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400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一: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散文吧>>,>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

搞清相反意义的量:

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

(1)整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

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葫芦岛英霸

教育联盟/183****9605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1、单项式:

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

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

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

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

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看符号:

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葫芦岛英霸教育联盟/183****9605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

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3、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注意:

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3.2、3.3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以下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有些步骤还需重复使用.因此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去括号:

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③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移项要变号;

④合并同类项:

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⑤系数化为1:

:

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概念梳理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②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③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及典型例题参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练学案。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⑴建模思想: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⑵方程思想: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

⑶化归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⑷数形结合思想:

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⑸分类思想:

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学**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明确每一步过程都作什么变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寻找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要善于借助直观分析法,如表格法,直线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等.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

⑴检验求得的结果是不是方程的解;

⑵是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实际意义.

四、应用(常见等量关系)

盈亏问题:

利润=售价-成本

本息和=本金+利息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1、几何图形:

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2、立体图形:

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平面图形:

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4、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5、三视图: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上面看

6、展开图:

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7、⑴几何体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面相交形成线;线线相交形成点;

⑵点无大小,线、面有曲直;

⑶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⑷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⑸点:

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4.2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公理: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3、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4、线段公理: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6、直线的表示方法:

如图的直线可记作直线AB或记作直线m.

(1)用几何语言描述右面的图形,我们可以说:

点p在直线ab外,点a、b都在直线ab上.

(2)如图,点o既在直线m上,又在直线n上,我们称直线

m、n相交,交点为o.

7、在直线上取点o,把直线分成两个部分,去掉一边的一个部分,保留点0和另一部分就得到一条射线,如图就是一条射线,记作射线om或记作射线a.葫芦岛英霸教育联盟/183****9605

注意:

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8、在直线上取两个点a、b,把直线分成三个部分,去掉两边的部分,保留点a、b和中间的一部分就得到一条线段.如图就是一条线段,记作线段ab或记作线段a.

注意:

线段有两个端点.

4.3角

1.角的定义: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如图,角的顶点是o,两边分别是射线oa、ob.

2、角有以下的表示方法:

①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分别是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上图的角,可以记作∠aob或∠boa.

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就是顶点.如上图的角可记作∠o.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③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

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或数字.如图的两个角,分别记作∠、∠1

2、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

1度=60分1分=60秒1周角=360度1平角=180度

3、角的平分线:

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5、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6、方位角:

一般以正南正北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

2017删帖qq:

【篇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文章来源

课件ww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3)注意:

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

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

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

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

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

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

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

0,1,-1.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

a+b=b+a;

(2)加法的结合律:

(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

11有理数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ab=ba;

(2)乘法的结合律:

(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

a(b+c)=ab+ac.(简便运算)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

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6.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

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9.特殊值法:

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常用于,选择。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

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

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

6.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

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

一找:

(划线);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

(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

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

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

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

“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

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化简方程----------分数基本性质

去分母----------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

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

移项----------变号(留下靠前)

合并同类项--------合并后符号

系数化为1---------除前面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

“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

(3)顺水逆水问题:

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顺水路程=逆水路程

(4)商品利润问题:

售价=定价,;

利润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进价=利润

(5)配套问题:

(6)分配问题: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

课件w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