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689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8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6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ocx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教学促进简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学促进办公室2018年第1期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2018年3月编印总第5期

本期目录

理论前沿

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与发展前瞻..........................................1

地方高校“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研究......................................5

教学促进

以改造课堂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

课堂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职业能力.....................................15

实践创新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基地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2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色平台”的构建.....................................26

年度新闻

我院极限模型社获GBWC2017西南赛区团体赛冠军..............................30

第六届湖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我院学子获佳绩.................................30

城建学子在省首届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31

学子王崯清脑力惊人获世界脑力锦标赛合肥城市赛三奖项......................31

访第十届“高教杯”获奖团队.............................................32

我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获佳绩..........................33

曾吴丹老师荣获湖北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优秀论文二等奖......................33

学院获批三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34

我院被长江大学授予“先进女职工集体”荣誉称号............................34

中国高校之窗: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举办首届青年教师课程教学设计比赛......34

年度表彰

关于表彰我院首届青年教师课程教学设计比赛获奖教师及单位的决定.............35

关于公布2017年度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通知..........................37

关于表彰2017年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决定..................................38

教学质量检查与展示

本期编选、校对人员:

吴锡改何娜梅吴汉林张梦刚

理论前沿

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与发展前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类现实的超越与创新,教育的起点是对人类历史的记忆与传承。

即:

教育既要适应、服务于现实,又必须超越现实,引导社会向着"应然愿景"(理想社会)前进,大学教育更应如此。

由此,当我们在思考并实践大学改革创新的时候,就应当对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当下状况”和“发展前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而要清晰地认识这些问题,首先要关注两个基本点:

一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是当下教育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对教育的期待。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上世纪末出版的《全球通史》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问题的时代,一个问题很大的时代。

在科技的神奇影响下,一切都在经历着变革。

如果人们愿意在生活中睁大双眼,每天都有问题等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观察今天的世界,的确如此,很显然,我们之所以要改革,要创新,就是要回答并解决当前大学发展过程中现实的各种问题。

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组织形式之一发展到今天,一方面自身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又面临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

审视今日的复杂迅变、充满危机的世界,作为大学中人,遵循“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我们应当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进行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关注,为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既多又大的难题而尽职尽力。

一、对我国大学改革创新现状的审视

大学正处于一种"悖论"的困惑之中:

一方面,它已走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学职能快速拓展,社会赋予大学的使命和责任日趋繁重,大学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人们普遍感觉到种种严重的大学危机:

大学精神衰微,生命灵魂失落,理想信念迷茫,育人质量滑坡等等。

很显然,大学必须也只有通过深刻地总结与反思过去,深邃地正视与分析现今时代特征和大学现状,前瞻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大学未来的前景,尽快化解大学危机,走出“悖论”的困境。

这样,大学才不愧为“大学”,大学才能永葆其生命的活力。

化解面临的危机,走出“悖论”的困境,出路应在加速推进改革创新。

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都在着力进行大学改革创新。

美国有着当今世界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但美国教育界历来危机意识很强,对自身教育问题的审视和批判从来没有间断过。

早在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促进委员会发布了题为“国家在危机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

报告开头便出语惊人:

“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石正被一股平庸的浪潮所侵蚀,它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这种把教育危机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联的认识,既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对教育认识的深度和高度,也体现了他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极端敏锐性和非常可贵的忧患意识。

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取、永不衰微的重要保证。

对照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我们当有这种威胁感和危机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力度不可谓不大的四大宏观改革。

这四大宏观改革举措,使我国只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进程,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

与此同时,还实施了“人文素质教育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和“质量与改革工程”等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中观、乃至微观的改革举措。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系统、明确且相当具体的规划。

在不到20年的时间段里,以国家意志提出并实施如此之多重大项目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这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公认权威专家潘懋元教授在《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中指出,“高校同质化,是中国高校发展中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

高校之间比‘高’与‘大’而不比‘学’这对高校是—种误导”。

在这种只比“大”不比“学”的背后,显然是对"大学"认识的肤浅与轻浮,是办学指导思想的严重急功近利。

到了2011年,潘先生仍作如此评论,说明我们高校的改革进展很有限。

现在,人们普遍忧虑的是:

大学赖以生存的根基一大学精神在动摇!

