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7922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docx

中国茶文化与的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研究分析论文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文摘要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

中文摘要

包装设计和社会文化是互动的,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表现,吸收了社会文化的底

蕴;同时社会文化又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创新和发展,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茶叶是具有中国典型文化意义和文化形象的传统产品,而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茶叶包装设

计的方法,不但可以增加茶叶商品的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通过茶

叶包装设计弘扬茶文化,并给茶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首先,说明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茶叶包装设计对茶叶销售有促进作用,并

回顾了古代的茶叶包装。

目的是要说明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必要性,并以古鉴今。

其次,研究了茶的特性、茶文化的内涵、茶史、茶事以及茶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目的是深入了解茶的物理特性和精神特性,为以茶文化定位的茶叶包装设计做铺垫。

再次,通过分析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现代茶叶包装设计

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今后的设计起着借鉴和警示作用。

最后,以茶文化定位,从茶的历史文化、地域特性、茶道精神三个方面探讨茶叶

包装设计的方法,并从社会文化思潮的角度探讨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文化茶叶包装茶叶包装设计

作者:

张文莲

指导老师:

袁牧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引言

引言

一、本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1、研究依据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

对于茶叶,西方人只是将茶作为一种单纯饮料来理解,而东方人则注入了更多的文化

底蕴在茶中,从而形成了东方特有的“茶文化”。

现实中的茶叶包装设计多呈现出中

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了茶本身的文化内涵。

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品牌意

识薄弱,过度包装和欠包装,设计雷同、模仿现象严重、文化缺乏或表现肤浅等问题。

以及当下倍受关注的“中国风格”问题,这些都是进行本课题研究的起因和依据。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①从茶文化的角度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探讨,是对中国茶叶包装设计和中国民族

包装设计理论体系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②研究茶叶包装设计,弘扬了中国茶文化,为茶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

③研究茶叶包装设计,可以提高茶叶包装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茶叶经济的发

展。

2实践意义

对茶叶包装设计有着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二、茶文化和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现状

1、茶文化的研究现状

现代学术研究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研究,真正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

期。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可以说起始于近20来年。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

间茶文化学术性和学术普及性的著作约有600多种,论文则更不是不下于3000篇,

这些成为茶文化研究兴旺发达的前提。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就是学科意识的

自觉和学术层面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围绕着茶研究的三个子学科?

?

茶学属自然科

学、茶业学亦称茶业经营学或茶叶商品学和茶文化学属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引言

“茶文化”一词出现于现代,因为我们只在庄晓芳1982年发表的《中国茶文化的

发展和传播》中第一次见到。

1991年5月,姚国坤、王存礼、程启坤编著的中国

茶文化》是第一本以“中国茶文化”为名称的著作,随后又有王玲的《中国茶文化》,

陈香白的《中国茶文化》。

这不仅说明了茶文化热,而且说明“中国茶文化“名称已经

定型和得到公认。

任何学科的提出和构架,很重要的是有没有内涵和灵魂。

对于中国茶文化精神的

探讨,庄晓芳和陈香白等人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但是,在这些茶文化的著作中,很少谈到茶叶包装的问题。

2、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现状

实践方面:

现在的茶叶包装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很大。

虽然,目前市

场上的茶叶包装多种多样,不乏设计精巧,蕴含丰厚文化内涵的作品,但总的来说,

包装设计的水平良莠不齐,多数茶叶包装设计平平。

包装结构、材料千篇一律;文化

内涵表现肤浅;包装陈旧,缺乏时代感;仿制和雷同现象普遍等。

现在市场上的茶叶

包装还是以模仿的居多:

一方面是对其他商品,如酒类、月饼包装等的模仿;另一个

是就是对其他茶叶包装设计公司产品的直接模仿。

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做茶叶包装

设计的人中,很多对茶叶的知识了解得不多,不清楚茶叶的科学与精神内涵。

理论方面:

关于包装设计的文献资料有:

提倡绿色运动绿色设计的《绿色包装设

计》爱德华?

