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6413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高中语文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模块学业水平检测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候(cì) 殷红(yān) 气氛(fēn)三聚氰胺(qínɡ)

B.泥淖(nào)角色(jiǎo) 水獭(tǎ)长歌当哭(dànɡ)

C.脖颈(ɡěnɡ)埋怨(mán) 福祉(zhǐ)量体裁衣(liànɡ)

D.哽咽(yè)纰漏(pī) 场院(chǎnɡ)不值一哂(shěn)

解析:

 A.“侍”读shì。

B.“角”读jué。

D.“场”读chánɡ。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茫 斑澜 挖墙脚 富丽堂皇B.恪守纰漏一服药责无旁贷

C.胡诌深邃水蒸气张惶失措D.砥砺泅渡绩优股味同嚼腊

解析:

 A.澜—斓;C.惶—皇;D.腊—蜡。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希望有关部门能尽早对电视购物制定规范,能够加大对电视购物广告和企业经营的监督管理力度,从源头上________虚假购物广告的泛滥。

②作为欧陆足坛近年来成功主帅的代表人物,穆里尼奥在输球后寻找________的本事也是罕逢敌手,甚至曾有过一句话将瑞典著名裁判弗里斯克逼到退休的“壮举”。

③去年4月,全球106个城市自荐的案例和上百个国际组织推荐的案例,经国际________委员会评审,杭州展馆案例以高票胜出,将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A.遏止 借口 选拔 B.遏止 借故 遴选

C.遏制借故选拔D.遏制借口遴选

解析:

 ①遏制:

制止,控制。

遏止:

用力阻止。

②借口:

假托的理由。

借故:

借口某种原因,副词。

③遴选:

泛指挑选。

选拔:

选择提拔。

答案:

 D

4.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南昌城市网讯:

由江西省老年书画联谊会和南昌市老年书画联谊会共同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江西省老年书画作品展”,于9月24号上午在市博物馆展出。

B.3月15日上午8:

30,以“消费与发展”为主题的2010江西(南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在南昌市八一广场拉开帷幕。

C.据北京市治安总队李润华介绍,警方在危险物品储存,运输,使用上一直采取登记制度,同时还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从源头上降低危险物品的风险。

D.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将证券、保险机构纳入反洗钱监管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洗钱监管框架,有助于完善反洗钱资金监控体系。

解析:

 C.“储存、运输、使用”为三个并列的非谓语动词,应将逗号改为顿号。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瑞典文学院于10月9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将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B.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已经起草了要求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国家公务员每年申报个人收入的命令,拒绝申报者将被免职。

C.3月18日,“2010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拉开帷幕。

据介绍,本次宣传活动主题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关中央新闻媒体将进行法律宣传和采访报道。

D.霍乱是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被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不必恐慌,霍乱可防可治,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将获得”前加上“勒克莱齐奥”。

C.语序不当,“有关中央新闻媒体”应调整为“中央有关新闻媒体”。

D.句式杂糅,可删去“传播途径是”。

答案:

 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

俗语有云:

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

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

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当。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

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

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

《博物志》云:

“尧造围棋,丹朱善弈。

”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

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的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

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弈象棋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让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

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

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2010年第3期《阅读博览》,有改动)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解析:

B.象棋中将帅地位最高,车本领最大。

答案:

 B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当,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的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

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解析:

 A.体现人类早期的目标而非终极目标。

B.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

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

答案:

 D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

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时间比象棋早很多,它更能体现出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所以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的,“楚河、汉界”可以佐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出中华先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

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所以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解析:

 A.下围棋占领地盘,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B.“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不可信。

D.围棋不能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象棋“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的说法也不对。

答案:

 C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

“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

”濒行,谕斌曰:

“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

“水退,田可耕,明年当征赋。

”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二十四年,疏言:

“苏、松土隘人稠,而当大省百余州县之赋,民力日绌。

恳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下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

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

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毁淫词小说。

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骛。

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

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

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

大学士王熙独曰:

“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

”斌后至,国柱以告。

斌曰:

“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

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

”上卒免汉臣罪。

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

“爱民有心,救民无术。

”以为谤讪,传旨诘问。

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

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

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选自《清史稿》卷二六五,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扬二府被水        被:

遭受

B.二十六年五月,不雨雨:

下雨

C.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罢:

免除

D.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愆:

过失

解析:

 C.罢:

停,关闭。

答案:

 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都是副词,相当于“才”;B.因为/凭借;C.替、给/是;D.却/才。

答案:

 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汤斌体恤民情、破除迷信的一组是(  )

①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②苏、松土隘人稠……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③下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 ④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 ⑤吴民泣留不得……焚香送之 ⑥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D.②④⑤

解析:

 ①说明汤斌任官情况,⑤表现汤斌深得民心,⑥表现汤斌敢于直言。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斌关心民生,体恤民情。

在担任江宁巡抚时,他曾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所属州县赋税,请求拨发救灾银两,并亲往州县视察灾情。

B.汤斌治政有方,移风易俗。

他做江宁巡抚期间力戒奢华,破除迷信,建立学校,焚毁淫秽书籍,使百姓心悦诚服。

C.汤斌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灵台郎董汉臣指责时事,触及当权,有朝臣主张将董汉臣斩首,汤斌据理力争,终使董汉臣免罪。

D.汤斌为官清明,深得民心。

在他回京任职时,苏州百姓停市三天,焚香送行。

当他在朝中遭陷害时,寄居京城的江南人曾为他击鼓诉冤。

解析:

D.只是准备替汤斌击鼓诉冤,并没有实施。

答案:

 D

【参考译文】

汤斌,字孔伯,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皇帝下诏举行博学鸿儒科的科举考试,汤斌考试取得一等,授官翰林院侍讲,参与编修明史。

