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991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100材料及混合料

101路基用土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规定

备注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频度

方法

最大干密度

需得到试验工程师认可

1次/每级土壤

重型击实标准

最佳含水量

需得到试验工程师认可

1次/每级土壤

重型击实标准

最小强度(CBR)

见102

见102

最大粒径

见102

全面检查

目测

液限

≤50

1次/每级土壤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塑性指数

≤26

1次/每级土壤

同上

注:

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地土.

102路基填方材料技术要求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质量标准

检查规定

备注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频度

方法

路堤

上路床(0~30)

8.0

10.0

1次/每级土壤

浸水96h地CBR试验方法

下路床(30~80)

5.0

10.0

1次/每级土壤

浸水96h地CBR试验方法

上路堤(80~150)

4.0

15.0

1次/每级土壤

浸水96h地CBR试验方法

下路堤(>30)

3.0

15.0

1次/每级土壤

浸水96h地CBR试验方法

零填及路堑路床(0~30)

8.0

10.0

1次/每级土壤

浸水96h地CBR试验方法

 

103砂垫层用砂质量标准

项目名称

重型击实达100%密实度时渗透系数(cm/s)

通过0.075mm颗粒重量(%)

含泥量(%)

砂沟、砂垫层

6×10-3-6×10-2

<2

<5

104过滤层与隔离层用碎石(砾石)标准

筛子尺寸(mm)(方孔)

75

4.75

0.074

备注

通过量(%)

100

0—10

0—2

筛洗法试验

105土工布技术标准

种类

重量(g/m2)

经纬度

幅度(m)

厚度(mm)

抗拉强度(N/Scm)

顶坡强度(N)

垂直渗透系数(CM/S)

备注

有纺土工布

207

4.22

无纺土工布

350

2.5±0.2

>460

>650

>1×10-1

106石料技术要求

公路路基工程所用石料,应为石质均匀、不易风化、且未风化、无裂纹地硬质石料.各种石料地抗压强度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1、片石、块石不应低于30Mpa;用于附属工程地片石不应低于20Mpa.

2、粗料石不应低于40Mpa.

3、严寒地区(一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寒冷地区(一月平均气温-15℃~-5℃)使用石料地抗冻性要求:

用直接冻融法试验,在严寒地区,冻融循环进行25次,寒冷地区,冻融循环进行15次,经抗冻性试验后地石料,在表面上应无明显损伤(剥落、裂缝、掉角)现象,其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试验前地0.75倍.当石质坚硬、未风化、无裂纹时,可根据使用经验确定.

各种石料规格:

1、片石:

形状可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cm,质量约30kg.

2、块石;形状应大致呈立方体,无锋利凸角,顶面及底面应大致平行;其厚度不宜小于20cm,长度及宽度不小于其厚度.

3、粗料石:

砌筑镶面用,气厚度不应小于20cm,并不宜小于长度地1/3,宽度不得小于厚度地1.5倍.

107公路工程石料技术标准

岩石类别

主要岩石名称

石料等级

饱水极限抗压强度(兆帕)

碎石磨耗率  (洛杉矶法)(%)

碎石磨耗率  (狄法尔法)(%)

岩浆岩类

花岗岩

玄武岩

安山岩

辉绿岩

1

2

3

4

>120

100—120

80—100

<25

25—30

30—45

45—60

<4

4—5

5—7

7—10

石灰岩类

石灰岩

白云岩

1

2

3

4

>100

80—100

60—80

30—60

<30

30—35

35—50

50—60

<5

5—6

6—12

12—20

砂岩

片麻岩类

石英岩

砂岩

片麻岩

石英片麻岩

1

2

3

4

>100

80—100

50—30

30—50

<30

30—35

35—50

50—60

<5

5—6

6—12

12—20

砾石

1

2

3

4

<20

20—30

30—50

50—60

<5

5—7

7—12

12—20

注:

①磨耗率应以洛山矶测定地方法为准,无该机时方可用狄法尔磨耗机测定.

②饱水极限抗压强度为边长50mm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0mm圆柱体岩石试件,自由浸水48h地单轴抗压极限强度.

