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作文1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159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作文1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作文15.docx

三年级下作文15

课题

习作1

教学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习作要点提示”,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习作要求”,完成看多幅图作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文对照,掌握观察多幅图画的方法。

难点: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

课前准备

挂图视频资料

第----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二、观察画面,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图上有几个人物?

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

  

(1)妈妈给儿子穿上棉衣。

(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发抖(3)两个小朋友为小树捆稻草。

(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

 4.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3)想象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1.分别观察这两组图,说说每组三幅图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弄清图意,

 

理清关系。

 

细致观察每一幅图,说清图意。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五、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六、板书设计

2.观察组图中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组图中第二幅图:

他们做了什么,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什么,适当描述人物的表情。

4.观察组图中第三幅图:

结果怎样?

(同样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写,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

)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

(1)指名读

  

(2)师生共同理解

  (3)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或用法

  (4)齐读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1、文稿写好后,同桌同学相互读稿,提出修改的地方。

  2、选两名学生的习作点评。

  3、修改文稿。

 

 

看图写话步骤:

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理清思路——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习作

(2)

教学目标

观察例画,学习例文,描摩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写作的。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1)写作前谈话,激发兴趣

 

二)看图读文,感知写人方法

(一)写作前谈话,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为别人画张像,画好后再来为画像中的人物写个介绍,同学们有兴趣吗?

  认真听取,明确本次习作任务。

(二)看图读文,感知写人方法

(1)出示赵建设为他的好朋友武建设画的画像,要求学生说说图中小男孩的长相,猜猜他的性格和爱好。

(1)在观察画像的基础上按顺序说出小男孩的外貌特征,猜想他的性格和爱好。

(2)学习例文,感知写人方法:

①自读例文,看看赵建设是怎样介绍好朋友武建设外貌的。

(写了什么?

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提问:

除了写外貌,还介绍了什么?

③小结写人物的方法:

‘抓住特点,写出条理。

④班级中找两组学生: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谈谈他们两人的区别是什么?

 

仿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通过研读例文,弄清写一个人的基本方法:

有条理地写出外貌特点,抓住个性写性格、爱好等。

培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写作习惯。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3)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

4)放手习作,巡视指点

 

(5)组织评讲,修改习作

 

(六)板书设计

⑤听同学们回答后,补充说明。

(2)学习写人的方法:

①自读例文,找出描写武建设外貌的的语句。

讨论出写人外貌的要点和顺序。

②明白写人物除外貌,还需要写一写性格、爱好、这样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才深刻。

③认真听老师总结,弄懂什么叫特点?

(与众不同之处)怎样抓住特点?

(细心观察)

④对比观察,找出不同点表述,从而初步掌握观察、描述人物外貌的顺序和要点。

⑤认真听讲,注意总结写作要点。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

组织学生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

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选顶画、写的人物。

(四)放手习作,巡视指点

(1)组织学生练说要写的人的外貌、性格及爱好。

(2)放手习作,巡回指导。

(1)按要求练说

(2)按要求画像、习作。

(五)组织评讲,修改习作

(1)选定两组典型稿件(抓住特点写,没抓住特点、没按顺序写),当堂评讲。

(2)组织修改习作

(1)就两篇稿件评议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2)按要求从词、句、标点、段落等方面进行修改。

(六)板书设计

习作(2)

描写人物:

外貌特点、性格、爱好

 

注意写具体,写出感情

 

掌握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评讲,修改习作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作文3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谈话。

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

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

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

思考:

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3、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5、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6、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3、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

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

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

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

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

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

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

  ●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要求:

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

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

  (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

这样通过示范引路,学生就能渐渐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的,使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

  (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附:

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

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

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

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

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

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

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

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

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乌鸦反哺》,体会有关对话的写法。

凭借教材中的三幅图画进行看图作文。

材先给了范例,帮助学生阅读思考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又提供了可选作习作内容的三幅图画,还强调了写作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些要求具有很大弹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幅,也可以另选内容写一段对话。

  根据教材所提供例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读好例文。

  第一,阅读例文,让学生明白“乌鸦反哺”的意思。

通过充满情趣的谜语和悦耳的歌曲(有关“乌鸦反哺”的儿童歌曲)导入例文的故事。

在自读中懂得,乌鸦尚且知道报答父母养育恩,我们更应该懂得体贴、关心父母,长大赡养父母,关爱老人,懂得回报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

  第二,理清脉络,知道小作者从听到问,到想,懂得了回报养育之恩的道理。

  第三,仔细读对话,了解对话的写法。

这里可以用前后两次作文的范本让学生比较(原作结构单一,所有对话提示语都在前面,而且没有说话人的动作、心情等具体描写,修改后的习作比较生动,有丰富多样的提示语,有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