丹尼森,广裕仁著;讲述包装设计思维的《秋月繁的包装设计世界》朱

锷主编;从设计师实例解说的《包装设计家》靳埭强著;从民族传统文化入手的《民

族化包装设计》柳林著;曾景祥,肖禾编的《包装设计研究》就包装设计的整体框

架、基本概念,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包装设计的方法论,包装设计的应用,包装设

计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等。

这些著作对包装设计的时代发展,包装与文化

的结合等方面给出了实质的指导意见,但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内容涉及甚少。

另外,近

几年,受到茶文化热的影响,关于茶叶包装设计的文章层出不穷,文中多提到要在茶

叶包装设计中融入茶文化,但很少说到茶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到底是什么?

如何把

这些融入到设计中去?

这两个问题就是本文探寻和试图解决。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无论是最早发现茶及其用途,还是最早种茶、饮茶,都是从中

国开始的。

茶叶被发现和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是世界上许多人不可缺少的物品。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茶叶从药用到饮用,从蒸青饼茶到名目繁多的散茶,从茶叶到茶

水,无不包含了历代茶人的聪明和智慧。

科学的发展,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作物从一种

药物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贸易、文化、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茶产业。

中国人有句老话: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出了茶与人们生活之间那

种质朴自然的亲和关系;‘‘琴棋书画诗酒茶”,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带给人们

健康快乐,带给人们更高的精神享受。

从人民大众到文人雅士、从南到北、从乡村到

城市、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会文、以茶雅志、以茶当药、

以茶代酒、以茶馈赠,茶已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方面。

茶已经

成为老少成宜、男女皆爱的举国之饮。

二、茶叶包装设计

1、关于包装

根据中国《辞海》中的解释,以及传统上我们所接受理解的辞义,“包”的意思有:

包藏、包裹、收纳等,“装”则有装束、装扮、装载、装饰与样式、形貌等。

传统的包

装设计概念包含的意义是:

1保护功能,是包装最基本的功能,即保护被包装的商品,使其不受各种外

力的损坏。

如渗漏、偷盗、损耗、散落、掺杂、收缩和变色等。

产品从生产出来到使

用之前这段时间,保护措施是很重要的,包装如不能保护好里面的物品,这种包装则

是失败的。

2收纳功能,即收集、存放和贮藏商品。

3方便功能,即便于运输和装卸,便于保管与储藏,便于携带与使用,便于

回收与废弃处理等。

4美化功能,即对包装外观进行装潢,使之更具美感。

美化过的包装形象不

3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一章绪论

仅能够体现出生产企业的性质与经营特点,而且能够体现出商品的内在品质,能够反

映不同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满足他们的心理与生理的需求,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

在21世纪,现代包装的内涵和作用己经与传统的包装的概念有了天壤之别。

代包装是融科学技术、审美愉悦、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综合体,它同时拥有保护和促销

的双重功能。

在20世纪初期,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形态逐渐由卖方市场

转为买方市场,消费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大型超市的普及、无人售

货机的出现,都赋予了包装新的概念与功能。

1961年J.彼尔蒂史出版了著名的《沉

默的推销员》一书,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包装是市场竞争的销售利器。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包装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扩大,现代包装相对于传统包装的

新观念和作用是:

1现代包装除了具有保护功能以外还具有促销和广告的功能。

现代包装作为

商品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商品的价值,可以创造价值,是销售的原动力。

2现代的包装对品牌的塑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包装设计可以有效地

扩大品牌的视觉识别。

包装作为产品的终端设计,是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媒介物。

匠心独运、富有创造性的包装设计可以将品牌的视觉识别近距离展现给消费者,不像

广告那样可望不可及,从而拉近品牌和消费者的距离,帮助建立品牌的权威性。

其次,

包装设计可以树立品牌形象。

超市的普及,使包装兼具了“沉默的销售员”的重任。

某种程度上,包装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同时,包装又是树

立品牌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最后,包装设计可以强化品牌的个性。

在强调

个性化的时代,没有个性、甚至个性不明显的品牌都将会被消费者遗忘,淹没在经济

大潮中。

因此,树立品牌的个性对于品牌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而利用能够恰当体现企

业独特气质和品牌个性的包装则可以在人们心中强化品牌个性,打下品牌烙印。

3现代包装需要环境友善型包装,包装本身要具备易处理、销毁或回收再利

用的特性,不能浪费资源、制造脏乱、构成公害,对于人身安全要有保证。

4现代包装的诚信功能。

包装的诚信可以反映出商家的诚信,从侧面反映出

产品的品质问题。

有些商家出于商业的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用过分包装和虚假包

装来欺骗消费者,失去了诚信,也就会失去市场。

当商品进入超市时必须要符合超市

对于商品包装的规定,有许多国家都采用法律法规的手段来限制过度包装,对包装的

4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一章绪论

外形尺寸和产品的外形尺寸之间的比例做出了明文规定,如果包装超出这个比例将被

征收很高的罚金。

这样,无形中赋予了包装的诚信功能,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包装的分类方法很多。

通常人们习惯把包装分为两大类:

