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402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docx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科学概念

一、填空题。

1.迁徙自然自由

2.孕育脱胎生存需要享受性

3.暂时性业余性休闲消遣娱乐性

二、选择题。

1.c2.b

三、是非题。

1-4:

××√√

四、简答题。

1.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2.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游过程中所发生

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移”功能与动静相结合的活动形

式。

“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的行进过程。

“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游和游览相结合。

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旅游,而没有游览构不成

旅游;而没有以游行为前提的游览也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3.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铺,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游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

但是,为了与纯消遣性旅游相区别,往往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以表明旅游的不同类别。

第二章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一、填空题

1、不自由和被局限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人类旅游需要产生

2、自由感解放感满足感

3、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 

审美性 异地性 流动性

二、选择题。

1、b2、c3、a

三、是非题。

1、√2、×

四、简答题。

1.旅游需要,是指人们在满足生存条件以外感到缺少什么东西,又期望通过旅

游获得这些东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人类的不自由和种种被局限的客观存在,是人类旅游需要产生的前提(即有

不足之感),而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是个人旅游需要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即有追求满足之感)。

2.暂时回避长期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模式,从而能在旅游王国里悠闲

自得地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地寻找异地生活的乐趣,超越血缘、地缘、种族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界限去广结人缘,以及进行有具体自觉目的的诸如学术考察、科技交流乃至猎奇性等各种活动,不论是物质的、精神的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

3.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身心愉悦感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但就具体个人或某次具体里边有活动而言,其愉悦身心的效果或感受、体验的侧重面是会存在不同程度差别的。

4.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

5.具有审美性、异地性、流动性的基本特征。

6.按旅游者的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观光型、度假保健型、公务型、宗教型、

购物型、特种型等。

第三章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

一、填空题。

1、物质功利宗教政治目的通商贸易宗教旅行帝王巡游

1、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价值因素

3、托马斯.库克有组织的、群体性的并按预定线路运行的状态

4、第一石油汽车三大支柱

5、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建立外事接待模式和依靠行政指令运转为缓慢规模小政府主导型入境旅游接待亚洲的一个旅游

二、选择题。

1.(3)2.(3)3.

(2)

三、是非题。

1-4:

√√××

四、名词解释。

1.帝王巡游:

是指历代最高统治者对自己的国家或领土所进行的巡视游览活动。

2.政治旅行:

是指具有为某种政治动机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3.士人漫游:

是指文人学士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游览的活动。

4.学术考察旅行:

是指一些专家、学者或矢志求学之士为了考证先先遣著的正误或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开创一门新学科而进行的治学与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五.简答题。

1.可以分为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3个时期。

具体特征: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

百姓成为里边有活动的生力军,从而结束了历史上少数权贵对旅游的“垄断”。

(2)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的增多,改变了古代旅游往往是享乐和具

体功利、事务相结合的传统,非功利目的的纯享乐旅游开始兴盛。

2.近代西方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问世,主要得益于产业革命的成果。

所谓产业革命,是指在18世纪下半叶以欧洲为中心,发端于英国的资本主义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替代封建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的过程。

它构成了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

第一,技术因素。

导致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新的交通方式的产生,而且廉

价的交通费用和旅途时间的节省,使得平民百姓更有可能加入旅游行列,从而导致旅游者规模的不断扩大。

第二,经济因素。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形成,造就了工业资

产阶级和无产者并形成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资本家依靠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获得巨额财富,因而,最有条件成为旅游的生力军;而工人阶级也通过各种方式的不懈斗争,争取工资的增加和逐渐增多的带薪假期。

第三,社会因素。

它是刺激人们外出旅游的“推”、“拉”因素。

第四,价值因素。

价值观念是人们旅游需要的形成和旅游动机的确立的核心因素。

2、两大决定因素:

一个是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另一个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为现代旅游的迅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开展。

4.

(1)游客的大众性。

一是旅游者阶层的广泛性,二是指规模性,三是指群体性。

(2)地区的广泛性。

当今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经营国内、国际旅游业。

(3)发展的不平衡性。

无论是从旅游者的人数上,还是从旅游者的消费额上,欧美地区都一直占着绝对优势。

(4)增长的持续性。

过去50年中,除个别年份外,世界国际旅游时持续发展的。

(5)影响的双重性。

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和不同价值观的沟通与谅解而增进友谊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6)运作的综合性。

现代旅游与旅游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旅游业已发展成为需要众多产业部门、政府机构、全社会参与并具有特定经济、文化功能的市场综合体。

5.古代中国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神话传说时期和信史时期。

信史时期又可依次分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清明时期。

6.秦始皇、隋炀帝、康熙、乾隆、孔子、孟子、苏秦、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顾炎武、张骞、郑和、玄奘。

7.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与外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对外开放门户,使中国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随着个古老中国的锁骨大门被打开而纷纷来到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爱国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纷纷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

正是在这种入出中国门户的国际性旅行和旅游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导致了近代中国旅游业的生产。

8.

