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803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武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武传学案.docx

《苏武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武传学案.docx

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

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

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汉书》作者,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本文背景:

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

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

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

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

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

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

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

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预习

写出下列加点字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侯阏()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厩(jiù)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缑(gōu)王昆(hún)邪(yé)浞(zhuō)野侯阏氏(yānzhī)左伊秩訾(zī)旃(zhàn)羝(dī)去(jǔ)辇(niǎn)雍(棫yù)阳宫劾(hé)大不敬斧钺(yuè)汤镬(huò)

 

第一课时

一、阅读第1段,翻译下面加点词语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汉亦留之以()相当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二、请用课文原文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并翻译相对应的原文句子。

如果有特殊句式请注明。

1、苏武的为官历程是怎样的?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翻译:

2、在天汉元年以前,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如何?

依据用原文句子回答。

两国关系不好。

依据: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翻译:

3、天汉元年,为什么两国关系转好?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翻译:

4、汉武帝对且鞮侯单于的做法有什么反应?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翻译:

5、苏武和什么人一起出使?

到了匈奴,送什么给单于?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翻译:

三、本段小结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一项是:

(D)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

B、武帝嘉其义(嘉奖)

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偿)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共同,一起)

2、下列加点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B)

A、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例句: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身战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D、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阅读第二、三段,请用课文原文句子回答以下问题,并翻译。

如果有特殊句式请注明。

1、苏武本来能否按期归汉?

后来因什么事情而发生变数?

用课文原文回答: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翻译:

句式:

2、缑王是谁?

和汉朝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后来在匈奴?

用课文原文回答: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翻译:

句式:

3、缑王和虞常的谋反计划中主要做什么事情?

用课文原文回答:

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翻译:

4、虞常与张胜什么关系?

他告诉张胜自己能为汉朝做什么?

他又希望张胜给他什么好处?

用课文原文回答: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翻译:

5、谋反的整个过程是如何的?

用课文原文回答: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翻译:

6、面对突来的变故,苏武做出怎样的反应?

用课文原文回答: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翻译:

句式:

7、卫律面对苏武的反应,做了什么事情?

用课文原文回答: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8、单于对苏武是什么态度?

用课文原文回答: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词类活用的词语:

本课小结:

1、请在1——3自然段中找出下列特殊句式。

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非汉所望也

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张胜闻之,恐前后语发。

定语后置句: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省略句: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宾语前置:

何面目以归汉。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4段,在括号中写出加点字的意思,如有活用,请注明。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当()死……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复举剑拟()之(),……幸()蒙大恩……马畜弥()山……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与君为()兄弟……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反欲斗()两主,……头县()北阙……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判断句式。

1、何谓相坐?

(句式:

翻译:

2、若知我不降明。

(句式:

翻译:

3、何以女为见。

(句式:

翻译:

三、阅读5、6自然段,在括号中写出加点字的意思,如有活用,请注明。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杖()汉节牧羊……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翻译:

(2)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翻译:

(3)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翻译:

(4)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翻译:

五、根据以下问题的指引,自行阅读第4——6自然段内容。

1、在第四段中,为了使苏武投降,单于采用了什么手段?

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威逼(举剑拟之)

利诱(富贵如此)

2、在没有供给的情况下,苏武在大窖和海上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在大窖:

3、匈奴人要求什么事情发生后,苏武才能从海上回来?

要公羊生出小羊羔

4、於靬王为什么喜欢苏武?

编结渔网,纺织绞线,校正弓弩的器械

5、於靬王送给了苏武什么?

吃的穿的,马畜、盛酒酪的器皿、帐篷。

6、在4——6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苏武形象?

本课小结:

1、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句子是(D)

A女为人臣子B畔主背亲

C头县北阙D复举剑拟之

2、下面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C)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B反欲斗两主

C空以身膏草野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会论虞常会武等至匈奴B、明日复然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欲因此时降武D、尚可得乎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一项是:

(A)

A、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屠杀)

B、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苦)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隔离)

D、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相连治罪)

5、下列加点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C)

A、绝不饮食B、汉王笑谢曰:

“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C、人众徙去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D)

例句:

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C、不顾恩义,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第三课时

一、阅读课文第7、8段,请用课文原文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并且根据每题要求对原文句子进行词语翻译或全句翻译。

1、李陵和苏武是什么关系?

他是什么时候投降匈奴的?

用课文原文回答: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

翻译句子:

解释词语:

为()、使()、明年()

2、在苏武被困匈奴的日子里,他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故?

用课文原文回答: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解释词语:

下(,活用情况:

)以()

宦骑亡()存亡不可知()

3、李陵的劝苏武投降的理由概况起来有哪四条?

