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955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docx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

目录

一、物质的量…………………………………………2

二、离子共存离子反应………………………………3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4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工艺流程………………………6

五、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3

六、电化学基础…………………………………………27

七、电解质溶液…………………………………………33

八、热化学………………………………………………37

九、有机化学基础………………………………………39

 

一、物质的量

.(2012福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

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H相等

答案:

C

.(2012海南∙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答案:

B

.(2012江苏∙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18gH2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答案:

B

.(2012上海∙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一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

D

.(2012四川∙7)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C.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答案:

B

.(2012新课标∙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

D

二、离子共存离子反应

.(2012安徽∙8)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K+、Na+、Cl—、NO3—B.K+、Na+、Br—、SiO32—

C.H+、Fe2+、SO42—、Cl2D.K+、Ag+、NH3·H2O、NO3—

答案:

A

.(2012北京∙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映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答案:

B

.(2012大纲卷∙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CaCO3↓+2OH-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ClO-+Cl-+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

答案:

C

.(2012江苏∙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的NaOH溶液:

K+、Na+、SO42-、CO32-

B.0.1mol·L-1的Na2CO3溶液:

K+、Ba2+、NO3-、Cl-

C.0.1mol·L-1FeCl3溶液:

K+、NH4+、I-、SCN-

D.c(H+)/c(OH-)=1×1014的溶液:

Ca2+、Na+、ClO-、NO3-

答案:

A

.(2012江苏∙9)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5I-+IO3-+3H2O=3I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

NH4++6OH-

NH3↑+H2O

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

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

Ag+2H++3NO3-=Ag++NO↑+H2O

答案:

C

.(2012上海∙19)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a2+、Fe3+、NO-B.Ba2+、Cl-、Al3+、H+

C.Na+、NH4+、I-、HS-D.Na+、Ca2+、K+、Cl-

答案:

BD

.(2012四川∙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

SiO32-+2H+=H2SiO3↓

C.0.01mol/L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

Fe+3NO3-+6H+

Fe3++3NO2↑+3H2O

答案:

C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全国卷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C【解析】本题以元素推断的形式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

由X的一种核素可鉴定文物的年代,推知X为碳;则W为氢,Y为氮或氧,因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则Z为Ne。

原子半径大小为W(H)<Y(N或O)<X(C),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不能与其他元素进行比较,故A项错误;四种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8或19,B项错误;H与O(或N)可形成H2O、H2O2或NH3、N2H4,其中H2O2、N2H4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项正确;烃的沸点与碳原子数的多少有关,有的常温下为固态,其沸点高于H2O、H2O2(或NH3、N2H4),故D项错误。

江苏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B.F-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2017ClD.NH3的电子式:

江苏12.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

C.化合物YX、ZX2、WX3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rX

福建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R>Q

R

T

Q

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Q

C.原子半径:

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8、解析:

选D,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猜测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Q为Si,W为S,R为N元素。

用具体元素可判断A,B,C三个选项都正确,D选项中含铝离子的盐溶液是显酸性,但NaAlO2溶液就是显碱性的,学生可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这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

D选项设问角度新颖独特,有点出人意料。

四川8、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

A【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与物质的性质。

依题推断出W在Z的上一周期,X、Y、Z的原子序数大小为X<Y<Z。

其四种原子半径大小为X>Y>Z>W,A项正确;从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a或Mg,Y为Mg或Al,X为C、N、O、F中的一种,则形成的化合物中有Na2O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B项错误;若W为C,Z为Si,C项错误;若Y为Mg,W为N,则形成的化合物为Mg3N2,D项错误。

广东22.图7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Y>X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WXY

C.WX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解析:

从图看知:

X为O,Y为Na,Z为Al,W

为S,R为Cl。

A、应该是Y>Z>X。

C、硫酸为共价化合物。

浙江9.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

2

全国大纲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

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全国大纲10.元素X形

成的离子与钙

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

X元素为

A.AlB.PC.ArD.K

答案:

D

【解析】A答案中Al的离子半径和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A错误;P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于负二级硫的离子半径,B错误;Ar不能形成简单离子,答案D。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

1.[2012·江苏化学卷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B.

C.

D.