大包装和小包装。

大包

装即运输包装,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装卸和仓储,一般用木箱和瓦楞纸箱,也有采用

锡桶或白铁桶;小包装即销售包装,既能保护商品品质,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便于

宣传、陈列、展销,而且携带方便。

本课题主要是围绕茶叶的销售包装进行探讨。

2、茶叶包装设计与茶叶销售的关系

茶叶、白酒和月饼是目前我国市场上三种最具民族特色的商品,这三类传统商品

蕴涵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越来越快。

虽然,这些民族性产品受到国外冲击相对较小,但产品的同质化趋势使得

我们必须从视觉形象、文化营销等方面寻求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品外衣的

包装则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品种繁多的茶叶市场上,从茶叶的销售情况分析不难得出:

茶叶包装设计在茶叶的销售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中国茶叶包装的演化

茶叶包装随着饮茶方式、制茶技术、包装材料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不同的茶叶形状,其包装形式各不相同;不同的时期,茶叶包装的形式也有所差异。

为了更好地研究现代茶叶包装和茶叶包装设计中蕴涵的文化,有必要对中国茶叶包装

的演化进行简要的回顾。

最早发现野生茶树时,是采集鲜叶,在锅中煮成羹汤而食。

春秋时代,茶叶作为

蔬菜,与煮饭菜相同,没有什么特别的收纳和贮藏之物,无非是随用随采.仅仅是用

新鲜的,晒干的或枯萎的阔叶,兽皮和丝麻织物等物临时包包而己,这可以从现代依

然存在的一些原始部落人群的类似的生活习惯中看到一些影子。

到先秦时期,也许已

经使用防潮性能较好又便于运输的丝麻织品及漆器进行包裹。

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以后,奴隶主和贵族阶级的出现,形成悠闲阶级,饮酒喝茶有了发展,对茶的品质也

有了新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专用的贮茶器,以保茶叶的品质。

随着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饮茶方法的演变,茶叶的形状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茶饼和

茶砖;第二种是茶末;第三种是散茶叶。

1茶末的包装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一章绪论

唐朝时,人们开始把鲜茶叶进行蒸青、压饼、碾罗成末煎饮。

当时,煎茶法是

主要的饮茶方式,并且,饮茶逐渐从贵族向民众普及。

此时,陆羽写成的《茶经》标

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煎茶法就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煎煮方

法。

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煎“是短时间的“煮”;煎的是经过蒸青、压饼、烘干等技术加工过的茶饼研成的末,

再加上盐、姜等调料。

可见,这时煎的是茶末,在水第一次沸腾时投入茶末并搅拌,

第二次沸腾时就煎好了。

这时,需要收纳和贮藏的茶主要有两种形状:

一种是茶饼经

过烘干或自然晒干后被碾碎的茶末;另一种是不发酵的被蒸压过的茶饼。

贮放茶末的包装有纸馕,竹、瓷盒,陶瓷罐和金银盒

等。

陆羽《茶经?

茶之煮》篇中说:

当茶“蒸罢热捣”之后,

“用纸囊贮之”,以免散失炙茶的“精华之气”。

纸囊:

即纸

袋,由两层色白质厚的上等刻藤纸系刻溪,即今浙江蝾县

圈l?

l鎏垒锻龟盒特产粘贴而成。

烤好的茶叶立即贮存入袋,可防止香气散

失。

陆羽在《茶经?

四之器》中还提至Ⅱ将茶罗罗好的茶末置

于带盖的“合”即盒中贮存。

陆羽提到的贮茶盒是以竹节做成,或将杉木弯曲涂漆

制成。

但也有以金银制成的华贵的贮茶器,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龟盒便是贮茶

盒。

如图1.1:

2茶饼和茶砖的包装

贮藏茶饼的器具有茶笼,陶、瓷、锡制成的贮茶罐等,

民间多用陶罐贮藏茶饼,皇家贵族多用

瓷和贵重金属制成的笼和瓷罐等。

如:

法门寺塔地宫出士的金银结条笼子和

“鸿雁于飞”银笼子同是贮放炙后茶饼

田l一2金银结条笼子

的,是唐代皇室用的贮茶器。

如图1.2、

暇1?