),让学生自己发现提示语的不同写法能给作文增色不少,说话人的心情、动作能使作文更加富有生气。

  第四,在指导写对话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其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2、明确要求

  让学生搜索头脑中的信息,回想生活中哪里有对话,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一些生活场景,最后定格在课文给的几幅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发挥想象,将画面内容表演出来,教师选择其中一幅,帮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丰富想象。

有意识指导学生注意表演中燕子和小鱼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

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习作要求:

写清一件事;写好提示语;注意分段描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指导写话

  在师生表演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明白习作要求。

然后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习作。

第一步,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

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他们昔日美丽的家园,却发现这里改变了摸样,教师出示一段对话情景,让学生尝试补充燕子妈妈和小燕子一段对话(主要是想象它们的说话神情和动作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情景续写故事,想象小鱼和小燕子的对话,完成习作。

(指导只是其中一幅,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图画进行习作)

  4、反复修改

  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习作展出,集体交流评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可以自己读读作文找出不通顺的地方修改,可以同学间交流习作,互相指出习作的不足之处。

并给他们一个反复修改作文的思想。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习作4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

弄懂“反哺”的本意及引申意义。

   2、借鉴习作范围。

在三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用对话的形式仿写。

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在写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好提示语,并能分段描述。

课前准备

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习作:

 

二、写作指导

 

 1、出示一幅著名运动员刘翔运动会的冠军后十分激动的照片,同时出示三种写人物语言的方式:

  

(1)、刘翔()喊道:

“!

  

(2)、“!

”刘翔()喊道。

  (3)、“!

”刘翔()喊道,“!

  看看刘翔在干什么?

想一想他会说什么?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人物说话的不同方式,并能发挥合理想象,把人物语言说清楚。

  2、引导学生注意三种不同说话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引出本次习作内容,板书:

学写对话。

    1、谈话,这样的对话我们见过很多,哪里还有对话?

(生活中有对话)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各种生活场面:

商店里买东西有对话;学校里同学之间有对话……

 

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

弄懂“反哺”的本意及引申意义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2、引出例文:

有一个叫陆孝娟的小朋友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碰到一件有趣的事,她把自己和妈妈的对话写了下来——请学生读例文。

  3、交流:

陆孝娟和妈妈聊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

  指导并板书:

首先要写清一件事

  4、出示两篇范本:

一篇为结构单一的原文,一篇是课文例文,让学生比较两篇内容完全一样的习作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学生在读例文,交流谈论

  教师板书:

分段描述

  写好提示语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分段习作的要求,再加上要让学生自己明白提示语在文章不同地方能使文章更加生动。

光靠例文的力量和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用了一个比较,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成就感,又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5、出示课本提供的一幅画:

燕子和小鱼的对话

  交流;这个地方你想去吗?

  听一听,能听到什么?

  闻一闻,能闻到什么?

  想一想:

小鱼和燕子会说些什么?

  6、学生小组合作,把这幅图画表演出来(尤其注意演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生合作表演交流点评(强调动作、语言、神态)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1、补充对话

  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这里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出示,让学生学着补充,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2、接着提供的开头往下,写小鱼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

  写之前,再次强调习作要求(即板书)

第2课时:

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习作拿出来交流,互相评议,学习修改。

  继续完成习作。

 

借鉴习作范围。

在三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用对话的形式仿写。

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的故事。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习作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能根据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拟作文题,有条理、有中心的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练习。

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一)指导写作

(1)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灿烂的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们形式多样,凝聚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丰富朴实的真挚情感。

(2)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呀?

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板书:

名称、来历、内容、特色)

(3)同学们,这里是胡瑞芝同学找来的端午节的资料,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了解了解资料上所介绍的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请把你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多读几遍,想想有没有补充。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组里都有八张卡片,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可以参照这个板书。

(1)产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介绍自己的节日以及相关内容,把自己所了解的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呀,形式呀,有些什么特色呀,说给大家听

环节

教案

设计意图

 

(二)修改誊写

 

三.誊写作文

(5)同学们,有一位外国友人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很感兴趣,不知道我们同学们能不能很骄傲地把端午节介绍给他呢?

(6)写——说说端午节:

同学们把刚才介绍给外国朋友的话写下来,留给更多的外国朋友看,好吗?

(1)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再指名说

(2)学生写草稿

(1)自主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语句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2)相互修改

①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挑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习作各一篇。

②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③评价习作:

学生自评,师生评价,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1)学生读文章修改作文。

(2)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桌听,征求别人的意见;朗读文章;学生朗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说一说修改意见;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认真誊写作文

(3)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学生汇报排好的资料,指名读读

 

(5)学生读文章修改作文。

认真誊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