态。

否则,如果学生能独立获得问题的解答,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也不会有兴趣合作。

教师

图1实验课流程图

(一)

(3)难度合理。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不是让学生真正解决什么科研难题,因此设计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心智水平,而不是越难越好。

面对问题,如果小组所有的学生都觉得无从入手,合作也就难以开始,更谈不上达到目的。

(4)呈阶梯性。

在多数情况下,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分成几个问题提供给学生的,这时,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呈阶梯状出现,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进一步完成研究任务。

(5)联系实际。

联系现实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习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越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摒弃那些距离学生较远的内容,将身边鲜活的问题加入到教学之中。

学生在完成合作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动态,及时给予帮助。

师生共同完成的评价结果,由教师负责向学生及时反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

(1)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有所改善。

1)在老师布置任务之后,能够根据各人分工的不同,进行工作。

2)遇到问题,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能够做到商量解决。

3)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基本能够保证纪律。

4)汇报合作成果的时候,基本能够做到有秩序。

(2)学生对待学习较以前具有主动性

通过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在组内同学的互相帮助、促进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以前有所增强。

在学生学习状态改善的同时,教师的教学状态也有所改观。

(1)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多主体、多内容的评价,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在他们的评论中,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他们还要评一评哪个学生的解题方法更简便,谁更有创意。

(2)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了更准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恰当地评价学习的学习状态,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也进一步加强了反思,教师的教学状态开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在取得一点成效的同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成为实验继续进行的障碍。

(1)在合作的过程中,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的主动性仍然不如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存在着学优生占优势地位的情况。

(2)评价表的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了导向作用,但是,填写评价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负担较重,比较耽误时间。

尤其是当小组合作只出现在某一个教学环节时,评价表的出现对整个教学流程是一种破坏。

(3)随着实验的推进,学生对评价表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在填写评价时出现应付的态度。

(4)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学生还不能做到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一直都互相说好话,回避缺点。

(5由于评价在课后完成,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不及时,评价对全体学生所起的导向作用效果不明显。

2.二期实验

面对以上问题,课题组进行了多次讨论,一致认为,对于只出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中的小规模的合作学习,最恰当的评价方式还是直接、快捷的口头评价,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当

面进行表扬,可以及时激励受到表扬的小组,也可以为其他同学确立行为规范。

为规范教师的口头评价的语言和时机,课题组在《小组合作评价表》(表格5)的基础上,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表格6)。

表格6涵盖了《小组合作评价表》(表格5)的基本内容,简化了操作过程,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由于“教师口头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的方式简便宜行,可以完全融入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也不会给教师的备课带来额外的负担,所以,课题组决定从2007年9月起,将这种方式推广到二期实验教师之中,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期实验课的流程如下:

表格6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

教师生

3.及时变更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课题负责人张铁调动了工作,课题承担单位由“第三中学”变更为“教师进修学校”;其次,四中有三位教师退出课题组,补充了滕春明、王艳红两位教师;第三,课题结题时间推迟了两次。

每一次变更,课题组都及时向省教育学会递交了变更申请,得到了批准。

(三)结题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整理资料:

课题组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将积累的资料分为四大类:

计划总结类、实验课记录、评价记录表、随笔类,整理成电子文稿,上传给课题负责人,由负责人统一装订成册。

2.统计数据: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3.撰写研究报告,填报《课题验收表》。

五、课题研究结论

课题组经过研究,得到了评价课堂中小组合作状况的两种方法:

(一)使用《小组合作评价表》(表格5)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初中数学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和“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是“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它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于改变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提供了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时,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此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评价表》(表格5)正适合于这种情况下使用。

表格中“合作任务”一项由教师设计,对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是对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各种评价指标是对学生在行为方面的指导。

表格中“合作成果”部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成效,是合作过程是否有效的体现,由各小组在完成合作任务后填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用《小组合作评价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2008年实验教师钟春林使用此法讲授了《课题学习·重心》一课,获得“金烛杯”课堂教学大赛区级一等奖。

(二)运用“口头评价——记录——反思”模式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适用于常态的课堂教学。

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只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教学方式,应该不露痕迹地运用于教学各环节之中,因此,直接、及时的口头评价是此时评价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表格6)中的各项评价指标,是对教师的口头评价的一种规范,它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有针对性,评价的内容要具体,避免泛而空的无效评价。

同时,连续的记录、定期的反思可以强化教师的评价理念,使之成为思维定势,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持之以恒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但是,“评价——记录——反思”的评价模式对提高学生成绩的作用是有限的。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中的16项评价指标,多数是针对学生的合作行为所设计的,只有“汇报的成果正确、有效”和“成果有创造性”两项是针对合作效果而设计的。

课题组随机统计了三位实验教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对表中“每个小组受到表扬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并利用spss和“小组的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论是“每个小组受到表扬的次数与小组的成绩无显著相关。

这个结论提示教师,“评价——记录——反思”这种评价模式必须和教师的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得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评价表的使用范围。

课题组最先设计的《小组合作评价表》最后被定位于“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教学,这张表是不是只能应用于此呢?

更深一层次的问题是: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能不能完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一期实验教师曾经在2006年下半年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三个领域内容的教学,最终因为“不适合常态课教学”而放弃。

、“常态课”能不能也设计成“课题学习”的形式?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实验教师的头脑中,但是囿于教师教学技能、学校的科研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课题组对这个问题就没有深入研究,而是调转方向,寻找适合大家都认可的“常态课”教学的方法。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表格6)的利用率?

任何一个教育课题的研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是“提高教学质量”,包括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占有率和应用能力。

课题组的设想是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同伴间的互助,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设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

通过和实验教师的交谈,发现实验教师在评价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即表扬哪个小组、为何表扬都是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没有事先的计划。

如果教师有意为之,会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正面影响呢?

七、今后的设想课题研究暂时告一段落了,对问题的思考还没到尽头。

关于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瓶颈在于教师有限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所以,

当务之急是对教师进行培训。

初歩的设想是:

1.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提高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选择恰当的内容,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集思广益,把《小组合作评价表》(表格5)引入常态课堂。

2.引导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表格6)时要加强目的性。

首先要对各小组的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各小组的优势和劣势;其次,根据各小组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对其合作情况进行评价;第三要求教师做好记录,以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对教师进行统计软件的使用培训,使教师在进行定性评价的同时,还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3.尽量推广《小组合作评价表》(表格5)《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记录表》和(表格6),争取在更大的范围内验证两张评价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于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