(1)开创阶段(1949~1977年)。

特点:

基本上是完成政治接待任务和开展“民间交外”活动。

(2)改革振兴阶段(1978~1989年)是旅游业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初见成效的振兴阶段。

逐步完善旅游管理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是企业化;二是多元化经营;三是简政分权。

特点:

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的重大突破。

(3)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旅游业进入三大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共同发展的历史阶段,并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体方针。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填空题

1.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政策法规旅游业旅游政策法规

2.吸引性、可进入性、价值性、变化性、服务性

3.天赋性、因地而异、因时而殊,历史性、民族性、艺术性

4.依赖性、劳动性、敏感性、涉外性、服务性

二.选择题

1.②2.③3.③

三.是非题

1.×2.×3.√4.√

5.×6.×

四.名词解释

1.旅游者是指到了一个国家去暂时逗留至少24小时的游客。

2.旅游资源是指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称。

3.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的设施为条件,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性产业。

五.简答题

1.必须具备许多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归纳为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

社会性条件,一指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二指人们的旅游权利。

个人条件,主要是有“钱”、有“闲”和旅游动机的确立以及身体健康。

3.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经济条件、闲暇时间固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条

件,但若没有强烈的旅游欲望和兴趣,纵使是富闲人士也不能成为旅游者。

所以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其一,吸引性;吸引性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是使旅游者产生亲临其境的动力。

其二,可进入性;旅游者可以亲临其境者。

其三,价值性;使用价值——使旅游者获得愉悦心情和精神享受的效果。

旅游者要亲临其境,必须以金钱为代价旅游资源价值。

其四,变化性;人们的旅游需要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必然要发展与变化的基本条件。

5.就旅游资源产生、存在的原因和实际属性来划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的功能是能给旅游者提供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自然美,使观赏者产生美感和愉悦心情的效果。

人文旅游资源功能是能给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中的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审美情趣。

6.

(1)历史文化价值高。

(2)名人名胜资源多。

(3)一脉相承,兼收并蓄。

7.

(1)特色原则。

特色,就是别地没有,惟我独存。

特色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选择最有特色,即具有垄断性从而有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来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持本来的面目。

二是在新旅游点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中要力戒雷同的模仿,切忌动辄一条街,处处见罗汉、三步建亭台、五步造假山。

(2)经济原则,在开发建设中力求投入最少,产出最多,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市场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依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点,开发和生产试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4)保护原则,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避免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9.

(1)旅游业的性质:

第一,具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提供给旅游者的主要是精神文化消费资料。

第二,具有经济性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的投资无论来自政府还是部门或是企业,都必须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较。

(2)旅游业的依赖性表现在3方面:

一是要有旅游资源作依托,才有吸引力。

二是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客源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客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旅游者的多寡;接待国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着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服务质量。

三是有赖于有关部门的行业的通力合作,协调发展。

任何一个相关行业脱节,旅游业经营活动就难以正常运转。

第五章旅游业的构成

一.填空题

1.产业群体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2.旅游供需宣传招徕旅游者生产和销售旅游产品组织协调旅游活动

3.《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4.现代旅游的发展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

5.不同类型旅游者不同消费水平旅游者

二.选择题

1.②2.①

三.是非题

1.×2.√

四.简答题

1.旅行社是指有营业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旅游业务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2.

(1)宣传招徕旅游者。

(2)生产和销售旅游产品。

(3)组织协调旅游活动。

3.以欧美为主的国外旅行社按其经营活动的性质和业务范围可分为旅游批

发商、旅游经营商、旅游零售商三大类型。

(1)旅游批发商,是从事旅游产品批发的旅游公司,它通过大批量地购买涉及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加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包价旅游线路或包价度假、会展等组合产品,然后批发给旅游代理商或旅游零售商出售给广大旅游者。

(2)旅游经营商,除了自己组织生产包价旅游产品并通过旅游代理机构和零售商出售给旅游者外,一般都拥有自己经营的零售网。

(3)旅游零售商或代理商,一方面代表旅游者向旅游批发、经营商购买其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又代表旅游批发、经营商将其旅游产品直接出售给旅游者。

我国目前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

4.

(1)交通是实现旅游供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旅游需求方面看,交通是旅游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旅游供给方面看,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命

脉,是一个国家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交通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欧美旅游者来华旅游,其中机票约占全部费用的一半左右。

目前主要旅游交通工具:

(1)飞机-航空运输;

(2)火车—铁路运输(3)轮船—水上运输(4)汽车—公路运输

5.