3。

鸿雁于飞”银笼子

1.3:

特别是云南普洱茶的包装,因为普洱茶的形状自古至今都主要是团饼状和砖形。

一千多年前,为了方便运输,普洱茶才被压制成团饼和砖形。

没想到这种压制反而利

于茶叶的发酵,再加上运输路途遥远,大量的茶砖和茶饼长时间的堆积在一起,促进

6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一章绪论

了普洱茶最终发酵的完成,形成了真正的普洱茶。

团饼和砖成了普洱茶的形状标志,

一直没有改变。

所以,普洱茶的外包装较其它茶类有它独特的包装形式。

普洱茶的大宗包装运输包装主要是竹篮、篾篓、麻袋、

塑料编织袋和瓦楞纸箱等,这种包装方法沿用至今。

因为竹篮、

篾篓是通透、镂空的,为了保护茶饼和茶砖不受损,所以事先

把茶叶用笋衣春末夏初时竹笋生长过程中所掉胞衣包好,

圈l-4普洱茶竹篓.笋在包装

并用细麻绳捆扎结实后再放进竹篓。

如图1.4:

普洱茶的小包装早期主要是用当地民间手工自制的草

板、条纹纸、松皮纸、绵纸、土纸等做成适合大小的圆形和

方形,再在纸上印上适形的图形和文字,这种包装方法到现

在仍然是普洱茶的主要包装形式。

高档点的普洱茶,外面再

圈卜5瞢洱茶礼盒装用金属盒,土陶、竹、木工艺制品来包装,形式多样。

如图

1.5:

3散茶叶的包装

从明朝开始出现了现代意义的泡茶法,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泡的主要是条形散茶,

此时贮茶器具比唐宋时更显重要。

原来的贮藏茶末的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茶叶

罐代替。

茶叶盖罐具有取用方便,密封性能好的功能。

明代的人用以贮茶的器具十分

讲究,多为瓷质、竹质之物。

如:

建城,即箸制的笼,用以高阁贮茶;品司,即竹编

提盒,用以收贮各类茶叶。

此时的贮茶罐风格平淡自然,朴实无华,反应了明代崇尚

自然,反朴归真的茶风。

到了清代,贮茶罐的种类繁多,主要有陶瓷、紫砂、锡茶罐

等。

作茶罐的瓷器品种除青花瓷外,古彩、粉彩、斗彩、单色釉等都有,造型优美,

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

如图1-6、1-7,1.8: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包

装是,将茶叶装进一个瓷罐中密封,外用黄绫布包裹,再放入一个木匣中。

豳l一6紫砂茶川‘罐图1-7沈存埘锡茶叶壤

7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二章茶和茶文化

第二章茶和茶文化

一、茶

1、茶的起源

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

传,五千年前,我国的山东半岛有位神农氏,他用树叶遮体,手里拿着一根拐棍,把

草木的果实打下来,尝其汁液,他中毒不下七十多次,都是用茶解的毒。

从此就有了

神农尝百草而发现茶的传说。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故乡。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

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

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长时间以后,才为人们

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展开,又隔了

很长时间,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

随着考古的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

是茶树的原产地。

在茶业上,我国对于世界和人类的贡献,不仅在于我国原产了这种

植物,更主要的还在于我们的祖先,首先发现和利用了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一

种独特的茶文化。

2、茶叶自身特-陛和功能

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是我国传统的天然保健饮料。

人们已经发现茶叶中所含

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其中主要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糖类、

维生素、脂质、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还含有钾、钠、镁、铜等28种无机营养元素,

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组合比例十分协调。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适度饮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医

疗保健作用。

它能提精神、去疲劳、助消化、能消炎杀菌、防治肠道传染病,能防

暑降温,解渴生津等作用。

如:

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等有效成份具有健美皮肤、延缓皮

肤衰老的生理功能;茶中所含的多糖有防辐射损伤和改造造血机能、保护血液的效果;

