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879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docx

阅读作文之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

作文课王明新阅读答案

【篇一:

作文课】

作文课

王明新

①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说,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

置的作业,作文的题目是《灯光》。

在读这两篇作文之前,我已经征得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意。

谢谢他们。

②我先读王枣花同学的作文。

③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王枣花身上。

王枣花是大半年前插班进来的,同学们

只知道王枣花是从农村来的,她的父母在这个石油小城里打工,干什么活却不知道。

坐在后

排的王枣花低着头,一只手不停地揉搓着胸前的纽扣。

④我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老师开始读王枣花的作文,因此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他

们只能靠捡废品卖钱。

下午放学后,做完作业我也帮父母去捡废品。

爸爸虽然只有一条腿,但三轮车却骑得很好,载着我和妈妈一路飞驰。

冷风掠过面颊,落叶在车轮下旋转。

那时候

城市里的灯光已经亮了,家家户户都吃完了饭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我和爸爸妈妈从一个小

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只垃圾箱到另一只垃圾箱。

我们先把垃圾箱里的纸箱、木板、废铁丝

捡出来,再把城里人装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解开,把里面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易拉罐、装

牛奶的纸盒和废纸捡出来,分别装进蛇皮袋中,然后重新把垃圾装好,把垃圾箱周围打扫干

净。

城市的夜晚很明亮,但几乎所有的灯光都不是为捡废品的人而亮的,因此妈妈只好准备

了一只手电筒,为了节省电池手电筒的光常常很弱,我们只能在手电筒很弱的灯光中捡废品。

只有一个地方除外,这个地方有几个很大的垃圾箱,我们每天都能在这里得到不小的收获。

这几个垃圾箱在一个叫做“阳光花园”的小区里,本来那里离路灯很远,应该很黑,但是离

垃圾箱不远的一栋楼房的三楼阳台上总是亮着一盏灯,那盏灯好像是专门为我们而亮的,我

知道这当然不是。

因为我们与那户人家素不相识,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天天来这里捡废品,虽

然城市很大人很多,但是谁会去注意捡废品的人呢?

就是知道他们也不会为一家捡废品的贫

穷外乡人照明。

这很自然。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每次捡完废品离开那里的时候,

我和爸爸妈妈都会抬起头来看看那户人家,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默....

默地祝福他们,因为他们无意中帮了我们的忙。

⑤王枣花的作文读完了,同学们的目光再次落到王枣花身上,王枣花的头垂得更厉害了。

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

⑥下面我读牛娜的作文,老师说。

⑦春节的时候爸爸买了两只灯笼挂在阳台上,那几天红红的灯笼彻夜亮着,真好看。

节过完,妈妈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因为这样太浪费电了。

虽然我心里不大乐意,但还是同

意了。

爸爸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吃完晚饭,又看了一会电视,爸爸才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磨

蹭蹭准备去摘灯笼。

我给爸爸搬了一把椅子放到阳台上,因为灯笼太高了。

就在我准备回房

间的时候,突然听到楼下不远的地方传来一阵说笑声。

我站在阳台上往楼下一看,是一对捡

废品的夫妻,他们身边还有个好像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

由于光线不是太好,我看不清他

们的面目。

他们大概已经工作了很久,这会儿累了也饿了,做妈妈的从三轮车上拿出一只塑

料桶,他们一家三口从塑料桶里接着水洗了手,然后开始吃东西。

他们吃的什么我看不清,

但是他们吃得很香。

那对夫妻一边吃东西一边说笑着,好像他们不是捡废品的,而是这个城

市的白领。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在这样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他们从垃圾箱中翻捡着废品,

吃着自带的干粮,却有说有笑,我为他们乐观的精神感动了。

吃完东西,做妈妈的又从三轮

车上取出一只暖瓶,他们只有一个杯子,三个人从暖瓶里倒了热水轮流着喝。

吃完喝完,他

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这时候爸爸过来了,我指着楼下让爸爸看,不一会妈妈也过来了,问爸

爸为什么还不把灯笼摘下来。

爸爸又指着楼下让妈妈看。

妈妈没再说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

后来我们就回到了房间。

⑧爸爸说,要不留下一只灯笼吧,不然他们看不见,怪不容易的。

妈妈点了点头,过了

一会又说,把灯笼摘掉装一只灯泡吧,这样光线会更好。

爸爸点了点头。

我为爸爸妈妈高兴,

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好事。

同时我也为那一家捡废品的人家高兴,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

有一盏灯是专门为他们点亮的,虽然他们并不知道。

⑨作文读完了,教室里更加安静了。

突然,从教室的后排坐位上传出一阵轻轻的哭泣声。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8年7期)

21、阅读⑦⑧两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2、请你说说第③段划线句能否删去?

