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8153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的归纳与总结

标点符号

二、几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

(一)、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如:

a.学校距这里二三里。

b.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例如:

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例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教育”与“新闻出版业”尽管是并列词语,但两者之间已经使用了连词“和”,所以此处的顿号就没必要再用。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

a.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b.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例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

”“向孔繁森致敬!

”的口号。

7.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例如: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二)、冒号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例如:

a.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

b.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例如: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例如:

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例如: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

《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句中的冒号就属多用了,因为此处没有大的停顿。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例如:

老师说了一声:

“下课!

”就走了。

(句中的冒号应删去。

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例如: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7.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例如: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

(三)、问号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例如:

a.除了他能去,谁呢?

你吗?

你能去吗?

b.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例如:

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b.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例如:

a.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b.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例如:

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b.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四)、感叹号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例如: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例如:

啊,啊!

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五)、引号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

例如:

a.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c.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就冲出了出去。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六)、括号

括号有内括号和外括号两种。

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文字末了不用点号,但叹号和问号除外。

例如:

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b.1861年以后,那拉氏曾经在这里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

)(这句话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垂帘听政”做的注释,属句内括号,因此括号前的逗号应删去,括号里的句号应放到括号外)

2.句外括号是注解整个句子的,所以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如果句外括号内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应保留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如果句外括号内不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则不用标点。

例如: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子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典型考题】

一、选择题

这类题目在标点符号这个知识点的考查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原题再现]

2005山东高青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吧。

B.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如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C.卡罗琳听了我的话,笑了:

“明天就开始吧。

当然,今天开始最好不过。

D.“卖蟹啰”!

小姑娘又亮开了又甜又脆的嗓门。

解析:

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冒号、分号、引号以及引号内标点使用的掌握情况。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牢固掌握题目要求所涉及到的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语境。

最后要运用平时积累的有关标点符号使用中变化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A、B、C三句中的标点运用是非常规范的,只有D句中引文末了用的是感叹号,按规定必须放在引号之内,所以是错的。

参考答案:

D

2.[原题再现]

2005杭州卷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

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

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

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解析:

这是一道正选题,主要考查了冒号、问号、顿号以及引文末标点的用法。

A项中的冒号应该管到句子末尾,所以中间的句号用错了,只能用分号。

C项中开头的引文因为是问句,所以问号应该放到引号里面。

D项中“三四十”表示的是约数,所以中间不能用顿号。

而B项虽然用了两个问号,似乎有问题,但句子要表达的是两个连续的反问句,因此使用正确。

答案:

B

3.[原题再现]

2004深圳卷

她靠着想象和触听觉,是这样向我们描述四季的不同的春天是花儿香夏天是是阳儿亮秋天是叶儿光冬天是雪儿霜我们都为她平日里的诙谐、乐观和豁达感到高兴。

在她的心中,有一个明亮的、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请你为第⑥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B.:

,,,。

C.——、、、。

D.。

;;;。

解析:

这到题与其他选择题不同的是给空缺处选择正确的答案。

解题的方法不应该先去判断选项,而是根据内容先试着给空缺处填标点,再去找合适的选项。

题目的关键处是中间三处标点,考查的是顿号、逗号和分号的运用能力,难度并不大。

答案:

B

4.[原题再现]

2004南京卷

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在第33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了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

标识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由“浪花”、(A)“鸟”、“手”以及“珍珠”(B)的图形组成。

“浪花”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提醒人们与海洋和谐相处;(C)“鸟”颈的空白处象征渤海湾,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相呼应。

各种图案统一在圆形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D)这一哲学思想。

解析:

这道选择题的难度显然更小一些,需要判断的标点只有四个,考查的是顿号、分号、引号和书名号的用法。

前三个的用法非常规范,唯有D选处是明显的错误,因为这里的“天人合一”既不是书名、篇名,也不是报刊名。

答案:

D

二、修改题

[原题再现]

2005常州卷

下面是某报上的一则药品广告,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①由中国医科院、北京联合中医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经八年临床病例跟踪治疗,研发出新一代绿色国药——“清心安神”颗粒。

