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075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docx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2规定的“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要求。

●课标解读

本标准要求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含义,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哲学发展的影响,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落实策略

1.老师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能把哲学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学习。

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才能增长智慧。

2.坚持合作探究方式。

通过学生之间分组搜集材料、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重要途径,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

话题导入

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他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呢?

首先简要了解他们的观点。

方式二:

情景导入

漫画中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两人之争的焦点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是什么?

●教学地位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容易混淆,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影响对哲学两大派别基本观点的认识。

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析,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到,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大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看教材10~11页“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11~12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的教学地位。

⇒步骤2: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注①⇒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哲学的基本问题”,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

注②⇓

步骤6:

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5: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2、3,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步骤4:

教师通过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①: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

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识记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把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清楚哲学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难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3)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2)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3)绝大多数哲学家肯定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 虽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教材P11探究问题

【提示】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处理好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的关系,对于自身的学习非常重要。

因为学习实际是学习计划的基础,符合学习实际的学习计划才是切实可行的,才会对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

【问题导思】

20XX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为紧迫。

20XX年4月24日、5月6日,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分别取消和下放了71项、62项行政审批事项。

6月19日,又取消和下放了32项行政审批事项。

至此,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165项行政审批事项。

本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现新一届政府的改革思路,即通过放权,增强市场、社会自主发展空间。

1.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角度看,“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为紧迫”“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安排行政审批改革事宜说明什么道理?

【提示】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为紧迫”这一客观情况属于存在,它决定国务院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这一思维形式。

2.国务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行政审批改革部署,能否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提示】 能够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世界是可知的。

3.大到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小到我们的吃穿住行,都能发现哲学基本问题的影子。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发展过程中有何重要性?

【提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其中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

1.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

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到第一方面问题的彻底解决,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唯物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

认识论必须以唯物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唯物论。

用逻辑记忆法记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

本问题: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

【题组训练】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解答本题,要正确区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①②属于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③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答案】 A

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A与材料无关;毛泽东的观点主要包括世界的本原和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界限,B符合题意;C表述过于笼统;D仅涉及材料中的部分观点。

【答案】 B

3.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解析】 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是思维,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是存在,这二者的关系是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故选A。

【答案】 A

 

【走进生活】

20XX年4月,国家海洋局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作为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我国在海洋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与深化,海洋作为国际贸易与合作交流的纽带作用日益显现,在提供资源保障和拓展发展空间方面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

“十二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着力提升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统筹海洋事业全面发展,是保障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规划”结合面临的新形势,对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做了全面深入的部署。

“规划”期至20XX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知识对接】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国家海洋局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期至20XX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规划”结合面临的新形势,对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做了全面深入的部署

存在决定思维,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我国在海洋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

统筹海洋事业全面发展,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感悟应用】

1.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属于(  )

A.存在范畴

B.思维范畴

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解析】 “规划”属于人的主观思维范畴,B当选,A排除;C、D都夸大了该规划的作用,不选。

【答案】 B

2.《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能够展望2020年的远景,这进一步佐证了(  )

A.存在决定思维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水火不容的

【解析】 “规划”能够展望未来,这充分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C当选;A、B、D均与设问不符,不选。

【答案】 C

3.国家海洋局根据面临的新形势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家海洋局根据面临的新形势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充分说明这一道理。

一、选择题

1.《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一文指出,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问题。

这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其内容的理解,必须把握好题干的问题指向。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故A、B两项表述均不全面;C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下列成语能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掩耳盗铃

C.指鹿为马D.画饼充饥

【解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映了思维与存在关系中的第一方面的内容,即坚持物质决定意识,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置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

”这句话属于(  )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D.可知论

【解析】 感觉之外的事物,是无法知道的,即世界具有不可知性,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4.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  )

A.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B.人们能不能改造世界的问题

C.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能否分割的问题

【解析】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5.我国古代关于“形”“神”关系的论战十分激烈。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府内高僧满座。

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肖子良几次组织人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

(1)这里的“形”与“神”分别是指什么?

(2)“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我国古代的“形”与“神”分别是指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

“形”和“神”的关系揭示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答案】 

(1)这里的“形”即人的形体,指的是物质的东西;“神”即精神,指的是意识现象。

(2)“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一、选择题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_____的回答。

(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

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诠释。

A、B、D三项应予以排除。

【答案】 C

2.从哲学上看,两种观点(  )

A.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B.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C.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D.前者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形成了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就是两大阵营的典型代表思想,故A、B两项都不选。

材料没有涉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故C项应排除。

【答案】 D

3.20XX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既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

这种做法(  )

A.肯定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承认宏观调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解析】 国家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对宏观调控政策作适当调整,肯定了存在对思维的决定作用,A应选;题干说明人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可知论的观点,B错误。

C与题意不符;D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 A

4.承办20XX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 承办20XX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决策可以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了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识存在,故选C项;物质可以离开意识,A项说法错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二者的地位不同,B项说法错误;思维可以反映存在,但这种反映未必是正确的,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

心灵极为丰富。

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

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哲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大师们的潜在的心绪、旷古愁思源自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这表明思维依赖于存在,答案为C。

【答案】 C

6.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从哲学上讲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 B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

”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③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

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借助两种观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演绎思维的能力。

材料中斗争的焦点在于地球(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回答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选项③错误,排除。

故选D。

【答案】 D

8.在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一些人散布谣言,称“朝鲜人触犯神灵,地震是天神的惩罚”,当时被地震幸存者杀害的朝侨达2613人。

这种观点(  )

A.正确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B.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表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解析】 称“朝鲜人触犯神灵,地震是天神的惩罚”,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9.国家能够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政策。

说明(  )

A.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建立在存在基础上的思维是变化无常的

【解析】 本题以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宏观调控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B符合题意;A观点是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D虽然承认存在决定思维,但认为思维是变化无常的是错误的。

【答案】 B

10.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因为(  )

①人们认识世界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②人们改造世界需要从正确的思维出发 ③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有正确思维的指导 ④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发挥思维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②说法错误,人们改造世界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

11.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理解错误。

【答案】 D

1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 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④哲学的产生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根据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1959年,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并针对当时我国理论界的争论,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他说:

“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

说二者同一,不是说二者等同,不是说思维等同于存在,它能够反映客观的性质,能够反映客观的运动,并且由此产生科学的预见,而这种预见经过实践又能够转化成事实。

(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

(2)怎样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理解。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指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区别、区别在哪里,由此形成了哲学两大阵营;第二方面指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联系,是怎样的一种联系,由此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 

(1)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是因为二者性质不同,思维是主观,存在是客观,不同的哲学对二者关系有不同的认识。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本原、存在决定思维,二者不能等同、不能颠倒;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可见,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不能划等号的。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指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对思维和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