23、第④段中画浪线的句子属于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24、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王枣花低头不停揉搓胸前的纽扣一句,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她此时的紧张和害

羞。

b.第④段“恋恋不舍”一词,形象写出了枣花一家对灯光的留恋和对幸福温暖的家的向

往。

c.三个人从暖瓶力倒了热水轮流喝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王枣花一家虽贫穷但温馨的生

活。

d.本文通过两篇学生作文展开故事叙述,而叙述的故事有着惊人的巧合,从巧合中让人

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淳朴真情,可谓构思巧妙。

25、读懂全文,细读③⑤⑨段,假如你是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中的一员,请你为第⑨段省略号

处补写一段心理独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80字左右)(8分)

21.牛娜一家被王枣花一家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感动,在爱心的驱使下,为他们点亮一盏灯。

(3分)

22.不能。

因为画线句交代了同学们对农村来的王枣花的漠不关心,表明后文王枣花有”城

市的夜晚很明亮,但几乎所有的灯光都不是为捡废品的人而亮的”等想法并非偶然,并更好

地衬托了牛娜一家关心弱者,富有爱心的品质。

(6分)

23.景物营造寒冷萧瑟的氛围,表明王枣花一家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明他们面对困境的

努力和勇敢。

(2+3分)

24.b(2分)

25.要写出此时的百感交集:

被王枣花一家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而震撼;被牛娜一家

关心弱者,善良美好的行为而深深地感动;为自己平时对同学不够关心而自责等。

(要把震撼,

感动,自责等情感具体化)

评分标准建议:

内容4分,语言2分,条理2分。

【篇二:

2014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6、综合运用(6分)

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和“泡泡问”两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

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两件事。

①“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一段广告词。

(要求:

紧扣原作,明确物件与人物的关系及作用)(2分)

金箍棒(《西游记》)青龙偃月刀(《三国演义》)

陶器(《罗宾逊漂流记》)

示例:

鹅毛扇(《水浒传》)——人称“小诸葛”的吴用,轻摇着这把鹅毛扇,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

②“泡泡问”里有两个主题帖,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帖子回复。

(要求:

观点明确,并简述理由)(4分)

主题帖一:

能否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个粗人?

主题帖二:

如何看待《窃读记》中作者在书店看书的行为?

回帖:

二、默写(10分)

7、有情芍药含春泪

8、梅子黄时日日晴,。

9、欲为圣朝除弊事,

10、,雪拥蓝关马不前。

11、秋风江上作渔竿。

第二部分阅读(3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16分)

(一)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2.“关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二)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4、选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书非借不能读”是本文的观点,意思是: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

b、“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表明了借书者想把书据为己有的心理。

c、全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如作者少年借书的经历等就是事例。

d、选文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告诫黄生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

(三)

叶迁圭与《海录》

①余幼嗜学,四十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

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常很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

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17.解释加点字(2分)

(1)余幼嗜学()

(2)四十年未尝释卷()..

1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叶迁圭写成《海录》一书,靠的是最基本的治学方法,那就是读和抄;他成功的关键取决于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9分)

海洋中也有沙漠

①提起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沙漠。

不过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

在热带南太平洋地区,大约有一半的地方(其面积比整个欧洲的面积还要大),这些海洋低氧区、海洋缺氧区被称为海洋中的“沙漠”。

200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召开的大会上发布了《2006年全球环境展望年鉴》,该报告称,海洋沙漠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个,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34%。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沙漠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

认为:

造成海洋沙漠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

因为研究早已表明,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水温升高,而海水升温后溶解氧的能力会有所下降。

研究证明,这种现象与海水温度日益升高有密切关系。

在0摄氏度的时候,1千克海水可以携带大约l0毫升的溶解氧,但如果温度升高到25摄氏度,l千克海水携带的溶解氧就减少到4毫升。

根据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海洋沙漠扩张化同时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年递增1%,相当于0.02摄氏度到0.04摄氏度。