(1)旅游饭店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旅游需求的六大要素中,

除行和旅游外,其他要素均可在饭店里得到提供和满足;

(2)旅游饭店是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饭店业成为赚取外汇和回笼货币的重要场所和手段。

在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中,住宿收汇和餐饮销售收汇约占当年旅游外汇收入的30%以上。

(3)旅游饭店是提供就业的重要部门,一般而言,旅游饭店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直接为社会广大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国外的经验表明,旅游饭店每间客房可以为1.5人提供就业岗位。

旅游饭店类型:

(1)按接待对象(市场)划分:

A、商业型B、度假疗养型C、观光型

(2)按饭店规模大小划分:

A、小型饭店B、中型饭店C、大型饭店

(3)按饭店经济成分划分:

A、国营饭店B、集体饭店C、合资饭店D、独资饭店(包括外商独资饭店)等不同类型。

5.随着饭店业的迅速发展,客源竞争必然激烈,为了维护国家对外的形象

和保证饭店的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客人,各国都很重视对饭店的等级评定工作。

同时,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其社会地位、文化素养、消费水平很不相同,因此,对饭店划分等级很有必要。

它有利于按照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等级饭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

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旅游饭店分级采用“五星制”。

五星、四星为高档;三星、二星、一星为中低档。

划分旅游饭店等级的标准,一要看设施设备,通常称“硬件”,包括饭店的建筑、装潢、设施、设备条件和维修保养情况;二是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项目的多少,通常称“软件”。

二者缺一不可,经过全面考察、综合平衡来确定。

第六章旅游市场

一.填空题

1.需要(客源),供给(接待),客源(市场),供给(市场),围绕着旅游产品的交换

2.核心要素,旅游路线

3.欧洲旅游区,美洲旅游区东亚旅游区和太平洋旅游区,非洲旅游区,中东旅游区,南亚旅游区

4.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

5.第一大,较低,十足

二.选择题

1.③2.③3.②

三.是非题

1.√2.√3.√4.南亚×

四.名词解释

1.狭义的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消费者——旅游者,即客源市场。

广义的旅游市场是指旅游需求者和旅游供应者之间围绕旅游产品交换所产生的各种联系和经济关系。

2.旅游者的流向是指一定时间期内旅游者流动的具体方向,即一定时间期内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与经济能力及其他客观条件等因素所选择的目的地。

而旅游者的流量则是指流向同一目的地国家或区域的旅游者数量。

3.旅游产品是指通过交换能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4.旅游商品就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物品,即狭义的旅游产品。

五.简答题

1.

(1)旅游市场是旅游供需之间的纽带。

通过旅游市场这个中心环节,使旅游产品的经营者找到自己的销售对象,实现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同时,旅游需求者也能通过交换来选择自己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实现其完美的旅游愿望。

(2)旅游市场的信息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旅游业提供了规划和营销策略的依据,在制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进行市场战略决策时,总是以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依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宣传、推销更具针对性,避免盲目性,保证旅游产品适销对路,达到旅游业有效发展的目的。

2.

(1)近域性流动性多。

(2)流向风景名胜者多。

(3)向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城市)流动。

(4)向有特殊关系的国家(地区)流动。

3.

(1)人口结构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越多的国家,出国旅游的绝对人数也多,人口因素还表现在旅游者的人口结构特征方面。

(2)金钱、时间因素。

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多或减少是影响客源的重要因素,居民带薪假期(或连续假期)的增加,不但会助长长距离旅游活动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流向的改变。

(3)社会政治因素。

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社会是否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客源的消长。

政府的旅游政策也是制约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对旅游支持态度,就会采取各种措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就会对出境旅游(客源输出)或入境旅游(国际接待)的增长起促进作用;反之,会抑制客源的增长。

旅游产生(地)与旅游接待国(地)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友好,也会对客源的消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4.

(1)欧洲旅游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旅游需求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供应市场。

(2)美洲旅游区是世界第二大旅游市场,其中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旅游业比较发达。

美国,长期以来,无论是出国旅游人数,还是国际旅游接待和收入多数居世界各国之首。

(3)东亚、太平洋旅游区是世界第三大旅游市场。

40多年来,其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率均居世界各大旅游区之首,发展较快的主要是日本、中国台湾省、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韩国和奥大利等国(地区),而中国的旅游业在近10年来在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居东亚、太平洋地区的首位,并成为该区的一个新兴的旅游客源输出国。

(4)非洲旅游区,以低廉的旅游价格和当地的独特自然环境吸引世界各地旅游者。

其中,突尼斯、坦桑尼亚、摩洛哥的旅游业发展较快。

(5)中东旅游区。

中东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中间地带,对发展国际旅游是一种有利条件,但由战乱频繁,旅游经济发展起伏较大,占世界旅游市场的份额较小其中埃及、以色列的旅游业发展较快。

(6)南亚旅游区,南亚地区主要是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比较落后且不稳定。

5.