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员,朝廷正在荐举合适的人选,皇上说:

“我听说汤斌有高尚的操行,可以担任江宁巡抚。

”汤斌临行时,皇上告诉他说:

“平素听说吴地繁华,如今考察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经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

你应当使当地去掉奢侈的习俗,返归淳朴的民风,每件事都要致力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大概可以整治吴地颓废奢华的风气吧。

”当初,余国柱任江宁巡抚,淮安、扬州两地遭受水灾,余国柱上书说:

“水退之后,田还可以耕种,第二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

”汤斌派人重新勘察,发现水并没有退去,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于是上书奏请平息原先余国柱的奏议。

二十四年,汤斌呈上奏章说:

“苏州、松江土地狭小,人口稠密,可是承担着大省百余个州县的赋税,百姓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

恳请皇上将苏州、松江的钱粮照征收标准减少一二成。

”淮安、扬州、徐州三地再次遭受水灾,汤斌按条目列出减免赋税的事项,请求朝廷拨发五万两银子,从湖广两地购米赈济灾民,还不等诏令回复,汤斌就前往各州县视察救灾的情况。

朝廷获悉汤斌的禀奏后,皇上命令侍郎素赫协助他办理救灾事务,常州知府因为对下属官吏失察被降职调任别处,汤斌了解到他很廉洁,就奏请让他留任。

皇上特别下旨允许照办。

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讲解孝经、小学,禁止妇女四处游荡,官府小吏、市井倡优不准穿皮衣和丝织品,焚毁不健康的书籍。

苏州城西上方山上有座五通神祠,已有数百年,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年轻女子生病,装神弄鬼的人就说五通神要娶她做妻子,生病的女子常常病死。

汤斌没收五通神的塑像,木雕的就烧掉,泥塑的就沉到水里,并下令各州县凡有类似的祠堂全部毁掉,卸下原来的材料修建学校。

教化得到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

皇上给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

汤斌即将前往京城,吴地百姓哭泣着挽留未成,停市三天,拦路烧香为他送行。

二十六年五月,天不下雨,灵台郞董汉臣呈上奏章指责时事,语言触及当权的人,皇上让朝中大臣商议,明珠很害怕,担心自己承担罪责。

大学士王熙说:

“这是市井小人胡言乱语,应立即斩首,事情就可以完结。

”汤斌后来也到朝廷,余国柱把这件事告诉他。

汤斌说:

“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

大臣们不敢讲,而小臣敢讲,我们应该自我反省啊。

”皇上最终赦免了董汉臣的罪。

明珠、余国柱对汤斌更加怨恨,摘录他的言论向上禀报皇上,并找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的话:

“爱民有心,救民无术。

”把这作为对朝廷的诽谤,皇上传旨责问。

汤斌只是说自己天资愚昧,过错很多,请求严加惩处。

正赶上汤斌带病入朝,人们道听途说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流下眼泪。

住在京城的江南人,要击鼓为汤斌诉冤,后来知道没有这样的事,才散去。

不久,汤斌疾病发作,死去,终年六十一岁。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应当使当地去掉奢侈的习俗,返归淳朴的民风,每件事都要致力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大概可以整治吴地颓废奢华的风气吧。

(2)明珠、余国柱更加怨恨,摘录他的言论向上禀报皇上,并找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说的话。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幽居初夏

□陆 游

【注】 ①箨龙,就是笋。

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全诗紧紧围绕文题中的“幽”字展开,试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幽”字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静写幽,通过“野径”“水满”“草深”等景物的描写表现了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通过描写白鹭安详不惊和蛙的叫声渲染出环境的幽静。

(2)前六句通过写幽静的初夏景色,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后两句的“叹息”,则表达了诗人因往日知交零落而产生的寂寞惘然之感。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3)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4)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

 

(1)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2)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4)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五、(9分)

16.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了“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小说先写华雄斩了骁将俞涉,“众大惊”,接着上将潘凤“去不多时,飞马来报”,又被华雄斩了。

接着写关羽出战: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试赏析此处描写关羽所用的写作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处用的是衬托手法。

作者没有直接写交战场面,只写了三点:

①华雄连斩两将,气势正盛;②鼓声震天,众皆失色;③关公刀斩华雄,其酒尚温。

这样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如详写交战的具体过程,则会落入俗套,剥夺了读者想象的权利。

17.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有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补写出其他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不超过45字。

(6分)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场景】鹿门山下。

渔梁渡口。

石门。

【人物】孟浩然,行人。

镜头一:

已近黄昏,山寺里传来幽深的钟声。

渔梁渡口,人群熙熙攘攘,喧闹着抢渡回家。

镜头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

石门及松间的小路长时间静悄悄的,只有孟浩然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答案:

 (示例)镜头二: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如飞倦的鸟儿寻归家园,而孟浩然也乘船返回他灵魂的栖息地——鹿门。

镜头三:

鹿门的月亮照亮了朦胧的树影,孟浩然于树影间穿梭行进,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六、(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病隙碎笔

□史铁生

我是史铁生——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话有点怪,好像我除了是我还可以是别的什么。

这感觉一直不能消灭,独处时尤为挥之不去,终于想懂:

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生。

多数情况下,我被史铁生减化和美化着。

减化在所难免。

美化或出于他人的善意,或出于我的伪装,还可能出于某种文体的积习——中国人喜爱赞歌。

因而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浑沌的我。

这样的我,连我也常看他是个谜团。

我肯定他在,但要把他全部捉拿归案却非易事。

总之,他远非坐在轮椅上、边缘清晰齐整的那一个中年男人。

白昼有一种魔力,常使人为了一个姓名的牵挂而拘谨、犹豫,甚至于慌不择路。

一俟白昼的魔法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