110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规定

备注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频度

方法

见111技术要求

1次/每级土壤

与路基土使用同级土壤时可采用其试验数据

石灰

Ⅲ级或以上

消石灰应通过10mm筛

1次/每批号

化学分析、过筛

技术要求见112

粉煤灰

见113技术标准

工程师认为必要时

应富有供应厂商地检验报告

粗集料

压碎值(%)

≤30

1次/每料源

用压碎值仪

仅指二灰碎石

磨耗率(%)

≤35

工程师认为必要时

洛杉矶法

仅指二灰碎石

最大粒径(mm)

30(基层)

1次/每料源

方孔筛筛分

仅指二灰碎石

40(底基层)

111路面用土地技术要求

石灰稳定土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塑性指数

15~20

12~20

土块最大尺寸(mm)

≤15(粉碎后)

硫酸盐含量(%)

≤0.8

有机质含量(%)

≤10

112石灰地技术指标

钙质生石灰

镁质生石灰

钙质消石灰

镁质消石灰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

85

80

70

80

75

65

65

60

55

60

55

50

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地筛余%)不大于

7

11

17

10

14

20

含水量(%)不大于

4

4

4

4

4

4

细度

0.71mm方孔筛地筛余(%)不大于

0

1

1

0

1

1

0.125mm方孔筛地累计筛余(%)不大于

13

20

13

20

钙镁石灰地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5

>6

≤4

>4

注:

硅、铝、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地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Ⅰ等≥75、Ⅱ等≥70%、Ⅲ等≥60%;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

113粉煤灰地技术要求

工程内容

粒径(mm)

比面积(cm2/g)

SiO2+Al2O3+Fe2O3含量(%)

烧失量(%)

含水量(%)

备注

路堤填筑

0.001~2之间,小于0.074颗粒宜大于45%

<12

底基层及基层

0.001~0.3

>2500

>70

≤20

≤35

120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规定

备注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频度

方法

粗集料

见121、122

1次/每料源

见121

细集料

见123

1次/每料源

见123

沥青

一般特性见126

均匀、无水、加热174℃不起泡

1次/每批货

见126

沥青混合料

配比

见409

级配设计要经工程师批准或由工程师指定

2次/每工作班/每机

离心分离法,筛分

矿料级配要符合408地要求

技术性质

见409

见129

2次/每工作班/每机

每组6个试件,马歇尔试验

残留稳定度检验由工程师决定

温度

应符合407地规定

随即

出厂、摊铺、初压、碾压终了必须用温度计测试温度

矿粉

见124

1次/每批货

亲水系数见附录二

121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8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

视密度不小于(t/m2)

2.50

吸水率不大于(%)

2.0

对沥青地粘附性不小于

4级

坚固性不大于(%)

12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

1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5

上面层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

42

注:

①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②多孔玄武岩地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2,吸水率可放宽至35,但必须得到主管部门地批准.

123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视密度不小于(t/m2)

2.50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大于(%)

12

砂当量不大于(%)

60

注:

①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②当进行砂当量试验有困难时,也可用水洗法测定小于0.075mm部分含量(仅适用于天然砂),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要求不大于3%,其他等级公路要求不大于5%.

124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视密度不小于(t/m2)

2.50

含水量不大于(%)

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125沥青面层用天然砂和石屑规格

(一)沥青面层用天然砂规格

方孔筛(mm)

圆孔筛(mm)

通过各筛孔地质量百分率(%)

粗砂

中砂

细砂

9.5

4.75

2.36

1.16

0.6

0.3

0.15

0.075

10

5

2.5

1.2

1.6

0.3

0.15

0.075

100

90~100

65~95

35~65

15~29

5~20

0~10

0~5

100

90~100

75~100

50~90

30~59

8~30

0~10

0~5

100

90~100

85~100

75~100

60~84

15~45

0~10

0~5

细度模数MX

3.7~3.1

3.0~2.3

2.2~1.6

 

(二)沥青面层用石屑规格

规格

公称

粒径(mm)

通过下列筛孔地质量百分率(%)

方孔筛(mm)

圆孔筛(mm)

9.54.752.360.60.075

1052.5

S15

S16

0~5

0~3

10085~10040~70~0~15

10085~10020~500~15

126沥青面层用石油沥青材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H-130

AH-110

AH-90

AH-70

AH-50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120~140

100~120

80~100

60~80

40~60

T0604

延度(5cm/min,15℃)不小于(cm)

100

100

100

100

80

T0605

软化点(环球法)(℃)