用课文原文回答: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

翻译句子:

 

特殊句式:

找出2个特殊句式,写出句式类型和标志

句子1句式:

标志:

句子2句式:

标志:

 

4、面对李陵的劝告,苏武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用课文原文回答: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翻译句子:

 

特殊句式:

找出1个特殊句式,写出句式类型和标志

句子1句式:

标志:

5、李陵看到这样的苏武,他又作出哪些反应?

用课文原文回答: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翻译句子:

 

6、听到汉武帝去世,苏武有哪些反应?

用课文原文回答:

武闻之,南向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词类活用:

写出词类活用的字、写出解释和活用类型

 

7、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8、李陵劝降对刻画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是:

()出苏武()的高贵品质,使苏武形象更加()、()。

  

二、阅读9、10段

1、解释加点的词语或句子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活用类型:

)而()惊,谢()汉使曰:

“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句式类型),功显于汉室(,句式类型)。

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句式类型)!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句式类型)?

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

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陵起舞,歌曰: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句式类型)!

”陵泣()下(,活用类型:

)数行,因()与武决。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活用类型:

)出,及还(),须发尽()白。

 

 

本课小结:

1、苏武坚持民族气节()年,靠的()的爱国精神,靠的是()的浩然正气。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一项是:

(B)

A、不敢求武(寻求)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B、孺卿从祠河东後土(祭祀)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更改)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灭族)信义安所见乎?

(表现)

D、自分已死久矣(料定)陵恶自赐武(凶恶)

2、下列加点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D)

A、武使匈奴明年B、扶辇下除

C、置币遗单于D、请毕今日之欢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宦骑亡空自苦亡人之地。

C、子卿壹听陵言。

六王毕,四海一。

D、杀身自效效死于前!

E、旦夕临数月。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第四课时

一、归纳全文主要内容,请填写以下空格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叙述苏武的出身与奉命(出使匈奴)

第二部分:

第2、3段,叙说苏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苏武临变时的表现 

第三部分:

第4自然段,卫律对苏武(威迫利诱),但苏武(不为所动),断然拒绝,苏武并痛骂卫律

第四部分:

第5、6段,记述苏武被匈奴幽禁、流放到北海牧羊所受的折磨和艰苦的生活经历

第五部分:

第7、8段,匈奴企图利用(李陵)与苏武的私谊来劝降,李陵以汉朝薄待苏武家室来动摇苏武意志

第六部分:

第9、10段,匈奴与汉和亲,汉朝寻访苏武归汉。

临行前李陵置酒送别。

苏武终于回到汉朝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

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

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

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

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

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

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

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

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

通“沾”,沾湿;衿:

通“襟”,衣襟。

决:

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

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           马雚:

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抵押。

今义:

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

古义:

相抵押;今义:

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8)位列将           位:

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

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         古义:

亲近的侍臣;今义:

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

临时充任;今义:

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

渐渐;今义:

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

送给;今义:

丢失、落下

币,古义:

财物、礼物;今义:

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

正当、适逢;今义:

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                   古义:

牵攀,招供;今义:

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   古义:

责备;今义:

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五、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

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

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

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

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六、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

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

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

派,第二个“使”:

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        语:

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

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

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

拔。

4.食

(1)绝不饮食            食:

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

吃。

(3)廪食不至            食:

粮食。

(4)给其衣食            食:

食物。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

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

发动。

(3)恐前语发             发:

被揭发。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二)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

(三)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课后检测

2、解释下面一词多义

(1)引佩刀自刺。

(2)虞常果引张胜。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亦留之以相当。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4)以状语武。

(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6)蹈其背以出血。

(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空以身膏草野

(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10)见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1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2)匈奴使来

(3)武益愈,单于使晓武(4)方欲发使送武等

(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6)单于使陵至海上(7)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1)君因我降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朝夕遣人候问武

(2)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3)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1)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2)副有,当相坐。

(1)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乃幽武,置大窖中(4)羝乳乃得归

(1)前长君为奉车

(2)兄弟並为郎

(3)子卿尚复谁为乎(4)皆为陛下所成就

(5)子为父死,亡所恨(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

3.指出并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空自苦亡人之地(6)信义安所见乎?

(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8)法令亡常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0)武父子亡功德

(1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1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3)始以疆壮出

4、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

何久自苦如此!

A.单于壮其节B.空以身膏草野C.反欲斗两主D.单于愈益欲降之

5、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

惠等哭,舆归营

A.天雨雪B.杖汉节牧羊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羝乳乃得归

6、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例句: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A.见犯乃死,重负国B.皆为陛下所成就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D.为降虏于蛮夷

7.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

(3)何以女为见?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B.子卿尚复谁为乎?

C.非汉所望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苏武传》答案

1.厩(jiù)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缑(gōu)王昆(hún)邪(yé)浞(zhuō)野侯阏氏(yānzhī)左伊秩訾(zī)旃(zhàn)羝(dī)去(jǔ)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