A解析:

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

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酸、候氏制碱原理、Fe3+水解FeCl3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FeCl3、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及课本上的基本反应,看来高三复习不能“舍本逐末”。

2.[2012·江苏化学卷20](14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H=akJ·mol-1

3AlCl(g)=3Al(l)+AlCl3(g)△H=b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Al4C3是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

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

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

Mg17Al12+17H2=17MgH2+12Al。

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

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

1mol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

在0.5mol·L-1NaOH和1.0mol·L-1MgCl2溶液中,

混合物Y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X-射线衍射谱图如右图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

在上述NaOH溶液中,混合物Y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

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右下图所示。

该电池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

a+b

Al4C3+12HCl=4AlCl3+3CH4↑

(2)

防止MgAl被空气氧化

52mol

Al

(3)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

【解析】本题以新能源、新材料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读图读表计算与分析的综合题,是以常见物质相关的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具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备考提示】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适度加强综合训练,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高三复习的第一位。

3.[2012·江苏化学卷21A物质结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NO3-的空间构型(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成CO2,HCHO被氧化成CO2和H2O。

根据等电子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

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1mol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

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参考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平面三角形

(2)

C≡O

sp3

2×6.02×1023个(或2mol)

(3)

【解析】本题科学研究铜锰氧化物作背景,考查学生对电子排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与空间构型、等电子体原理、[Cu(OH)4]2-结构等《选修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基础性较强,重点特出。

【备考提示】《选修三》的知识点是单一的、基础的,我们一定要确保学生不在这些题目上失分。

看来还是得狠抓重要知识点,狠抓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这也许是我们高三复习的灵魂所在。

4.[2012·海南化学卷14](9分)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I:

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II:

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己知:

Ksp[Fe(OH)3]=4.0×10-38

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I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3)过程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程II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

【答案】

(1)2Fe3++Cu==2Fe2++Cu2+;

(2)回收铜Cu和Fe加入过量的盐酸后过滤。

(3)FeCl2+Ca(OH)2==CaCl2+Fe(OH)2↓4Fe(OH)2+O2+2H2O==4Fe(OH)3

(4)4.0×10-11mol·L-1

【解析】

(1)Fe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u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废液中中含有Fe2+和Cu2+,加入过量的铁屑发生的反应为:

Fe+Cu2+=Fe2++Cu,故铁屑的作用是回收铜,分离得到的固体为Cu和Fe的混合物,从中得到铜的方法是先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

(3)“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发生的反应为:

FeCl2+Ca(OH)2==CaCl2+Fe(OH)2↓;“鼓入足量的空气”发生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

(4)据KSP[Fe(OH)3]=c(Fe3+)·[c(OH-)]3=4.0×10-38,pH=5则c(OH-)=10-9mol·L-1,可知c(Fe3+)=4.0×10-11mol·L-1。

5.[2012·海南化学卷19-I][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6分)下列有关元素锗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B.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分子都是四面体构型

C.二氧化锗与二氧化碳都是非极性的气体化合物

D.锗和碳都存在具有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

【答案】BD

【解析】锗是金属而碳是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要低于碳,故A错;C和Ge都是第ⅣA族元素,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都是分子晶体,其分子构型相同,故B正确;锗是金属,金属的氧化物不可能为气体化合物,故C错;锗和碳是同主族元素,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D正确。

6.[2012·海南化学卷19-II](14分)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

回答下列问题:

(1)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2)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

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

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

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cm-3,则镉晶胞的体积是

cm3、晶胞的质量是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列式计算,己知Ar(Cu)=63.6);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下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

(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4s1

(2)4.7×10-23cm34.23×10-22gAr(Cu)=63.6g/mol=

×NA,得NA=6.01×1023mol-1。

(3)sp3K2CuCl3

(4)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

Cu+H2O2+4NH3=Cu(NH3)42++2OH—

【解析】

(1)铜是29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

(2)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一个晶胞能分摊到4个Cu原子;1pm=10-10cm,故一个晶胞的体积为(361×10-10cm)3=4.7×10-23cm3;一个晶胞的质量为4.7×10-23cm3×9.00g·cm-3=4.23×10-22g;由Ar(Cu)=63.6g/mol=

×NA,得NA=6.01×1023mol-1。

(3)KCuCl3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另一种无限长链结构中的Cu元素的化合价为+1,CuCl3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故其化学式为K2CuCl3。

(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这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而氨水能与Cu2+形成配合物。

7.[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13]已知室温下,

的K,或溶解度远大于

向浓度均为0.1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

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

合理的是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Ksp[Al(OH)3]>>Ksp[Fe(OH)3],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应生成Fe(OH)3沉淀,当Fe3+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则Al(OH)3+OH-===AlO-2+2H2O,故B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8.[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28]

【参考答案】⑴

⑵Na2CO3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前者c(CO2-3)较大⑶全部为PbCO3·Pb(OH)2PbCO3与PbCO3·Pb(OH)2的混合物

⑷①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然后将样品加热分解,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全部是PbCO3

②同意若全部为PbCO3,26.7g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22.3g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及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⑴根据反应方程式容易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⑵HCO-3难电离,相同浓度时,Na2CO3溶液中CO2-3浓度远大于Na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