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905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docx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理解本课的词语“光阴、争先恐后、羡慕、奉献”等。

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4、掌握书信格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的语言实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从生平、作品、名言等方面了解巴金,写成一段话,现在,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出示巴金的图片。

2、师相机补充介绍: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

是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当代著名作家、出版家、编辑家和翻译家。

生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duó)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

创作了20多部中长篇小说,12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还有大量译著。

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第四病室》《巴金随想录》等文学作品,都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3、家乡的孩子经常给巴金写信,巴金也经常回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巴金在87岁时,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板书课题。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4、你知道信的格式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显示: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5、打开课本,在相应的内容上标注。

注意每一部分的书写格式要求。

6、再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

信里有哪些内容?

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什么希望?

……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预习。

①出示生词,认读生词。

②辨析字形,练写生字。

师范写“羡”,讲解“羡”的间架结构。

③理解个别词语光阴、争先恐后、羡慕、奉献

光阴:

时间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羡慕:

看到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奉献:

恭敬的交付,呈献。

3、指名读课文,同时反馈:

各自然段写了什么?

(1)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2)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3)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5)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6)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浓浓的爱

1、巴金爷爷对家乡的孩子们有着无限的爱,这种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

让我们来读一、二两段。

2、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1、2自然段,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画出能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爱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默读、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4、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5、全班交流。

A: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①伸出你们的右手,拿出一支笔,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②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

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了,要横横不出来,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③一支轻如鸿毛的笔在巴金爷爷的手中有千斤重,他要用千斤重的笔给家乡的孩子回信,这种困难可想而知,所以他不能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也不能(给每个同学回一小段话),就连(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巴金爷爷写信的不易)

④在书写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巴金爷爷仍然认为——

B:

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①哪几个词语最让你感动?

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受。

②无论如何,有哪些情况?

③这里“我终于拿起笔”中的“终于”能省略吗?

从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④如此的艰难,但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

你能体会到什么?

(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对家乡孩子深深的爱)(板书:

喜爱孩子)

⑤这“千斤重”的笔是“千斤重”的情啊。

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C:

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①两个“多么”看出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思念。

②天真的笑脸、银铃般的童音,巴金爷爷觉得——师引读: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③巴金的想象更加突出对孩子的喜爱。

6、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这份无限的爱。

(齐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启示思考

1、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感动了全中国。

他被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听评委会的颁奖词,范读: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一位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作家,他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呢?

二、感受真情,品味生命的意义

1、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

1、哪些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使你最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拿出笔来用“——”画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小组交流:

互相读读你画的句子,说一说你为什么深受感动?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预设:

A:

不要把我……普通人。

①“杰出”与“普通”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你认为巴金爷爷是杰出的人还是普通的人?

②在我们的眼中巴金老人应该是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巴金一生取得多少成就呢?

出示:

巴金的作品: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寒夜》

《憩园》

《第四病室》

《随想录》五卷本

《死去的太阳》

《新生》

《砂丁》

《萌芽》

……

巴金所获得的荣誉: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全国文联副主席

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法国荣誉勋章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

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

③巴金爷爷这样说,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从“普通”中感悟巴金爷爷的自谦与平易近人。

板书:

谦逊)

④《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在87岁高龄给家乡孩子的回信,此时的巴金,已经是名扬五湖四海的大作家,享有崇高的声誉。

然而,从他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却让人感受不到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的得意与沾沾自喜,而留给人们的是君子般的谦逊与和善。

B: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①谈体会。

(板书:

爱国爱民)

②巴金爷爷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独白

出示:

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

我不停地写着,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地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手来倾诉他们的痛苦。

我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

我就是这样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家》和其他的作品的。

③生轻声自由读。

④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

⑤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我想你会有更深的理解。

C: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

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①巴金爷爷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在于奉献)你对“奉献”怎么理解?

(指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做出贡献,是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

)你用身边的事情说一说怎么做是“奉献”?

(举例说明)

②理解“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

(“开花结果”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结果,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

③巴金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吗?

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资料?

④巴金不仅通过语言更是通过行动来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出示:

巴老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不仅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完成了很多的作品,他还付出了自己的同情。

巴金爷爷不是富翁,他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位几十年不要工资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1995年以来,巴金爷爷向希望工程捐款59万5千7百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还没有忘记叮嘱他的儿女们,别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

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

(板书:

乐于奉献)

⑥看看巴金的人生,是否开花结果?

(作品、人品)

⑦听听人们是如何评价巴金爷爷的。

轻声读书后的作家卡片。

⑧小结:

得到别人的赞扬、肯定,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结果。

⑨巴金在重病期间,为什么要坚持写这封信?

(这不仅是对家乡孩子的关心,更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在垂暮之年,在病重期间依然践行着奉献的人生信条。

)(板书:

社会责任)

⑩巴金爷爷不仅奉献了他的作品,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断思索、不断追求,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和敬佩?

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动和敬佩。

(指名读,齐读。

D:

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才会开花。

①“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少,更多的都给予了别人,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②你打算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呢?

补充句子练习: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要();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要();

如果将来你是一名医生,就要()

如果将来你是一名教师,就要()

如果将来你是一名建筑工人,就要()

如果你是(),就()

……

E:

过去我浪费了不少光阴……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①谈感受。

(板书:

惜时)

4、在我们生活中,像巴金爷爷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的付出令我们感动不已,你还知道哪些人在默默奉献?

(雷锋……)

5、这些人都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他们的生命才会灿烂无比!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生齐说)开花。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三、诵读积累,领悟厚望

1、巴金爷爷除了通过对自己的评价来教育我们外,还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并且寄予了真诚的祝福。

他希望我们怎样呢?

出示:

亲爱的家乡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

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的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2、生齐读,要读出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殷殷厚望和美好祝愿。

3、听了这样的话,我们的内心一定信心百倍,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为自己打打气吧。

出示:

我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我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的学习吧。

希望在我们身上。

4、指导学生练习配乐诵读。

四、情感升华,书写生命的乐章

1、读了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也就是写给我们的信,你有怎样的启发?

用笔写一些。

2、交流。

板书设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喜爱孩子

爱国爱民

谦逊惜时

乐于奉献

社会责任

教学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没有讲教、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朴朴实实的情感。

这封信也可以说是巴金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对自己一生写作经验的提炼。

为了使课堂达到高效,加之语文课标对高年段学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课前我就让学生广泛搜集巴金的资料,去感受巴金奉献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爱的一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也是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资料来讨论巴金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吗?

接着围绕巴金在重病期间,为什么要坚持写这封信?

进一步感受到巴金的奉献精神;其次理解巴金老人自己是如何解释“生命开花结果的”?

人们是如何评价巴金爷爷的?

通过“作家卡片”、“2003年度颁奖词”深刻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内涵;最后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树立“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