域的营养物质上升到海洋表面向生物提供食物。

在赤道太平洋一些海域的海洋表层,由于没有上升流将深海中含有高营养盐的海洋底层冷水带到表层海水,再加上海洋的层化作用,以致表层海水中营养盐极端缺乏,因此这里作为海洋食物链基础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也极少。

全球气候变暖甚至使海洋洋流发生变化,海洋层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导致海洋沙漠化的区域进一步加大,这种现象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响,海洋沙漠面积的逐渐扩大,已危及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

如果全球气

温继续升高,就可能给海洋生物以及依赖海洋生存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后果。

随着海洋沙漠不断扩大,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许多物种被迫离开深海栖息地前往别的海域,这意味着它们将不得不为争夺新的生存空间而展开残酷的竞争。

20、导致海洋沙漠化的根本原因是;相关原因是海水升温引起的和。

(3分)

21、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海洋沙漠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个,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34%”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沙漠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根据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海洋沙漠扩张化同时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年递增1%,相当于0.02摄氏度到0.04摄氏度”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全球气候变暖甚至使海洋洋流发生变化,海洋层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导致海洋沙漠化的区域进一步加大”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2、第2小节中的划线句“在热带南太平洋地区,大约有一半的地方,这些海洋低氧区、海洋缺氧区被称为海洋中的“沙漠”。

”中的“大约”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23、作者在文中忧虑海洋沙漠化正威胁着地球的健康,概括地说,地球因此而面临的健康威胁有:

(2分)

(1);

(2)。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9分)

作文课

王明新

①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说,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业,作文的题目是《灯光》。

在读这两篇作文之前,我已经征得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意。

谢谢他们。

②我先读王枣花同学的作文。

【篇三:

天津和平区九年级语文一模】

温馨提示: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同学们将试卷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29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根据语境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的头发,盖

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不可逼视的

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无比的

生的意志。

a.凝重坚忍蓬勃b.坚忍凝重蓬勃

c.蓬勃凝重坚忍d.坚忍蓬勃凝重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

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b.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c.艾青“用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

界诗坛巨匠之一。

d.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能为学习别的知识插上翅膀。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人传统的理财方式就是“量入为出”。

a.“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对莲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b.一提到莲花,人们都会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

c.人们在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树木成林。

d.在今天的座谈会上大家要来谈谈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5.下面对于古诗和散文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

怀古》)

这四句诗写了作者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思绪万千,主要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被毁

的无比痛心之情。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现了钱塘湖

初春季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d.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

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鲁迅《雪》

作者描写了朔方飞雪“蓬勃地奋飞”的情景,抒发了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回答6~8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

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

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

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

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

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

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

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

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

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

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

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6.对选文主要内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选文主要说明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赵州桥又恢复了青春。

c.选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

d.选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7.下面关于赵州桥小拱设计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减轻桥身重量b.便于车马上下

c.使桥身更美观d.增加桥洞过水量

8.下面对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赵州桥有着悠久的历史。

b.第二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从雄伟壮观、匀称古朴两个方面来说明赵州桥的

特点。

c.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d.“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拱”中“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对所下结论不作

绝对肯定,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

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

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9.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穿戴).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d.闻寡人之耳者(听见).

10.下面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皆以美于徐公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1.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妻、妾、客说邹忌美于徐公的原因。

b.邹忌入朝见齐威王,由家事推及国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又有善于纳谏的君主,所以最终“战胜于朝廷”。

d.文章成功塑造了一个直率的贤臣和虚心的明君这两个人物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题共五大题,共91分)

注意事项:

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将下面试题的答案按照题号的相应位置书

写在答题卷中。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6分)

⑴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⑵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⑶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⑷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⑸,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13.根据要求填空。

(2分)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

他有着“会当凌绝顶,”(《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

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对朝廷昏庸、国家动荡的时局,晚年的他只能以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来抒发个人感慨。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①②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③④⑤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惩艾,.

⑥⑦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

⑧复不省。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

默写。

②滑稽:

巧言善辩。

③旬朔:

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

此指一个月。

④比:

近。

⑤惩艾:

惩戒。

⑥曩时:

从前。

⑦寻绎:

反复推求。

⑧败:

害。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⑴然负此自放⑵比数年来..

15.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

16.作者认为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和“”。

这段文字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王明新小说《作文课》,回答17~20题。

①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说,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臵的作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