大学人的灵魂在丢失!

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的讲话中说:

“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

细看今日之大学,我们扪心自问:

今天,我们可否感觉到大学特有的精神?

可否感觉到大学人洁净的灵魂和强旺的生命?

钱老曾深沉忧虑地对温总理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最后一次见面时,他依然说:

“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实可谓言之谆谆,意之切切!

十几年过去了,“钱学森之问”仍旧缠绕在人们的心中。

当前,大学自身需加倍关注的不仅仅是“改革创新”这一光鲜的时代口号,在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时一定要特别把握住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和发展前瞻。

二、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

大学的改革创新,其根本目标或谓基本前提是让大学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向前超越与发展。

这就必然要提出、并深入思考两个重要问题:

其—,在改革创新中,必须继承和坚守、不可丢失的大学的优秀传统究竟是什么?

或换言之,我们必须坚守的大学的本质和灵魂究竟是什么?

即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

其二,我们的改革创新应使大学发展走向何处?

或换言之,作更为高远的前瞻,我们期待的未来大学究竟要“破”什么、“立”什么?

即改革创新的发展前瞻。

也就是说,把握好“继承”与“发展”、“坚守”与“超越”的关系,是我们思考和实施大学改革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认为,大学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

一是坚守大学赖以安身立命的大学精神,二是不可丢失作为“大学人”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

按中国传统经典讲,大学安身立命的精神可概括表述为“穷理尽性”和“止于至善”,(“穷理尽性”出自《易经》里《说卦》篇: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止于至善”出自《大学》首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穷理尽性"意为“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所稟之性”;“止于至善”可解读为大学应追求尽善尽美的崇高境界。

按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讲,大学是“博雅教育”(西方大学理念)的“象牙塔”,“大学是社会之光”(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典范,著名教育家竺可桢的大学理念),“犹海上之灯塔”。

这些大学理念告诉我们,大学理应成为整个社会和现代化发展的引擎,在精神上超越它的同时代,承担为社会问题寻找对策、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充当社会认知的“伦理罗盘”等特殊功能。

概括地说,大学应具有探究不止,力达尽善尽美的精神。

这种大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追求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这种大学精神是人类特有稟性的代表和缩影,也是人类文明得以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这种精神以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为动力之源,而不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同样,按中国传统经典讲,“大学人“当以”君子”自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经》的《象》篇)。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此成为清华大学一直以来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

作为“大学人”,秉“道”而行是其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如天那样光明健旺而“自强不息”,如地那样宽广博大而“厚德载物”,即可谓率性秉道,体现了“大学人”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

按照现今的说法,这种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亦即对真、善、美的认定和执着追求。

把追求真、善、美而远离假、恶、丑作为心灵中的道德底线,确保大学师生“有追求真善美的高度自觉,有远离假恶丑的有力自制。

”这是“大学人”不可丢失的生命灵魂,也是社会日益美好与和谐的基础和保证。

通观今日之大学,让人们深感不安的是大学精神之衰微和生命灵魂之丢失。

因此,重振大学精神和重拾“大学人”的生命灵魂,便成为当今大学走出“悖论”困境的当务之急。

大学的一切改革创新,尤其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都必须有利于此。

三、大学改革创新的发展前瞻

回顾历史,正视现实,可以对未来前瞻提供启迪。

早期大学只讲人文,耻于科学与技术。

中世纪以后,人类经历了人到神关系的伟大觉醒,即人类的科学觉醒,现代大学正是人类科学觉醒的产物。

现代大学,特别是从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开始,大学多偏重科技。

历经数百年的成长与发展,大学教育目前面临三大困境:

1.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面临质疑。

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快速地发展,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曰益凸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亟待正确的“伦理罗盘”来指引:

科学家如何以正义与良知让科技发展真正有利于全人类的福祉,而坚决抑止伤害甚至毁灭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效应。

很显然,这涉及我们今天要创什么样的新。

无疑,它必然要追问我们的大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三阶段"(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产业结构不断变更、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

3.学科专业知识平台既“高”又“宽”,与学习时限的矛盾日益尖锐。

尽管世界各国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但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当有相当的普遍性。