②该药优质、安全,对顽固性失眠、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精神疾病取得了100%的疗效,特别是对长期服西药产生药物依赖的患者,可摆脱药物的依赖,医学界人士把此药誉为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星,是目前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药物,患者服用2至3个疗程即可基本恢复。

要求:

句②在标点和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各选一处加以修改。

解析:

这道题的突出特点是将标点放在文章修改中考查,综合性很强,而且因为指定的这句话比较长,涉及的标点比较多,所以修改的难度较大。

要解答这类题,要求考生必须全面掌握各种标点的正确用法,并能熟练运用。

答案:

可将“100%的疗效”或“药物的依赖”或“新型药物”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三、添加题

这种题型就是将句子中原有的标点去掉,要求考生添加。

[原题再现]

2005宜昌卷

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

(1)扬翚振彩

,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

(2)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注释】

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排闼(tà):

意思是推门(而入)。

③扬翚(huì)振彩:

扇动五彩翅膀。

将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

解析:

应该说这种题型一般来说也比选择题增加了难度,但是命题者为了降低难度,往往会给出比较明确的要求,如本题就明确指出“用2个逗号”,这样解答起来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答案:

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小结:

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

①准确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②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③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意图和规律;④平时要总结、积累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运用它们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还要注重在语境中准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专项训练】(以下题目前加★的表明是基础题,加★★的是提升题,加★★★的是较难题。

★1.判断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①他为什么犯错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②是今天去好?

还是明天去好。

③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④《〈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

⑤请您代问爷爷、奶奶好?

⑥今天下午写《作文》,题目是:

《我的一天》。

⑦只有一张电影票,是你去,还是我去呢?

⑧我在黑夜中摸索,分不清哪是路?

哪是桥?

⑨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

还是指责他?

⑩三年的初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

我一时真答不上来。

★2.下列句子使用问号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延安的革命传统结出了丰硕之果,有谁不万分欣喜呢?

B.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

C.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能不最好吃呢?

D.张昊,我们这样做,你爸妈不会反对吧?

★3.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有错误的一句是:

()

A.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出千千万万片森林,尽情地享受“森林浴”吧!

B.石的感情是多么地沉郁、厚实、丰富,跟人们心心相印啊!

C.真美啊!

桂林的山水。

D.保守落后的人就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人!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吧!

B.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C.“畏惧错误是毁灭进步。

”怀特黑德的这句名言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5.下列标点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D.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功。

★★6.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A. ,  ?

  :

“……。

”              B. 。

  ?

   :

“——。

C. 。

  !

  ,—— 。

              D. ,  !

   ,……。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

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在《新华日报》的《新潮》专栏中读到了很多优美的时文。

D.“唉!

”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8.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A.“别再罗唆了。

”魔鬼说道:

“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

C.北京时间1990年3月3日20时10分,我们终于准时到达本次探险的终点——苏联和平站。

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9.一句话的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往往也不同。

参照例句,按括号里要求表达的意思给下面这句话打上标点(不能加减字)。

例:

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

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

(老师、姐姐都表场我)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

(不相信老师表扬我)

  ①.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陈述郑刚和田露都去劳动了)

  ②.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别人向郑刚陈述田露劳动的事)

  ③.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郑刚惊奇地把田露劳动的事告诉别人)

  ④.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郑刚喊田露去劳动)

★★10.在句子上改正两处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

  影片“泰坦尼克号”在芝加哥首映时,一位幸存者激动地说:

“我对沉船惨景记忆犹新,在救生船下高高举起求救的千百双手至今仍历历在目”。

★★11.选出对下列句子标点使用的评说最恰当的一项( )

“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A.正确无误。

 

B.错误,错在“看呀,”的逗号,应省去。

C.错误,错在“他说”之后应用冒号。

D.错误,句号位置不对,应放在引号外面。

★★12.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使它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①.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走。

②.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走。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14.标点使用有错误的是()

A.今年4月7日,中外联合科考队开始对“天坑博物馆”——广西乐业天坑群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B.闻一多先生说:

“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C.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D.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15.与例句中的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显示一下他的新衣服。

  A.听到这么多人都在热心学习我们的母语——汉语,我们感到很高兴。

  B.他们指着,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它们并不存在。

  C.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D.朋友!