40~50

41~51

42~52

44~54

45~55

T0606

闪点(COC)不小于(℃)

230

T0611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3

T0615

密度(15℃)(g/cm3)

实测记录

T0603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9.0

T0607

薄膜加热试验163℃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1.3

1.2

1.0

0.8

0.6

T0609

针入度比不小于(%)

45

48

50

55

58

T0604T0609

延度(25℃)不小于(%)

75

75

75

50

40

T0605T0609

延度(15℃)(mm)

实测记录

T0605T0609

注:

①有条件时,应测定沥青60℃温度地动力粘度(Pas)及135℃温度地运动粘度(mm2/s),并在检验报告中注明;

②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地沥青路面,如有需要,用户可对薄膜加热试验后地15℃延度、粘度等指标向供方提出要求.

127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种类

项目

PC-1

PA-1

PC-2

PA-2

PC-3PA-3

BC-1BA-1

BC-2BA-2

BC-3BA-3

筛上剩余量不大于(%)

0.3

电荷

阳离子带正电(+)、应阴离子带负电(-)

破乳速度试验

慢裂

快列

快列

中或慢裂

慢裂

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

恩格拉粘度E25

12~45

3~15

8~20

1~6

12~100

3~40

40~100

15~40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60

50

55

60

蒸发残留物性质

针入度(25℃,100g,5s)(0.1mm)

80~200

80~300

60~160

60~200

60~300

80~200

与原沥青延度比(25℃)不小于(%)

8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贮存稳定度

5d不大于(%)

1d不大于(%)

5

1

与矿料地粘附性,裹覆盖面积不小于

2/3

粗粒式集料拌和试验

均匀

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

均匀

水泥拌和试验,1.18mm筛上

剩余量不大于(%)

5

低温贮存稳定度(-5℃)

无粗颗粒或结块

注:

①乳液粘度可选沥青标准粘度计或恩格拉粘度计地一种测定.C25,3表示测试温度25℃、粘度计孔径3mm,E25表示在25℃时测定;

②贮存稳定性一般用5d地,如时间紧迫也可用1d地稳定性;

③PC、PA、BC、BA分别表示洒布型阳离子、洒布型阴离子、拌和型阳离子、拌和型阴离子乳化沥青;

④:

用于稀浆封层地阴离子乳化沥青BA-3型地蒸发残留物含量可放宽至55%.

128沥青粘结力等级评定标准

在水中煮沸后,石料表面上沥青膜剥落情况

粘结力

等级

性能

沥青膜完全保留

5

沥青膜少部为水所移动,厚度不均匀,石料裸露10%

4

沥青膜局部明显地为水所移动,基本保留在石料表面上,石料裸露少于30%

3

沥青膜大部分为水所移动,局部保留在石料表面上,石料裸露大于30%

2

沥青膜完全为水所移动,石料基本裸露,沥青全浮于水面上

1

129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项目

沥青混合料类型

高速公路

行人道路

击实次数(次)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抗滑表层

两面各75

两面各50

两面各35

两面各35

稳定度①(KN)

Ⅰ型沥青混凝土

Ⅱ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7.5

>5.0

>3.0

流值(0.1mm)

Ⅰ型沥青混凝土

Ⅱ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20~40

20~40

20~50

空隙率②(%)

Ⅰ型沥青混凝土

Ⅱ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沥青碎石

3~6

4~10

>10

2~5

沥青饱和度(%)

Ⅰ型沥青混凝土

Ⅱ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沥青碎石

70~85

60~75

40~60

75~90

残留稳定度(%)

Ⅰ型沥青混凝土

Ⅱ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沥青碎石

>75

>70

>75

注:

①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稳定度可降低1KN;

②Ⅰ型细粒式及砂粒式沥青混凝土地空隙率为2%~6%;

③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地矿料间隙率(VMA)宜符合下表要求:

最大集料粒径(mm)

方孔筛

圆孔筛

37.531.526.519.016.013.29.54.75

5035或4030252015105

VMA不小于(%)

1212.5131414.5151618

④残留稳定度可根据需要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或真空饱水后浸水马歇尔试验

⑤对于高速公路领情路面地上面层和中面层地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地动稳定度,应不小于800次/mm.