由于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自20世纪后期以来,不仅各国,很多国际组织都开始高度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

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而且。

普遍认为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

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识,提高教育技术水平。

作为大学的前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提出了"前瞻性大学"的新理念,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进而提出了“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这—重大哲学命题。

这意味着,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必须具有着眼于未来的精神,保留其对超越实利、非功利价值的追求。

其一,大学教育宗旨将向人文回归。

大学在经过“游离经济社会发展之外”、“走进经济社会发展边沿”、“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等发展历程之后,将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超脱出来,从全球化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视角,立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高度,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审视、鉴别、评判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是”与“非”,预警未来作为的“能”与“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督察与向导。

这既是大学作为“海中灯塔”理念的回归,又是大学作为“社会之光”的重新点亮。

其二,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将经多种探索而出现重大突破。

大学教育教学方式面临深刻的变革:

在即将进入的“云技术”时代,知识将在立体空间集散,现行的“三阶段”、“三主体”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必将以新的模式取代,讲授灌注为主的教学方式必将被多样化的方式取代。

其三,大学教学内容将由“以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为主”转向“以批判性思维方式与探究方法的训练为主”;将进一步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责任意识,使学生不仅追求科学技术,更要追求崇高,追求美;不仅让学生变得聪明,更要让学生变得明智而理性;不仅有弘扬真善美的充分自觉,而且有抑制假恶丑的批判能力和有力自制。

人类历史和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DNA,其中历史伟人和历史经典则是这些DNA的核心。

为此,大学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更需传承人类文化中的经典,让师生走近科学巨匠与思想伟人。

如果我们今天的大学师生能像孔圣人那样“朝闻道,夕死可矣”,能像大思想家罗素那样“推动我生命的三大动力,一是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对爱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能像康德那样“有两样东西越是考虑越让我刻骨铭心,一是头上的星空,一是内心的道德力量”,那么我们的大学未来必将是另外一番美好景象!

作者:

何啸峰凌均卫邬力祥

摘自《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6期

地方高校“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研究

把双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集课堂教学、模拟实践、竞赛练兵、创业指导与实战检验等多位一体,跨学科、多层次、立体化、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地方高校推进双创工作的必然选择。

“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是基于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发展需求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改革尝试,也是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程的有益探索。

一、“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简述

所谓“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是指一种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专业培养”与“职技强化”,重视“案例教学”与“团队培育”,加强“项目指导”“产权培训”和“文化熏陶”,倡导“成果转化”与“企业实践”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模式。

“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的九个环节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其中,“专业培养”即强调双创教育必须立足专业,与专业教育相渗透、相融合,突出培养专业主修能力,而专业导师团队则负责引导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和技术前沿;“职技强化”即建立大学生公共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对大学生现代通用职业技能、特定职业技能及特殊职场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强化训练;“案例教学”一面注重双创案例资源库建设,通过具体案例为学生提供双创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邀请双创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和知名导师对经典案例进行深度解析;“团队培育”即遵循双创客观规律,在建立大学生双创档案和双创伙伴速配数据库的基础上,培育一大批思维活跃、充满激情、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大学生群体和双创团队;“项目指导”即打造多元化、专兼职结合、精细化分工的双创导师队伍,以项目教学和指导为主线,加强大创项目和双创赛事的校本培育:

“产权培训”即在双创教育中引入知识产权培训,加强大学生的产权保护意识,倡导大创项目与知识产权相结合,切实提升双创教育品质并促进大学生双创实践活动成果的产权化,为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文化熏陶”即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文化活动,营建浓郁的校园双创文化氛围,加强校园双创文化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双创精神和双创内动力;“成果转化”即引导大学生将产权成果直接转化为创业项目或经济收益,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企业实践”既包括帮助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与企业顶岗实习中实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双创素质与个人工作感悟的融会贯通,也包括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于创新成果兴办高科技企业。

二、构建“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将双创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双创水平,为早曰实现“中国梦”培养应用性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二)以德为先原则

当前,很多高校的双创教育只注重从双创“术”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从立德树人“道”的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

某些学生的创业动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还有极少数学生在双创过程中出现了侵害他人合法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因此,“九位一体”双创教育必须以德为先。

