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088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31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docx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

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

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

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

【板书】1.社区

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

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

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引导:

“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

”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

大小:

形状:

方向、位置:

图案、符号:

颜色:

……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

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

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

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

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概念。

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

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以及它与地图上内容与范围的关系;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

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板书】3.地图

教师:

我们知道了地图的语言,也就是地图的三要素,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字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地图按内容分为:

1.普通地图:

地形、地理

2.专题地图

(1)自然地图(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

(2)人文地图(人口、历史、经济、教育文化等)

地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地图。

【板书】在社区中生活

教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中社区中,社区会为我们提供很多服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家所在的小区为你做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保安、有清洁工、有球场、有幼儿园、有食街……

教师:

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

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

师生总结:

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测评)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草图。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与交流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新课讲授

导入:

新上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

大家仔细看屏幕上两幅图片各是什么景观?

(学生回答:

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城市和乡村地点不同,但都是人类的居住地,这节课我们用一个更专业的词来表示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乡村聚落】

一、乡村聚落:

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二、乡村聚落的特点:

(1)分布和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村落分布特点自然环境特点

洪涝区高地上避免洪涝威胁

干旱地区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

△问题与思考:

对比图1—17和图1—18,分析平原和山谷村落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平原地区村落密集多呈组团状,山谷中村落多呈条带状。

(2)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自然环境特点

云南傣族民居竹木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降水丰富,地面潮湿

沙特阿拉伯乡村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3)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色。

△问题与思考:

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是农村;B图人们从事捕鱼工作,是渔村;C图人们从

事植树造林工作,是林场;D图人们从事放牧工作,是牧村。

【城市聚落】

一、城市聚落的形成

二、城市聚落的特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问题与思考:

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据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

A:

大学和高科技园区,B:

商业区,C:

居民区。

○总结:

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乡村城市

自然景观以农田为主,房屋稀疏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建筑物

(高度、密度等)低,稀疏高,密集

公共实施类型少、数量少、不过便利类型多、数量多、非常便利

(类型、数量、便利程度等)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职业等)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小、

农民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大、

工人

【往来在区域之间】

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不同社会生产和生活特点各异

区域相互联系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联系

实现优势互补人们的物质生活多样化需求

☆课堂作业精选

1.我们国四大牧区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是(C)

A.纺织业B.饮食服务业C.畜牧业D.耕作业

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从事的工作是(B)

A.耕作业和畜牧业B.工业和服务业C.渔业和林业D.副业和建筑业

3.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4.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特色民居(A)

A.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B.云南丽江和黄土高原

C.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D.西双版纳和北方地区

5.“农村需要从城市购进家用电器等商品:

城市需要从农村调入大量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

”这种区域间的联系是(A)

A.经济联系B.文化联系C.信息联系D.技术联系

6.今年浙江省的一些老师到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县支教,这说明(D)

A.人们在社区中生活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

C.不同的社区规模不同D.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程标准: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手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

为什么?

师: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①,思考

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

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

归纳:

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4、从两幅图中你人分别能了解到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

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

并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发现:

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过渡:

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1:

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杭州旅游。

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杭州市交通图等,他应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②,设计出从北京至杭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杭州的距离。

情境2:

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杭州西湖玩两天,利用杭州西湖游览图③(历史与社会图册)第7页,该怎样设计安排才能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比一比】出示《杭州西湖游览图》确定杭州西湖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

情境3:

出示图l-14④【想一想】

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

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教师出示立体图,和图1-14比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

等高线较密的地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议一议】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

把路线画在图1-14上。

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情境4:

出示图1-15⑤【想一想】

1.你准备从哪儿进?

哪儿出?

(第一步:

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

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

(第二步:

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

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点?

第二天游哪些景点?

(第三步:

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

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

(第四步:

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5:

出示图1-16⑥,结合图例阅读图。

【想一想】

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农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的含义(教师补充)。

2.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是怎样分布的?

有什么特点?

3.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1985年后非农业用地有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三)小结

【想一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外拓展

请展示你收集到的教材以外其他类型的地图,说说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

并把收集到的地图贴在课本上  

第二单元: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岛屿、半岛、大洲;能够在图上认识大洋、海、海峡。

3、能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培养人地协调观

5、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大洲、、半岛、岛屿、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陆地到七大洲,从海洋到四大洋,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

人地关系是本课的主题。

课题的设计和内容的表述都渗透着这一主题,如讲海陆分布,不仅仅是给出海陆面积的比例,而是引申到还有海洋对生命的意义,以及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讲海洋不仅仅是介绍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而是落脚到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人类的赠与。

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然而然地体会出人与陆地、海洋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问题式探究和图示法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

师:

空白的世界地图、多媒体课件。

生:

课前预习本课内容。

六、预设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向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空白的世界地图

引课:

师: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大海?

