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681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docx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衡量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是我国建成制造强国的主要依靠。

文章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在分析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探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转型升级路径,以期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路径参考。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多学科多领域高精尖技术集成、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决定着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顺应全球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军、强国提供综合保障。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常态”化的趋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了历史性当口,总体呈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1、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新兴业态产生,将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将提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更高要求。

(3)我国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基础。

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

(4)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和技术资源瓶颈,使改革红利同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更好融合,为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新兴市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大好的时机。

2、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1)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着“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

发展中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产业转移,与我国形成了同质竞争。

(2)新常态下,国内经济转型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出了紧迫要求,高端装备制造业亟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创新驱动”。

(3)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甚至萎缩的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相对坚挺,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丧失,对我国高端装备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核心关键技术“高端失守”。

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仍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非常小,仅为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水平,产学研合作研发力度成效不彰,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导向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的水平。

我国海洋工程、原动机等很多领域的大量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关键技术和高端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2、产业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均衡,配套不完善。

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制定,我国各地区也都奋勇争先,纷纷出台自己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导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产业布局不合理,规划和发展趋同化,形成产业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总体上仍处于中、底附加值区间,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装备占比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能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企业不多。

3、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欠深度。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处于初级或局部应用阶段,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装备和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4、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相对竞争优势丧失,品牌薄弱。

目前,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投入仍主要依靠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来实现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企业发展效益不高。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人均劳动效率偏低以及我国社会资源长期的“脱实向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已然丧失,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我国高端装备的质量标准不高、不严、不稳,国际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显不足。

三、“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求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它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2025”又着眼长远,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描绘了宏伟蓝图,部署了发展要求。

即,以“1条主线”、“8项战略决策”、“9个重点任务”为抓手,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4大转变”。

“1条主线”: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8项战略决策”:

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9个重点任务”: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4大转变”:

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实现从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

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准作为推动我国实现强国制造的引擎,应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以下四方面质的飞跃,来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

即:

(1)雄厚的产业规模。

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

(2)优化的产业结构。

表现为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3)良好的质量效益。

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4)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为此,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1、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创新体系,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体制建设。

二是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三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转化成先进制造基础工艺技术的能力。

2、实施“强基”工程,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实施专项财政补贴、重大公共试验平台建设以及鼓励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等措施,突破我国工业“四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质量技术基础)的桎梏,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先进基础工艺。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精品工程。

加强高端装备制造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研究。

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技术标准、严谨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打造“中国装备品牌”。

3、延伸产业链,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前端(设计和研发)以及后端(产品服务及“本地化”营销)的能力,提高附加值。

优化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产品运行过程中的远程监测。

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

4、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

通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既能出口产品、又能输出资本和技术的企业。

着力培养一大批以“专、精、特”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高成长性企业。

扶持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安全的核心动力企业。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整个产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具有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落实“一带一路”政策,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

不断完善支持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体系,鼓励通过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成链“走出去”。

支持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并购有品牌、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国外企业,开展全球资源和价值链整合。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最大限度突破技术壁垒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