茶中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含量可与胡萝卜抗衡,有明目功效;茶中的生物碱有消除疲

劳、降脂强心的功效;芳香油类化合物不仅赋予茶叶以清香之气还可提神、去油、杀

S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二章茶和茶文化

菌。

可见,合理选择、泡制茶叶,即可发挥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的作用,以促

进人体吸收。

基于这些益处,作为茶叶包装的设计和生产企业就应从产品结构和包装

技术上适应新时期更深层次及更广泛的需求,使之从使用上更快捷,从市场面上更具

社会性,使茶文化的适应面得以拓宽。

3、茶叶的分类

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按商品茶的分类和加工,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茶

叶有七类:

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普洱茶和黄茶。

所有这些茶叶都是

用茶树的鲜叶、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叶类别也就不同。

1红茶有两种:

一种是条型茶又叫工夫红茶,包括政和工夫和坦洋工夫;一种

是红碎茶。

分为4个工序:

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2绿茶加工分为3个工序:

即杀青、揉捻、干燥。

3黄茶加工分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闷黄工序是形成黄茶特点

的关键工序,如果没有闷黄这道工序,就称不上黄茶。

4普洱茶是已经经过初步加工的绿茶,主要产于云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工关键

是发酵。

普洱茶加工完成后,昧道不苦不涩,咖啡碱可以由4%升高到5.5%左右。

5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主要产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区,其次是福建的闽南,

再就是广东省的潮汕地区。

乌龙茶的采制方法与红茶、绿茶大不相同,有以下几方面

要求:

①茶叶不能采摘过早过嫩;②乌龙茶必须在阳光下进行晒青;③采取“摇青”

与“凉青”相结合的“做青”技术,使茶叶达到半发酵的程度;④乌龙茶的烘焙技术特别

讲究。

6花茶是选用上等茶叶做茶坯,和浓郁芬芳的鲜花拌合窨制而成,它既有花香,

又有茶香。

7紧压茶是将散茶蒸青揉捻后放入模型中压制成形,外形端正匀整,便于运输,

汤色红浓明亮,叶底褐红。

二、蕴涵于茶中的文化

1、茶文化内涵

文化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并可以继承、延

9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二章茶和茶文化

续、发展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优秀创造物,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根据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层次,文化又可分为:

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四大形态。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

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

是融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人文科学于~体的文化体系。

有关茶文化的概念与定义有多种,有人认为茶文化的定义应从大文化的角度定

义,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

它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

和谐统一的产物,是一种对茶事认知集合形态的人类现象。

相应地也分为四个层次,

即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

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用的茶叶、水、茶具

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

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

方式等。

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人们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

上升至哲理的高度所形成的茶德、茶道等。

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

礼、茶俗等形式表现出来。

如以茶待客,以茶示礼,以茶为媒,以茶祭祀等。

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茶

政、茶法等。

而有人认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等

自然现象,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而是研究茶在备用过

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即通过茶所表达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入之间的各种理

念、信仰、思想感情等。

本文所用的茶文化为广义文化概念,但偏重于与茶有关的精

神文明的那部分。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

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

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

10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第二章茶和茶文化

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

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2、茶史、茶事

1茶史是指有关茶的历史、传说,如:

茶的起源、“茶”字的流变、制茶技术

的发展、饮茶法的流变、茶具的演变、各大名茶由来的传说、茶的传播等。

像“茶”

字的由来就经历了~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茶经?

-之源》中记载“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变而来的。

在唐朝之前,茶的称

谓有:

茶、损、茗、罗年、设五种,以茶为最普遍,流传最广。

但“茶”字多义,容易引

起误解。

“荼”是形声字,从草余声,草字头是义符,说明它是草本。

但从《尔雅》起,

已发现茶是木本,用荼指茶名实不符。

后来,才逐渐把“荼”字的形和音都改成了现在

的“茶”字。

只是,直到陆羽著《茶经》问世之后,“茶”字才逐渐流传开来。

2茶事是指茶事掌放,茶闻轶事等。

如斗茶,斗茶又称“茗战”,就是品茗比

赛,意为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一场战斗来对待,“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

耻。

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

茶宴的盛行、

民间制茶和饮茶方式的日益创新,促进了品茗艺术的发展。

于是斗茶应运而生。

斗茶,

常常是相约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