生:

一望无际、波澜壮阔、海纳百川、辽阔无垠……

师:

展示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图中依次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让学生感受到被人们形容成“一望无际”的大海其实只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新课:

一、海洋

(一)海、洋的区别及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1、海

①概念:

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②举例:

在地图中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2、大洋

①概念:

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大洋远离大陆,平均水深多在2000米以上。

②四大洋:

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划分为四个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大洋的分布概况:

(结合地图请同学们描述)

A、太平洋:

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环绕。

B、大西洋:

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环绕。

C、印度洋:

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所环绕。

D、北冰洋:

被欧洲、亚洲、北美洲所环绕。

引申:

从图中可以看出蓝色的海洋占据地球总面积的比重较大。

(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比重:

海洋:

71%陆地:

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蓝色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过渡:

人类尽管生活在陆地上,却与海洋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感受海洋给予人类的贡献。

(三)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并举例说明)

A、云雨的故乡:

广阔的洋面上,不断有水汽被蒸发到空中,随风输送到陆地上空,再通过降水落到地面,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

B、资源的宝库:

如各种盐类、鱼类;海洋底部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为人类提供能量资源,如法国郎斯潮汐电站,由青岛海洋大学研制开发出的海洋药物“甘糖酯”是降脂抗拴新药——海洋为人类提供了渔盐之利、能量之源。

C、生存的空间:

如日本神户人工岛;荷兰、澳门的围海造陆

D、交通的要道:

如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过渡:

海洋给予人类诸多馈赠,我们要珍惜并爱护海洋。

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给予人类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仍旧在那29%的陆地上,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

二、陆地

(一)大陆、岛屿、半岛

1、大陆:

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

(最大大陆:

亚欧大陆)

2、岛屿:

面积较小,四面环水。

(最大岛屿:

格陵兰岛—北美洲)

3、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连接。

(最大半岛:

阿拉伯半岛—亚洲)

(二)大洲

1、概念: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2、七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结合多媒体展示的七大洲四大洋图)

3、重要的洲界:

A亚洲、欧洲界: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B北美洲、南美洲界:

巴拿马运河。

C亚洲、非洲界:

苏伊士运河。

4、七大洲分布:

(能在图中正确描述七大洲的位置)请同学们描述各大洲的详细位置(说出各大洲临近的大洲和大洋)

如: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北面临北冰洋,南面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面是大洋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相连,合称亚欧大陆。

补充:

①欧洲与亚洲同处于亚欧大陆上

②南极洲在最南面

③赤道横穿非洲的中部

④描述东西半球上各有哪些大洲(大洲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或大洲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

师:

仔细观察下列一组图片,思考并探讨下面的问题:

这些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大洲的代表?

(地图上按顺序依次填写)

图片分别是——长城、金字塔、自由女神像、亚马孙热带雨林、企鹅、埃菲尔铁塔、袋鼠。

(检验篇——随堂检验)

练习: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按顺序填入下列横线上:

A、亚洲B、南美洲C、大洋洲D、欧洲

E、非洲F、南极洲G、北美洲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人类的栖息地

1、海陆比例(海洋71%,陆地29%)——蓝色的星球

2、

大洋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二)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三)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以及海洋、陆地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七、教学检测:

(一)拼图检测

(二)比一比:

看谁填的最快最准(看情况而定,在拼图中以下大部分内容都可得到检测)

1、地球上未被水淹没的大片陆地称之为大陆。

2、地球上四面环水,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之为岛屿。

3、大陆边缘伸入海洋,三面环水的陆地半岛。

4、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

5、世界上共有_七_个大洲。

其中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

6、赤道横穿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7、四大洋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与中国相邻的大洋是太平洋。

8、印度洋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9、太平洋介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10、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1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12、亚洲和非洲这两个大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此外还有哪两个大洲也是以运河为界的?

答:

此外,还有北美洲和南美洲也是以运河——巴拿马运河为界的。

 

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地形多样》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

1-1-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解读:

让学生学会从总体特征和分布情况来描述世界自然环境概况,并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教材用示意图和景观图配合文字说明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五种地形的概况,包括名称、海拔、形态、总体特征等,并利用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主要地形区。

最后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亚洲地形的总体特征。

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心志发展特点,有增强了趣味性和探究性。

2.教材结构体系:

(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

概念——特征(以亚洲地形为例)

地形多样(五种地形)

地形与人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五种地形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2.能够分析概括亚洲地形的特征,学会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信息;

3.能够用实例说明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会分析和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示意图和景观图说出五种地形类型,并能说出各自的特点;

2.能够通过探究,分析亚洲地形的特点;

利用地图描述亚洲地形的总体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享受探究地理问题的乐趣,形成乐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地形类型及特征

难点:

亚洲地形的总体特征

五、【教学策略】:

1.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同时采用地图和图表教学法,帮助学生认识、分析和归纳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采用板演指导学生学习,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不同的地形

图片里的这些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而自然环境是了解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小到一个城镇,大到整个地球,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展示课题:

《第二课自然环境》

设问:

自然环境的差异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