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8379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docx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目录

1 前言1

1.1 任务委托1

1.2 工程概况1

1.3 勘察目的与要求1

1.4 技术依据2

2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与完成情况3

2.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3

2.2工程地质调查3

2.3 钻探及取样3

2.4波速测试3

2.5重型动力触探测试4

2.6室内试验4

2.7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4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

3.1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5

3.2 地层构成5

3.3 地下水6

3.4 不良地质作用6

4 地基土的岩土工程特性7

4.1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7

4.2 地基的湿陷性8

4.3地基土的均匀性8

4.4 地基土的压缩性8

4.5地下水、土的腐蚀性8

4.6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8

5 场地地震效应9

5.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9

5.2地震动参数9

5.3地震液化评价9

6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9

6.1 天然地基9

6.2 桩基础10

7 基坑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11

7.1基坑降水11

7.2基坑支护11

8 结论与建议12

附件:

建(构)筑物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附   录

名称            张数   编号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张  附录№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附录№2

工程地质剖面图14张  附录№3~附录№16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1张  附录№17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1张  附录№18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1张  附录№19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2张  附录№20~21

水质分析报告1张  附录№22

土壤腐蚀性分析报告1张  附录№23

剪切波速测试成果6张附录№24~附录№29

1 前言

1.1 任务委托

汇源花庭住宅小区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建(构)筑物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见附件)之技术要求,并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由我公司于2014年2~3月完成的。

1.2 工程概况

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平面图中提供的建筑设计参数知,拟建建筑物主要参数列于表1.2。

表1.2建(构)筑物主要参数

建(构)

筑物名称

高度(m)

地上层数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结构

类型

基础

埋深(m)

基底

荷载标准组合值(kPa)

基础

类型

地下室层数

1、3、5号楼

78.45

26

非常敏感

乙级

剪力墙

-10.0

450

筏基或桩基

2

2、4、6、7、10、11、12号楼

99.45

33

非常敏感

甲级

剪力墙

-10.0

570

筏基或桩基

2

8、9号楼

78.45

26

非常敏感

乙级

剪力墙

-10.0

450

筏基或桩基

2

13号楼

88.00

24

非常敏感

乙级

框剪

-10.0

430

筏基或桩基

2

14号楼

52.45

12

非常敏感

乙级

框剪

-10.0

270

筏基或桩基

2

15、16号楼

97.00

31

非常敏感

乙级

剪力墙

-10.0

540

筏基或桩基

2

17号楼

12.45

4

非常敏感

丙级

框架

-2.4

4000

条基或独基

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1~16号楼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类(丙类),17号楼抗震设防类别属重点设防类(乙类)。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拟建2、4、6、7、10、11、12号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17号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其余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故拟建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 勘察目的与要求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以获得施工图设计阶段所需岩土工程资料为目的,其具体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做出评价;

(2)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成,地基土的均匀性;

(3)提供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沉降计算所需的地基变形参数;

(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情况及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5)判定建筑场地类别,并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6)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与评价;

(7)提供基坑开挖所需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的岩土技术参数。

1.4 技术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拟建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物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及下列规范、规程、标准、图集、文件、手册等。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1)《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1998)

(1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2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与完成情况

2.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根据建筑物特点及场地地质情况,按拟建建筑物轮廓线结合方格网布置勘探点,共布置勘探点128个,勘探点间距13.1~25.6m。

勘探点有关数据及平面位置见附录№1~2。

2.2工程地质调查

主要是收集拟建场地附近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并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分布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2.3 钻探及取样

钻探采用XY-100型冲击回转钻机,泥浆护壁钻进。

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填土与粘性土地层中,采用回转干钻方式钻进;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的粘性土与砂卵石类土地层中,采用泥浆护壁回转方式钻进。

开孔采用Ф146mm合金钻具,终孔孔径为Ф110mm。

采用低压回转钻进成孔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采取不扰动土样。

水上取样采用φ120mm黄土薄壁无衬取土器采取不扰动土样,水下取样采用φ110mm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采取不扰动土样,土试样质量等级Ⅰ~Ⅱ级。

圆砾试样在岩芯中采取,试样质量等级为Ⅳ级。

岩石试样,在岩芯中采取。

2.4波速测试

为确定场地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数值,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提供建筑抗震设计参数。

在№2、№6两个钻孔中进行了波速测试。

试验采用单孔速度检层法,测点间距为1.0m,试验深度20.0m,震源采用人工水平激振法,用RSM-JQV型井下三分量探头、RSM-24FD浮点工程动测仪采集数据,系统分析为笔记本电脑。

2.5重型动力触探测试

为测定圆砾层、强风化砂岩层的密实度及均匀性,进行了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试验采用自由落锤法,重锤质量63.5kg,落距76cm,锤击贯入连续进行,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N63.5,试验严格按《GB50021-2001》规范第10.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6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除主要进行了常规试验项目外,还进行了圆砾的颗粒分析、岩石的饱和和干燥抗压强度试验、水质腐蚀性测试及土壤腐蚀性分析等特殊项目试验。