(1)港澳台市场是我国目前最大、最稳定的一个传统市场,占总接待量的80%以上,其旅游花费占我国的国际旅游收入的一半左右。

一则在与港奥台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出旅率逐年增高;二则在与血缘和地缘关系,居民的重游率较之其他客源国高。

(2)日本和韩国是重要的旅华市场之一,前者为我国的传统客源市场,一直高居客源国榜首,后者为我国新兴的客源增长点,紧够其后。

日本是我过的近邻,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来我过交通方便,生活习俗、文化传统与我们有许多共同点,是我国最主要的客源之一。

韩国经济发展迅速,韩国放开对国民出国旅游的限制,以及中韩国关系的逐渐解冻尤其是1993年中韩正式建交以来,韩国旅华游客连续高速增长。

(3)俄、蒙市场:

俄罗斯和蒙古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俄、中蒙关系的改善而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客源国。

俄罗斯在中国主要客源国中位居第三,蒙古位居中国主要客源第七位。

俄、蒙市场的最大优点是边境贸易旅游特别活跃。

(4)北美市场:

地处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是我国稳健的两个客源国。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极大,美国人多数怀着好奇心来我国旅游,从中了解中国人民的家庭、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增加对异族文化的了解。

加拿大是来华游客的持续增长的原因,一是由于中加贸易交流密切,自然形成一定的商务客流;二是源远流常的中华民族文化、浓郁的风土民情、多姿多态独具东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等对加拿大人具有特定的吸引魅力。

(5)东南亚市场:

主要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盟国家。

东盟各国与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以及血缘、地缘关系。

(6)欧洲市场:

欧洲是我国重要的客源市场,其中英国、德国、法国均在我国15个主要客源国之列。

它们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

(7)大洋洲市场:

大洋洲市场主要指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地区),其中澳大利亚是我国15个主要客源之一。

我国近几年开展的生态旅游,对热爱大自然和环保意识较强大的澳大利亚旅游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东亚、太平洋地区占第一位,美洲地区旅华市场发展稳定,欧洲市场有较大潜力,其中,港奥台、日本、俄罗斯、韩国、美国、西欧以及东盟各国和地区是我国海外主要客源市场。

6.旅游产品是指通过交换能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具有以下特性:

(1)组合——连续性:

旅游产品主要是旅游资源(旅游对象)、设施(主要是交通、住宿)和服务三大部分构成的,这就是组合性。

旅游产品又必须在旅游者旅游过程中进行联系性的提供。

旅游产品交易,必须分阶段进行,即构成整体旅游产品的各种要素,不可能作一次性组合,而是需要连续性的组合、连续性的提供。

(2)购买——租借性:

旅游产品被旅游者购买后,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现实,但产品却原地不动,并为被旅游者带走,即没有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交易中体现出来的固有特征,说明旅游产品的“出售”实质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买卖,而是租借。

(3)价值——时效性:

现场消费,不可以储存。

(4)使用价值——无形感受性:

旅游者得到文化精神性的最大享受,是一种体验和经历。

7.旅游商品的种类和特点是:

(1)旅游消费品:

一次性消费的物品。

(2)旅游日用品:

在旅行活动中必备的物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3)旅游纪念品:

这类物品中在欣赏、纪念或蒹实用、因而注重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技巧、文化内涵。

第七章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

一.填空题

1.关联带动功能,百业兴旺

2.换取外汇,回笼货币,外汇支付能力,国内市场

3.美化和保护,自然环境

二.是非题

1.√2.×

三.简答题

1.

(1)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一跃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并同石油、汽车工业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2)旅游业是劳动就业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也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在全世界从业人员中每9个人就有一个人从事旅游业。

将成为吸引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成为解决社会劳动就业的一大支柱。

2.直接作用——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间接作用——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

3.自古以来,旅游业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现代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在现代世界的旅游者中,有专家、学者、教授、工程师等各行各业的文化人数以万计,他们在旅游过程中都乐于接触同行,进行广泛的科技、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活动。

同时,随着旅游的重心越来越多地象文化方面转移,从宏观上说,异域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就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通过旅游业的组织、协调并提供各种各样服务和方便使文化交流得以实现的。

4.例如,地处与北京紧邻的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因为历史的原因,其民风民俗长期保持明代特点,至尽仍可见明代遗风。

由于长期封闭,当地经济落后(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