(三)以专为基原则

只有植根于专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双创教育才能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实践也证明,很多大学生都是基于本专业知识取得创新成果并走上创业道路的。

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必须紧密结合双创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坚持双创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以育为主原则

当前,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思想,普遍缺乏长效工作机制,出现了精英化和功利化的趋势。

事实上,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有能力创新创业并且选择创业,双创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素质前提和一种潜在可能。

因此,对于大学生双创实践,既不要违背规律去拔苗助长,也不要被动地放任其自生自灭,而应以培育双创项目为主,有信心、有耐心地引导、鼓励、呵护和扶持。

(五)以权为进原则

当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双创教育评价机制仍然未能摆脱盲目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大部分双创大学生都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对创新成果也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影响了双创教育的品质和个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有经济价值创新成果的不断流失甚至被不法侵占。

因此,引导、鼓励和支持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生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对于提升双创教育品质、保障大学生双创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构建“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大双创教育观,加强创新创业学科建设

双创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一种开拓性的价值取向和素质,无论其创业还是就业。

地方高校必须树盒一种大双创教育观,即明确双创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既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也包括创新创业行为方式、创新创业人生哲学的塑造,还包括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创新创业型生涯选择”,使双创教育发展理念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转变,并加强对双创教育本质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研宄,努力构建创新创业学科体系。

(二)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将双创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程

双创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潜能。

地方高校应进一步凝练深化双创教育理念内涵,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双创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力求“全覆盖”“分层次”和“有重点”,并通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来帮助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和创业引领者。

(三)推进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开发兼职双创导师资源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双创人才的关键所在。

建立一支长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训练、创业基础传授和实践课程运用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前双创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通过KAB、SYB等项目培训双创教育专业师资;二是制订政策鼓励教师通过亲自参与创业或企业兼职的方式来积累创业实战经验;三是完善专兼职结合的双创指导教师库,实现教师智力资源与学生双创项目的有效对接;四是聘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以讲座培训、案例讨论、创业论坛和创业大赛等方式,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

(四)深化双创课程改革,不断促进优质双创教育资源共享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双创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

地方高校应该设置创新创业学院具体负责双创类教学科研活动,开发和实施符合本校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双创课程改革,促进优质双创教育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可与兄弟院校共建双创教育课程群,也可以向教育服务公司购买优质双创教育课程,还可以将本校案例素材、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等优质双创教育资源对外开放共享。

(五)改革双创教育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双创教育的内动力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增加双创教育的内动力。

地方高校必须扭转功利性倾向,制订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双创教育激励机制,兼顾多方面利益,切实提升双创教育的品质和综合效益。

对于双创教师导师来说,一要出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量管理办法》;二要对双创理论类课程采取竞课模式,启动市场杠杆,依据其选课人数配置教学资源,实现选课人数越多、授课教师越受欢迎,课时津贴越髙;三要根据双创教师导师业绩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四要鼓励和支持双创教师导师与大学生合作申请项目,允许其参股大学生知识产权和创业企业;五要鼓励双创教师导师在不影响本职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通过担任各种双创类兼职和参与各类双创活动获得收益。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要通过校内双创政策、基金和一站式服务来扶持其创新创业;二要提升创新创业学分比例,在评优、申请奖学金等方面制订一系列引导性优惠政策;三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四要鼓励大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双创项目并获得补助;五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

(六)引入企业双创基金,完善以项目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方式

大学生双创的投入渠道需要实行多元化和市场化。

地方高校要以项目为中心向大学生双创实践配置导师、资金、场地等相关资源,还可以引入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建立各类专项双创基金来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特别鼓励企业资本通过建立大学生双创基金方式,介入大学生双创项目从:

立项、研发、成果产出、产权获得与转化的全程运作,以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的放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七)整合校内外双创资源,建立协同推进双创教育机制

大学生双创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整合、开发校内外双创资源,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推进双创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要抓创新创业学院,带动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双创教育工作,将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转换为创新创业的研宄优势和实践优势;二要抓平台载体,建立集创业实训基地、创业项目选育、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创业平台体系;三要抓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创新创业政策及创新创业典型宣传,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四要抓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政府、企业、校友和学生家长等各类资源,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的双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合作创新机制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