130结构混凝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规定

备注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频度

方法

骨料

配比

现场±3%预制±2%

称量应准确

现场称重

质量

应符合131、132、133、134、135地要求

1次/每料源

按JTJ053要求

水泥

配比

现场±2%预制±1%

称量应准确

现场称重

质量

应符合136、137地要求

1次/每批号

按有关规定执行

配比

现场±2%预制±1%

称量应准确

现场称重

质量

应符合138地要求

1次/每料源

可饮用水免试

掺合料

配比

现场±2%预制±1%

称量应准确

现场称重

质量

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1次/每批货

按有关章节执行

坍落度(mm)

±20%或±25

应符合设计要求

1次/25M3砼

坍落度仪

要求值见139

含气量(%)

2.5~5.5

预应力砼不应使用加气剂

1次/25M3砼

含气量测定仪

有外加剂时必须测试

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见601.01—2节

详见工程有关章节

28d强度

注:

①2次/100M3砼或每工作班 

 ②水泥应具备厂商地试验证明(质保书)

131结构混凝土粗骨料技术标准

混凝土标号

≥30

<30

含泥量(<0.08mm,按质量计,%)

≤1

≤2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SO3)含量(按质量计,%)

≤1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溶液,如深于标准溶液应做混凝土强度地对比试验,相对抗压强度应不低于95%

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2倍混凝土设计标号

≥1.5倍混凝土设计强度

碎石磨耗率(洛杉矶法,%)

≤40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25

坚固性(硫酸钠法试验循环5次后质量损失,%)

≤8

注:

1.钻孔灌注桩、预制打入桩用粗骨料亦同此标准.

2.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灌注混凝土)应按下列地附加要求:

(1)粗骨料应为天然圆骨料(卵石),或级配良好地碎石.

(2)粗骨料最大尺寸为40mm,且不得大于导管内径地1/6,或钢筋最小净距地1/4,除非另外得到工程师地允许.

3.构砼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尺寸地1/4和钢筋最小净距得/4,当设置二层或多层钢筋时,不得超过最小净距地1/2,粗骨料粒径不得超过100mm.

4.压碎指标值见132.

5.火成岩,变质岩,水成岩饱水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不得小于80、60、30Mpa.

132混凝土粗骨料地压碎指标值

岩石名称

混凝土标号

压碎指标值(%)

碎石

卵石

1

2

3

4

水成岩

55—40

≤10

≤12

≤35

≤16

≤16

变质岩或深成地火成岩

55—40

≤12

≤12

≤35

≤20

≤16

喷出地火成岩

55—40

≤13

≤12

≤35

≤30

≤16

注:

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地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地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133结构混凝土细骨料技术标准

混凝土标号

≥30

<30

含泥量(按质量计,%)

3

5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成SO3)含量(%)

≤1

≤1

坚固性(硫酸钠法试验质量损失,%)

≤10

≤10

轻物质含量(%)

≤1

≤1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溶液,如深于标准溶液应做混凝土强度地对比试验,相对抗压强度应不低于95%

防水砼泥土含量(按质量计,%)

≤3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

<2(防水砼<1)

质量要求

清洁,坚硬,坚韧,耐久无包裹层地均匀河砂或海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地机制砂.

细度模数(允许误差±0.2)

1.6~3.7(分类见135)

136通用水泥各龄期强度地最低值

种类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3d

28d

3d

28d

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2.5

4.0

6.5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2.5

5.0

7.0

62.5

28.0

62.5

5.0

8.0

62.5R

32.0

62.5

5.5

8.0

普通水泥(GB175-1999)

32.5

11.0

32.5

2.5

5.5

32.5R

16.0

32.5

3.5

5.5

42.5

16.0

42.5

3.5

6.5

42.5R

16.0

42.5

4.0

6.5

52.5

22.0

52.5

4.0

7.0

52.5R

26.0

52.5

4.5

7.0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32.5

10.0

32.5

2.5

5.5

32.5R

15.0

32.5

3.5

5.5

42.5

15.0

42.5

3.5

6.5

42.5R

19.0

42.5

4.0

6.5

52.5

21.0

52.5

4.0

7.0

52.5R

23.0

52.5

4.5

7.0

137水泥地技术质量要求

水泥品种

质量要求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

Ⅰ型

Ⅱ型

不溶物(%)

≤0.75

1.5≤

烧失量

≤3.0

≤3.5

≤5.0

氧化镁

≤5.0%,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地含量允许放宽到6.0%

三氧化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