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土——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6.引号的用法有:

A.引用,B.特定称谓,C.强调,D.讽刺,E否定。

请在句后括号中填写相应用法的字母序号。

①总司令把“大胜仗”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加重了语气。

()

②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哑哑的读书声街上都听得到,盛极一时。

()

③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像什么道理。

()

④“眼高手低”常常是使许多原来的名手渐渐无声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

⑤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

★★★1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须加上双引号的一项是()

A、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开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8.下面一段话在字词、标点和句子三个方面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决不会说是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

豁达是一种乐观,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不论生活怎样拆磨你、欺骗你,你永远都微笑着。

豁达是一种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生活处处充满竟争和拼搏,在豁达者面前永远没有失败。

豁达不是妥协退让,就是大度宽容。

【参考答案】

1.正确的是③、⑦。

①句中问号应改为句号;②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改问号;④句中引号应改为书名号;⑤句中句末问号应改句号;⑥句中冒号应去掉,书名号改为引号;⑧句中前一问号应改逗号,后一问号应改句号;⑨句中前一问号应改逗号;⑩句中问号应改逗号。

2.错误的是B。

这句没有疑问语气,所以问号改句号。

3.错误的是C。

这是一个倒装的感叹句,所以应把感叹号改逗号,句号改感叹号。

4.正确的是C。

A句中的引号应加在“地大物博”上,B句中的句号应用在引号里面,D句中的引号里的句号应去掉,并在后引号后加逗号。

5.运用不当的是A。

分号应改为逗号。

6.B

7.正确的是D。

A句中“三四里”是表示的约数,这中间的顿号应去掉,B句中的分号应用逗号,C句中后一个书名号应用引号。

8.使用无误的C。

A句中的冒号应用逗号,B句中问号应用句号,D句中的省略号多用了。

9.①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

  ②“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

  ③郑刚:

“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

④郑刚:

“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

10.《泰坦尼克号》是影片的名字,因此应改引号为书名号。

上文段完整引用幸存者的话,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里边。

11.A

12.①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走。

②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走。

13.正确的是A。

B中引号欠妥,应将“彗星”也引起来,或干脆去掉不用;C中括号括号用错。

句中括号内的语句并不是注释性的文字,而是很重要的补充性话语,因此不应放在括号中。

修改方法是,将括号去掉,在“详细地址”和“汇款单附言”中间加上逗号。

D中顿号应改为逗号,这是三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分句间的停顿。

14.使用有错误的是C。

句中“开荒”与“种庄稼”“种蔬菜”是并列关系,“纺羊毛”与“纺棉花” 是并列关系,中间都应该用逗号。

“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与“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用分号。

15.BB项与例句的均表示语意的转换,其余的三项都表示解释说明。

16.①C②A③E④D⑤B

17.必须加上双引号的是C。

A、B、D三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喻体,所以不必加引号,只有C句中加点的词语需要强调。

18.“……会当击水三千里。

”引号中的句号放在引号外,或者将“豁达是一种自信,”中的逗号改为句号。

 

成语运用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从1992年开始,高考每年都考查成语运用,说明这一内容备受命题者青睐。

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感情色彩分明的成语。

  如:

凤毛麟角(1992年、2003年北京)、无所不为(1995年)、半斤八两(1995年)、趋之若鹜(1997年、2002年春招)、处心积虑(1998年)、雨后春笋(2002年)、无可厚非(2003年北京春季)、弹冠相庆(2004年广东)、纸醉金迷(2004年福建)、捕风捉影(2004年甘青)、巧舌如簧(2005年江苏)、叹为观止(2005年全国II)、巧立名目(2006年安徽)、睚眦必报(2006年重庆)、评头论足(2006年江苏)。

  二、考有特定适用对象的成语。

  如:

巧夺天工(1992年)、美轮美奂(1999年)、炙手可热(1999年、2004年春招)、汗牛充栋(2000年)、洗心革面(2000年)、蓬荜生辉(2001年)、返璞归真(2003年春季)、蔚为大观(2003年北京春季)、鳞次栉比(2004年湖北)、豆蔻年华(2004年福建)、抛砖引玉(2005年广东)、琳琅满目(2005年湖北、全国III)、脱颖而出(2005年山东)、绘声绘色(2006年湖北)、珠圆玉润(2006年辽宁)、潜移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