试验主要采用的仪器有WG-1C固结仪、WI-1型直剪仪等。

液限指标采用76g圆锥仪测定。

2.7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4年2月18日进行现场踏勘、放点工作。

勘探点的施放是以甲方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图解坐标,采用全站仪测放的。

各勘探点高程引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J1,h=975.157),为绝对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

现场勘探工作于2014年2月19日开始至3月18日完成,共完成钻孔128个,钻探总进尺2543.0米。

采取扰动土样233件,岩石试样72组。

室内土工试验、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及水质分析、土壤腐蚀性试验工作于2014年3月25日完成,并提交全部试验报告。

本次勘察完成的全部工作量见表2.7。

表2.7勘察工作量及完成情况汇总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1

勘探点测放及高程测量

128

2

钻孔

m/孔

2543.0/128

3

扰动土试样

233

4

标准贯入试验

21

5

动力触探试验

m/孔

230.9/46

6

波速测试

130次

7

土工试验

颗粒分析试验

156

土壤腐蚀性分析

4

水质分析

4

8

岩石取样及抗压强度试验

7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延安市北郊,包茂高速东侧,S306省道(延定公路)两侧,勘察区东南100米为“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交通便利。

场地地形总体上基本平坦,西南高,东北低,向东北方向缓倾。

局部由于随意堆填杂土,起伏较大。

地面绝对高程介于968.03~976.26m之间。

地貌单元属延河右岸一级阶地。

图3.1拟建场地位置图

3.2 地层构成

根据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由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冲洪积(Q4al+pl)黄土状土、粉细砂和圆砾、侏罗系(J)砂岩等构成。

各层岩土的野外特征及埋藏条件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Q4ml):

杂色,主要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含大量石块、砖块、煤渣等,少量粘性土,土质极不均匀,结构松散,稍湿~湿。

层厚5.0~6.0m,层底深度5.0~6.0m,层底高程991.30~995.09m。

②层黄土状土(Q4al+pl):

黄褐色,含铁锰氧化物条纹,针状孔隙,含少量砂粒,局部夹薄层粉细砂透镜体。

可塑状态,层厚1.4~4.8m,层底深度8.0~10.6m,层底高程988.29~991.17m。

③层圆砾(Q4al+pl):

主要由砂岩碎块组成,呈亚圆形,一般粒径5~14mm,最大粒径40mm,充填约10%的中粗砂,中密,饱和。

层厚4.3~6.8m,层底深度13.3~13.7m,层底高程986.31~986.90m。

③-1层粉细砂(Q4al+pl):

黄灰色,长石石英质,含云母片及少量暗色矿物,少量粘性土和圆砾,局部夹薄层粉土。

饱和,中密。

层厚0.8~3.0m,层底深度8.0~9.2m,层底高程990.86~992.09m。

④-1层强风化砂岩(J):

灰黄、灰绿色,结构构造已破坏,岩芯呈碎块状,强风化,锤击易碎,局部夹薄层泥岩和煤线。

层厚2.2~3.3m,层底深度15.8~16.8m,层底高程983.44~984.33m。

④-2层中风化砂岩(J):

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芯呈柱状,属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局部夹薄层泥岩和煤线。

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2.0m。

场区地层构成及分布情况详见附录№3~附录№16《工程地质剖面图》。

3.3 地下水

勘察期间,钻孔中测得稳定水位埋深7.3~13.5m,相应水位高程为961.15~962.43m,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据调查,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延河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影响,场区地下潜水位年变化幅度1.5~2.0m,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属枯水期。

3.4 不良地质作用

据踏勘及附近已有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4 地基土的岩土工程特性

4.1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据室内土工试验(附录№17)、岩石抗压强度试验结果(附录№18)与原位测试成果(附录№19~21),经数理统计,将场地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汇总列于表4.1-1~表4.1-3。

表4.1-1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实测值)统计

地层

n

范围值

φm

σf

δ

③-1层粉细砂

8

13~21

16.6

2.264

0.136

备注

n—频数φm—平均值σf—均方差δ—变异系数

表4.1-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成果统计表

地层

n

范围值

φm

σf

δ

③层圆砾

实测值

44

7~16

12.2

2.108

0.173

修正值

44

5.9~11.8

9.6

1.466

0.152

④-1层

强风化砂岩

实测值

15

23~48

33.2

7.457

0.225

修正值

15

13.6~21.9

17.1

2.470

0.144

备注

n--频数;φm--平均值;σf--标准差;δ--变异系数

表4.1-3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值(MPa)试验成果统计

地层

编号

统计值

n

范围值

φm

σf

δ

γs

标准值

④-2层

中风化砂岩

72

13.17~26.87

20.82

3.571

0.172

0.965

20.1

备注

n--频数;φm--平均值;σf--标准差;δ--变异系数

4.2 地基的湿陷性

场地分布地层不具湿陷性,可按非湿陷性场地考虑。

4.3地基土的均匀性

根据附录№3~附录№16,根据各建筑物假设的场地整平标高及基础埋深,基底将置于②层黄土状土上,力学性质差异小,但基底圆砾层土质不均匀,属不均匀地基。

4.4 地基土的压缩性

根据原位测试结果,场地①层素填土属高压缩性土,②层黄土状土属中压缩性土;③-1层粉细砂和③层圆砾属低压缩性土,其变形模量E0可分别按15、26MPa考虑;③-1层强风化砂岩,低压缩性土,其变形模量E0可按50MPa考虑。

4.5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根据附录№22《水质分析报告》,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

根据附录№23《土壤腐蚀性分析报告》,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4.6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土工试验,原位测试试验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综合分析后给出场区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之建议值列于表4.6。

表4.6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地层

②层

黄土状土

-1层

粉细砂

圆砾

④-1层

强风化砂岩

④-2层

中风化砂岩

特征值(kPa)

150

160

280

400

5000

5 场地地震效应

5.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该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层分布连续,无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工程性能较好。

按《GB50011-2010》规范第4.1.1条规定划分,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2和№6钻孔波速测试结果(见附录№24~29),地面下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

大于250m/s。

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按《GB50011-2010》规范第4.1.6条划分,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5.2地震动参数

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1~16号楼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类(丙类),17号楼抗震设防类别属重点设防类(乙类)。

根据《GB50011-2010》规范附录第A.0.24条,延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相应的特征周期为0.35s。

5.3地震液化评价

地表下的③-1层粉细砂处于中密状态,基底以下为圆砾和砂岩,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6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

6.1 天然地基

根据勘探结果,基底置于②层黄土状土上,该层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故天然地基方案不成立。

6.2 桩基础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地区经验,拟建建筑物可采用桩基础,基桩应选用钻孔灌注桩;桩的受力类型为嵌岩桩,桩端可放在④-2层中风化砂岩层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应不小于0.5m。

桩径700~1000mm,采取泥浆护壁措施冲击成孔,清孔后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

也可采取人工挖孔,但应采取降水措施。

本工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

据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参照《JGJ94-2008》规范确定的桩侧阻力及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列于表6.3。

表6.3桩侧阻力及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地层编号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kPa)

桩端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kPa)

50

140

③-1

60

④-1

200

④-2层中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

20.1MPa

当采用嵌岩桩基础时,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工作,施工时要确保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和桩身混凝土灌注连续性。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以作为桩基设计最终依据。

7 基坑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7.1基坑降水

场地地下水埋深7.3~13.5m,相应水位高程为992.09~992.83m。

据上述假设,基底高程为990.5m,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不需采取降水措施。

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圆砾层中,采取降水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小,可采用降水方案。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建议采用大口径管井法进行降水,降水设计时,②层圆砾的渗透系数可按120m/d考虑,设计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管涌。

根据水位变化幅度及调查结果,建议抗浮设防水位按995.0m考虑,也可进行专门研究确定。

施工期间,尽量选择枯水季节,避免水位上升等给施工带来困难。

本工程在停止降水前,应经设计单位验算复核后,征得同意才可停止降水。

7.2基坑支护

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为-10.0m,基坑开挖深度约10.0m,开挖深度内基坑侧壁为

层杂填土、②-1层粉砂和②层圆砾。

该基坑深度较大,基坑支护方案建议采用土钉墙+预应力锚杆或排桩+锚杆进行支护。

基坑支护应进行专门设计,设计参数可按下列数值采用:

杂填土γ=17.0KN/m3C=3kPaφ=15°

②-1粉砂γ=18.0KN/m3C=4kPaφ=28°

②圆砾γ=20.0KN/m3C=0kPaφ=35°

基坑开挖后应禁止浸水及坑边超载,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并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期间应按有关规定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且应委托第三方进行基坑变形监测。

8 结论与建议

8.1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延河一级阶地。

8.2 本场地无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

8.3 勘察场地属非湿陷性场地。

8.4 场区各层地基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可按第4.6节所列建议值采用。

8.5 场地地震效应见第5章。

8.6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论证详见第6章。

8.7 勘察期间,测得场区稳定水位埋深7.3~8.2m,相应水位标高为992.09~992.83m,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

8.8 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8.9 基坑降水与支护详见第7章。

8.10 按照标准冻深图及实际调查结果,该场地多年冻土深度不大于0.80m。

8.11 对于拟建高层建筑,依据有关规定,应设置永久性沉降观测点,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8.12 施工前应对基底进行钎探工作,对存在的坑、穴、软弱夹层等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组织进行验槽工作。

8.13未尽事宜,详见正文。

本勘察文件需按照相关规定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作为设计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